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环境的意蕴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用分析

2016-03-21 04:27李龙飞
地球 2016年6期
关键词:物质文明意蕴道德

■李龙飞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陆军学院江西南昌330199)

人文环境的意蕴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用分析

■李龙飞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陆军学院江西南昌330199)

我国若想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以人文环境作为基础与前提,唯有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平等互爱,才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本文旨在分析人文环境的意蕴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用,并浅谈如何以人文环境意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希望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

人文环境和谐社会构建

0 前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反映富强民主和谐的内在需要,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深切希望。和谐二字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层面,更体现在精神文明层面。唯有精神和谐才能促进经济有序平稳发展,唯有人民和睦相处、生活愉快,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注重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而构建精神文明和谐则需要以人文环境为前提。

1 人文环境的意蕴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用

1.1 人文环境意蕴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起推进作用

人文环境是人文精神思想的积淀,其中包括了尊重生命、重视传统教育美德、求真务实、积极向上、和睦相处、目标远大等,只有人民团结奋进、同舟共济,一心一意谋求国家发展,国家经济才能平稳上升,人文环境决定了人民在彼此不同的利益追求背后有着共同的利益追求,那就是构建和谐平稳安定的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上进的现代化国家。要想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就要建设和谐文化,人文环境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使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团结一致,帮助人民知荣知耻、坚定信念、传承美德,这样才能营构良好的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1.2 人文环境意蕴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起协调作用

人文环境和谐良好,其所倡导的协调发展理念,才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矛盾日益凸显”的不稳定时期,尽管我国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蓬勃向上,但是还是逐渐暴露出一些难以避免的弊端和问题。国家倘若单纯发展生产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就会造成影响消极的社会问题。诸如贫富差距过大、物质资源分配不均、自然环境不断恶化、道德出现滑坡等,这些问题和不断若不加以及时解决,就会愈演愈烈,激化为不可调和的矛盾争端。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力量无能为力,法律法规不够全面,想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以精神文明为依托,同样的,社会之所以存在矛盾弊端,正是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滞后的表现。

1.3 人文环境意蕴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起稳定作用

人文环境放大说是人所诞生、生存、发展的现实环境,是这环境中每一个人的精神集合,所以每一个人的行为举止都在影响改变这个环境,我国想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离不开和谐进步的人文环境,同样的,我国若想稳定发展,也离不开和谐进步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需要建设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永远是我国始终共同坚持、缺一不可的追求。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保障,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灯塔,我国若想平稳地驶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彼岸,就必须高扬物质文明风帆,以精神文明为指引,始终保持着不骄不躁的心态,这时人文环境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尽一份心力,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以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去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远工作,我国距此还有一定差距,而更重要的是,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后能以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稳中求进,不断攀登。

2 如何以人文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1 以政治理论为指引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国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民的思想也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变化既给我国社会的进步带来无限生机,也为我国人民造成了精神影响,我国若想以人文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对人文环境有着严明苛刻的要求,我国需要的是一个清明廉洁、人民当家做主的环境。从官员角度出发,官员要清明高效、甘于做人民的公仆,从人民角度出发,人民要和谐相处、平等竞争,力图实现个人价值。为此我国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来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地位,以“三民主义”“科学发展观”为力量武装全党,将人民群众凝聚在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引人民,巩固我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2 以传承道德为方式

我国是法治社会,但在法治的基础上,必须以道德传统为辅助,坚守传承传统道德礼仪。我国要以人文环境意蕴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大力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将不断为我们所遗忘忽视的传统道德理念逐一寻回,提倡以天下为己任,弘扬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建构一种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族大义,从而进一步凝聚全民族的向心力,激发人民群众奋发图强、团结一致的精神。这样可以将人民从日益衰颓的精神文化中拯救出来,帮助人民远离低级趣味,麻木思想,传统道德将会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

2.3 以合理政策为方针

我国要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制定方针政策,无论是文化发展还是经济发展,都应该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协调,避免因差距过大而导致不必要的难以调和的争端,同时,加强各地方文化建设有利于人文环境的合理塑造,也能是人民百姓看到政府不同凡响的决断力,继而对我党政府加以信赖拥护和爱戴。加强政策的合理性,以此为解决矛盾的方针,能够大力调动人民对我党拥护的积极性,进而将人民更有效地凝聚成一股力量,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尽一份力。

3 结语

在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竞争也不容忽视小觑,我国想要在世界政治格局上占有一席之地,想要从发展中国家逐步迎头直上,成为发达国家,就不能只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更不能对各民族思想文化的竞争懈怠,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从本国角度出发,要为了我国人民的和睦共处而蓬勃发展,更是为了走在世界各民族的精神前列,成为各国效仿的精神典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文环境的关怀,以人为本、注重文化道德的传承和交流,找寻人生的本位意义,就是人文环境最深远,最现实的历史意义。

[1]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陈天林,人文环境的意蕴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用 [D],北京:科学社会主义,2005,06.

B82-058[文献码]B

1000-405X(2016)-6-375-1

李龙飞(),男,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军事地理。

猜你喜欢
物质文明意蕴道德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论析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意蕴难求
生态文明在现代文明体系中的辩证关系探析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