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多维长效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

2016-03-19 06:22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辅导员

王 芸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政治理论部,合肥 230031)



高职院校多维长效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

王芸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政治理论部,合肥 230031)

遵循全员化、全程化基本原则,构建和完善多维长效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主要思路: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辅导员是就业指导服务队伍中的主导力量;困难群体是就业指导服务的重点对象;体验式教育是就业指导的主要形式;信息平台搭建是就业服务的基础保障。

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大学生;全员化;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

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是749万,较 2014年增加了22万人。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765万,较2015年又增加了16万,再创历史新高。早在2013年6月,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就曾指出,“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仍将保持年均700万以上,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就业人口将达到8.31亿峰值。”[1]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经济仍处于下行周期,增速放缓、结构转换、创新驱动的经济新常态短期内势必对就业总体规模形成一定冲击,产生抑制效应。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巨大的就业增长压力。在一个又一个“最难就业季”、“更难就业季”现象的背后是当下中国社会普遍且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多次指出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支持帮助大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为积极的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政策。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复杂,它是社会转型期的阶段性现象,问题的产生源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高校扩招后人才培养模式、机制滞后于社会发展趋势,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和能力欠缺等一系列宏观、微观因素的累积叠加。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家庭、大学生多方合力应对。对于高校而言,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破解难题的根本途径。

高职教育是横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两个领域的新的教育类型,它为适龄青年提供进入高校学习并掌握就业技能的机会,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由于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至2015年我国高职院校已达到一千三百多所,招生规模接近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一半。高职院校主要培养能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具有培养目标明确、招生渠道多、入学门槛低、教育年限短、教育成本少等优势。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有91%的2014届高职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52%的毕业生家庭背景为‘农民与农民工’,高于本科院校,且近四年比例呈总体上升趋势。”[2]这些数字反映出高职教育为众多家庭带来了高等教育“零”的突破,实现了教育代际向上流动,在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其核心任务是“人的城镇化”,即以稳定就业为前提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与架构中,唯有职业技术教育最为贴近城镇化发展中对应用型人才的强力需求。”[3]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职教育正在并将持续为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

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区别于“学术型”、“研究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在理论预期上高职生与市场需求、职业岗位之间应有较高的对接性和匹配度。跟踪分析近几年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相关调查报告,可以发现高职生就业率正逐年接近本科生。以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例,两者的差距仅为1个百分点,然而在专业对口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后发优势等方面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高职毕业生差强人意的就业质量尚不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满足社会期待。就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而言,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功能定位不清、师资力量有限等原因,总体上仍处于摸索或初期发展阶段。不少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就业指导内容单薄、方法单一、覆盖面窄,效果有限。多维长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应是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社会认可度的中心任务之一。

二、构建多维长效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及内涵

(一)多维长效就业指导服务的基本原则

全员化、全程化是多维长效就业指导服务的基本原则。

全员化是指服务主体与客体的普遍性,全程化是指服务过程的连续性。全员化、全程化充分尊重大学生社会化规律,实现了职业成长与人生成长、学业成长的统合互补。基于全员化、全程化理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就业准备,是一项覆盖每个在校生,贯穿其大学生涯,且涉及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等多个职能部门,影响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等教科研活动的系统性工程。

(二)多维长效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内涵

全员化、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规范化操作、常态化运行需要高校整合多方资源,建立一整套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即构建多维长效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该体系集管理、服务、指导、教学、研究、实训等活动于一体,包括了管理机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配套、教学指导、信息平台及实践基地等一系列软硬件的建设。

在管理机制上,它应属于校领导“一把手”工程,校就业指导委员会下设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统筹院系两级相关工作;在人员配备上,要建立一支由校领导、中层管理人员、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各专业教师、信息管理员、校外专家等组成的上下联动、内外合作的专兼职队伍;在工作内容上,要具体围绕课程教学、信息咨询、就业实践三项任务展开;在经费保障上,2013年高职院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只有本科院校的60.8%。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等方式设立生均配套经费以保证就业指导服务的正常运作;在信息平台和实践基地建设上,学校要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变化、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友合作,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就业信息的获取、就业能力的养成提供技术、场所的保障。“引领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面向三线城市是高职的服务域,也是发展域”。[4]

三、构建多维长效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多维长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涉及校园内外诸单位、诸部门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牵动学校多项工作的立体化网络,其构建与完善既要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又要有事无巨细的实操能力。抓住重点、理清思路是构建多维长效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关键。

(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指导服务的核心内容

职业是个体进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是个体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职业生涯规划是在测定、评判个体职业选择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部环境优、劣势因素的基础上,明确职业定位、发展方向,设定阶段性目标、实施策略、评估调整方案的一系列计划与活动。它将关注点由择业期扩展至终身发展,引导个体将知识学习与未来工作、生存方式相结合,实现人职和谐,打造完美职业路径。

教育部自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将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三至五年后过渡到必修课。然而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并不认同职业生涯规划在个人择业、就业过程中的作用,择业迷茫现象在毕业生中间依然较为普遍。[5]究其原因,一是职业生涯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二是学校提供的一次性而非全程性就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应是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核心内容,应是嵌入大学生涯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以高职院校为例,大一开展职业探索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方法、就业前景,同时可以进行初步的职业素质测评。大二侧重生涯规划设计,帮助学生在了解专业与自我特质的基础上,确立职业发展目标、设定行动方案,并着手实施、评估、修正。大三突出职业能力的提升,主要对学生进行求职技能的培训和心理的调试,并提供相应的实习、实训项目。

(二)辅导员是就业指导服务的主导力量

辅导员处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第一线。理想型的辅导员“应该是学生事务管理、心理问题疏导、思想症结分析以及人生价值导引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6]。与其他教学、管理人员相比,辅导员无疑是离学生“最近的老师”。在大学生涯中,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互动最直接频繁、全面持久,也最熟悉每个学生的个体状况,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担当着“人生导师”、“知心朋友”的重要角色。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及角色优势说明辅导员应是实施全程化、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的主导力量。学校应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从事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就业指导服务与学生日常管理有机融合,实现就业教育重心的下沉和前移,将有利于破解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指导虚位问题,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长效性。

就业指导是一门新兴的复合型学科,集“知识”、“实务”和“经验”于一体。多数辅导员现有的专业背景、实践经验难以胜任,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和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知识的系统培训,鼓励辅导员参加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考试,成为“双师型”教师,建设起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稳定就业指导服务队伍。对于辅导员的工作,学校也要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在学历提升、职称晋升、薪资待遇、交流进修等方面予以倾斜,以保障辅导员创造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三)困难群体是就业指导服务的重点对象

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指由于自身条件、环境因素导致就业资源占有相对匮乏,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有强烈就业意愿却未能顺利就业的学生,一般包括经济困难、农村生源、身体残障、知识技能落后的毕业生及女性毕业生等。这些学生在人力市场上,存在就业时间滞后、签约率低、就业层次低、专业对口率低等问题。如前所述,一半以上高职生来自于“农民与农民工”家庭,高于本科院校。从满足弱势家庭与贫困地区的高等教育需求来说,高等职业教育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民生短板、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教育民生工程。

在高职院校中占据相当比例的就业困难群体是就业指导服务的重点对象,学校要建立“问题前期”预防机制,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确定、早解决。首先,要为就业困难学生建立档案。摸清家庭、个人情况,分清困难类型,为分类指导收集资料。其次,开展“一对一”全程化、精准化的个体帮扶指导。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摆脱求职焦虑形成积极健康的择业观;借助职业素质测评工具,指导学生扬长补短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分步实施;开展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困难群体就业竞争力。最后,争取优惠政策,为困难群体优先推荐实习、就业岗位,及时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做好接续服务。

(四)体验式教育是就业指导服务的主要形式

促进服务对象自我调整、自我成长、自我实现是就业指导服务的基本宗旨。就业指导课虽属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中,但其教学理念与其它公共课程有所不同,教学内容上“实务”重于“理论”。以“教师、教材、课堂、灌输”为特征的理论课授课模式显然不适应该课程特点,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就业指导中,教师主要不是学科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者、观察评价者、服务促进者。以教师策划的活动为平台,以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为特征的“体验式教育”寓教于行,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指导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良性生成与转化。

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教育需要利用先进的训练技术和手段,常用的方法有: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拓展训练、团体指导、实习演练、自我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体验式教育也需要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场所,学校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积极开拓实习、实训基地及创业孵化基地。近年来高职生自主创业率一直要高于本科生。2015届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是3.0%,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为3.9%,高于本科2.1%的比例。[7]针对高职生高涨的创业意愿,结合政府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政策,体验式教育要加强学生创业、创新方面的引导与培训,鼓励更多大学生“创客”的涌现,以期取得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五)信息平台搭建是就业服务的基础保障

向求职者提供信息,帮助求职者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是职业匹配的关键所在。就业信息是求职择业的基础,是就业指导服务不可或缺的供给内容。目前,部分大学生择业期望值过高不能及时就业,又或就业后离职率偏高,都与事前就业信息占有量少,信息不对称有关。学校应“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网上网下结合多渠道收集社会信息,并予以归纳整理,预测研判就业趋势,为学生提供择业参考。

学校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为学生和用人单位及时推送岗位需求信息、求职意愿信息,提供智能化供需匹配服务。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为用人单位、高校、学生三方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就业服务的效率。就业数据库按内容可划分为三类:政府就业政策与相关法规,市场需求与用人单位信息,学生信息。学生信息库中应包括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信息,这也是目前许多高校信息建设的短板。毕业生动态就业信息对于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它准确综合地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是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毕业生中成功或失败的求职和职业发展案例,对于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不可低估的导向、借鉴作用。同时对毕业生动态反馈信息的管理也有助于密切校友合作,为学校、学生后续发展提供更多资源。

[1]人社部部长:未来五年高校毕业生均700万左右[EB/OL].http://news.163.com/13/0618/02/91K9I7SH00014AED.html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5-07-23

[3]马亚宁,等.城镇化发展须避四大误区[N].新民晚报,2013-03-12

[4]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 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2-10-17

[5]傅梅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指导体系构建[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S1)

[6]王习胜.专家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论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3)

[7]诸葛亚寒.大学生就业重心发生什么变化[N].中国青年报,2016-06-13

(责任编辑:陈勇)

Establishing a Multi-Dimensional Long-acting Employment Guidance System

Wang Yun

(DepartmentofPoliticalTheoriesTeaching,AnhuiVocationalCollegeofPolice,Hefei, 230031,China)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establish a multi-dimensional long-acting employment guidance system that involves all personnel and offers full service. Employment guidance should focus on career planning. College advisors, as the leading force in employment guidance,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the needy students, using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s the main form and information platform a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employment guidance system; college student; involving all personnel; offering full service; career planning

10.13585/j.cnki.gxfdyxk.2016.04.012

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教研项目(2013szxm138);安徽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3gxk139)

王芸(1971-),女,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政治理论部副教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

G641

A

1674-5337(2016)04-0050-04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辅导员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