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问题

2016-03-18 17:29盘桂生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稿学报学术

盘桂生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广西 桂林 541001)

高职高专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问题

盘桂生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广西 桂林 541001)

高职高专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主要包括问题意识、学理意识、方法意识、规范意识等方面。学报编辑养成良好的学术意识,事关学报文稿的质量,十分重要。必须持之以恒地不断学习,具备良好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素养;善于凝聚一批学术文稿作者群,为培育学术意识营造良好环境。与此同时,应完善学报编辑工作的相关机制,从制度上确保学术意识在科学园地里开花结果。

高职高专学报;编辑;学术意识

要办好高职高专学报,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彰显学报的学术性,切实提升学报的学术品位。学术意识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性主要有哪些?如何培育好高职高专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学报编辑学术意识的重要性

编辑工作是学报整个工作的一个中心工作。学报要办好,离不开编辑的基础性工作。要做好编辑工作,离不开编辑的“德、才、学、识”。编辑的学术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报的学术品位。编辑的学术水平需要长期的修炼与提升。其中学术意识如何,对学术水平影响深远。高职高专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是指高职高专学报编辑在办刊当中,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与学术判断能力,能够敢于和善于从科学研究的学术探讨角度,来整体审视和处理通篇文稿的思想意识。有的专家学者指出:“所谓学报编辑学术意识,是指学报编辑工作者对学报学术性本质的认识,包括思想、观点、知识……学报编辑学术意识是属于科学这一社会意识形式范畴的。”[1]学术意识的基本内涵,一般“由四个范畴构成的,即问题意识、学理意识、方法意识和规范意识。这四个范畴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联。”[2]高职高专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始终关乎高职高专学报质量的整体提升,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谈起高职高专学报编辑学术意识重要性时,也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难道高职高专学报编辑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等意识不重要了?不是的。高职高专学报编辑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是毫无疑义的。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强作风和能力建设。”[3]学报编辑所从事的学报工作,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块重要宣传舆论阵地,作为校园里传播科学知识和发布最新教育教学研究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政治性永远是第一位、第一要紧的。学报编辑的政治意识始终是编辑工作的第一位意识。作为学报编辑工作者,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政治思想正确,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意识敏锐,这是必须的,重要性无可置疑。而且,当今世界的格局正在深刻调整,中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有一个有权威、有智慧、有担当的领导核心,学报的政治舆论导向必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看齐,以确保党中央各项战略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这事关全国大局,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和利益。因此,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

与此同时,在高职高专学报的办刊实践中,学报编辑还有必要切实加强学术意识。因为政治意识并不等于学术意识,政治意识强了,并非学术意识就强;也并非学术意识强了,政治意识就强,政治意识与学术意识不能简单地划等号。例如,有的编辑同志政治思想看似很红、很强,但是编辑业务素质与能力真的有待提高。学报工作要求我们的编辑同志能够真正做到“又红又专”。在讲到“红”与“专”的关系时,陈毅同志曾经有段著名的论述,他指出:“有人主张‘以红带专’,还有人主张‘以红代专’,这不太荒唐了吗?红是方向,专是本领,方向能带动本领吗?方向能代替本领吗?都不能!方向错了,你本领再高也无济于事;方向对了,你没有本领犹于事无补。”[4]学报工作迫切需要我们的编辑同志政治意识和学术意识都要强,都要好,都要优,都能够真正在学报编辑工作中发挥好政治意识和学术意识应有的积极作用。

如果高职高专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不强,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什么后果呢?第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不可能真正做到慧眼识珠,选择好优质稿件。高职高专学报的文稿,每天都会收到不少。当通过各种渠道得来的文稿,摆在我们学报编辑面前的时候,如果学报编辑学术意识不强,那么慧眼识珠就是一句空话。因为编辑学术意识不强,没有慧眼识珠的本领,怎么能够识别文稿的优劣?又怎么能够精心筛选出优质稿件?因为编辑学术意识不强,没有慧眼识珠的本领,不能够识别文稿的优劣,不能够筛选出优质稿件,又怎么编辑出优秀的文稿来呢?第二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不可能真正起到扶持学术新人的积极作用。高职高专学报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从整体上来看,得到的稿件质量与其他本科院校的相比,有很大距离。这样一来,学术新人交来的文稿,难免有点鱼龙混珠之嫌;学术新人交来的文稿,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文稿里也难免存在一些学术规范性不够的问题等等。但是,如果编辑学术意识不强,服务态度不佳,没有一颗诚心诚意扶持学术新人的美好心愿与过硬本领,那么就容易造成脱离实际地要求学术新人,要么出现削足适履的情况,要么出现简单粗暴的现象。第三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可能影响高职高专学报质量的整体提升。如果高职高专学报编辑学术意识不强,发现不了好稿,筛选不出好稿,编改不出好稿,扶持不了学术新人,只是按部就班应付式地编辑一些“不温不火”“不痛不痒”的网络拼凑文章,很有可能导致高职高专学报质量的整体下降,使广大读者不愿意点击阅览。到头来,也发挥不了学报应有的办刊功能与出版实效。

二、学术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剖析

高职高专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小问题,而是事关高职高专学报的质量问题,极为重要。那么,高职高专学报编辑学术意识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问题意识缺失

从公开出版的高职高专学报来看,有的文章根本不涉及科学问题的研究,不涉及学术问题的探讨,不少文章完全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多一篇少一篇都没有多大关系,没有多少学术含金量。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而言,没有问题意识,脱离时代与社会现实,抄抄写写根本无助于科学问题的解决。因此,从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并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并将所发现的问题和研究所得表达出来,这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只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切实分析问题,提出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这样的学术文章才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二)学理意识的缺失

一般来说,学理是一门学科得以建立和传承的知识与逻辑体系。只有具备了起码的明辨是非的学理修养,才有可能判断是非,解决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可是,有的高职高专学报编辑却缺乏这方面的学理意识。根本不关心、不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动态,不了解学科研究发展的最新成果,心中对文稿的学术价值根本没有基本的判断标准。所热衷和追求的只是平平过,四平八稳、不痛不痒,“领导的文章先照顾”“本校的先照顾”“老作者的先照顾”“有关系的先安排”等等,于是无形中把应有的学理修养忽略了。学理修养的缺失,难免造成刻舟求剑、固步自封的状况,无法在科学研究的创新上助学术新人一臂之力。

(三)方法意识的缺失

尽管方法不是决定一切的,但是正如要过一条河一样,不解决过河的方法问题,那一切都是空话。方法意识,主要是指在探索一个具体问题或接触一项实际研究时,思想上能够随时意识到“要从最新方法的角度作些分析、判断和选择”。这种方法意识也可以说是学报编辑工作应该具备的意识。可是,我们有的学报编辑并不关注文稿的学术方法意识,往往将已有的知识、老经验作为学术文稿判断尺度。在具体的研究中,资料如何收集、如何整理分析,在研究方法上有无创新,得出的结论是否成立,是否有研讨价值等,从不去掂量。任凭东拼西凑的文稿重复出现,充斥学报栏目版面。

(四)规范意识的缺失

应该说,在学报格式的规范上,学报编辑是付出了巨大劳动的。但是,至于文稿里所涉及的学术研究,规范不规范,则难以把握。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各所高校几乎都制定或修订了《教师学术纪律规范》《教师学术道德准则》《学报管理章程》等,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风问题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学报编辑对文稿涉及的“学术道德”“学术不端行为”“学术腐败”等现象,监管权限非常有限,学术规范意识缺失。

造成这些学术意识的缺失,显然是有原因的。

原因之一:在于不少人写文章并非来源于科学研究成果。高职高专学报原创性的、独创性的稿件不多,根本原因在于有的作者写文章,并非来源于自己从事科学研究所得出的成果。既然自己没有货真价实的科研成果,那么怎样才能完成任务,弄出一两篇文章来呢?于是,从网站里东拼西凑的东西就冒出来了。有的文稿开始交来学报编辑部检测,与网站里的文稿重复率竟然高达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属于作者自己的东西很少,仅占少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学报编辑还得反复帮作者修改,反复检测,最终刊发。即使刊发出来了,此类文稿的学术价值,又会高到哪里?这是显而易见的。

原因之二:在于不少人编校文章并非出于对事业的热爱。初到高职高专学报编辑手中的稿件,就整体而言,是很少达到或接近成品质量标准的,绝大多数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错。即使是教授、博士等名家的稿件,也难免有错漏之处,需要修改。从作者的文稿到编辑加工后符合出版的成品,这是一个精神文化产品的“物化”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报编辑负责稿件的筛选、送审、编校、完善等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说,不少高职高专学报编辑在工作上是尽职尽心尽力的,对得起学报编辑这一光荣称号。但是,也有的学报编辑却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编辑工作上,一门心思琢磨的是个人的名利。私心太重,学问根底太浅,道德素养太差,难免在学报编辑工作中表现出不认真、不用心等现象。

原因之三:学报工作的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办好高职高专学报,不是没有相关文件和制度,而是要根据高职高专学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匹配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并抓好落实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与机制层面,确保学报编辑队伍的良好生态环境。如果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累死累活的事情要人去做,应该等同的待遇却不能兑现。这种做法短期可以,长年累月不出善策就不行了。所以,从机制上提供保障,让高职高专学报编辑有奔头,能够看得到人生的希望,善于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否则,哪怕天天喊提高高职高专学报质量,最终也难以见效。

三、切实高度重视学术意识的培养

要提升高职高专学报的学术品位,势必切实高度重视学术意识的培养。学术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作者和编辑的学术意识培养一样重要。当然,学术意识并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只要真正下功夫,不断学习,不断磨练,不断提升,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那么,应该如何培养作者和编辑的学术意识呢?

(一)不断学习,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及科学素养

不管是作者,还是编辑;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不管是博士后,还是院士,都不可能学完人类的全部知识。那种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的做派,是站不住脚的。相反,只有永远保持虚心的态度,持之以恒地加强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所谓知识无限、学无止境就是这个道理。与此同时,在学习当中,还要善于培育一定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素养。不能仅仅当知识的存储器。“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科学就不会发展。怀疑精神与宽容精神是派生出来的,而且两者不可偏废。单纯怀疑和单纯宽容都是不足取的,而且容易引向邪门歪道。”[5]什么是科学素养呢?科学素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显然,只有持之以恒地加强学习,才有可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素养。而且,作为编辑,“要把编辑工作当作一门艺术去追求,首先要把编辑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追求。”[6]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谈得上具有一定的质疑精神和求是精神,培养和增强学术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报的学术性。

(二)诚心诚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发展环境

每一期学报都要刊登一定数量的文章。如果每期学报只有一两篇文章有点学术含金量,显然是不行的。作为学报编辑,如果没有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单枪匹马地干,显然难成气候。培育和扩大学报文稿的作者群,是办好学报永远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高职高专学报,稿源是生存与发展之本。没有充足的稿源,哪怕是再高明的编辑,也只能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但是,稿源多,如果学术含金量低,稿源质量必然直接影响到学报的办刊质量。如何培养高水平的作者群,是摆在编辑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俗语说得好:“水涨才会船高。”只有培育好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作者群,学术文稿才会多,学术意识才会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高职高专学报的稿源不是没有,但学术含金量高的稿件不是很多。因此,高职高专学报编辑,只有诚心诚意广交朋友,善于培养学报文稿的作者群,为培养学术意识营造好环境,学术意识才会真正增强。否则,那只是纸上谈兵。要培养高职高专学报文稿的作者群,就要切实加强高校学报的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其次,高职高专学报编辑要认真履行好职责,严格按照出版标准对原稿进行规范加工、对语言文字进行仔细推敲与修饰。要深入到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及时了解有关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稿和约稿,使一些重大科研成果能及时在学报上发表,以保证刊发论文的前沿性、创新性及探索性,进而保证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品位,树立其在同专业或同领域内的学术权威性,实现优质稿件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要积极发挥编委会成员的作用,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请他们撰写高质量的学术文稿,并发挥好他们的优势,推荐或审读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文稿。只有通过各种途径,使高质量的学术文稿越来越多,学报编辑才有筛选稿件的余地,出版精品,发挥好高职高专学报的积极作用。

(三)完善措施,建立健全良好的学报工作开展机制

学报出版工作和图书出版工作一样,“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7]学报编辑部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评价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和奖惩机制,遵照学校有关工作部署及学报编委会对学报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坚持服务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经济建设的办刊宗旨,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和工作纪律,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学报编辑工作绩效,不要仅仅从组稿、编稿的数量上来衡量,要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确保文稿的质量。实现数量与质量的有机统一。要进一步加强学报编辑部的内部管理,完善编辑质量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制定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让学报编辑能够安心工作,不断提高学报的编校质量;要进一步加强与兄弟院校学报的交流与沟通,借鉴先进的办刊理念,学习成功的办刊经验,制定和完善一整套优化学报工作的开展机制,使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从制度和机制上相应地得到切实的保障。让学报工作像一列高铁火车一样,快速有序地运转,而不是像老牛拉破车一样,随意粗俗地吆喝几声,然后慢腾腾地吃力爬行一阵。

当然,学术意识的养成与提升,与其他意识的养成与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任意割裂,不可顾此失彼,应当适当兼顾。如学报编辑的责任意识,绝不可忽视。一个学报编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意识真正强了,能够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术意识自然也会相应地在工作中逐步得以提升。一个学报编辑的责任意识强了,追踪学术前沿的意识自然就会强烈,又能严谨治学,经常结合实践,研究实际问题,写点文章,有所造诣,有所建树,有所作为,他的学术意识也会有所提升。

显然,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高专学报编辑只有真正立足高远,又脚踏实地地真抓实干,才有可能独领风骚,一览众山小,看到更加美丽的风景。

[1]白晋元.谈高校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J].政法论丛,1996(5).

[2]齐艳昌.研究生学术意识的现状及养成[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3]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桂林日报,2016-03-18.

[4]舒宝璋.陈毅论又红又专[J].世纪,2008(1).

[5]刘华杰.科学真理与科学规范[J].科学与无神论,2000(3).

[6]杨牧之.论编辑的素养[M].北京:中华书局,2013:205.

[7]刘杲.我们是中国编辑[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30.(责任编辑:彭志雄)

On the Academic Awareness of Editors of Journal of Vocational Colleges

Pan Guisheng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Guilin,Guangxi 541001,China)

The academic awareness of vocational college journal editors includes question awareness,scientific theory awareness,method awareness,and standard awareness.Journal editors'forming good academic awarenes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the quality of journal articles.The editors must study perseveringly,form the good spirit of science and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s,assemble a group of academic writers,and create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nurturing the academic consciousness.Meanwhile,the related mechanism of the journal editorial work should be improved so as to guarantee the academic consciousness to blossom and bear fruit in the science park.

vocational college journals;editors;academic awareness

G232

A

1001-7070(2016)05-0119-04

(责任编辑:彭志雄)

2016-06-23

盘桂生(1964-),男(瑶族),广西灵川县人,历史学硕士,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猜你喜欢
文稿学报学术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致敬学报40年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