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味治疗瘾疹之验案

2016-03-17 12:21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麻黄汤浮萍桂枝汤

张 萍

(湛江中医学校,广东湛江524094)



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味治疗瘾疹之验案

张萍

(湛江中医学校,广东湛江524094)

麻黄桂枝各半汤源自先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为桂枝汤和麻黄汤的合方,剂量较轻,用于治疗表郁轻证。笔者以其方证相同,加减应用于发作有时之瘾疹治疗,切中病因病机,选方精确,获得较好的疗效。

麻黄桂枝各半汤瘾疹治疗效果

麻黄桂枝各半汤源自先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为桂枝汤和麻黄汤的合方,剂量较轻,用于治疗表郁轻证。笔者以其加味临床用于治疗瘾疹,以烘热、身痒、皮疹为特征,一日二三度发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瘾疹中医古代文献又称为风疹或风疹块,多由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或气血不足,虚风内生,风邪搏结于肌肤而发病。临床以皮肤上突然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瘙痒以及发无定处为特征。

1 麻黄桂枝各半汤辨析

麻黄桂枝各半汤原自《伤寒论》原文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本条文指出太阳病迁延日久,未能及时以汗解,邪郁于肌表,欲出不能,欲入未可,邪势已减,太阳之气又未复,此时宜用小汗法。因本证无汗,小邪拂郁不解,则非桂枝汤所能解。又身痒,但不痛,亦无恶风寒之症,又非麻黄汤所宜。故二方合用,以解郁于太阳经的表邪。方中麻黄汤疏散外邪,桂枝汤调和营卫,即用白芍、大枣、甘草之酸收甘缓,配麻黄、生姜、甘草之辛甘发散,刚柔相济,发小汗以祛邪,又无过汗伤正之弊。笔者根据此方证的三大临床表现其一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发作二三次,其二面赤,其三身痒,加味应用于发作有时之瘾疹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列举三例。

2 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味治疗瘾疹验案

2.1病案一

梁某,男,17岁,学生。2014年5月15日初诊。患者发病一年余,因身痒无法正常上学,自诉全身皮肤剧烈瘙痒,有红色皮疹,每天定时发作三次,即早上起床、中午午休之后及晚上睡觉前,每次瘙痒约二三小时,能自行消退,发作时烦躁,面赤,吹空调或风扇稍能减轻。曾服用地塞米松、扑尔敏、湿毒清胶囊及各种中草药外洗,服药时症状稍有减轻,停药即反复发作。现症见:全身红色皮疹,关节活动处尤甚,剧烈瘙痒,无汗,饮食尚好,睡眠欠佳,小便黄,大便尚可,舌淡红苔薄黄,脉浮紧。中医诊断为瘾疹,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麻黄6 g,桂枝9 g,白芍9 g,杏仁10 g,浮萍10 g,蝉衣10 g,薏苡仁20 g,连翘10 g,当归10 g,赤小豆15 g,生姜10 g,大枣3枚,炙甘草9 g。五剂,水煎服,日一剂。嘱其喝药后不要吹空调及风扇,忌生冷、油腻及辛辣饮食。患者自诉服药后尿量次数均增多,三剂后即无定时发作,五剂痊愈,随访至今未见反复。

按:患者病程较长,其病邪稽留较久,虽病邪不重,却郁而不得解。若用麻黄汤发汗过于峻烈,用桂枝汤解肌又太过缓和。因而在桂枝汤中加麻黄、杏仁,并轻其量,另加浮萍、蝉衣祛风透疹,连翘、赤小豆、薏苡仁旨在清热解毒,使邪从小便而出,共凑发表解肌,祛风透疹之效。

2.2病案二

林某,女,25岁,公务员。2013年9月17日初诊。患者自诉平时易感冒,八年前因感冒用药后,出现全身红疹,剧烈瘙痒,持续不能缓解,过敏原筛查检测对灰尘及海鲜类敏感。经过中西医结合反复治疗,于一年前痊愈。此次发病源自7月份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处于空调办公室且工作压力较大,每日定时于下午两点至三点之间出现红疹,于关节活动处多见,约2~3 h后自行消退。就诊时症见:患者全身红疹,关节处明显增多,剧烈瘙痒,烦躁,面色少华,精神不振,口不渴,大便不成形,小便正常,饮食睡眠均可,舌尖红,苔白,脉浮缓。中医诊断为瘾疹,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味,麻黄6 g,桂枝9 g,白芍9,杏仁10 g,浮萍10 g,蝉衣10 g,薏苡仁20 g,当归10 g,云苓10 g,川芎10 g,生姜10 g,大枣3枚,炙甘草9 g。五剂,水煎服,日一剂。嘱其喝药后不要吹空调及风扇,忌生冷、油腻及辛辣饮食。患者自诉服药三剂后即无明显发作,五剂痊愈。医嘱:其一,平素饮食应清淡稀软,易于消化吸收;其二,注意防寒添衣;其三,坚持多年“三伏”天贴药。随访至今,未见反复。

按:本例患者病位在腠理,病因复杂,体内正气亏损,又外感风、寒、湿邪,以营卫失调为主要病机,故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发汗解肌,宣散卫气,配合当归、川芎、云苓、薏苡仁健脾利湿,活血祛瘀;浮萍、蝉衣祛风透疹。诸药合用,使卫气宣畅,邪随汗出,瘀消营通,药证相符,使多年顽疾得以化解。

2.3病案三

患儿王某,男,一岁八个月,2014年3月28日初诊。患儿家长诉该小孩自出生不久即发现其对母乳过敏,一直使用脱敏奶粉,体质较差,经常感冒腹泻。此次因半月前感冒发热,咳嗽,体温39℃左右,经过口服、静脉注射抗生素等药物,热退,咳嗽好转。近日,患儿每晚睡前约7~8时,哭闹,烦躁,皮肤发红,胸背及四肢部出现红疹,剧烈瘙痒,约一小时后自行消退。就诊时症见:患儿面色少华,精神不佳,腹胀食少,全身皮肤均有抓痕,睡眠欠佳,晚上时有哭闹,大便少,小便黄,舌淡苔白腻,脉浮缓。中医诊断为瘾疹,此乃风寒邪气闭郁于肌肤,不能外达所致,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味,麻黄3 g,桂枝6 g,白芍6 g,杏仁3 g,浮萍9 g,蝉衣6 g,薏苡仁9 g,神曲9 g,云苓9 g,生姜3 g,大枣3枚,炙甘草3 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嘱其喝药后不要吹空调及风扇,忌生冷、油腻饮食。患儿家属诉服药三剂后即无发作。医嘱其家属,平素饮食应清淡稀软,易于消化吸收,少食多餐;其二,注意防寒添衣。

按:本例患儿属邪客肌腠,卫气怫郁之证,以营卫失调为主要病机,故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发汗解肌,宣散卫气,配合云苓、神曲、薏苡仁健脾利湿;加浮萍、蝉衣祛风透疹。诸药合用使卫气宣畅,邪随汗出。故三剂而疹退。

3 结语

中医瘾疹是以皮肤瘙痒,突然出现疹块、风团,骤然发生,又迅速消退以及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其病因病机多属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郁于肌肤皮腠,导致营卫不和而发,多与肺卫有关。麻黄桂枝各半汤功能调和营卫,小发其汗,方以桂枝汤调和营卫,麻黄汤为解表发汗之用,共用以疏达表邪,使邪随汗散。笔者以其方证相同,用于治疗发作有时之瘾疹,切中病因病机,选方精确,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1]韩耀军,王玉玺,王松岩.王玉玺教授运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急性荨麻疹72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3):110.

[2]黄榕.桂枝麻黄各半汤治愈顽固性荨麻疹2则[J].福建中医药,2003,34(4):52.

[3]何志明.桂枝麻黄各半汤异病同治皮肤病临床应用探讨[J].甘肃科技,2012,28(2):131-132.

[4]韩爱民,郑丰杰,李凯.《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辨析[J].河南中医,2005,25(12):9.

[5]姜红玲.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治疗荨麻疹60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11):37-38.

猜你喜欢
麻黄汤浮萍桂枝汤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论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沧海浮萍
麻黄汤证与伤寒的对比研究
《红浮萍》中的女性诉求与空间哲学
浮萍入药,湿热不侵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以《伤寒论》为纲探析麻黄汤新用❋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