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2016-03-19 04:36樊亚茹方鸿志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利用微教育者心理健康

樊亚茹,方鸿志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微信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樊亚茹,方鸿志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微信具有网络平台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同时兼具“小”、“精”、“快”的特点,使得人们的交流不再受到时间、场地等的限制。微信的普及与发展,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心理健康教育者应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微信的功能,将微信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微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运用

微信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微型网络学习工具的一种创新,也是适应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微信时代的发展,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影响。我们应该利用微信网络学习平台“小”、“精”、“快”的特点,充分发掘微信中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1 微信时代的发展

随着无线网络大范围的覆盖,新媒体信息传播工具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为微信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即时通讯软件,它拓展、创新了QQ的部分功能,而且QQ的使用培养了人们即时通讯的习惯,这又为微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如今,人们的时间金钱观念、人际交往观念等的发展变化进一步促进了微信的发展,使得微信越来越受到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欢迎。

学生利用微信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们进行文字、语音和视频聊天;可以利用微信将自己的心情或者状态发送至朋友圈,或者是刷新朋友圈了解朋友们的最新动态,从而可以与朋友们进行交流互动以加深感情。当然,人们可以通过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订阅号,公众账号等来了解相关信息,还可以利用微信进行交易等。

2 将微信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2.1 用微信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扩大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增强其吸引力的需要

高校作为当代大学生教育培养的基地,承担着向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微信正在以其独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用微信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扩大其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学生在获得广泛社会信息的同时,也可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同时,用微信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只作用于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影响到其他人群,例如,亲朋好友、邻居等,从而形成多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态势,大大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

2.2 用微信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创新的需要

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高校设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等形式,或建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对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给予指导;也有部分高校利用社团和班级的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活动融入到他们的活动中,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进行互助教育。然而,这些教育活动的方式途径都会受到时空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很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从而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用微信来进行教育,是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的一种创新,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不用受到时间、场地、天气或者人物等因素的制约,帮助教育者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从而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3 用微信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化包含着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工具的现代化,即利用最能体现社会发展和大众普遍利用的教育工具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用微信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时代特色,能体现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更能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同时这也会促使教育者树立明确的现代信息观念,更加注重采用公平交流,双向互动的方法来进行教育,从而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2]。

3 将微信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提高教育者使用微信的技术,使之能够充分发挥微信的有利教育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引领着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向。微信的发展和普及,对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网络信息技术培训,加强教育者对微信这一教育工具的重视力度,与时俱进,帮助教育者学会充分利用微信的强大功能和价值,在微信中建立自己的舆论阵地;教育者用微信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利用好情感因素,营造良好的氛围,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以有效处理好教育者、学生、微信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教育者也可以利用微信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知识竞赛和趣味性的活动,比如用微信来开展心理剧场、心理沙龙或者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活动等,以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氛围,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使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2 建立实时互动平台,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微信互动平台建立微信群,使教育者可以随时进行教育。比如有教师用微信签到进行点名;用点赞功能对其进行表扬;通过微平台,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个性和共性问题都可随时提出,教师可即时看到问题并进行解答,尤其对于共性问题可发布至朋友圈,供所有同学查阅,提高学习效率[3]。教育者也可以借用微信平台,向学生推荐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开课,影视资料或者学习的书籍,传播正能量,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更加接地气。

教育者还可以利用微信能够传递重大事件和信息的特点,带动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各抒己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特点,并对有问题者给予帮助和引导,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能动性。

3.3 充分利用微信网络平台宣传大学生心理互助组织,发挥其强大功能

大学生心理互助组织是指“由学生为主体构成的,以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为目的,通过开展一系列心理自助和互助活动,促进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向积极方面发展变化的各种结构形式的学生组织”[4]。在高校,心理互助组织有很多,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大学生朋辈辅导中心、院级的心理健康分会、班级的心理委员组织和寝室的心理信息员组织。这些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网络公众平台大力宣传自身组织的职能和作用,通过扫描二维码让学生对其关注,为大学生解决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良好平台。同时由于群体的效应,使他们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也能很快融入到这些组织之中,以帮助其他的求助者,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提升内心的正能量和自信心,而且这种心理和行为的成长模式,也将有助于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助人自助。

3.4 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模式,合力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现家长、学生与学校多向交流与互动。在当前的家庭里,大部分家长并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教育,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学校应本着和家庭相互配合的宗旨,打出教育的“组合拳”,向家长推送出学校的公众账号,经常性地向家长发送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知识或者视频等,增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形成教育合力。这也为教育者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提供了客观条件,为心理健康教育者及时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宝贵的资料。

4 结语

青少年是当今社会的后备主力军,是新通讯工具微信的广泛应用人群,利用微信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有利作用,推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 郭怀娟.浅析微信飞速发展背后的原因[J].今传媒,2015(8):65—66.

[2]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7—268.

[3] 吴轶英.新媒介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挑战与运用[J].职业教育,2015(9):123—125.

[4] 张敏生.大学生心理互助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95—96.

(责任编辑:杨阳)

As a network platform, WeCha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 and interactiv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brief", "fine" and "fast". Thus people's communication is no longer restricted by time, place and so on. WeChat's popularity and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ntal health educators should seize this opportunity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functions of WeChat, so as to make intens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n students.

WeC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pplication.

2015—11—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13KBSO88);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新时期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创新思考”(JG15DB030)

樊亚茹(1990—),女,河南郑州人,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G441

A

1672—9536(2016)01—0072—02

猜你喜欢
利用微教育者心理健康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如何利用微信推广纸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