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的养生学意义

2016-03-21 12:21汪宝树
科学养生 2016年3期
关键词:热浪保健

汪宝树

民谚说“平安是福”,涵盖两层意思:一是自身没病;二是环境无灾。两者俱佳,自然得福。人们祈求平安,关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国人历来注重“福”,考古学家解释,“福”字在甲骨文里是两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福,喻意吉祥,典籍中对“福”阐述甚多,如富也、裕也、休也、善也、盈也、祥也;《诗经?小雅?天保》云:“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清代石成金撰《福箴》称:“快乐是福,健康是福,饱暖是福,安居是福,吃亏是福,团聚是福”。福,是国人共同向往追求的人生目标之一,亦成了千古永恒的年节迎祥主题。古人认为,富贵寿考齐备为福;又称,福禄喜寿财,谓之五福。东汉学者许慎撰《说文》称:“福,佑也。”表明了人的心愿。《礼记?祭统》 载述:“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说的也是“万事如意”。今人多将“福”用于贺岁、贺寿。

祈福平安,真意在于如愿实现人生价值。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古往今来,解释不一,有一点可以肯定:人活着是为了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时光里,多一点美好,少一点遗憾。这美好的体现,大概就是“福”吧。

人总是执着地追求,以拥有某种条件为福。其实,世间的福是相对的。人的愿望不同,对福的享用也各异。有人以拥有财富为福,有人以获得地位为福,有人以美满岁月为福,有人以冒险猎奇为福,有人以充实事业为福,有人以安然清闲为福,有人以居住在繁华都市为福,有人以生活在清静乡村为福,小孩子以有童稚无忧为福,年轻人以得随心所欲为福,年老者多认为健康无病为福。基于观念不同,所达祈福的境界也就不一样了。以往说人胖发福,现在讲瘦身为福。福是一种自身的认知、感觉、体验或享用,亦如饥饱冷暖自知,欲望强弱自量。相对而言,知足易享,贪娈难得。活了101岁的唐代大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在所撰《福寿论》中对“福”有过精辟论述——“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他认为人在生活中的福、祸与善、恶有因果关系,都是人自为之。

世人通常都是有多少快乐就有多少烦恼。人在某些地方有所长,而在另一些地方有短处。《老子?道德经》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初有难,现在得福;在那儿受罪,在这里享福,均属正常。《荀子?劝学》说:“福,莫长于无祸。” 与福相对应的,自然是祸。人生长河,祸福难测。疾病伤残,自然灾难,意外伤害,不一而足。

生活中的和顺多是难以如愿的;“万事如意”仅是人的期盼而已。“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苦乐人生,否极泰来;涉世处事,适度为宜。倘能“大致如意”也就算不错了。这是人生理想的依托和精神的支柱,也是忧患意识的表征,更体现了价值观的内涵。有哲人认为,过去无悔,现在无惧,未来无忧,勇往直前,相伴是福。

先说自身没病。欲求没病,意在养生。生,即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是谓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唯有减少疾病,方可延年益寿。但真正做到,实际很难。病从口入,这是老话,说的意思,今昔不同。过去认为,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闹病的。但就这五谷杂粮,在种子、种法、施肥、农药、催熟、收割、储存、加工、运输、制作、吃法等各个方面,传统与现实就大不一样。天生万物以养人,人以食为充。食物千百种,各有其功效。需按照自身具体状况,适时适量适宜地选用,饱腹除外,还要兼顾防病保健。欲揭开食物保健的密码,就得启迪吃喝的智慧,深入了解食物的四性五味和营养成分、科学得当的食疗方法,择需而用。增强体质,提高正气,改善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尽量避免病患对人体的伤害,促使体内阴阳平衡,保持身心最佳状态。

古代医家认为,人与自然相应。人体与风寒暑湿、春夏秋冬、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万物之间存有广泛且永恒的相生、相克、相制、相化的关联。当人体出现不适或病痛时,自然界总会有相应的物质和方法予以调适或治疗。基于此,防病保健就应当遵循这个道理。即使是现代人“更新”理念,“创意”另法,乃至“升级换代”,一切都要“智能化”,但对于饮食营养、防病保健,还需秉承传统,审慎更改。

再谈环境无灾。近年出于种种原因,全球气候变化颇大,甚至与历来四时调摄差异甚远,让人难以循规践行,且对人类健康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农历有二十四节气,古人早有先见之明,告诫人们如何按照节令的更迭变化,调适自身,饮食作息,保健养生。而今,且不说对人,就是农事,也难于抗御突然袭来的冰雹雪雨、旱涝飓风的侵害。所以,还应该把握四时,关注冷暖,灵活调整,随机应变。

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大自然出现异常,这是学者们的共识,也是大众的直觉。上世纪90年代初,科学界开始研究人类健康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脆弱性和适应性;其中包括“热应力”如热浪、寒潮;“气象灾害”如洪涝、风暴、干旱以及“空气污染”引发的病患等对健康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就是伴随着热浪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夏季酷热,冬季温和,突发疾病相应增加。城市的“热岛效应”使高温天气持续较长,热浪对健康的影响不断加剧,而热浪又多与高污染水平相关联。全球变暖带来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气温升高,近期影响是使传染性疾病增加蔓延,远期影响则会使人在长期精神压抑后,产生心理障碍。

人,只有自觉自律爱护环境,才能受益环境。中国儒家主张“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也表明人与自然环境需和谐相处。基于此,人们就应遵循“天人合一”的养生规律,并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地加以调整。“四时调摄”并不是固有的约定俗成的模式,而应在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下灵活运用,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地域,调整身心状态,慎选生活方式,科学控制饮食,掌握医药常识,维护自身康宁,力求岁月平安,这才是真正的“福”。

猜你喜欢
热浪保健
IPCC AR6解读之海洋热浪的变化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应对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中老年保健》2020年历
清凉一下
热浪侵袭
热情与热浪试比高 2017年8月三大电影排行榜及预告榜
“音乐诗人”李健福州掀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