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2016-03-18 07:58季秋轩刘宝福王霞
高教学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实效性融合政治

季秋轩刘宝福王霞

(1、青岛工学院,山东青岛2663002、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003、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100)

媒介融合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季秋轩1刘宝福2王霞3

(1、青岛工学院,山东青岛2663002、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003、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100)

信息化时代,催生了人的“媒体化”生存方式。人以一种新的身份参与世界认知,重构意义世界。虚拟无形世界与现实有形世界的互动重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并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现实处境。在此背景下,厘清媒体融合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找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给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展望新媒体融合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对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媒介融合;高教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学校是富有学理性、价值性的思想殿堂,承载的是学术研究的大气大象、教育教学的大行大化和人才培养的大器大才。从造就人才的卓越学识和品格来看,立德树人,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境界,陶冶其道德情操,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既是高等学校的神圣使命,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履行职责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对信息爆炸,多元文化并存、新兴媒体交融汇合的信息化新时代,作者认为,应当变革传统教育观念,运用过程性思维,充分发挥新媒体融合的优势,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等诸多维度来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价值体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媒介融合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所谓的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以此为基础的大数据环境、移动互联技术、人工交互等新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使人们前所未有地生活在一个双重世界里,即现实的物理世界和数字化的虚拟世界。网络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常用手段,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深刻改变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式,人们不仅生活在一个Internet(因特网)的时代,更进入到“Everything in Internet”(一切尽在因特网)的世界中。其基本特征是:一切事物都在互联网中被重新存在。[1]人与世界的意义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媒体融合情境下,大学生“低头一族”,时刻不离手机,在手机中“漫游”人生,殊不知这种深度沉迷于手机、网络的“虚拟生活”状态,已将自身的主体地位深陷于异化颠倒关系之中。如何将他们组织起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恐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理念也必须有所突破。教育对象的时代特征、个性化特点等问题是当下知识社会,教育形态最显著的变化。但是,自近代以来,传统人文学术的研究路径在自然科学的强势影响下,出现“技术化”倾向,建基于形而上学逻辑架构上的人文社会科学逐步被用自然科学的逻辑理念和方法所影响,对人的划分重点凸显人的实用性,人被肢解、假设为所谓“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理性人”等,人本身的丰富性和全面性被遮蔽了。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生活面前出现的某种“失语”现象,无以解释现实中不断转型、生成的意义世界,而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二、媒介融合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面临信息爆炸,良莠不齐的虑拟网络空间,茫然不知所措,在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影响的过程中,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作者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结合传统文化,深层次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效性不足的成因。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从教育环境的角度看,教育环境大致可以分为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小环境两大维度。一方面,人是环境的产物。从生存处境上看,当代大学生不是只生存于历史对比的线性时间中,而且生活在多维的空间之中,生存于现实环境与历史所组成的具体境遇之中。另一方面“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2]54—57应当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同时又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建构价值观念体系。其次,从教育方法的角度看,以往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往往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可能更强调逻辑的推导,理论的说教,知识的传授,有时难免流于形式。政治理论当然涉及思想的程序问题,需要弄清政治理论怎么找出前提,怎么推导,怎么获得结论,结论又怎么检验等。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字面上的几句话可能谁都可以理解。但是,只有领会了蕴含其间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赢得内心深处的理性觉醒,转知识成智慧,才可以谈得上真正理解政治理论的精神实质。

三、媒介融合情境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在媒介融合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这对于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恰当处理好信息环境下的价值认同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将教育对象的学习和思考热情充分调动起来。

(一)强化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

人类的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变革现实世界,满足自身需要的对象性活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应当从空洞的说教中走出来,在实践中开展对象化活动。在这里,实践活动与客观世界是一种投射状态,实际效果表现为生存发展的效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2]81价值观念的嬗变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但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价值取向偏移、理想信念迷茫等问题,既有社会大环境变化的原因,作者认为还应当强化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发掘自身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入过程性思维,把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看作一个生成型的有机过程,克服在教育活动中“等着教师和学校来教我”的异化现象,提高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把自己个人的成长与成才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勇于实践,在服务社会,乐于奉献的火热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

当代大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大多以“个人自我为中心”,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成为莱布尼芡哲学中“单子式”的存在。那就意味着我们许多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理论失去了效用。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传播正能量,在大学生中开展“情景模拟”式的课堂教学,校内开展社团活动、校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弥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场景缺失”,以此引导大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大局意识”等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自身修养,由外在的“他律”走向“自律”,探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受教育者自身,取决于“求诸于自身”的主体意识的理性觉醒,蕴涵着“天下归仁,世界大同”的匡扶天下的济世情怀。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提升主体意识为要旨,根据青年学生身心特点,特别是思维方式、心理特点和接受规律等方面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发挥青年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目标更多地注重道德体验,使道德教育的过程与学生现代性生活过程同步,将知识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合为一体,注重运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分析、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践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促进道德教育生活化,把道德教育置于生活情境之中,在亲身经历中了解认识社会,提升道德境界。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克服“上不搭天、下不着地”,宣读抽象道理和空洞教条的毛病;真正做到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回归生活世界,着意于安身立命的要旨,培养青年学生文化之气质。首先,高校应当从顶层设计、制度设计、组织结构等方面着力构建一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管理能力,熟悉教育教学规律的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展开深入研究,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其次,着力构建从道德价值观念学习——班级考核——社团活动体验的教学互动模式,将道德观念从外在规范——内心信服——形成道德信念——日常道德行为实践。最后,构建课堂教学——辅导员参与考核——团委、学生处社团、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的教育模式,融合学生——思政教师——辅导员——学生处、团委组织机构体系,明确职能分工,层层推进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实践的系统化方案,以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四、媒介融合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展望

当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13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超过0.8ZB,相当于1200万个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量,这种基于虚拟数字世界的文化迅速传播和涌现,对主流价值观念形成越来越大的冲击。特别是从人机交界面产生出一种新型的人类智能模拟方式,重构人类知识体系。如:滴滴打车,网络金融,社交聊天等都是以新媒体的形式,参与到大众生活之中。此外,社会转型与传统的媒体生活环境下的生存生活、信息传播方式等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探究生存意义和境界为中心,构建精神家园。“除了它的知识以外,还会包括一种与价值、理想、规则和塑造未来的目标相联系的价值判断和命令系统的意识”。[4]27-28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工作职责不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增加了对生活意义和价值体系的重构。也就是说,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应当是对于价值的追寻和意义的探究,教育学生建构自身价值判断的体系,并且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从新媒体与虚拟文化、与人的虚拟存在关系来看,以因特网互联互通、海量信息生成、传播为基础形成的人机对话等新兴媒体的融合,形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生存状态。每一个人,作为“我”作为“此在”(海德格尔语)所存在的意义,与所存在过程与形式、所存在的意志与自由,都在新媒体所建构的主体间的关系中,在媒体融合情境中,形成以“主体-客体关系的模糊化”为特征的新世界中,被重新定义和重新存在。[1]

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媒体融合情境下,惟有强化问题意识,才能突出实效性。如果从人的生存与存在的过程性来看,塑造人格,成就人才,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更好地生存,还要“活得更好”,强化“站起来活”的生存论维度[5]。惟其如此,教育改革、实践才可能充满生机活力,教育功能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的工作才能与时代要求同步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1]李极冰.哲学视域下的社交媒体——对网络文化现象的新思考[N].光明日报(第8版),2016-04-1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8/20/c_117021464.htm.

[4]韦尔海姆,狄尔泰.人文科学导论[M].赵稀方译.华夏出版社,2004.

[5]邹诗鹏.转化之路——生存论续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Information age,gives birth to kinds of"media"life.Human being participate in the world in new identity cognition,reconstruct significant world.The interactive refractory ofvirtual invisible world and reality of the physical world affects people's ideas and behaviors,and gradually become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In this background,to clarify the media convergence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find out the causes of defici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imeliness,giv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look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fusion situation of new media has a positiv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gui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enhancing the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dia convergence;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2096-000X(2016)19-0201-03

青岛工学院董事长基金资助项目“构建高校多元化德育教育体系问题研究”(编号:2014KY013)的阶段性成果。

季秋轩,青岛工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讲师,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刘宝福,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王霞,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实效性融合政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