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孩子拉扯大了,叔嫂恋继父情何在

2016-03-17 11:11抚原
知音·上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儿子彩礼嫂子

抚原

2016年1月,沈阳已经是零下20℃的严寒,滴水成冰,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吃力地踩着三轮车,上面拉着纸箱、酒瓶等废品,在铁西区的大街小巷里穿梭,看着老人疲惫的身影,知情人无不惋惜其命运苦楚。

39年前,大哥过世,留下嫂子和4个孩子,地崩天塌之际,他毅然与嫂子结合,承担起了抚养4个孩子的千钧重担,甚至没有生下亲骨肉。孰料,当他含辛茹苦将4个孩子养大后,却被视为累赘;嫂子带着所有积蓄离家出走,年近70的他,居无定所,靠拾荒为生!

2016年1月中旬,笔者经过几天深入采访相关知情人,还原了这一个真实凄凉的故事……

大义叔嫂恋,4个侄儿正嗷嗷待哺啊

1947年,张顶福出生在吉林省东风县的一个农村,上面有一个哥哥。他20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他跟着哥哥一起生活。哥哥早已结婚,有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哥哥在村里当会计,嫂子刘红珍在家照顾孩子。

单靠哥哥很难养活嫂子和4个孩子。张顶福在一家白灰厂当销售员,每月挣40多元全部交嫂子。为了帮助哥嫂养家,他因为出不起几百元彩礼钱,数次失去成家机会。当时在农村,没有彩礼是很难找到媳妇的。

1975年10月,40岁的哥哥天天发烧38度以上,来到吉林白山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肺结核和骨结核。哥哥知道病情的严重性后,绝望地对张顶福说:“顶福,这一辈我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了!你挣的钱本来想花在结婚生孩子上,可全补贴在我的几个孩子身上,这回又赶上我患病,我知道自己好不了了,黄泉路近了,看来照顾两个侄女和两个侄子的任务,只能落在你的身上了!”

张顶福坐在病床前,立下誓言:“哥哥,你放心,这一辈子顶福决心不找对象,一辈子打光棍也要照顾好嫂子和孩子……”说着,张顶福也流泪了。

当时猪肉才卖几角一斤,张顶福每月工资40多元,按理说哥哥每天住院花几元也付得起,但有住院钱,就没有家人吃饭钱。张顶福只能东家凑西家借。哥哥下不了床,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他和嫂子轮流伺候哥哥,结果,哥哥住院一年多,张顶福债台高筑。这些,他都不在乎,他想的是,只要哥哥在,嫂子和侄女就有一个完整的家,哥哥没了,这个家就垮了!

1976年冬的一天,哥哥永远闭上了双眼,给张顶福留下2万元债务,手足无措的嫂子,还有四个孩子,大的正在读小学,小的还在咿呀学语。

一个难题摆在张顶福面前:嫂子刘红珍才30岁,如果让嫂子领着四个孩子改嫁,哪个男人愿意接纳这副重担呢?如果劝嫂子留下来,她一个人无法养大4个孩子,而他自己终究要结婚生子,到时可能自顾不暇啊!

就在张顶福左右为难时,他的亲叔叔找到他说:“孩子是张家的,你嫂子带孩子根本嫁不出去,就是万幸嫁出去了,孩子到别人家也得受气啊……”叔叔的意思是,让张顶福跟嫂子结合。当时,张顶福人年轻,又能干,如果没有哥哥一家的拖累,找个未婚姑娘结婚是不难的。从内心里来说,他不愿跟嫂子一起过日子……叔叔又去做刘红珍的工作。刘红珍觉得这些年已经拖累小叔子了,如今要拖累他一辈子,觉得于心不忍。由于两人都不愿意,这事暂时没成。张顶福为了还债,没日没夜跑销售,一去就十天半月不归家。可等他回家时看到嫂子忙上忙下,种菜喂猪,挑水劈柴,照顾了大的,小的又哭了……嫂子才31岁,鬓角已经有了白霜。他忽然意识到,她需要的是一个知冷知热的丈夫啊!

张顶福是农村汉子,有着传统的思维,总觉得嫂子是在为他们张家养育孩子,含辛茹苦,如今哥哥不在了,他作为张家的男人,是有责任的。眼下,跟嫂子结合,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天晚上,他明确地告诉嫂子说:“我想清楚了,我不能让侄女,侄儿受苦,受气,叔叔说得在理,就让我来帮你,哥哥没有了,我就是你的丈夫,我们俩一起来养育这四个孩子……”

1977年秋天,在亲友和全村人的见证下,张顶福和嫂子正式结合,铺盖搬到了一起。张顶福仍然叫刘红珍为“嫂子”;嫂子则让4个孩子改口叫他“爸爸”……

拒生亲骨肉:四个孩子够你累断腰了

跟嫂子结合后,张顶福就从一个“帮手”变成了脊梁骨,全家的重担注定要由他来挑。当时,他月收入才40元左右,可外有2万元巨债,内有4张小嘴嗷嗷待哺,还要上学、读书,这一切可以想象有多难。

为了尽快还债,张顶福辞去白灰厂工作,回家与嫂子种责任田、养猪。1978年,他们还掉了1000元债。张顶福和嫂子干劲十足,想要多养几头猪,尽快还债。

张顶福三十而立了,虽然4个侄女、侄子都叫他“爸爸”,但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他还是想要有一个自己的亲骨肉,将来能给他养老。

可是,嫂子不愿再生了。她说:“侄女和侄儿就是你的女儿、儿子,也是有血缘关系的,还要什么亲生的,把这四个养大,培养成人,给他们成个家,找个好工作,就谢天谢地,再说,要把这四个养大也不容易,现在整天吃高粱米饭都吃不饱,孩子上学,穿衣都成问题,还想要孩子,生下来也养不起,我坚决不生了。”亲叔叔也站在嫂子一边,认为一旦张顶福有了亲生孩子,就可能冷落哥哥的孩子。在叔叔看来,不管是谁的孩子,都是张家的孩子,不能因为生一个而毁四个。

张顶福只好放下了这个念头,从此绝口不提。

大女儿小学毕业那年,张家的猪场病死了几头猪,日子一下艰难起来,学费成了难题。那时的农村孩子,辍学打工的比比皆是。嫂子决定让大女儿辍学回家养猪;张顶福也没有反对。后来,二女儿未读完初中也辍学。尽管这是没法子的事,可失去上学机会,这在两个侄女心目中都留下了永远的痛,难免有隐恨……

1984年,张顶福和嫂子养了6年的猪,终于还清了债务。可就在两口子刚想喘口气时,大女儿已经23岁,到了结婚的年龄。她爱上了一个木匠,男方家却出不起彩礼。张顶福不希望因为彩礼问题,让女儿失去她喜欢的人。他主动提出,不要一分钱彩礼,还花费1000多元,为大女儿置办了丰厚的嫁妆。

二女儿出嫁时,张顶福采取同样的做法……

大儿子学习成绩一般,读完初中后不愿再上学,就去沈阳打工。后来,他找了女朋友。就在女友怀孕,想要结婚时,女方父母觉得张家太穷了,不愿意。如果当初张家能拿出一笔丰厚的彩礼,此事能成。可惜的是,他们没有什么钱啊。结局是惨烈的,大儿子的女友绝望之下,悬梁自尽。大儿子备受打击,如果当初两个女儿都收了彩礼,家里何至于拿不出彩礼而酿成悲剧呢?尽管两年后,大儿子还是结婚了,但心中郁结难除!

三个孩子成家了,张顶福和嫂子希望小儿子张法四能考上大学,光宗耀祖,以告慰九泉之下的哥哥。可天不遂人愿,张法四几经复读还是落榜了……

小儿子后来学会了开车,去沈阳做了出租车司机。

孩子总算都独立了,张顶福和老伴暂时舒了一口气。张顶福跟着别人出去打棉被、买布,嫂子在家继续养猪,他们想积攒点养老钱,以便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其实,张顶福心中一直有隐忧,那就是4个孩子,跟他并不亲近,长大后更是跟他没有多少话讲。他跟孩子们产生各种矛盾,养育之恩,终究抵不过生活的琐屑。

大儿子成家后,就跟他们分家了。大儿子长年在外面打工,难得回来;他们跟大儿媳的关系很一般……

1999年,张法四要结婚,在沈阳市于洪区看中一套婚房,却无钱交首付。他回家求援。当时,张顶福和嫂子省吃俭用,攒了几万元养老金。张法四提出,父母将钱借给他,将来父母跟他一起住。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同意了。于是,张顶福和嫂子借给小儿子35000元。他们心疼小儿子在大城市成家不易,又偷偷给了他5000元做婚礼酒席。为何是借钱给小儿子而不是直接给,夫妻俩毕竟要考虑其他三个孩子的感受啊……

古稀成孤寡:“过期父亲”在冰天雪地里哀嚎

最初,张法四兑现承诺,让张顶福和母亲住进了自己的新家。可他们跟小儿子夫妇相处很不融洽……

家里的电视被儿媳和孙子霸占,两个老人想看喜欢的戏曲节目却没有机会。2009年2月的一天,张顶福一咬牙,买了一台新电视放在自己屋里。小儿子夫妇要求把新电视机换给他们,让老两口看旧的。老两口坚决不同意。小儿子一生气,将他们赶出了家门。

当时正是天寒地冻的天气,两个老人无家可归。他们瑟瑟缩缩地在一个桥洞过了几夜。张顶福主张回吉林,嫂子却哭着说:“我不回去,当年来沈阳时,街坊邻居都羡慕我们儿子有出息,接我们到大城市里享福,现在我们灰溜溜地回去,不是让大家笑掉大牙啊!”

张顶福深以为然,不想回家接受乡邻的嘲笑,又担忧大儿子不接纳。后来,他们在沈阳市铁西区赞工街勋业一路租到了一间平房栖身,平时靠捡破烂维生。

冬天太冷了,房子里没有暖气,他们只好拿煤炉放在房间里取暖。一天中午,张顶福捡破烂后回来,累得在床上睡着了,不料却发生煤气中毒。等刘红珍回来,发现他一动不动,似乎没有了生命迹象。刘红珍哭着招呼邻居把他抬到院子里,放了一天一夜。就在准备给他办丧事时,没想到他却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嫂子哭着对他说:“弟弟,你不能走喔,我们死活也住在一起,天大的困难一起扛,要饭一起要,死也要一起死!”可张顶福留下了后遗症,左脚有点跛,右手抖动不停,成了一个半残疾人。

四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给两位老人生活费。

2010年7月,一位好心人得知两个老人的遭遇后,建议他们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儿子张法四还钱。2010年9月,张顶福和嫂子刘红珍向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向小儿子讨债。

2011年5月23日,法院经过审理后,支持了两位老人的诉讼请求,判决张法四在10日内还清张顶福和刘红珍借款人民币35000元及利息。

判决生效之后,张顶福满心欢喜,只要小儿子还钱了,他就可以跟嫂子住进有暖气的租房了,冬天就好过了。然而,他想得太早了。张法四拒绝履行判决,声称没钱,他的出租车是谋生工具,房子是一家栖身之所,不能查封。由于无法执行,判决书就成了一纸空文!

经过这场官司,张顶福哭干了眼泪,这才深深悟到农村一句谚语“田要亲耕,崽要亲生”的意义。他埋怨嫂子说:“都是你,当初要是给我生个孩子,我有自己的亲骨肉,何至于落得这种地步。”嫂子不服气:“我还不是他们的亲妈吗,还不是一样被赶出来了!”

“你是受了我的拖累,如果不是我,他们还是接受你的。你看,张法四在法庭上叫你妈妈,可他还叫我爸爸吗?”张顶福摇头叹息。

生活了几十年的一对老人,由此吵得不可开交。可吵归吵,生活还是要继续。老两口冒着酷暑严寒,风里来雨里去,竟然攒下了7万多元。嫂子有心脏病,张顶福害怕哪天她会病倒,这可是救命钱啊!

2012年6月的一天,张顶福干了一件蠢事,导致与他相濡以沫的嫂子离家出走,从此他成为孤寡老人——

一天,张顶福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是一个香港女人,因丈夫不孕症,生不了孩子,她听说他人很好,如果他愿意跟她生一个孩子,她就给他30万元。这是典型的诈骗电话,也许别人一听就会挂掉。可是,文化不高的张顶福,哪里知道这是诈骗!

既能有一个自己的亲骨肉,还能得到30万元酬劳,拿着这笔钱,他和嫂子就能回吉林在县城买一套房子住,这可是天上掉馅饼啊。对方要求他先支付3万元公证费和税金,他犹豫再三,还是瞒着嫂子将钱汇到香港。

结局不言而喻。当嫂子得知他做了荒唐事后,气得眼泪直流。她气的不是老伴被骗,而是:“你竟然拿着钱去养小三,还想让别人给你生孩子?你气死我了!”张顶福哭着告诉嫂子,几个孩子伤透了他的心,他真想要一个亲生的孩子,就是被这个念头迷了心窍啊!

6月5日,张顶福灰头土脸地拉着一车破烂回到租房,这才发现嫂子不见了,家里仅剩的4万元也不见了。他发疯了一样寻找,一位邻居转告了刘红珍的话,说她走了,让他不要去找她……

后来,张顶福听说嫂子回老家了。他回到吉林去寻找,大儿子和两个女儿都说没有看见母亲。面对这个风烛残年的“父亲”,没有人愿意接纳他。对于四个孩子来说,这个“父亲”不再被需要了,已经过期了!

张顶福想要落叶归根,却失去了种地和养猪的能力,在农村无法生存,只有回到沈阳捡破烂,还有一线生存的机会。于是,他又回到了沈阳。

张顶福在心中盘算,如果攒几万元,等哪天他死了,或许会有人来替他收尸。他每天就吃干馒头,连咸菜都不舍得买,只是去菜场捡菜叶吃……

2015年11月一天,张顶福发现附近一家超市扔了几箱过期方便面,他如获至宝。超市工作人员看见了,阻止说:“老爷爷,这面过期了,吃了会生病的。”他叹息着说:“能有吃的就算是过年了,都给我吧。”

超市员工觉得张顶福太可怜了,就告诉了老板。超市老板出来跟他聊了聊,得知他孤身一人,靠捡破烂维生。见他衣衫褴褛,在寒风中发抖,老板不由眼睛湿润了,掏出100元塞到他手里,超市的员工自发捐了1000多元送给他,并让他定期来收超市的废纸盒……

对于好心人的帮助,张顶福一笔一笔都记着。在笔者采访他时,他说,拾荒这些年来,他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如果不是这样,他也活不到今天。可惜的是,他年老力衰,这些人的恩情他无法偿还了,只能在心底祈愿他们能好人得到好报,安安乐乐一辈子……

老人是善良的,即使说到4个绝情的侄子、侄女,他也没有太多怨恨,还说,他们的日子过得不宽裕。

超市的员工向辽宁电视台生活频道报料,编导给张顶福联系上了一名法律援助律师,请他代理起诉四个“儿女”。律师认为,张顶福作为继父,尽到了抚养义务。因此,他的4个孩子必须尽赡养义务。可张顶福担心的是,就算官司胜诉,如果到时无法执行,仍将是一纸空文,徒耗时间和精力。是啊,对于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哪里才有一方属于他的温暖天地呢……

(因涉及隐私,文中除张顶福外皆为化名)

编辑/肖江东

猜你喜欢
小儿子彩礼嫂子
动物学校放寒假
兰嫂子的脱贫致富梦
该不该倡导“万元彩礼”?
我,结婚不要彩礼
山鸡舞镜
彩礼逐年涨,男娃不敢养——农村“天价彩礼”已成脱贫障碍
嫂子的笨办法
天价彩礼
相亲
爷仨钓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