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论据陈述的“结果”,将议论推向纵深

2016-03-18 19:14王倩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陈述磨难论据

王倩

分析论据是将议论文的论证推向纵深的重要手段,恰当的分析能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使论据和论点有机统一。在议论文中所举出的论据,大多数情况下是陈述某人或某事的“结果”,因此就可以紧扣“结果”,做五个方面的分析,将议论推向纵深。

一、根据论据陈述的结果分析“原因”,进行原因分析

论据陈述“结果”之后,可以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对论据陈述的结果产生的“原因”加以剖析,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

正确面对磨难才能成就人生。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免不了要经受大大小小的磨难,能经受磨难才能成就精彩的人生。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于耻辱中写成《史记》,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坚持自己的志向,才能成为一代“史圣”。面对磨难,只有勇敢顽强,坚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前方才会是艳阳天。

二、根据论据陈述的结果分析“如果”,进行假设分析

论据陈述“结果”之后,可以根据论据陈述的结果进行正面或反面的假设,从而挖掘论据和论点的联系,拓展文章的思维空间。如:

勇气可以使我们放下顾虑。北魏孝文帝亲政时,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百姓困苦不堪,他以锐意改革的勇气冲破保守势力的非难和抵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促成了中华大地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也换来了北魏的繁荣和稳定。试想,如果没有锐意改革的勇气,孝文帝必会在顽固势力的阻挠下顾虑重重,改革的措施也就无法推行。鼓起勇气,放下顾虑,我们会走得更坚定、更坦然。

三、根据论据陈述的结果分析“相同”,进行归纳分析

多个论据陈述“结果”之后,根据论据陈述的结果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归纳相同点,使论证更有力度。如:

因病留城的中学生许立达,由于奋发自学,刻苦钻研,长期坚持,成了优秀的翻译工作者;中学毕业生李蔚萱,由于奋发自学,刻苦钻研,在数学上成绩卓著,被提升为副教授;二十年前高考落选的吴士珑,由于奋发自学,刻苦钻研,二十年如一日,在模糊教学方面成绩显著。可见,在自学中,只要刻苦钻研,长期坚持,方法对头,就一定可以做出成绩。

四、根据论据陈述的结果分析“相似”,进行类比分析

一个论据陈述“结果”之后,寻找另一个具有共同点的论据作比较分析,根据某事物已具有某同类事物的若干特性,从而推论出某事物也可能具有某同类事物的其他特性,这就叫类比论证。如:

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天下的结局。当前,全党工作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四个现代化上,又出现了许多我们不懂的东西。我们很多同志坐井观天,孤陋寡闻,不懂的东西太多了。不懂怎么办?承认就是了。正如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所说的:“要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就要坦率地承认,我们还非常不善于管理,不善于当组织者和管理者。”承认不懂,才能从不懂变懂;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装,只能使自己永远是外行,永远不懂,永远无知。

五、根据论据陈述的结果分析“相反”,进行对比分析

两个论据陈述了“结果”之后,可以对两个论据陈述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便从中明辨是非,从而揭示出论据所提供的材料的意义,充分发挥事例的论证作用。如: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佛经有言:“一念境转。”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会带来沉重的心灵负累。与其让仇恨啮噬心灵,制造痛苦,不如以包容之心去获取一份泰然。勾践忍受了十年卧薪尝胆的艰辛,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韩信未发迹时无端遭受“胯下之辱”,但封王之后却笑释前嫌,任命当初侮辱过自己的人为巡城校尉。相比之下,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

猜你喜欢
陈述磨难论据
张山营镇:党建赋能建起“最美冬奥小镇”
Which Is Important?
夜里的光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文学里的磨难:经历终将变成铠甲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巩辰卓申请罗德奖学金时的个人陈述
磨难是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