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语话语权:武术术语英译现状及其传播策略

2016-03-19 10:28周柳琴马利梦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译语音译中国武术

周柳琴,马利梦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译语话语权:武术术语英译现状及其传播策略

周柳琴1,马利梦2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虽受到外国人青睐,但武术术语英译混乱,未能有效地传达武术术语表达的中华文化内涵,从而丧失了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译语话语权。武术英译术语作为当今武术国际化推广中使用最多,传播最广的官方正式用语,其传播效果的不尽人意一定程度上也在于话语主导权在译文中的缺失。武术英译术语日趋丰富,但交流中如何英译才能有效传达其术语的文化内涵,把握译语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武术术语;国际化;英译;话语权

中国武术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与中国古典多种文化相融合,其寓科技和文化为一体,其对外英译不仅仅是科技翻译的范畴,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的还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哲理和养生之道。武术术语英译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甚至阻碍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和发展。武术英译术语专业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明显缺乏一些对武术英译术语研究的规范化及有意义的文章或书籍。在武术的国际化进程中,武术术语英译相关的研究的步伐跟不上武术方面的研究,研究工作相对匮乏,理论研究大部分没有规范性,盲目音译,没有统一标准就没有振臂而呼的力量,就难以在交流中对武术术语进行针对性、严谨性、层次型的解说。[1]翻译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第一步,同样武术文化有关的翻译又将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更是享有中国武术话语权的重要一步。

一、武术术语英译话语权现状分析

(一)武术术语英译中的话语权研究匮乏

从有关其英译作品的作者及其领域来看,大多是从事语言翻译的人才,而真正对武术的了解却比较少。专业武术人员很少和外语翻译人员合作研究。同时对研究的内容也没有做到细致规划,大多含混不清,没有规范化。如若没有对武术传统文化的深层了解,对武术本身的深入研究,无法深层次挖掘武术术语背后的相关文化内容,其英译术语的质量势必会大大降低。错译、误译等都影响着中国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难免会导致译语受众的质疑而站不住脚跟,通过译语要表达的话语权也失去相应的力度而衰退。武术国际化推广人才不规范,极度缺乏,译者技能的不足,极易产生武术术语英译一词多译、误译和错译等混乱现状。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很难兼有,译者常常采用错误的译法,[2]26以致造成译语受众的误解,影响着中国武术文化的形象,间接使其失去正当的话语权。其无法能动性的发挥有效的作用,限制着译语话语权应占有的份额。

另外,虽然很多论文中有作者提出了相关的武术术语英译方法,及其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可极少有人明确提出中国武术术语在对外传播英译活动中的译语话语主导权,缺乏维护其话语权的意识。

(二)中国武术术语国际化标准英译选词中的话语权丧失

在武术国际化交流中规范的、意义清晰的武术英译术语至关重要。在目前的中国武术术语的英译传播活动中的误译、乱译、望文生义等现象阻碍了中国武术的对外传播,不利于译语受众的认同,甚至产生不良的国际影响,导致中国武术国际化进程中的话语权丧失。错译、乱译等往往会从而使得西方的译本更有市场,更有话语权。[3]14由此可见,要想获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份额,制定统一标准化的中国武术术语英译规范势在必行。

如今大多数情况武术一词的英译是采用“kungfu”,从语义传递和中国武术对外传播的目的以及掌控中国武术国际话语权的角度来看,该译法是值得商榷的。武术术语不完整的,缺乏统一性,很难给翻译者一个准确的术语语料体系,让译者快速准确有效地进行翻译。术语的规范化在某种程度上可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同时也可清楚准确的传达中国文化内涵。所以其可作为规范化的话语实现科学话语权,应尽早定义其规范的术语表达,争取更多的受众认同,争取中国应有的世界话语权份额。[4]

(三)中国武术术语英译中的语义及文化脱节导致话语权丧失

1.多词一译

这里多词一译多是针对一些音译。如“花拳”与“华拳”都被音译为“Huaquan”,实际上二者截然不同。花拳是中国拳术之一,往往是习练太极之人的常用拳术,习练者起初将左掌心向外伸出,而右掌心放于左拳背部,同时将双背弓起,在胸前左右券以顺时针在胸前划半弧。而华拳属于长拳,唐代开元年间华山蔡茂所创。讲究“三华贯一”,“三华”是指精、气、神,华拳因而得名。华拳的内容有徒手、器械、单练、对练,两者显然是不一样的,用同一译名则将失去武术术语所代表的文化指示,更应该选取合适的译语表达传递其语义的同时也要传递文化实现有效积极的传播,争取话语权份额。这种译法让读者很难弄清两者之间的差异,直接音译显然忽视了武术文化的本质,尤其是对初学武术的人群来讲,“拔顶”与“头顶”存在争议,语义与文化严重脱节,使译语话语权缺失根基,难以被受众接受。如“寒鸡步”与“鸡登步”都被译为“empty step”,寒鸡步是卢氏心意六合拳中的一个动作,前腿抬起,屈腿;后腿下蹲;身体呈蹲猴状缩着。鸡登步是峨眉拳中的一种打法,小拐打,肘底锤,如果仅仅译为“empty step”,没有续加描述,让人心生疑惑,也应适当进行解释。

2.中英混译

这里的中式翻译是对武术术语进行逐字死译以及生搬硬套英语中某些词汇。如将“长拳”一词被译为“Long Boxing”,此译法把“长”译为英文中的对应的“long”是不妥当的,显然是曲解意思,望文生义。“双碟步”被译为double butterfly stance,实则该步与蝴蝶没有关联,只是习武的人转步的一种。“云剑”被译为“cloud sword”,实则是指一种剑,习太极剑者常用的武器,和“云”没有太大联系,练习云剑时要仰头或侧头,实战中动作要迅速利落,手腕翻转要快。力达剑身前部。因为没有理解武术术语的深层含义,而是一味追求与英语中的词汇的对应,那么势必会造成死译硬译现象,以致译文形式与原语内容的完全脱节,此类译名并不能令译语受众真正的能认识译名概念所负载的深厚内涵,也无法充分体现出汉语深层的文化寓意,影响了武术术语译语话语权的传递与武术传播交流。

3.直译过度

翻译的任务在于用一种语言文字忠实而流畅地传达出另一种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5]3作为承载和推广武术文化的媒介之一,武术术语翻译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翻译,就是通过文化解读和文化表现来“翻译容载或含蕴着文化信息的意义”[6]311-315。将“意拳”直译为“will boxing”实在是欠妥当,意拳又名“大成拳”,该拳法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故其不仅仅仅用意念,更多的是结合肢体各部,所以应直接音译为“yiquan”再加以释译。武术中有一种有名拳术叫“黑虎拳”,属于象形拳,黑虎拳是六合门拳中以刚劲凶猛,拳脚生风著称。该式灵活多变,可攻可守,稳健有力。然而在武术词典中,却仅仅根据字面意思被翻译为“black tiger boxing”。直接将黑虎“black tiger”和“拳”boxing合在一起译为武术术语黑虎拳“black tiger boxing”,这种翻译显然是直译过度,只是按照术语的字面意思翻译,将所指代的概念混为一谈,曲解意思。因为此处的“黑”和颜色无关。望文生义的去音译武术术语,无译会造成中国本土文化的缺失,牺牲了翻译的根本目的,丧失了科学话语权的机会。

(四)中国武术术语音译凸显话语权

翻译是个复杂的过程,译者在翻译的活动中往往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等特点。音译是汉语在词语翻译中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7]225音译词同时也易激发译语受众的好奇心。而相对于部分武术术语,其指代的武术文化很难在英语文化中找到,此时英译选取音译法可以适当弥补文化的缺失。武术术语音译词在对外传播中对于懂汉语者,可以保留中国文化元素,也是很好的翻译方法。是在对外传播中,很多人不懂汉语拼音也不了解中国的文化,此时音译法的过度使用只会阻碍外国人对武术的理解,甚至反对排斥,这样反而妨碍武术发展。也就是说,过渡的音译,不考虑译语文化,不考虑受众的思想和接受程度,必然影响武术国际化发展。[8]译者虽然要突出本土武术文化,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准确、尽可能有效地使传递的中国武术,使其易被译语受众所理解,所接受,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同样的,为了达到传播目的,武术文化的在术语的译出过程中,要结合双语文化,译者要合理考虑问题方法,这时候译者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仅做到语言之间的转化,更重要的是要传达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珍惜自己的话语权,主导自己享有的话语表达权,通过对武术术语英译来使中国武术文化占据应用的话语权。

二、武术术语英译话语权占有的原则

(一)民族化原则

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特色的民族,也就失去了民族的灵魂,失去了文化交流的话语权,民族传统文化则易被外来文化侵蚀。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蕴含了深刻的中华文化,所以,其术语翻译要体现中国文化,使其有效的对外传播,彰显中国传统武术魅力,从英译中占有国际应有话语权。武术概念的对外传播要做到两方面的工作,也就是文化与体育,可使读者用原有的背景知识去理解、加工、转换成自己的认知,术语英译要尽可能地保留源语的文化负载。[1]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和武术文化密不可分,从这一层面讲,它们的翻译的好坏会影响着武术术语英译占有的话语权。如太极拳--Taijiquan,武术--Wushu,气--qi,道教--Tao,文化之间的融合可产生智慧火花-新词汇。该英译法有效地传播了中华武术文化,在西方世界赢得了话语权。武术术语英译要追求民族化,代表着民族形象,既保留原语的语言形象,又传导出原语的文化深意,同时也可又满足了读者对异域文化的期待,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国际化原则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同样文化也不是静止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文化若想不断地前进,能够在国际上享有话语权,势必离不开不断创新。同样的传统武术的对外交流和传播也是如此。武术术语英译也要在保持原有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跟随着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创新,才能有效地达到传播的目的,才能在世界体育文化中享有话语权,立于不败之地。与时俱进原则也要吸收其他民族武术文化的精髓,吸纳百家之长,在传播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传播。

(三)标准统一化原则

武术术语英译译标准化正是通过译语的标准化来表达中国武术文化的话语权,它肩负着让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和与西方平等对话的历史使命。尽管目前中华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但与西方之强势相比,仍处下风,强势文化往往会压制弱势文化的发展,而弱势文化为了获得机会,而弱势文化则会渐渐顺从或模仿强势文化。武术术语翻译标准化可保留弱势文化的语言身份与文化附载,在国际化与跨文化传播中,换取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可与繁荣武术的文化期待,在国际体育文化中占有话语份额。武术术语英译准确,在进行武术术语英译的时候,要尽可能找到两种不同文化的契合点,以此来减少文化的缺失造成的误解,避免武术文化的话语权的衰弱。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性,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最佳英译策略。社会在不断前进,新文化、新知识就会不断出现,武术术语的英译规则也势必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武术在国际交流应精简准确化,武术术语的翻译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即懂语言知识、武术知识,又能懂中外两种文化特定的内涵。中国武术术语英译标准的建立与修改,应借助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相关武术项目的已有词汇,丰富充实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体系。标准化原则也要求译者客观地处理翻译,准确而又简约,有效把握术语的译语话语权,展示中国武术文化的魅力。

三、武术术语英译话语权占有的对策

(一)多译寻最优

对于一词多译,应该从语言、文化、交际和读者等多角度考虑,进行归纳总结,选出最优的翻译方法。“武术”有很多种英译的方法,多方面认为译为“kungfu”更合适,尤其对国外人来讲,备受欢迎。究其各种考虑,译为“Wushu”更为合适。同样的大部分武术术语中将拳译为“handform”,而“handform”在英文是为“手型”的意思,很明显这个翻译方法也是不准确的,也让国外受众模棱两可,造成本根文化的断裂。总之,为保留武术术语英译的话语权,所采用的翻译方法,需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有确切的理论支撑,找到最佳的一种既为中国人接受的,又符合外国人语言文化习惯上的表达。

(二)添加释译

此处所指的添加释译的方法多是针对多词一译,也就是在原译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说明的更加具体清晰可减少受众的误解,使中国武术术语英译话语主导权得到保留;另一方面多词一译的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汉语发音相同而意思不同的词汇,这个时候采用解释性翻译可帮助外国人清楚地认知即使武术术语发音相同,可是意思不同。如“余门拳”和“鱼门拳”都译为“Yu style boxing”,音同可是义不同。余门拳是在华佗“五禽戏”上进一步发展。相传明末清初年间,有戈定、韩通、董奎、赵玄、薛礼、钟师6位武林义士,隐居于咸宁泉山金凤峡,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渔人撒网之精妙,才一同创立此拳。该拳法柔和,起伏平稳,灵活多变,拳法多,腿法少,柔中带刚。此拳讲究“松腰坐胯,气沉丹田,急缓和谐,刚柔相济,轻沉自然,连绵不断”。结合两者背后的文化进行挖掘,补充译语受众的文化缺失,扩展了相应的文化背景,减少译语受众理解障碍,保证了术语在传播中彰显的话语权,利于传统武术的传播。

(三)综合性翻译

综合性翻译法就是把各种翻译方法比如直译法、意译法、意译法等联系整合起来,恰当取舍。要分析武术术语来源的语言环境,附着的文化背景,理解原文含义,对武术专业术语进行灵活处理,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8]57

1.音译结合法

这里所指的音译法是在原语和译语存在巨大的文化缺失的时候,为使译语受众能充分理解原文信息,需要对原文内容进行尽可能地保留。在原有的基础上恰当的结合音译,是一种避免译语的复杂,减少译语读者的理解偏差的方法。此法易于译语受众接受,没有释译,避免了译语的冗杂,有效的主导了话语表达权。例如:武艺——skill in Wushu等,都音译出武术“wushu”,避免了武术术语的冗杂,其他部分采用意译又不失原语信息。

2.直译+注释

直译法指在保证武术文化的前提下,翻译时尽可能保留武术术语的支撑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10]40-41英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忠实,以此做到武术的积极发扬,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武术术语的精准度,保留了其应当的话语权。该处所指的方法多针对一些附有丰富的文化因子的术语,这样如果仅仅直译未免会失去其文化意义,可在直译的基础上加解释来传达指代信息,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误译、少译以及混淆译语受众的理解等现象。如“鹤行步”译为crane-walking step,中国文化里仙鹤象征着长寿,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民族思维便会不同,甚至在西方有的国家将鹤认为是行为不检的女子的一种象征,该直译法显然是不符合译语受众的文化习惯,而且也扭曲了“鹤行步”所含的武术文化内涵,“鹤行步”是行功中的一个步伐体态轻盈稳重,能够调动十二经络的气血运行,该译法实则缺失了武术文化的内涵,脱离了武术语义及文化,纯属话语权的滥用,应在翻译后对此拳法进行注释。同样的“白鹤亮翅-white crane spreads its wings”直接译成英语,不加该拳种动作要旨的相关解读,是很难让外国人接受的。

(四)适当音译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音译是较为普遍和常用的一种翻译方法,是指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11]武术术语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当存在文化缺失的现象时,采用音译,无疑是有助于武术的对外发展与交流的,但是一定要找的适当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如果一味地采用音译手法,会增加译语受众的解读和接受难度,也因此会阻碍中国武术的国际化推广。武术术语中某些特有词汇,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势必无法在英语中找到相应的词汇,于是音译就显得颇为重要。一些在国外已约定俗成的如“阴-yin”“阳-yang”等应采用音译。采用音译虽然可以表现民族特色,把握话语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但切不可音译过度。

结语

中国传统武术术语的英译存在很多客观的现实问题,缺乏有效的规范领导,导致武术文化在传播中话语权缺失现象较为严重。为了保证中国在武术文化传播中占据一席之位,享有话语权,急切需要规范译词,尊重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重视其文化软实力,巧用翻译方法,强有力的表达中国在武术方面的话语权,促进武术的国际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提升我国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话语权,要以中国武术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吸收外来优秀武术文化,大力繁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表达中国话语权的优秀传统武术文化译文,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1]孟涛.武术运动英汉双语学与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2]何春华.国内常用武术术语英译现状与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2.

[3]熊欣.译语话语权研究—中医药英译现状与国际化[J].中国科技翻译,2015,28(2).

[4]熊欣.对外传播中的“译语话语权”[J].湖南社会科学,2015(4).

[5]陈廷佑.英文汉译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7]陈宏薇.方法.技巧.批评——翻译教学与世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8]李杉杉.武术术语英译的规范化之我见[J].搏击.武术科学,2008(3).

[8]王岗.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之诠释[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2).

[10]季建成.对国际间学练武术不同认识的研究[J].中国体育技,2000,36(2).

[11]韩剑云.武术英译翻译的技巧与原则[D].河南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2010.

责任编辑:谢雪莲

Discourse Power: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Wushu Terms and Its Communication Measures

ZHOU Liu-qin1,MA Li-meng2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uangxi Liuzhou,545006)

Chinese Wushu is profound with a long history.Although it has been favored by foreigners,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Wushu terms is out of order and fails to effectively convey the related Chinese cultural connotation,thus losing discourse power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Wushu during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Wushu terms are official languages that are most widely used and most spread in the international implementation,and their undesirable communicative effect lies in the discourse power los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With more and more abundant English translation terms of Wushu,it is urg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how to translate the Wushu terms into English to make the western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lated Chinese cultural connotation as well as grasp the discourse power in English translation.

Chinese Wushu term,internationalization,English translation,discourse power

H059

A

1674-8891(2016)04-0077-04

2016-04-15

周柳琴(1971—),女,壮族,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教学,英语教学与研究;马利梦(1991—),女,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翻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翻译、翻译实践。

猜你喜欢
译语音译中国武术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