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模式及路径研究

2016-03-20 13:1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协同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张 静

“协同育人”模式及路径研究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张 静

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是系统工程,需要整合资源、全员互动,实施立体化的互动培养体系,才能完成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提出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关注点的“内引式”院内协同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着眼点的“外延式”院外协同两大并行模块,以此建构和实施立体化互动培养体系,通过多种路径实现协同育人,达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协同育人 内引 外延 模式 路径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职能。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育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确立人才培养是大学工作的中心,即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教育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高校要推进立德树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生学业质量标准,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为着力点,探索形成教育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协同育人机制、社会评价机制,构建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的育人格局。

近年来,高校和社会联合育人工作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树立实践育人、合作育人的观念,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讲话时提出“推动协同创新”的理念和要求。为落实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2012年5月7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召开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以四年为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2012年8月,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启动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探索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同年,在教育部等7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均有强调,“要建立高校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共建平台,促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可见,在协同创新中实现育人目的,在协同育人中进一步提升协同创新的能力,已成为共识。

对高校育人工作来说,基层院系身处一线,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基本职能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综合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理念,我们提出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关注点的“内引式”院内协同(包括德育协同和智育协同)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着眼点的“外延式”院外协同两大并行模块,并通过多种路径实现协同育人。

内引模式包括德育协同和智育协同两大模块的院内协同。德育协同以思想政治队伍为主,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等工作中,教学、科研与学科、教学实验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创业综合训练、图书文献中心等部门要做好协同工作。

智育协同以教学队伍为主,以教学、科研与学科为主导,教学实验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创业综合训练、学生工作等做好协同。院内育人模式中,各部门和各教育者要找准工作结合点,抓住育人重点问题和主要环节,增强育人效果。内引模式的路径选择上,主要包括学院内部各部门的协同和教育者的协同两层含义。其中,学院内部各部门之间必须通力合作、整合资源、协同教育。教育者队伍中,教师、管理服务者和学生之间必须互动配合,建立良好的协同关系,使育人系统发挥更大的功能,使育人工作整体更为有序,育人资源得到充分发挥,育人效果得到最大化体现。

外延模式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主的院外协同,即构建学院与学院、学院与科研院所、学院与企业、学院与地方、中外合作项目之间的协同育人模式,并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创新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探索。外延模式的路径选择上,高校可以考虑学院与学院的协同、学院与科研院所的协同、学院与企业的协同、学院与地方的协同、与中外合作项目的协同等。

综上所述,内引模式是基础,外延模式是提升,两者相互支撑,统一于育人这一目标,最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1]贺金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模式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

[2]滕利荣,孟庆繁.开拓创新协调发展: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新模式[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

[3]赵新峰.协同育人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郑永松.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全员育人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科技创新,2012

[5]揭平英.基于协同创新“多方共建”实践育人模式的思考[J].高职教育,2014

[6]蔡小葵.运用协同理论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协同机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

[7]王海建.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J].探索,2013

[8]郑清文.从“认同”到“协同”——关于基层院系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3

[9]王永波.基于系统论视野下的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ISSN2095-6711/Z01-2016-10-0255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协同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