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6-03-17 15:56文艺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文艺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8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将同一时期出现的健康儿和感染儿进行分析, 然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对感染因素进行总结比较。结果 ①感染情况:287例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36例, 男女新生儿感染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生儿体重<1.0 kg的感染率为18.4%, 体重1.0~1.5 kg感染率为15.7%, 体重>2.5 kg感染率为7.1%, 说明体重与感染率存在相关性(P<0.05);③新生儿的胎龄和住院时间与感染率存在相关性(P<0.05);④革兰阳性菌的感染率为55.56%(20/36), 革兰阴性菌的感染感染为44.44%(16/36)。⑤危险因素:出生时的体质指数、肠外营养、胎龄、胎膜早破以及机械通气是感染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在日常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 应着重注意对革兰阴性菌的预防, 此外严格注意卫生的清洁工作, 尤其是手部、机械通气指征、插管的无菌状态。对于疾病较为严重的患儿, 应尽力缩短通气时间和通气频率, 加强早期的营养和后期的调理对预防感染的发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068

医院内感染是目前临床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 其不仅指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还包括院内感染菌株后, 在出院期间内发生的感染现象[1-4], 新生儿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 其多因免疫力低下、体重过低以及胎龄过小而发生, 患儿一旦发生感染, 不仅可以增加患儿痛苦, 还会增加医院费用, 降低家庭的总体兴奋度[5-10]。此外, 由于患儿无法自主进行语言交流或详细描述出自己的病症, 故在增加医师医治难度的同时, 还会影响其自身的生长发育, 严重者还可直接导致神经发育功能的紊乱, 但是由于医院是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大量的人流在增加医院经济利益的同时, 还会增加医院病原菌的来源和种类, 故越来越多的医师将注意力放到了预防感染的方向上[11-13]。因此, 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起病快、病情发展迅速度、病死率高的新生儿重症感染现象进行危险因素的总结, 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预防措施, 希为今后降低重症室感染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来本院就诊且被收住于重症监护室(NICU)的28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女比例为1.5∶1.0, 日龄3~78 h。入选标准:收住NICU>2 d;无确诊的潜伏期感染;患儿无明确的胎内感染或产期感染。

1. 2 院内感染患儿临床表现 胸片可见肺部阴影或其他部位合并感染;血液涂片呈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小板<100×109/L, I/T>0.16;白细胞数目异常;临床检查C反应蛋白(CRP)≥8 mg/L;微量血沉加重; 此外, 部分患儿呈现乳养不耐受、皮肤萎黄、纳呆、呼吸变快、严重者可直接导致呼吸暂停或代谢性酸中毒程度加深等。

1. 3 研究方法 患儿入住NICU后, 详细记录28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主要包括出生时的体质量指数、胎龄、住院时间、病情诊断结果。对疑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深部痰液在无菌条件下, 以负压吸取的方法进行取样, 并在12 h内进行检验, 血行感染的患儿取血样进行检测, 采用同一组高资历的医师在双侧股静脉进行穿刺取样;对于皮肤黏膜感染的患儿, 专业人员取分泌物后, 进行无菌培养。尿液取样时应保证外阴部的清洁与干燥, 同一患儿应进行两次取样。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院内感染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感染状况分析 287例新生儿中男173例, 女114例, 出现院内感染现象36例, 发生率为12.5%, 男性新生儿发生感染22例, 感染率为12.8%, 女性新生儿发生感染14例, 感染率为12.2% , 男女新生儿感染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感染源进行初步的判定, 其中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21例, 感染11例, 感染率为52.4%, 可判断呼吸机是感染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

2. 2 新生儿不同体重与感染率之间的关系比较 体重<1.0 kg 98例, 感染18例, 感染率为18.4%;体重1.0~1.5 kg 89例, 感染14例, 感染率为15.7%;体重1.5~2.5 kg 86例, 感染3例, 感染率为3.5%;体重>2.5 kg 14例, 感染1例, 感染率为7.1%。体重与感染率存在相关性(F=13.234, P=0.003<0.05)。

2. 3 新生儿不同胎龄和住院时间感染率的比较 新生儿的胎龄和住院时间与感染率存在相关性(P<0.05)。见表1。

2. 4 医院感染菌群比较 革兰阳性菌的感染率占总感染菌株的55.56%(20/36), 革兰阴性菌的感染率占总感染菌株的 44.44%(16/36)。

2. 5 危险因素 新生儿的胎龄≤30周、出生体重≤1.5 kg、窒息、胎膜早破、机械通气、肠外营养与院内感染率呈密切相关性;经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 出生体重≤1.5 kg、肠外营养、胎龄、胎膜早破以及机械通气是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影响因素。见表2, 表3。

3 讨论

此次研究从本院的感染情况入手, 针对2013年12月~ 2014年12月在本院出生且发生感染的36例患儿进行了感染高危因素、感染部位、感染菌群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感染菌群方面, 以革兰菌感染为主, 此外对伴有肺炎或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进一步分析, 可见, 其痰液中常伴有大肠杆菌或肺炎克雷伯菌。而对此菌群的来源进行分析, 结果可见, 呼吸机的机械通气是主要原因。此外, 通过多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可得出肠外营养和出生体重也可诱发感染。以上几点与文献[2, 3]报道一致, 故可证明此次研究的合理性, 但是因此次研究的样本例数较小, 故结果也具有片面性, 值得后续进行样本例数扩大的验证性试验。新生儿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 其次分别为口腔感染、血液感染、皮肤黏膜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针对以上研究, 作者对感染的预防措施总结如下:① 严格保证手部清洁, 以减少接触感染的发生率。②侵入性操作是患儿感染的主要来源, 尤其是通过管材定植进入患儿体内时, 因此, 在临床中, 应严格按照机械通气指征进行规范性的操作, 并定时对呼吸道进行清理, 减少插管的次数和时间, 治疗完成后, 及时撤机, 以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③保证早期喂养的营养和数量。加强患儿的早期喂养, 不仅可以提高患儿自身的免疫能力, 还可减少肠外喂养的时间, 对婴儿体内正常菌群的建立也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应燕芬, 陈尙勤, 胡小娅, 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变迁的分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0, 12(12): 936-939.

[2] Mona A, Salha AZ, Maha A.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ritically-Ⅲ Neonates.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 2012, 8(1): 461-466.

[3] Bas AY, Cemirel N, Zenciroglu A, et al. Nosocomial blood stream infections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nkara, Turkey. Turk J Pediatr, 2010, 52(5): 464-470.

[4] 付俊芳.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分析与管理.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12):3052-3053.

[5] 石伟, 陈昌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3,7(4):53-55.

[6] 徐敏娟.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论文集. 2012:320.

[7] 李春艳, 刁士燕, 王峰,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回顾性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0,2(2):181-183.

[8] 王霞.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7):85-86.

[9] 李春杰.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吉林医学, 2010, 31(31):5508-5509.

[10] 哈斯也提·吾买尔, 姜兰.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院内感染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8):201-202.

[11] 陈历耋.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南华大学, 2013.

[12] 李含芬, 温琼丽, 张燕,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玉溪市医学会第十六届儿科学术大会资料汇编. 2011:218-219.

[13] 刘霞.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院内感染分析与管理措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21(10):1465-1467.

[收稿日期:2015-11-16]

猜你喜欢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2013~2015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脑出血术后患者的ICU观察及护理对策研究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