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研究述评

2016-03-23 07:10徐德刚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关键词:反腐倡廉中国共产党

徐德刚(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近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研究述评

徐德刚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摘要]党内巡视制度作为推进反腐倡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已日趋完善,并发挥重要作用。近十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关注党内巡视制度的渊源、理论基础、实践运行及视角创新等方面。未来可进一步加强中共主要领导人党内巡视制度或党内监督的思想与实践研究,拓展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巡视制度的研究范畴、研究视角,加强巡视制度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研究。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反腐倡廉

rity

党内巡视制度作为一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重要制度,近年来日趋完善,工作成效明显,社会反响强烈,学术界的探讨也愈加热烈。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注党内巡视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不断增多,发表在杂志上的相关文章有300余篇,报刊上关于巡视工作的文章在1 000篇以上,著作(含编、论文集)14部,硕博论文14篇。《党的文献》(2015年第1期)刊载了《习近平关于巡视工作的一组重要论述》。还有各层面的读本、党课教材等有关巡视制度的相关介绍。笔者基于学术探讨视角,对近十年来关于党内巡视制度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并探讨其研究的前景。

一、关于党内巡视制度的渊源研究

学术界对党的巡视制度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与传统政治的关系、这一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对当今的启示等几方面。

(一)党内巡视制度与传统政治的关系研究

党内巡视制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具有中国传统政治的合理内核。有学者立足历史视角,追溯了巡视制度的历史形态,指出党内巡视制度产生的传统制度根源。王仰文认为,巡视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形成于秦汉时期,完备于盛唐,强化于明清,历代相沿[1]。付佳《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对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借鉴与发展》(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提出,古代巡视制度在建立专职的巡视监察机构、形成自上而下的独立监察机制、灵活安排巡视时间、重视巡视官员选拔和任命、明确设置巡视官员的权限、使用纠察并举的考核方法及提供巡视工作的经费保证等方面为当今的巡视制度提供了借鉴。郑文靖将巡视制度放在中国传统政治与现代政治理论的结合点上进行分析,认为党内巡视制度契合了我国的伦理政治传统,也要吸纳现代政治理念[2]。

(二)党内巡视制度产生与发展历程研究

研究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对于党内巡视制度的真正探索,从民主革命时期即已开始。陆建洪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受到苏联共产党(布)领导体制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下发生并加以推行,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加以强化的结果[3]。吴钰编的《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从理论指导、制度蓝本、历史借鉴三个方面探讨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机制建立的依据,分五个阶段系统考察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机制的发展历程,概括了民主革命时期党内监察机制的主要特点、重要作用、历史局限、深刻启示。

有研究者从个案探讨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巡视制度。刘峰针对安徽地区巡视制度的具体情况,论证了中共在安徽早期革命组织的建立与中央巡视员的密切关系、运作机制[4]。陆建洪、刘峰认为这一制度在推进安徽早期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内民主和廉政作风建设,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5]。凌海金考察了苏区时期1931 -1934年间革命动员、群众路线与巡视制度,认为这一时期巡视制度大大地推动了苏区的革命动员,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与党的作风要求[6]。也有研究者从整体角度探讨党内巡视制度的历程。罗孟涵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概述》(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全面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形成和发展历史。李敏昌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继承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党内监督思想,不断创新巡视制度,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备[7]。钟巡认为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巡视机构全面履行职责,巡视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为党和国家事业健康顺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8]。

(三)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巡视制度的启示

胡云生提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作为上级党组织了解下情、对下级党组织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的一种领导方式,在民主革命时期对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9]。梁显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研究》(郑州大学2010年)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对革命处于低潮阶段各级党组织的整顿、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陈力宇等提出党内监督与巡视工作的制度化历程是长期的、与时俱进的[10]。张玮认为,民主革命时期巡视制度,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11]。唐勤认为,现阶段的巡视制度是对革命战争年代党内巡视制度的继承与弘扬,要重视巡视成果的转化运用,并注意与其他监督制度的有效衔接[12]。

二、关于党内巡视制度的理论基础研究

不少学者关注党内巡视制度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党内监督制度、经济理论、法学理论等相关重要的理论阐释。

(一)关于党内监督制度的研究

巡视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成功有效的党内监督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功能。张建明的《党内监督机制研究》(光明出版社2008年),探讨党内监督制度中体制、机制、制度,三者构成党内监督整体。黄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应朝着党内民主监督体制的方向迈进,使得自上而下的权力运行机制,自上而下、平行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都能充分发挥效用,以保障政党组织的运行。丁清晔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提出党内监督机制、党内监督具体制度和党内监督领导体制这三个子系统。谢志高的《党内监督概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探讨了党内监督的基本理论、党内监督的分类管理、党内监督的制度建设和党内监督保障。董瑛著的《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对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研究。邹洪凯的《党内监督科学化研究》(苏州大学2014年),引入廉政风险防控、防止利益冲突、网络监督等新的方式方法,从理论、制度、方法和组织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根据党内监督的现实问题提出思路对策。

(二)关于巡视制度的学理基础探讨

孙月霞的《我国党内巡视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简要分析了党内巡视制度建立的法理学、行政法学、心理学、伦理学、制度经济学基础,分析加快巡视制度化体系构建,强化巡视制度的组织保障。刘辉奇的《巡视监督制度有效性分析》(湖南大学2011年)一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诺斯有关制度的研究理论,从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和制度功能三个维度来分析巡视监督制度的结构体系,从加强和改进巡视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的巡视监督环境、加强巡视干部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巡视监督制度有效性的路径选择方案。马静、岳军认为,完善巡视制度在公共服务需求表达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拓展巡视制度的功能,在巡视过程中着重培养需求表达主体的表达能力,增强需求表达的有效性,并继续规范需求表达管理[13]。

(三)关于制度运行原理的分析

田湘波从党内监督制度的改革和巡视制度的产生,得出五点启示:一个国家已有的历史积累构成了这个国家反腐败体制选择的基础;任何优秀的反腐败体制都是相对的;由于“制度惯性”,反腐败体制的移植是相当困难的;廉政制度变迁是从某一边际开始的一个社会博弈过程;要充分发挥巡视制度的作用是有条件的[14]。邓联繁的《巡视制度原理与巡视条例完善之研究—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双重视角》(法律出版社2015年),基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从巡视制度原理入手,阐述了巡视制度的规范含义、逻辑结构、历史脉络、基本属性、主要特色、比较优势、反腐功能,就巡视方针、巡视职责、巡视主体、巡视类型、巡视原则、巡视机构、巡视人员、巡视对象、巡视内容、巡视程序、巡视成果运用、巡视责任等方面的规定,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建议。

三、关于党内巡视制度的实践运行研究

巡视制度最终要与实践相结合,从学理的视角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党内巡视工作研究

巡视制度的问题主要通过巡视工作体现。关于巡视工作的流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出台后,起草小组对《巡视工作条例(试行)》的立法精神和条文的立法原意进行了阐述和讲解,写成《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解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干以胜、张纪南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教程》(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年),回顾总结党的十七大以来巡视工作的主要成效、基本经验和理论成果,深入研究巡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把握巡视工作规律,不断提高巡视工作科学化水平。中国方正出版社编的《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努力提高巡视工作科学化水平》(2012年)为全国巡视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共分八个部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巡视工作实践;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监督;始终把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作为巡视工作的生命线;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不断拓展巡视工作监督领域;着力提高巡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巡视监督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

关于巡视工作的有效性与权威性。江西省社科院、省社科联课题组提出,群众路线是巡视工作的生命线,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完善巡视制度的历史进程中,同样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群众路线[15]。梁华林认为,在巡视工作中,要通过严格遵循工作章法、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把握好度做到“杀气”与“和气”的有效结合,使其发挥合力[16]。任铁缨关注了巡视制度中的“一把手”监督问题[17]。

关于完善巡视组与巡视人员的问题。王仰文认为,巡视制度执行的困境主要在于巡视人员结构不够优化,巡视对象民主意识缺失、巡视监督的主题不够明确、巡视机构外部监督缺位[18]。刘丽瑛认为,目前巡视干部队伍还存在责任意识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权力行使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不适应巡视工作的要求。为此,必须加强巡视干部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巡视干部的素质;健全巡视制度,增强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强化巡视监督力度,提高巡视工作效率[19]。任铁缨指出,应从提高巡视组成员自身素质、健全巡视组内部管理制度和加强对巡视组的外部监督等三方面加强对巡视组的监督制约[20]。

(二)关于党内巡视制度与反腐倡廉研究

巡视制度对党风廉政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学者从反腐倡廉和权力监督角度关注巡视制度。杨军的《群众监督与反腐倡廉机制创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对新形势下群众监督与反腐倡廉机制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陈松友的《廉政中国》(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年)一书,提出坚决反对腐败、深化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等。傅逊的《党内巡视制度与反腐倡廉研究》(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分析党内巡视制度的现状及针对党内巡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对策,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内巡视工作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增强党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的能力。

(三)关于完善党内巡视制度对策研究

如何进一步健全党内巡视制度,解决巡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研究者主张完善巡视的体制机制。张国芝认为,巡视工作在认识定位、创新方法、发现问题、成果转化、理论提升等方面存在难题,有必要在政治保障机制、队伍管理、群众路线、管理体制等方面予以完善[21]。任铁缨指出,在现行体制下要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建立自上而下的巡视制度是必要的,但不能片面强调这种监督形式,因为这种监督毕竟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监督[22]。王明高提出了借鉴古今中外宝贵经验完善巡视制度,完善中央巡视制度的具体规定,订立完备的监察法规,注重对巡视官员权限的设置,注重对巡视官员的考核和奖惩[23]。任铁缨提出,改进巡视工作,要屏蔽相关利害冲突,实现各种路径对接,确保必要程序健全[24]。

有研究者提出要深化重点领域与完善关键环节的巡视。郑传坤提出,需要建立相对独立、权威、高效的巡视机构,优化巡视人员结构,科学确定并适度扩大巡视对象和重点范围,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巡视手段和方法,强化巡视成果运用转化的责任机制,大力开展巡视制度的理论研究,以进一步健全党内监督,改进和完善巡视制度[25]。唐勤提出,要建立相对独立、权威高效的巡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巡视监督重点,以务实的作风拓展巡视深度;要建立党内巡视工作的长效机制,并注意与其他监督制度的有效衔接[26]。

四、关于党内巡视制度研究的视角创新

党内巡视制度尽管已经日渐成熟,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需要,有研究者从政治机制、预防腐败、程序完善等新的思路与视角展开研究。

(一)从政治机制的视角进行研究

胡冰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建设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一书,提出以控制论的思想创新巡视工作方式方法。王玲蔚的《党内巡视制度研究——基于机制设计理论视角》(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以机制设计理论为理论依据,从信息效率与激励相容两大观点来分析和研究党内巡视制度的科学性,从促进政务公开、创新巡视工作方法、建立奖惩机制及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改进和完善巡视制度。孙静的《湖北省巡视制度变迁及其完善研究——基于诺斯制度变迁的视角》(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分析湖北省巡视制度变迁历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之后,结合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湖北巡视工作的具体路径。王海峰基于控权理论分析党内巡视制度,认为控权与保权是党内监督的两个方面。作为下行式党内监督方式的巡视制度,以控权作为其制度设定的基点,同时亦维护党委领导体制的权威性,实现权力的良性运行[27]。

(二)从制度预防腐败的角度进行研究

武军衔的《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官员的廉洁保障问题研究——以制度预防腐败理论为视角》(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以制度预防腐败理论为视角探讨党内巡视官员的廉洁保障,认为我国巡视官员的廉洁保障机制与巡视制度的发展相比较为滞后,提出要保障巡视官员的经费独立、建立奖惩从严的约束激励机制,从而确保巡视制度的有效性。李定平从政党适应性视角认为,我党一直在进行着适应性变革,提出应加强党内监督制度体系建设,坚持群众路线,通过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完善党内巡视制度,从而提高政党适应性[28]。王艳春针对2013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发出了“赶考远未结束”的感叹,以抵御执政风险为视角研究巡视制度,以更好地思考抵御执政风险的制度建设问题[29]。

(三)从完善巡视程序的角度进行研究

周瑞玲从程序法视角进行分析,认为完善巡视制度程序性规范是实体性规范得以实现的保障,是增强巡视权威性的必然选择,也是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现实需要。我国党内巡视制度应在公开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效能性原则的指导之下,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程序性规则[30]。王仰文从党内民主参与的视角关照巡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认为要更好理解与把握巡视制度的现实难题与完善方向[31]。王仰文还提出,巡视工作应充分尊重群众的话语权,畅通民意表达途径,健全和完善巡视制度的民意表达机制[32]。

五、党内巡视制度研究的价值与前景展望

上述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拓宽了研究视野,夯实了制度建设的理论根基,为党内巡视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上指导党内巡视制度的实施与完善,为反腐倡廉和党的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总体而言,对党内巡视制度的工作性总结多于学理性研究;静态、微观研究多于动态、宏观研究;立足单学科视角研究多,着眼交叉视阈研究少,尤其是对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的发展研究不够。

为进一步完善党内巡视制度,加强和推进巡视工作,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既更好的总结历史经验,又根据我党的实际情况予以制度创新,党内巡视制度的相关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一是可加强中共主要领导人党内巡视制度或党内监督的思想与实践研究。如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中共领导人对党内巡视与监督的思想,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人关于巡视制度的理论阐释等;二是进一步拓展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巡视制度的研究范畴及其空间。党内巡视制度发轫于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初创时期,可利用多种资料开展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及其他根据地的巡视制度与巡视工作研究;三是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可将党内巡视制度置于法治的大视角下进行考察。探讨巡视制度的党纪与法制的互动关系,也可将巡视制度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背景下进行思考等。四是加强巡视制度的长效机制研究。应加大力度探讨完善长效的党内监督与反腐倡廉机制,以构建“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仰文.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现代观察[J].兰州学刊, 2010(2):124-127.

[2]郑文靖.我国巡视制度的伦理政治基础[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6):50-52.

[3]陆建洪,刘峰.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由来与发展[J].苏州大学学报,2010(5):21-25.

[4]刘峰.安徽地区中共巡视制度与工作研究(1923-1935) [D].苏州:苏州大学,2010.

[5]陆建洪,刘峰.早期巡视制度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贡献——以安徽省为个案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12 (6):183-188.

[6]凌海金.革命动员、群众路线与巡视制度(1931-1934年之间)[J].贵州社会科学,2014(10):26-29.

[7]李敏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创新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4(1):120-122.

[8]钟巡.强化党内监督的创新实践--党的十七大以来巡视工作综述[J].中国监察,2012(15):10-11.

[9]胡云生.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设计与运行[J].中州学刊,2010(3):182-187.

[10]陈力宇,黄丽丽.论党内巡视工作的制度化历程[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3(4):63-67.

[11]张玮.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建设[J].郑州大学学报,2014(5):162-167.

[12]唐勤.党内巡视制度的历史演进[J].重庆社会科学, 2014(4):80-87.

[13]马静,岳军.巡视制度在我国公共服务需求表达中的应用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4(6):117-121.

[14]田湘波.建立巡视制度的合理性及其启示[J].廉政文化,2012(2):20-23.

[15]江西省社科院,省社科联课题组.群众路线是巡视工作的生命线[J].党建研究,2010(4):27-29.

[16]梁华林.论巡视工作的“杀气”与“和气”[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1):23-25.

[17]任铁缨.完善监督“一把手”的巡视制度[J].学习月刊, 2007(15):26-27.

[18]王仰文.巡视制度的执行困境与现实出路[J].前沿, 2010(4):7-9.

[19]刘丽瑛.加强巡视干部队伍建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5):36-38.

[20]任铁缨.对巡视组进行监督的几点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3):15-19.

[21]张国芝.巡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领导科学, 2012(24):16-17.

[22]任铁缨.巡视制度监督一把手面临难题[J].人民论坛, 2007(6):30-31.

[23]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J].人民论坛, 2008(4):20-21.

[24]任铁缨.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的几点认识[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1):28-30.

[25]郑传坤.健全党内监督与完善巡视制度[J].政治学研究,2009(5):68-73.

[26]唐勤.关于完善党内巡视制度的若干思考[J].中州学刊,2014(1):29-34.

[27]王海峰.基于控权理论的党内监督:巡视制度[J].理论导刊,2009(12):57-59.

[28]李定平.政党适应性视角下的党内巡视制度[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3):30-33.

[29]王艳春.抵御执政风险视角下的巡视制度[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学报,2013(6):50-54.

[30]周瑞玲.程序法视角下的巡视制度建设——关于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3(3):96-99.

[31]王仰文.党内民主参与视角下的巡视制度[J].党政干部论坛,2010(5):19-21.

[32]王仰文.党内巡视制度民意表达问题研究[J].党政论坛,2010(3):18-20.

Review on the Inspection Syste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

XU De-gang
(School of Marxism,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Hunan 411201 China)

Abstract:Party inspection system as an important system of promoting anti-corruption and managing the Party comprehensively and strictly,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erfect,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country.In the past 10 years,the academic circles did more research 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inspection system,mainly concerned about the origin of the party inspection system,theoretical basis,practical operation and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and so on.It is possible for u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thought and practice research of the main leaders of the CPC Party on the patrol system or the supervision within the party,develop the Party's inspection system research areas,research perspective during the period of democratic revolution,and strengthen the long-term mechanism inspection system of the study.

Key word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inspection system of the party;combat corruption and uphold integ

作者简介:徐德刚(1964-),湖南常德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权力监督理论与实践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2015-01-20

DOI:10.16573/j.cnki.1672-934x.2016.02.013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34X(2016)02-0073-06

猜你喜欢
反腐倡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德育为本,弘扬清风正气
反腐倡廉大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