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涵义的中国特色话语分析*

2016-03-18 07:58李堂傅珊荣
高教学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教化语境政治

李堂傅珊荣

(1、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312、福州农商银行市场营销部,福建福州350003)

思想政治教育涵义的中国特色话语分析*

李堂1傅珊荣2

(1、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312、福州农商银行市场营销部,福建福州350003)

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从学科发展历史看自始至终充满了分歧。基于此,本文运用语言哲学关于语境和语意之间的辩证方法,分别考察在最易误解的中国特色历史、政治和教育语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涵义。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历史、政治和教育语境中的重叠共识就是化政治德性以育现代公民的精神性交往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历史语境;政治语境;教育语境

一、历史语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始含义:德性教化

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研究任何事物时都考查它的历史起源和它的前提。”[1]这里讲的考察历史起源和它的前提就是本文所指的与历史背景相区别的历史语境。假如说历史背景是普遍的、一般的话,那么要考察的历史语境就是独特的、特殊的。“历史语境”除了容纳“历史背景”所展现的一般性场景外,考察历史语境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发生的具体历史机缘、时间、地点、情景和发展过程之中,切入到产生某个具体教育家或某部作品或某种言论的历史机理里面去阐述其语境与语意之间辩证原理”的意思。换言之,历史背景是无法准确地阐明某一事物本质的,但考察比历史背景更具体、更高级、更特殊的历史语境却能深入事物语境和语意的根部阐明其本质性内涵。概言之,历史语境指的就是人们要真实理解某个具体事物就必须把它放置于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结合使用的具体语境阐明该语境中语词内涵的研究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最基础的实践活动,从其历史起源和存在前提看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反映,既多少保留了以前社会存在的某些思想成果,更是特定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历史语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始涵义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在中国初始的历史语境中,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德性教化活动。在夏朝和商朝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规范两种形式出现,教育的内容也没有明确规定。到了西周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虽然德的教导放在第一位,但也不过是学习一些父子、上下、君臣之道和揖让、周旋、进退之节。春秋时期,管仲从治国的角度提出“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的教育主张,明确“礼、义、廉、耻”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先秦儒家把“仁”、“礼”作为教育的首要内容,后来又衍生出了“义”、“智”“信”等内容。小到个人修养,大到国家社会,治国之道、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方法都可以在儒家经典中找到。董仲舒在儒家主流文化的基础上,提出天人合一、天人相副的教化理念,他认为所谓的“人”是指人所具有的性情、血气和德行,它们皆由天出,“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2]既然人为天所出,那么人性必然要符合天性。人性怎么才能符合天性呢?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人只有接受德性教化方能成为类似于天的圣人”这样的观点,他把六艺当作是铸就圣人般高尚品德的重要手段。子曰:“六艺治于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又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在孔子看来,只要治国的君子们学习六艺,修善了自己的道德(明明德),然后用自己的君子之德教化百姓,百姓们是乐于从化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在孔子的教育思想基础上有所发展。一方面,他进一步将教化思想系统化,特别是提出的“性善论”假设回答了人为什么可以实现教化,并且解答了在全社会推行教化的可行性问题。另一方面,他在治国理政方面对于教化思想的应用,较之孔子愈加规范和完善,从而在孔子礼乐教化实践基础上,为仁政的发展拓宽了新的视野。这种以善政、善教为核心的教化思想,为后世儒学继承者们对教育的政治功能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

二、政治语境中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训育

马克思说:“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表现,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既然政治左右着社会资源的分配,可以定夺“谁能得到什么”以及“如何得到”,那么如何让广大民众认同这种权威性定夺呢?马克斯·韦伯在论述统治者的统治的合法性时指出,“真正的统治首先必须包含被统治者对统治者政治合法性的信仰认同,然后通过这种信仰认同,统治者就可以把对人们的控制转变为合法的统治”。这就说明,任何一个阶级要使这种政治定分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承认,就必须还要从思想上掌握人,驾驭人。而真实政治生活中,驾驭、掌控人的思想观念的最好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始祖里士多德曾明示:人天生就是政治的动物。人天然受制于政治,而作为人生存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自然受到政治的影响,具有政治属性。置言之,有政治的地方就有思想政治教育,有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必然有政治的幽影。因此在政治语境中认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内涵也就成为理解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之必然中的自然而然。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4]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就是党占据统治地位精神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建党初期,还是在革命、建设时期,乃至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党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党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和动员群众实现其自身利益而奋斗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始终。在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通过组办工人学校、创建出版社、发展党团组织、举行纪念活动和演说、讲座等方式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军队为中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理念,以反帝反封建为中心内容,探讨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重视党的宗旨和主义教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在广大人民群众身上,从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到动员农民参加土地改革,积极生产支援前线,思想政治教育都发挥着巨大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教育在组织和动员群众方面的巨大优势,运用国家机制和上层建筑,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这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大辩论,全面开展学习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克服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树立共产主义道德观,批评右倾保守主义,批评唯心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达到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和思想保证。改革开放初期,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以进行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为中心,宣传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让人民充分领会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转变的正确性。邓小平指出:“为了实现安定团结,宣传、教育、理论、文艺部门的同志们,都要从各方面努力……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宣传党的领导、党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和无限前途。”[5]进入21世纪,我们党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中心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工作和群众中去,才能及时排除和战胜各种错误东西的干扰,才能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从而为经济各种和其他各种提供强大的动力与保证。”[6]。

三、教育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成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组合而成的复合型概念,从这个概念构成中可以看出,“教育”这个概念表征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活动方式,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是以教育为中心的人类实践活动,涵盖了立德树人促进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全部教育过程和教育旨归。以教育为依托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区别之所在。但目前部分主流学者则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更多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思想、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的培养和教育,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我们认为,这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往往导致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忽视教育活动的本质,从而造成对个体的素质塑造和行为转化的漠视。因此我们认为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教育语境,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回归到立德树人,实现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语境中,我们才能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心和本性。

[1]中共中央马克思列宁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人民出版社,1995:400.

[2]春秋繁露·四时之副[M].

[3]中共中央马克思列宁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502.

[4]中共中央马克思列宁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9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80.

[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6:74.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history is full of differences from beginning to end.Based on this.In this paper,the use of language philosoph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xt and meaning andthe dialectical method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history,politics and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have meanin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political and educational context of the overlapping consensus is to change the moral character of modern citizens in the spiritual communication pract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hinese characteristics;historical context;political context;educational context

G641

A

2096-000X(2016)19-0058-02

2013年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机制研究》(编号:cxz13030)

李堂(1974-),男,四川宜宾人,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教化语境政治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从《大武》“乐”看戏剧教化人心之能效
跟踪导练(三)2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