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雾霾中前行的中国碳减排行动

2016-03-22 13:36李文
WTO经济导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范畴气候变化温室

李文

CSR专家

进入秋冬季节,连日雾霾天气令北京市民倍感困惑和担忧。如何还首都一片蓝天,如何根治雾霾,一时间成为百姓关注、媒体聚焦的话题。在我国已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的严峻现实面前,雾霾天气所引发的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深层思考更具现实和战略意义。要根治大气污染,必须多方联动、综合治理,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在诸多的举措当中,一项“鲜为人知”的基础性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当中,那就是对碳排放进行系统测算和计量,并予以信息披露和指标管控。

10月15日,安永与碳信息披露项目(CDP)在京共同举办了低碳战略论坛。会上发布的“2014年CDP中国100强气候变化报告”让人们看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碳减排付诸的积极行动,同时也看到了通过碳减排指标管控和碳报告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希望。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全球化议题上,始终坚持了积极的担责态度并付诸了实际行动。“十一五”时期,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放在更加重要的工作位置。2009年11月,中国正式向国际社会宣布,在2005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到2020年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排放量降低40%-45%。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则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低碳减排的五大方略: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要求在2011年-2015年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

此后,国家一直在致力于采取措施,规范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12年初,国家发改委推出了在全国选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等7个省市于2013-2015年期间作为实施碳排放交易的试点,并在2013年末针对十大行业(包括钢铁、化工、平板玻璃、水泥、陶瓷制造、电解铝、镁冶炼、发电、电网以及民航业)发布了首批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目前,我国已建立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四个碳排放交易所,并在交易平台上开展了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自愿减排项目等交易品种。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加大企业减排促进力度,让更多的组织参与到减碳行动当中,更好地完成试点地区的减碳配额。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采取十条措施力促空气质量改善。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文,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实施《2014-2015年节能减排降碳行动计划》,采取九大举措强力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工作。2014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作为我国首个应对气候变化国家专项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目标:确保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到2020年,力争使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以内,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

上述一系列举措表明,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中国政府正在强力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工作。

报告凸显中国企业减碳行动新变化

今年是碳披露项目(CDP)连续第7年发布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报告。CDP报告企业为经过富时中国A600指数以及富时全球亚太指数投资权重后,综合列出的中国100家市场价值最大的企业。笔者系统研读了今年的报告,认为有几个新变化值得关注:

一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意识提高。披露信息的企业数量和回复质量较以前明显上升。今年共有45家披露了气候变化数据,其中10家为世界500强,较上一年增加40.6%。42家企业通过企业年报、其他合规性文件等,披露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表现。中国移动、联想集团、交通银行、中国石油等企业披露了其在碳排放、碳管理、碳交易等方面的情况。对CDP问卷涉及的80多个问题的回复质量较往年均有较大的提高,具体体现为披露信息数量更多、更准确、更全面、更系统和结构化,企业与公众和投资者的沟通越来越积极。

二是企业应对气候变化主动性提升。企业从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与战略、风险与机遇和排放数据等三个层面披露相关信息。CDP报告分析显示,受邀企业中71%(32家)企业有董事会指定的个人或委员会总体负责气候变化事宜,80%(36家)企业把气候变化风险整合到公司综合风险管理流程中,近90%(40家)企业把气候变化整合到公司商业战略,从组织结构和战略制定层面,把气候变化放在了突出位置。此外,企业还重视加强与政策制定者、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沟通,以提高自身政策影响力和竞争优势。

三是企业碳管理体系有待优化。随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政策变化风险,这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从战略层面整合资源建立一个有效的碳管理体系,系统化制定碳目标,加强管理节能减碳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是企业化风险为机遇的前提。报告分析显示,虽然节能减排项目和应对气候变化举措在减碳结果上一致,但绝大多数企业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在目标、组织结构和战略层面上并未统一,只有少数企业正尝试把这两个目标及其应对措施统一起来。这表明,碳减排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全面融入企业战略和管理尚需理念提升、管理体系完善和各方面的基础保障支持。

碳减排指标将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重点

近年来,我国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成为趋势。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也是全面衡量企业履责业绩的重要依据。2014年,中国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预计将突破2000家。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参照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编发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编写。最新修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4)表明,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是基于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的“温室气体议定书:公司会计与报告标准”的要求。温室气体议定书将温室气体排放分为三个“范畴”——范畴一、范畴二和范畴三。范畴一为直接温室气体排放(GRI指标G4-EN15),范畴二为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GRI指标G4-EN16),范畴三为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GRI指标G4-EN17)。温室气体议定书规定,机构应当报告直接排放(范畴一)和能源间接排放(范畴二)。其他间接排放(范畴三)为可选项。对照目前我国已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情况,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和信息披露质量有明显的提升前提下,具体到环境责任业绩的披露,仍多以定性描述为主,辅之以优秀实践案例,较少有量化的温室气体排放指标披露,这说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指标的信息披露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CDP中国区负责人李如松表示,碳排放报告是推进中国碳减排行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政府发文要求企业报告碳排放量,碳交易试点地区通过交易实践,更加认识到真实、准确、透明的数据对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极其重要性。当前,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环境数据的重视和需求开始显现,推动企业环境数据的测量和报告的合力正在形成。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和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将碳减排信息披露纳入责任报告范畴,相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有关环境治理的业绩信息披露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将会有明显改善。

编辑|赵丽芳 lifang.zhao@wtoguide.netendprint

猜你喜欢
范畴气候变化温室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