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在钢琴演奏中的韵味表达

2016-03-18 17:29卢婷婷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浏阳河乐段韵味

卢婷婷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广西 桂林 541001)

《浏阳河》在钢琴演奏中的韵味表达

卢婷婷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广西 桂林 541001)

《浏阳河》这首钢琴作品是根据湖南民歌改编,音乐中带有音韵浓郁、中国风格独特的五声调式,旋律线条起伏婉转,讲究意境和韵味,而演奏中只具备演奏技术,缺乏演奏艺术,势必影响作品的艺术魅力。文章阐述了钢琴作品《浏阳河》的音乐特征,通过钢琴与古筝演奏技巧的分析与思考,解决演奏中的韵味表达,提出一些见解。

浏阳河;钢琴演奏;古筝演奏;韵味

一、钢琴作品《浏阳河》的音乐特征

钢琴独奏改编曲《浏阳河》,由著名作曲家、钢琴家王建中先生于1974年根据湖南花鼓戏《送瓜调》改编完成。作曲家将湖南地方音韵、曲调与钢琴演奏技巧融合得水天一色、浑然天成,既保留了湖南民歌优美抒情的小调特色,又具有中国钢琴作品音乐清新独特的民族风格。作品活灵活现地描绘了浏阳河风景如画的场景,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家乡热恋之情,折射出人们对自由、和谐、平等、民主的生活向往,激发演奏者和欣赏者爱国、自信、自强的内心能量。乐曲包括五个乐段,分别是引子、A乐段、A1乐段、华彩段、A2乐段、尾声。

(一)旋律。钢琴独奏改编曲《浏阳河》采集于流传甚广、耳熟能详的湖南民间小调,旋律延绵起伏、音律时高时低婉转变化,极富歌唱性,呈现出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E徵五声民族调式与西方音乐创作手法碰撞,保持了民族调式的韵味;结合钢琴构造、发音原理,形成纵向横向旋律交织,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营造出色彩浓、层次多的立体声效果,让演奏者充满热情、激昂的情绪演奏,同时让欣赏者在余音绕梁的氛围中记住音乐作品。引子一开始就采用了歌曲的最后一句,荡漾起伏的旋律,让音乐充满奔放而不失细腻。A乐段即乐曲主题,旋律朴实无华、自然亲切,给人感觉湖南人民直爽、泼辣的性情。A1乐段交织着三个声部,每个声部旋律呈现有所不同。一声部轻柔婉转,二声部浑厚低沉,三声部柔和回荡。华彩段旋律荡气回肠,没有小节线划分旋律,是中国钢琴作品中特有的散板音乐,呈现中国“雅、清、静、洁、远”的琴乐美学思想。A2乐段乐曲旋律通过装饰音进行变奏,更加细腻亲切。尾声旋律由低至高,像似越走越远渐渐消逝,宛如流水悉悉索索,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意。

(二)节奏。引子部分左手六连音及双手交替七连音、九连音、二十连音,是柔和的和弦分解形成了如“涓涓细水”般的伴奏,看似2/4拍的标记。由于中国钢琴作品特有的民族气韵,应该处理为散板音乐。A乐段部分左手四分音符与两个八分音符加琶音演奏的搭配,形象地描绘出船在浏阳河上尽情荡漾的场景,右手旋律由切分音、上波音、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组成,把中国琴乐审美中“润、圆、细、溜”的意境表达出来。A1乐段部分右手六连音节奏包含着两个声部与左手主旋律的交织,形成了二对三的复节奏,是整首乐曲演奏技术难点,是作曲家在音乐“二度创作”的理解与感悟。华彩段部分节奏以五声调式分解和弦构成“散板音乐”,演奏中要做到“形散神不散”的境界。A2乐段部分是主题旋律变奏,“加花”节奏要处理为不占用主旋律时值,表现出“轻重缓急”自如控制。尾声部分六连音的节奏,演奏时控制好“松紧”的尺度,让音乐呈现出“宛转则情联,圆满则意吐”的意味。

二、钢琴作品《浏阳河》的韵味表达

一首钢琴作品完美演绎,需要精湛的演奏技术与丰富的演奏艺术,两者相辅相成,刚柔并济,共同协调统一,让钢琴作品演奏达到音与意合的美妙境界。笔者通过分析古筝演奏技术、技巧,在听觉、视觉中感悟民族音乐的“气”“韵”“声”“味”,在演奏中模仿古筝演奏方法,融合古筝演奏技巧,正确释义民族音乐的韵味。

(一)感受古筝演奏音乐。筝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载体,呈现了民族音乐的音韵。通过古筝来演奏民族歌曲,使旋律更贴切民族民风,使韵味更具浓郁。以古筝“抹、托、勾、打、撮”等技法在演奏浏阳河,旋律时而婉转低回,时而高亢悠扬,让钢琴演奏者耳闻目睹民族乐器与民族歌曲的融合,深刻感悟到中华民族音乐的和声思维、民族特点的节奏、民族特色的旋律,民族艺术魅力,为作品演奏铺垫上深厚的音乐印象,为钢琴表演提供符合中国审美意识的桥梁,为演奏者音乐表达更能符合中华民族音乐审美,准确释义,表达音乐内容。

(二)模仿古筝演奏技巧。古筝“贴弦”弹的方法,要求指甲贴住琴弦,手指带动手臂,向外推出去,在钢琴演奏中模仿古筝“贴弦”弹的方法,要求手指贴键,手指触键位置靠后些,软起音慢下键,手腕、手臂放松地跟着手指左右移动,演奏出连贯、歌唱的旋律。古筝演奏中“揉”“吟”“滑”“按”的技巧,融入其演奏技巧于钢琴演奏中,通过装饰音的演奏,模仿古筝的滑音,弹出“韵味”。古筝演奏“琶音”技术即把和弦从低音到高音依次弹奏出来,一般标记在音符的前面,可以用单手或双手弹奏,弹奏时要注意每个手指用力均匀且连贯,双手交替时连接要自然而流畅,钢琴独奏改编曲《浏阳河》华彩段由五声调式分解和弦构成,弹奏时贯穿古筝的“琶音”技术,让每个音符力度、节奏均匀地释放出来。古筝“小撮”“大撮”的演奏技术用于弹奏三度、四度、五度、八度音程,小撮弹奏时,虎口保持椭圆状,运用一指和三指小关节积极主动,指尖发力并瞬间提弹,由于音程上面的音是旋律音,因此大指用力不能太弱,力求均衡;大撮弹奏时同样保持圆弧形,手指自然弯曲,一指和三指弹弦的一瞬间要有爆发力,手心要有对握感、收缩感,发音干净、整齐、有弹性。用钢琴演奏《浏阳河》遇到音程可以借鉴古筝的弹奏技法,力求弹出饱满、均匀的音质。古筝演奏技巧中手指力量的合理运用,是为了控制音量与音色,融入到钢琴演奏中,形成刚柔并济、虚实相连、气韵有致的民族特色。引用徐上瀛所说:“吾复求其所以和者三,日弦与指和,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合至矣。”

(三)融合古筝演奏审美。演奏中追求和谐之美,做到音中有意、乐中有韵、缓中有急、轻中有重,融合古筝演奏技巧的韵律进行横向纵向综合协调。“指与音合”,演奏者合理地进行音乐处理,让乐曲符合音乐的“起、承、转、合”,产生耐人寻味的情韵声调。“音与意合”,演奏者的演奏技艺达到微乎其微的美妙境界,并触动人内心敏锐深处,达到情感升华,获得审美体验;“音随意转”,演奏者发挥音乐想象力,得以弦外之意产生联想,时而在河中行舟荡漾,时而在河岸耕耘劳作。古筝演奏中以审美的视角去领悟音乐,在乐曲的音乐处理中要遵循轻重、缓急、旋律走向,在乐曲音乐表现中挖掘音乐审美意境及情感体验,用钢琴演奏表达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应该融合古筝演奏审美,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三度创作,做到“西为中用”,要借鉴古筝的演奏审美,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审美特征,让演奏的音乐更加贴切中华民族的情感表达,让作品表达具有多声部、立体交织声响与民族格调潜移默化地交织在一起,形成西洋乐到演奏技术与音乐情感相互渗透、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用之演奏民族音乐,无论是乐感、气韵、意境都是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观点,钢琴做为西洋乐器,以“贵族”身份进入中国,它呈现为西洋乐的和声织体、曲式结构、审美情趣、创作手法、审美体验。因此,用钢琴表达中国风格作品应与民族乐器相辅相成,形成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多元化繁衍的格局。

(四)注入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表现。古筝演奏中,为了表达民族韵味,不仅在演奏技术中演绎至淋漓尽致,且应把音乐起承转合的情韵娓娓道来。而实现美妙、耐人寻味的音乐需通过演奏者内在、外在的音乐表达方式实现。古筝演奏中,表演者身着中国古典服饰,以柔和的灯光为衬托,配合古筝音乐进行肢体动作,使声音得到延展,而每个肢体动作的展现又是演奏者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即用肢体动作配合音乐表达音乐语言,呈现出“动静”活态音乐。钢琴演奏中,借助演奏者审美体验中想象、联想的心理因素,辅助演奏时的舞台背景及现场音乐氛围,借鉴古筝演奏时的肢体语言来抒发演奏者内心对音乐的理解,做到“弦外之境”“音与意合”的审美境界。

(五)借鉴古筝“人琴合一”的演奏境界。“人琴合一”是古筝演奏者演奏的最高境界,要求“人中有琴”“琴中有人”,演奏者借助古筝把内心对作品的理解完美地释义出来,而古筝也因演奏者的表现变得活灵活现,“人琴合一”的美学观点早在中国先秦时提及,发展到孔子音乐美的评价标准“尽善尽美”、《乐记》“感于物而动”的美学思想、嵇康“声无哀乐”的音乐思想、徐上瀛《溪山琴况》的美学思想等。因此,中国民族乐器在演奏中所形成的审美意识具有历史沉淀性,演奏中国作品更符合音乐审美,借鉴古筝“人琴合一”的演奏境界融合于钢琴演奏中势必让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更具民族化,符合中国民族音乐审美意识。钢琴演奏者要达到“人琴合一”的演奏境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调试音准。演奏者在演奏古筝前必须做到调弦正音,在听觉上感受到标准和谐的音调,钢琴演奏前同样要求专业调律师做到音准、手感、音质的反复调试,演奏者经过数次试奏来确定钢琴是否具备“和谐之音”。音准是演奏中音乐正确表达的关键因素,没有音准谈何旋律、节奏?手感是演奏者触键感觉的重要因素,它是决定音色、音质的基础。

二是具备精湛的演奏技术。古筝演奏时手指自如运用和娴熟掌握技术是“人琴合一”的表现之一,演奏中“摇指”“扫弦”“双食点奏”“连勾”“连抹”“双劈”“双抹”“轮抹”等技术都是手指与琴弦和谐交融的呈现,手指技术笨拙、生硬是达不到“指与弦和”的演奏层次。钢琴演奏中借鉴古筝“指与弦和”的要求,做到手指独立,灵活运用;手腕手臂力量巧妙运用;旋律富有歌唱性弹奏;“八度”“和弦”“双音”“大跳”“震音”“装饰音”难度技术正确掌握,亦能达到“指与键和”的演奏层次。

三是具备完美的演奏艺术。古筝演奏时恰到好处的音乐处理是“人琴合一”的表现之一,演奏中音乐情绪正确地把握、音乐句子恰当地呼吸、音乐的轻重缓急处理等是手指与音乐是否能正确表达音乐内容的检验标准。钢琴演奏中借鉴古筝“指与音和”的要求,做到对《浏阳河》节奏、和声、旋律、踏板的控制,塑造音乐形式优美、音乐色彩斑斓、音乐层次多样变化、音乐力度多层次的音响效果,达到演奏者音乐表现与欣赏者审美感受同时并进的效果。

四是具备细腻的情感体验。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能触动主体与客体的内心深处,达到音乐审美体验情感意境,是“人琴合一”最难表现的境界。钢琴与古筝同属乐器种类,演奏者在演奏中如何让审美主体把音乐感知、音乐想象、音乐联想、音乐思维、音乐灵感在内心交织重组,让内心得到震撼的审美体验,让客体与主体审美体验达到“世上难遇一知音”的境界,这是纯粹演奏中手指弹奏音乐无法实现的。

三、结语

《浏阳河》在钢琴演奏中的韵味表达,必须在感悟民族音乐的“韵味”中体会;在借鉴古筝演奏技术与艺术中掌握;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得以启示;在舞台艺术实践中得以历练,让钢琴艺术融于民族音乐中,为民族音乐增砖添瓦,形成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特征的钢琴演奏风格,为世界音乐增添绚丽的一笔。

[1]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吉联抗.乐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4]司徒璧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张晓云.古筝实用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卢婷婷.“感于物而动”对钢琴演奏的启示[J].河池学院学报,2013(3):72-76.

[7]卢婷婷.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艺术特征[J].大舞台,2012(12):36-37.

[8]卢婷婷.论钢琴作品风格的影响因素[J].大舞台,2013(5):45-46.

[9]周为民.钢琴演奏艺术的美学思考[J].中国音乐,2010(4):266-268.

[10]魏玲,魏欣.钢琴音乐民族化的美学意义[J].中国音乐,2007(1):184-186.The Expression of the Charm of"The Liuyang River"in Piano Performance

Lu Tingting

(Music Dept.of Guilin Normal College,Guilin,Guangxi 541001,China)

The piano works“The Liuyang River”is adapted to the Hunan folk song,with rich sound,unique five intonations,and sweet melody in the music.Without performing techniques,its artistic charm would be affected.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usic features of the piano works“The Liuyang River”and tries to express the charm in the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to the performing skills of the piano and the guzheng.

“The Liuyang River”;piano performance;guzheng performance;charm

J624.1

A

1001-7070(2016)05-0127-03

(责任编辑:盘桂生)

2016-09-04

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桂北民族歌舞艺术挖掘整理及其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KY2016YB591);2015年度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法研基地校级专项课题——“校地合作机制下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XA201605);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古琴艺术’特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GZJG2016B113);2016年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创新音乐专业实践育人模式服务桂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XPY201504);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琴·声’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卢婷婷(1978—),女,广西宜州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钢琴教学与钢琴演奏。

猜你喜欢
浏阳河乐段韵味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浏阳河的气质与灵魂
作品《黄水谣》曲式分析及情感处理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秋之韵味
浏阳河穷途末路 停产或为借壳上市
浏阳河酒:“弯过几道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