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里:大庆精神的培育者和实践者

2016-03-19 12:34马英林
大庆社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会战铁人大庆

马英林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3)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

余秋里:大庆精神的培育者和实践者

马英林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3)

余秋里是大庆石油会战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也是大庆精神的培育者和实践者。在大庆精神形成的10个重要节点中,可以看出他在大庆精神的形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我党我军卓越的思想政治者工作者的创造性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余秋里在大庆精神的培育过程中,鲜活生动地采用了由虚到实,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方法。他的人生“三幸”以及他的“三才”是历史又一次选择他的理由。他的闪光的人品和才华,他的实干家和思想者兼而有之的品格,他那值得人们称道的哲学素养是他能够为大庆精神的培育作出积极贡献的重要条件。大庆和余秋里的名字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要更好地理解大庆这座年轻的城市,更深刻地理解大庆的文化底蕴,就不能不研究余秋里。

余秋里;大庆精神培育;历史贡献

余秋里的名字和“大庆精神”是不可分开的,他是大庆石油会战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也是大庆精神的培育者和实践者。从历史真实的线索中细致地说明余秋里在大庆精神培育和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贡献,是我们这些后来人应尽的责任,也是对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人、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的纪念。

一、大庆精神:打赢大庆石油会战不可缺少的顶层设计

大庆石油会战,余秋里是在十分复杂的心境下开始的。当时余秋里心里有三个挥之不去的感觉。

他心里的第一个感觉是“难”。在《余秋里回忆录》里他说,这种困难,不到现场是很难想象的。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开始的。1960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在这样一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不按常规出牌,从全国调集最大限度的兵力开展石油大会战,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几万人的队伍一下子涌到只有几处牧场、几百户人家的一片荒原,当时正是天寒地冻季节。职工们没有住的地方,只能住马圈,修地窝。吃的也很困难,不要说缺粮少菜,甚至连吃水都保证不了。大庆石油会战是逼出来的会战,是困难重重的会战,是只能进不能退的会战。

他心里的第二个感觉是“痛”。这种“痛”是来自川中石油会战失败的阴影。1958年春,川中3口油井先后喷出工业油流。余秋里与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康世恩赶赴四川,在喷油构造现场进行了考察。一个月之后,在川中组织石油会战。参战石油职工人数高达3万余人。当川中会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时,一个奇怪的地质学现象出现了。女2井日产油60吨,一旦关井测压后再开井时就不出油了。人们想不明白,于是就在这口井的周围像梅花一样又打出4口井,但仍然未能出油。充3井和蓬1井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此时,川中石油会战遭遇到了极其复杂的局面。一年后,在当时“大跃进”人定胜天的豪情壮志驱动下,川中会战人员由3万余人增加到了4万余人,钻井队由71个迅速增加到115个。到1959年2月,4个月内共钻探81口井,但获得的仍然只有6个低产油田。川中这场“遭遇战”让余秋里部长记了一辈子。他后来说:“感谢你们四川,川中是教师爷,教训了我们,使我们学乖了”。1959年3月,会战总指挥康世恩在南充石油部地质勘探和基本建设会议上宣布石油部党组决定:结束川中会战。

他心里的第三个感觉是“热”。余秋里心中的“热”来自他对祖国和人民事业的无比热爱,也更来自两位开国领袖的热望和嘱托。首先是毛泽东主席的热望和嘱托。1958年,临近春节的一天下午,按照中央办公厅的通知,余秋里驱车准时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主席热情地接见了他。毛主席详细地谈了中央准备调动余秋里到石油部任职的想法。在谈话中,余秋里也确切地感受到毛泽东对我国贫油状态的焦急心情。毛主席对余秋里说:“给你五年时间,能不能在我们这个贫油国里,创造出奇迹来。”余秋里回答说:“我就不相信中国的石油贫困帽子甩不掉!”这次和毛泽东的谈话,余秋里终生难忘。其次是周恩来总理的嘱咐和期望。1959年12月,在哈尔滨召开的东北协作区会议期间,余秋里和李人俊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时提出,松辽石油勘探有新的发现,石油部准备组织一次会战,迅速拿下油田。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关切,对组织会战表示同意。他预见到会战将遇到种种风浪,重重困难,是一场大仗、恶仗,深刻指出: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大会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会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三种感觉交织在余秋里的心里,让他能够掂量出这场石油会战的分量。这场石油会战,是一场只能上,不能下的会战;是一场只能快,不能慢的会战;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会战。他反复思考大庆石油会战,到底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打赢。他认为从顶层设计来说,有三条是不可少的。一是这块油田是好油田,还是差油田,是大油田,还是小油田。他认为“三点定乾坤”以后,又经过一些比较周密的勘探,这是一块大有作为的油田是没有问题的。二是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靠全国,特别是黑龙江省的支援,这一条也是没有问题的。最后一条,他认为自己当时心里还没有底,那就是建设一支什么样的职工队伍,用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管用的哲学智慧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激发人们的斗志。他刚到萨尔图看到的是一片荒原,迅速而有些混乱中集中而来的十三路人马。于是他想到了毛主席的嘱托,想到周恩来的教诲,想到川中的那位“祖师爷”。他知道这场硬仗、恶仗要打赢不建设起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没有一种崇高精神的力量来支撑是不可能的。余秋里成为大庆精神的积极培育者是历史给他的一个重托。他担不起这个重托,就无法打赢大庆石油会战,问题是要看他怎样开局了。

二、大庆精神形成的历史线索和余秋里的精心布局

大庆精神的形成有一个清楚的历史线索,通过这个线索我们可以看到余秋里这位培育者的精心布局。大庆精神形成的历史线索主要由以下10个节点构成,在这10个节点中余秋里经历了其中的前9个。在他经历的9个节点中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1个节点:逻辑起点——学习“两论”。1960 年4月10日,会战领导小组以石油部机关党委的名义作出了《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著〈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学习“两论”的决定,得到广大职工的拥护,在全油田很快掀起了学习“两论”的热潮。经过学习使人们树立了: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第一步的观点;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的观点;矛盾推动事物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办事情和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观点;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观点。“两论”是大庆石油会战的“灵魂”,同时也是大庆精神形成的“灵魂”。“两论”为大庆精神的形成准备了崇高的精神信仰、清醒坚定的价值追求、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朴实管用的哲学智慧等方面的“基本支撑”。学习“两论”活动是大庆精神形成的逻辑起点。

第2个节点:开篇之作——树立“铁人”。铁人王进喜是大庆石油会战中涌现出的具有开创意义的旗帜性人物。余秋里说,铁人就是会战的方向。马德仁说,没有王铁人,会战就打不那么快。铁人王进喜的下了火车的“三句话”“三个经典故事”、房东大娘叫“铁人”这些事迹一经传开立即产生广泛积极的影响。树立“铁人”是大庆精神形成的开篇之作。“铁人”把大庆精神具体化、典型化。

第3个节点:全面动员——“六大运动”。1960 年4月在学“铁人”、做“铁人”活动开展的同时,全油田开展了“六大运动”即以采油找油为中心,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大表演,大竞赛,大评比,大检查,大学毛主席著作。“六大运动”把广大职工充分地动员起来,使大庆精神的形成一开始就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4个节点:描出轮廓——“五面红旗”。1960 年7月28日,石油工业部机关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向王、马、段、薛、朱学习的决定,把他们誉为“五面红旗”。这一活动采取3个步骤:一是运用多种形式宣传“五面红旗”的事迹;二是开展群众性分析活动,对照先进,找出差距,明确方向;三是人人订出学习计划或措施。树立“五面红旗”是大庆精神形成的重要节点,使大庆精神有了丰富的内涵。

第5个节点:基本成型——“三老四严”。1962年年初,余秋里在石油部局厂领导干部会议上,正式提出要倡导和树立“三老四严”作风。1963年,石油部把培养和树立“三老四严”作风写进《石油工业部工作条例》。这个条例的颁布,标志大庆精神有了更清楚的基本内涵的表述。

第6个节点:制度约束——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大庆油田的最基本的生产管理制度。大庆的岗位责任制,就是把全部生产任务和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人身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保证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岗位责任心,岗位责任制是大庆精神的制度化的起点。

第7个节点:全面总结——康世恩和余秋里的两个报告。1963年12月24日,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康世恩应邀向北京市1万多名干部报告了大庆石油会战的情况,这是第一次公开进行的关于大庆出产石油通过会战建成一个大油田的报告。康世恩在报告中系统地总结了石油会战的历程、成果、作风和教训经验等,使首都人民开始认识并了解大庆人和大庆会战。随后,12月28日,在彭真主持召开的中央17级以上干部大会上,余秋里又作了《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这两个报告全面地总结了大庆经验,也全面地阐述了大庆精神形成的过程。

第8个节点:叫响全国——长篇通讯《大庆精神 大庆人》。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学习大庆经验,把革命干劲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通栏标题下,发表了新华社记者袁木、范荣康采写的长篇通讯《大庆精神 大庆人》。这篇通讯是介绍大庆油田精神面貌的第一篇综合报道。这篇通讯使大庆精神叫响全国。

第9个节点:高度评价——中央发的两个文件。中共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出了两个文件对大庆精神予以充分肯定。一个是《中央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油田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即中发〔64〕78号文件;另一个是《中共中央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即中发〔1981〕47号文件。第一个文件肯定了大庆经验的普遍意义,第二个文件对大庆精神的基本内涵的表述予以了肯定。

第10个节点:价值定位——纪念建党90周年《人民日报》设立“寻根”栏目发表系列文章。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自2011年5月13日到6月15日,《人民日报》策划推出了“寻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系列专版,共9期,深刻阐述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这是国家主流媒体首次把大庆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并称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这是对大庆精神的新的历史价值定位。

通过大庆精神形成的历史线索的回顾,我们可以概括出余秋里是大庆精神的培育者的几点理由。

第一点理由:他是大庆精神形成的灵魂式的人物。大庆精神里面烙着深深的余秋里的印记。在一定意义上讲大庆精神就是人民军队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勃发,余秋里有着重要的贡献。跟随余秋里15年的秘书李晔说:“他的一生就是个国家民族观念,没个家庭的事,总是脑子里缭绕着国家民族,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和屈辱。总之,他没年、没月、没家、没节、没风、没雨、没明、没夜。他的一生就是工作、工作、工作。他的全部脑子,搞油,油、油、油、油、油。他就是吸取众人的意见,吸取众人的智慧,博采众长,然后博采众家,创造自家,形成主意,果断下决心,下了决心以后谁也改不了。所有的事,势在必胜。所有的事都要搞个第一。他总是以国家以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是个人杰,中华民族的人杰。他的工作是闪光的,所到之处都是闪光的,所干的事都是闪光的。是个传奇人物,是个特殊人物。”余秋里的思想、品格,以及他的哲学素养,他的胸怀、眼界,他丰富的人生阅历都在大庆精神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第二点理由:他是大庆精神形成的顶层设计者。他知道大庆石油会战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打响,这不仅仅是打一场苦仗、硬仗,更是在打一场政治仗、志气仗、精神仗。会战一开始,他就着手准备会战胜利进行所必须的一种崇高精神培育的顶层设计。他想到“四川的那位教师爷”,想到周总理的教导,想起了毛主席的“两论”。这时他感到心里有了更大的底气。他果断的决定大庆石油会战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著〈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他安排教人起草,他反复修改,最后,才拿出一个工人们也能听得懂的只有241个字这样短的文件。“两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之作,具有极大的政治影响力,又比较朴实易懂。凡事之初,重在造势,势之顺,则事易成。把学“两论”作为培育大庆精神的逻辑起点表现出了余秋里在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战略家的眼光。凡事开头难,如何在那样的情况下培育起大庆精神,更是难上加难。余秋里敏锐地抓住“铁人”这个典型,并因势利导,大造声势进行广泛宣传,取得可喜的效果,充分地表现了他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高超的艺术家的手法。怎样把一种精神的培育和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余秋里也是独有匠心的。在开展学铁人、做铁人的同时,及时地开展“六大运动”,使精神的培育进一步面向实际、面向群众,表现出余秋里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实干家的品格。

第三点理由:他是大庆精神形成的精心布局人。作为大庆精神培育的布局人,余秋里采用了三个方法。第一个方法:由虚到实。大庆石油会战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开始的,工作可谓千头万绪,时间十分紧迫,余秋里却让人们关起门来学“两论”,这其中的意义,当时的人们不是都能很好的理解。在那样的情况下开始的大庆石油会战,不去抓人的头脑,不用毛泽东的哲学智慧统一人们的思想,激发人们的内在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不可能尽快打开大庆石油会战的局面的。虚和实是紧密联系的,虚和实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余秋里懂得虚实相互转化的辩证法。第二个方法:由点到面。余秋里一生学会得心应手地运用的三大工作方法是调查研究、群众路线、典型引路。他在战争年代创造的典型引路的方法,在大庆石油会战中又一次得到了巧妙的运用。他知道只有抓好了点才可能带起面。余秋里懂得点和面相互转化的辩证法。第三个方法:由浅到深。大庆精神一经形成,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精神现象,就有它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余秋里懂得顺其自然地按照大庆精神发展的内在要求,因势利导地去推动大庆精神的发展。大庆精神在形成的过程中大体经历了四个重要的阶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发展线索:思想灌输→典型引路→文化养成→制度约束。思想灌输阶段主要是学习“两论”,典型引路阶段主要是学铁人,文化养成阶段主要是倡导“三老四严”和“四个一样”,制度约束阶段主要是建立岗位责任制。余秋里既是实干家也是思想者,他懂得按照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地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余秋里为什么能够成为大庆精神的培育者

余秋里能够成为大庆精神的培育者首先应该感谢开国之初的新中国给了他良好的历史机遇。历史选择了余秋里,余秋里也充分地展示了自己。

“三幸”:历史选择余秋里的理由。帮助余秋里走上大庆石油会战的前台,成为大庆精神的培育者,不是偶然的。历史选择了余秋里,大庆石油会战选择了余秋里总是有它的理由。余秋里无论是人品还是才华都是闪光的。人们说余秋里人生有“三幸”。这是大庆石油会战选择了余秋里的根本理由。第一“幸”是历史清白。余秋里出身好。1914 年11月15日,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古称庐陵)敦厚镇坪里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因生在秋季,父母起名秋里。以后上学,参加革命,都是用的这个名字。他参加革命早,1929年,15岁的余秋里,参加吉安的农民暴动,随后参加了工农红军儒林赤卫大队,从此开始了南征北战的战斗历程。第二“幸”是功绩卓著。专打难仗、硬仗、恶仗。1929年,余秋里参加了红二方面军。在长征的路上,余秋里的左臂两次负伤,由于紧张战斗,不能很好治疗,伤口发炎腐烂,仍继续指挥战斗。到了这年9月,战事情况好转,才不得断去左臂。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第三“幸”是人缘极好。他平易近人,深入群众,实事求是。在“文革”中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极力保护,免遭了“四人帮”的迫害,又为党和人民多工作了30余年。

成熟的工作方法和很好的哲学素养,让余秋里又一次展示了自己。余秋里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地形成了自己一套成熟领导方法。这套领导方法主要是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注意调查研究,善于用典型引路。1948年1月,西北野战军开前委扩大会议,彭德怀于会上表扬余秋里:“一纵三五八旅余秋里同志能深入群众,反映群众意见,具体解决问题,在诉苦运动中起了带头作用,工作生动,成绩很大。”其时大会发言人均为军以上干部,唯独余秋里是师级干部。杨秀山说:“彭总从不轻易表扬人的,要他说一个人不错,部队搞的好,很不容易。”彭总所讲的“诉苦运动”就是指在余秋里领导下部队开展的“诉苦三查”运动。

1948年1月,西北野战军在米脂县杨家沟召开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毛主席接见了余秋里,详细地了解了部队诉苦三查的情况。这次会议以后,毛泽东把诉苦三查运动正式定名为“新式整军运动”。随后,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指出:“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季两个多月中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的整军运动。由于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运动的正确进行,大大提高了全军指战员为解放被剥削的劳苦大众,为全国的土地改革,为消灭人民公敌蒋介石匪帮而战的觉悟性;同时大大加强了全体指战员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坚强的团结。在这个基础上,部队的纯洁性提高了,纪律整顿了,群众性的练兵运动开展了,完全有领导地、有秩序地在部队中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民主发扬了。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在毛泽东的号召下,新式整军运动很快在全军蓬勃展开,其所焕发出来的战斗精神在解放战争的各个战场上都显示了无比巨大的威力。

余秋里能够成为大庆精神的培育者也和他的很好的哲学素养有关。他小时候家里穷,只读了3年私塾,后来就因缴不起学费辍学。参加革命以后他一直注意学习。1937年1月27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二期开学,余秋里参加了学习。1937年春,党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将这所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抗大”学习的课程有:社会发展史、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政策、战略战术、辩证唯物论等。这次学习中令余秋里终生难忘的是听毛泽东讲“辩证唯物论”。毛泽东的课从5月份开始,每周讲两次课,每次讲4个小时,一直讲到“七七”事变。毛泽东讲课深入浅出,风趣生动,他运用马列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揭露了党内“左”、右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给党造成的危害。这对余秋里端正思想路线,树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起了重要作用。以后,毛泽东根据这次讲课的提纲,写出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延安时期,毛泽东给余秋里讲过的“两论”是他终生的资本。余秋里是一个实干家也是一个思想者。他在实际斗争中,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灵活地运用。机遇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余秋里无论是人格和才华方面的准备,还是哲学智慧方面的准备都足以让他成为大庆石油会战的卓越的领导者,成为大庆精神培育的积极贡献者。

〔责任编辑:李敬晶〕

D64

A

1002-2341(2016)02-0013-05

2016-01-05

马英林(1949-)黑龙江绥化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企业文化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

猜你喜欢
会战铁人大庆
李大庆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全能三项:你也能够成为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