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播报”在高职《毛概》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6-03-19 04:36范伶俐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时事新闻时事理论课

范伶俐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2)

“时事播报”在高职《毛概》课教学中的运用

范伶俐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2)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将“时事播报”引入课堂,创新“导—学—播—评—析”教学模式,有助于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双向作用,提高教学实效性。

“时事播报”;构成要素;教学模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理论性、实践性、时代性,其课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好时事新闻这一重要资源[1]。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学界研究成果,逐步探索出一条以“时事播报”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使得《毛概》课的实效性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1 “时事播报”构成要素

“时事播报”就是让学生把一周内发生的最新时事新闻和动态,以PPT和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上展现,并进行口头播报与评论的实践教学模式[2],主要由“导—学—播—评—析”五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各有侧重,但又相互承接,层层递进,将实效性贯穿其中。

1.1 “导”:重选题策划

“导”就是引导学生科学选择和设置播报内容,即让学生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一周内发生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时事新闻,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防、社会民生等方面的时事与社会热点,自主科学地选择播报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习近平、李克强的每次出访促使学生感受国家外交的新布局;一些大老虎纷纷落马让学生认识到国家从严治党,从严治军,铁腕反腐的坚定决心;“习马会”在新加坡的成功举办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尤其是随着大陆改革的深入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台湾一定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使学生坚定祖国早日统一的信心。总之,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时事新闻,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学”:重实践运用

学生在科学选择和设置播报内容的同时,要独立灵活地运用各种播报形式如制作PPT、进行案例剖析、设置简短视频等,将具有典型性的时事新闻引入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制作PPT,学生不仅提高了搜集和掌握信息的能力,电脑制作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有的学生运用软件在PPT中插入声音和视频,有的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动画插入PPT,播报效果非常好。

1.3 “播”:重现场效果

每次课的最后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时事播报”。播报的内容由1~2名学生制作,其中一名学生进行播报。播报人选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安排,因每个班级情况不同,有的班级按学号顺序,有的班级根据学生自主报名的顺序。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参与“时事播报”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是因为“90后”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同时笔者把“时事播报”与学期考核挂钩,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播报的过程对学生心理素质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1.4 “评”:重互动交流

每次课的最后10~15分钟是学生的一个兴奋点,学生播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论或展开讨论;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对学生播报的数个新闻进行评论,只能对播报内容中的1~2个新闻展开讨论。如习近平出访英国,受到超高规格接待,通过讨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国家在外交上的新亮点,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再如美国在中国南海巡航,对中国进行挑衅,这和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有什么关系?中国应如何应对?引导学生结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展开讨论。

1.5 “析”:重融会贯通

通过评论或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科学辩证地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不同思潮,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学生提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作出客观、全面、精确的分析,答疑解惑,因势利导[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认同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

2 “时事播报”效果分析

“时事播报”自2012年秋试点至今,在笔者所授课的4个年级,22个专业,44个教学班中实施,学生共制作播报PPT、视频390集,参与人次达400多人。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时事播报”的评价反馈,不断总结经验,笔者于2015年12月在部分授课班级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7份,回收率98.5%。

2.1 调查内容

此次问卷设计了10道题目,其中9道单选题,1道主观题。1~2题是了解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途径、内容偏好,3~5题是了解学生对一周“时事播报”的参与兴趣、必要性认识以及对纳入平时考核计分的态度;6~9题是了解学生对“时事播报”实施效果、作用和意义的评价;第10题征求学生对“时事播报”的意见。

2.2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新媒体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冲击不容忽视,网络、手机成了学生平时了解新闻的最主要途径,共占调查对象96.4%,电视、报刊及其它类共占3.6%;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新闻内容来看,关注时事政治类、社会民生类新闻分别占31.0%和36.0%,文体娱乐类、校园生活及其它类新闻分别占18.8%和14.2%,学生关注的大部分新闻消息与《毛概》课教学内容具有相关性,说明运用“时事播报”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从学生对“时事播报”的参与兴趣来看,认为“非常有兴趣参与”和“有兴趣参与”的共占66.5%,“没兴趣”的占33.5%;对“时事播报”开展的必要性认知态度看,觉得“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共占80.7%,觉得“没有必要”的占19.3%;将“时事播报”参与程度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认为“非常合适”和“合适”的共占69.1%,“不合适”的占30.9%。这印证了课堂上的“低头族”、“手机族”现象,反映出高职院校“90后”学生对专业技能课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重视的现状和关注现实、强调自我、实用主义的个性特点[4]。

从学生对“时事播报”实施效果的总体评价来看,认为“效果非常好”和“效果比较好”的共占63.5%,认为“效果一般”和“效果不好”的共占36.5%;从“时事播报”对提升《毛概》课的实效性(教学效果)的作用看,认为“非常有帮助”和“比较有帮助”的共占69.0%,认为“一般”和“没有帮助”共占31.0%;认为“时事播报”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新闻大事,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和“比较有帮助”的共占82.2%,认为“一般”和“没有帮助”的共占17.8%;认为“时事播报”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PPT制作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非常有帮助”和“比较有帮助”的共占87.3%,认为“一般”和“没有帮助”的共占12.7%。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时事播报”在《毛概》课中的运用效果和作用意义都给予肯定评价,无论在增强教学实效性还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上都有积极作用[5],有助于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双向作用,是符合当前新媒体和高职学生特点的有效教学模式,能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活”起来。

从学生对“时事播报”的意见建议中可以看出,“时事播报”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提升。如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如何把团队协作和个人参与相结合;教师如何坚持“三贴近”,引导学生进一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时事播报与报告会、辩论会等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将学生播报的表现与其平时成绩挂钩,但其评价的标准需要进一步科学化等,都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在实践中得到完善与发展。

2.3 启示与思考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全面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扎实推进高校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的背景下,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特别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关心学生的思想困惑,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在众多满堂灌的形式中,“时事播报”这一形式让很多学生耳目一新,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教师也需与时俱进,创新播报形式和方式,提高《毛概》课的教学效果。

[1] 曹亚雄,余思新.刍议时事新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15(12):46—47.

[2] 俞玲.浅析“新闻播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5,35(1):139—142.

[3] 张春宇.“新闻播报”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51—53.

[4] 郑美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3:44—47.

[5] 王晓春,杨学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闻教学”法教学实效性调查与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1):1—3.

(责任编辑:窦静)

By applying the "current affairs broadcast" into the classroom and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guiding-learning - broadcasting - commenting- analysis" in the course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will help teachers to play a leading role and be useful to students' subject bidirectional action. Finally, it will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urrent affairs broadcast;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the teaching mode

2015—12—13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038-711313)

范伶俐(1977—),女,安徽淮南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G711

A

1672—9536(2016)01—0059—03

猜你喜欢
时事新闻时事理论课
时事半月谈
时事政策
论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时事新闻版面编排浅议——以湖北日报时事新闻版为例
时事新闻的不保护与保护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