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的清理之道

2016-03-23 08:17夏自钊
决策 2016年3期
关键词:僵尸银行政府

夏自钊

僵尸企业比正常企业更愿意增加员工数量,个别僵尸企业甚至还不断增加投资,而且投资效率普遍较低,这些都导致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

从2015年下半年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开始,僵尸企业开始频频被点名。“权威人士”1月4日在《人民日报》头版明确表态“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让僵尸入土为安”。

僵尸企业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为何此时会如此强调要对其进行清理,处置僵尸企业的当下意义是什么?

“僵尸企业不退出,产能过剩矛盾就不能根本化解,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就是一句空话,只有退够,才能前进。”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同时,大量僵尸企业“屹立不倒”的背后是错位的政企关系、扭曲的要素资源配置和长期投资冲动形成的路径依赖。

尽管去产能就必须处置僵尸企业已是各方共识,但究竟僵尸企业的边界该如何划定,各界却看法不一。那么,究竟何谓僵尸企业?“僵尸”为何难以入土为安?

“中國式困局”

根据官方表述,僵尸企业是指那些没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低效占用资源,特别是依靠财政“输血”、银行贷款存活,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冯飞则认为,僵尸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难以顺利退出市场”。

有学者还给出了量化指标:那些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连续三年为负数的公司,都可以称为标准的僵尸企业。按照这个标准,沪深两市共有266家僵尸企业,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其中197家属于钢铁、有色、造纸、纺织、船舶、石化、化工、机械、水泥、煤炭等传统制造业,与产能过剩行业高度一致。

僵尸企业既然如此无望,为何没有在市场中被淘汰掉,反而“屹立不倒”?症结在于不合理的政企关系和政府对这些企业的“偏爱”。

首先,僵尸企业中相当多数是国企,与各级政府有扯不断的利益关系。其次,僵尸企业不少是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直接影响一地的GDP、税收和就业。让僵尸企业生存下去,其代价并不全部由当地和本届政府承担,虽然政府要一些投入,但考虑到政绩和社会稳定,两害相权取其轻,政府依然会慷慨支持僵尸企业。此外,产生僵尸企业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政府过度追求投资和速度造成企业投资行为的扭曲。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近期一份研究报告通过分析大量过度投资案例发现,地方政府投资偏好下的高投资与重复建设、信息不对称、行业准入限制下的民间投资“羊群效应”,是导致“中国式产能过剩”的重要体制因素,也是分析僵尸企业的重要切入点。

地方政府行政力量主导产业发展,造成产业雷同,特别是以土地、矿产资源、投资配套等极具诱惑力的手段吸引大型投资项目落地,使企业更加看重投资项目以外地方政府所给予的资源,造成投资行为异化,背离市场规律。

该报告总结道:“僵尸企业效益低下,却又不让倒闭破产,契约精神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失灵,企业抓住政府喜欢GDP的心理,进行政策套利,从而使得中国经济在供给端追求产业低端,致使经济升级的阻力巨大。”

要消灭僵尸企业,方法看起来很简单:让银行停止给这些企业提供贷款即可。但蹊跷的地方也正在于此,这些银行从一开始就知道哪些企业是僵尸企业,它们也知道再怎么努力,也救不活僵尸企业,但为什么又要如此“奋不顾身”、“前仆后继”地去救僵尸企业呢?

财新智库曾就僵尸企业对几位国有银行高管进行过匿名访谈,访谈发现,即使没有地方政府的影响,银行自己也会主动“输血”给僵尸企业。

“企业都不想自己垮掉,银行也都不希望自己的客户垮掉。这时候,真正在打擂台的就不只是企业了,还有企业背后的银行。这些银行都希望自己的客户能够成为‘剩者’,那自然就会不断给这些企业放款了。”

“如果企业倒闭会给银行带来难以承担的损失,那么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银行也会这么做。要知道,救助这些企业本身就符合银行的自身利益。这种情况下,无论有没有外在的压力,银行都会选择救助这些企业,地方政府只是一个影响因素而已。”访谈中,一位国有银行高管表示。

“三宗罪”的背后

尽管僵尸企业是经济的毒瘤,然而一旦给僵尸企业断奶断血,不仅银行贷款无法回收,还会出现连锁反应,诸如大量的职工下岗,相关的产业链企业、很多靠大企业吃饭的小企业,也会碰到困难。久而久之,各地干脆睁只眼闭只眼,任僵尸企业存在下去。

但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僵尸企业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日益凸显,严重影响行业正常运行,加大了宏观经济潜在风险。因此,才有了“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让僵尸入土为安”的论断。

1月11日,《人民日报》再次就僵尸企业发声,这篇名为《处置僵尸企业不能等》的文章列举了僵尸企业的“三宗罪”。

其一是“无功受禄”,无经济效益却占用大量资源,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无法向收益更高的部门流动。其二是“寻衅滋事”,无竞争实力却扰乱市场秩序,还以稳定为借口占据社会资金,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阻碍了新技术、新产业的培育成长。其三是“蚁穴溃堤”,无偿债能力却吸纳大量企业拆借与银行贷款,导致不良资产激增,易引发金融风险。

在各界对僵尸企业危害性的解读中,严重的资源错配最为诟病。以信贷资源为例,尽管金融危机以来,中央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但大量的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难,融资成本远高于欧美等国。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大量的僵尸企业占有了信贷资源,导致中国的货币政策出现了“发行货币越多,流动性越紧张,资金的价格越昂贵”的怪圈。

此外,还有一个逻辑关系需要厘清,通常认为是产能过剩导致了僵尸企业的产生,然而事实却是,僵尸企业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会打断去产能的进程。

正常情况下,首先被淘汰掉的产能是那些落后产能,对应的企业自然就会倒闭,这个过程叫做去产能过剩。但是,僵尸企业的存在会打断去产能过程。在市场需求减少时,这些效率较低的企业却没有被淘汰。本该减少的产能却没有减少,自然就成为多余产能。

有研究表明,僵尸企业占比较多的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也更加严重。不仅如此,僵尸企业比正常企业更愿意增加员工数量,个别僵尸企业甚至还不断增加投资,而且投资效率普遍较低,这些都导致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

然而,其危害远不止于此。好企业不断退出,就意味着银行的优质客户逐渐减少。这样,银行就只能把更多的钱投向僵尸企业。恶性循环于是形成:僵尸企业拿到钱——好的企业被淘汰——银行没有好的项目——僵尸企业拿到更多的钱。最终,僵尸企业大行其道,银行反而成为了僵尸企业的附庸,银行成了僵尸银行。长此以往,整个经济将有可能陷入长期衰退。

破立之道

2015年12月2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2天,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就2016年的工作重点布置了八项任务,其中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清理僵尸企业,被放在了工信系统2016年工作重点的首要两位,并要求地方政府坚决停止给僵尸企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银行借贷等政策支持。“能兼并重组的要加快兼并重组,无法兼并重组的企业要坚决抛弃,杜绝观望等待。”苗圩表示。

与部委顶层政策发力相呼应的是,地方层面已经开始有动作。2016年开年以来,甘肃、湖南、黑龙江、山东、安徽等地纷纷表态,将严格处置僵尸企业。

湖南将在2016年停止补贴和保護,实现市场出清。湖南省经信委将对各行各业的僵尸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及时处理,2016年将淘汰1000家以上的产能过剩企业。

山东摸底情况显示,按照利润不够支付企业信贷利息、已停止经营活动半年以上、生产经营活动基本处于停顿状态的三类评判标准,山东省初步确定了448家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情况干差万别,同样需要分类有序的清理。国内最早对僵尸企业进行摸底,并提出分类清理的是浙江。2012年和讯网一篇关于温州僵尸企业的报道引起浙江省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随即相关部门对省内僵尸企业进行调研摸底,并形成调研报告刊发于《浙江经济》杂志。

报告建议,对僵尸企业不应搞“一刀切”,要“升级一批、重组一批、破产一批、淘汰一批”。一是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腾笼换鸟”,加快一批有条件的僵尸企业转型升级。二是企业虽然资不抵债.但产品有发展潜力的僵尸企业,要通过产权、债务重组等途径,降低债务负担,加快发展。三是对经营困难、丧失竞争力的僵尸企业,加快破产,腾出土地、资金等要素发展优势产业。四是结合国家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的部署,加快淘汰已为落后产能的僵尸企业。这虽然是2012年的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对于今天各地如何清理僵尸企业却不无借鉴意义。

由于僵尸企业大多是国企,因此清理僵尸企业须与国企改革同步进行。比如加快推进国企分类改革,竞争性行业国企要彻底推向市场。2015年12月29日,《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发布,国企分类改革的大幕拉开,如果改革能落实到位,更多的国企被推向市场,僵尸企业的问题,将得到有效医治。

一些地方政府认为去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就是简单的“破”,因此等待观望非常严重,但他们没意识到清理僵尸企业也可以是“立”,通过并购重组,可以有效缓解去产能的阵痛,同时重塑企业活力。其实,清理僵尸企业所带来的红利远不止于此,有地方官员已经在乐观的看待僵尸企业的清理。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郭坚在2016年初的一个论坛上表示,清理僵尸企业,将给政府、产业和企业带来一次根本的转型。

郭坚分析说:“对政府而言,是转变职能的原动力,促使各级政府严格遵循市场规律谋事办事,进一步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供给效率;

对产业而言,是逆转颓势的加速力,促进传统产业通过模式重构、路径优化,从产能扩张转向内涵延展,新兴产业通过接续成长、发展壮大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群,增加有效供给;对企业而言,是浴火重生的孵化力,促使企业苦练内功、转型脱困,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及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化退出,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得以稳妥处置,去除无效供给。”

或许正是因为冷静、乐观看待僵尸企业的出局,重庆的产能过剩才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在经济下行中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猜你喜欢
僵尸银行政府
笔记本电脑“僵尸”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银行激进求变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App已死?80%的僵尸应用带来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