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开局之年的硬仗

2016-03-23 08:17付倩倩
决策 2016年3期
关键词:铜陵建设发展

付倩倩

着力组织实施好“生态建设提升年”、“规划引领突破年”、“精准扶贫和棚改攻坚年”三个年活动,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决策》: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迈入“一江两岸”新时代的铜陵迎来建市六十周年,您怎样看待铜陵下一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倪玉平: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是铜陵建市六十周年,也是“一江两岸”新铜陵扬帆起航元年。

在推进转型发展中,我们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重化工业占比较高的格局尚未改变,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农业大而不强。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培育期,新旧动能转换还有一个较长过程。二是资源环境容量约束加剧。盡管这几年铜陵市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但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全市工业“三废”排放总量依然偏大,历史形成的环境欠账还有待消化。三是扶贫脱贫任务十分繁重。全市贫困村65个,占村总数17%;贫困人口达75777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比重近9%。

当然,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挑战,更蕴含着新机遇。我们要抢抓“四大机遇”:一是宏观政策的新机遇。中央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适当扩大地方政府发债规模,实行减税降费,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等,有利于我们稳定经济增长,化解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二是区划调整带来的机遇。区划调整拓展了城市建设与发展空间,有利于在全市域范围内配置各类要素资源,推动南北互动,实现优势互补,优化生产力布局,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长江经济带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建设长江黄金水道、现代产业走廊、沿江绿色生态廊道等重大举措的实施,有利于我们改善发展支撑条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态建设,增创综合发展优势。四是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升的机遇。交通格局的深刻变化,有利于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引企引资步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总之,机遇大于挑战,时与势对我们有利,一定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

2016年,铜陵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我们将着力组织实施好“生态建设提升年”、“规划引领突破年”、“精准扶贫和棚改攻坚年”三个年活动,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决策》:您提到2016年铜陵要组织实施好“三个年”建设活动,其中,“精准扶贫和棚改攻坚年”活动可以说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那么,铜陵将如何在相关工作上取得突破?又会在哪些方面着力,确保民生改善工作始终走在安徽省前列?

倪玉平:2016年,我们将继续聚焦扶贫和棚改,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精心实施38项民生工程,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一要强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按照“三年攻坚脱贫、两年巩固提升”的目标,制定落实扶贫开发“四项清单”,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9万人。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建立领导联系和单位帮扶贫困制度,实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工作队定点帮扶。推进市辖区与贫困地区产业层面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激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参与扶贫,汇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二要大力实施棚改攻坚。坚持滚动推进、持续发力,实施扫把沟地区、东村、狮子山老城区、市一中周边、义安城北等片区棚户区改造,完成搬迁改造6000户以上,实现棚户区改造三年任务大头落地。持续加大回迁安置力度,新安置居民1万户以上,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安置问题。

三要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落实“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对于枞阳县城乡居民的社保标准,我们也将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实现与铜陵市接轨;启动大病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商业化运营;加大社会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力度,推进全国“救急难”试点市建设。

四要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探索完善有效的养老模式;推进文化惠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决策》: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法宝,在“生态建设提升年”,铜陵将选择哪些抓手,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倪玉平: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依靠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抓住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机遇,加快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二是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要大力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四是狠抓环境综合治理。要着力治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加强环境监管。五是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深入推进重点产业循环化改造,推进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市建设,巩固全国节水型示范市建设成果,坚持节约用地,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六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巩固“三线三边三小”整治成果,实现整齐清洁常态化。

《决策》:区划调整后的新铜陵下一步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城市建设上,谋划了怎样的蓝图?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

倪玉平:聚焦融合联动,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是我们下一步的一个工作重点。

首先,强化规划引领。我们坚持把“一尊重、五统筹”要求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构建以长江为龙头、南北为两翼的城市发展格局。编制城乡发展战略规划,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组织修编市域综合交通、港口岸线利用、水利防洪、产业布局、生态功能区保护、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审批枞阳县城市总体规划;推动“多规合一”正式运行;加强城市设计,进一步塑造城市特色。坚持“规划即法、执行必严”,严格规划监督,严查各类违反规划行为,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二,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在江北区域,全面推进骨干路网建设,开工国道347改建工程,推进麒麟至白湖二级公路建设,力争完成国道237、330和省道425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前期工作。推动济祁高速和北沿江高速尽快开工建设。在江南区域,开工建设胥坝双向四车道跨江大桥,启动实施顺安河三级航道升级工程,实施铜芜路一级公路改建,建成坝白路、站前路二期。积极配合庐铜铁路、芜铜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建设,谋划推进过江通道、铜宣城际铁路、铜九黄轻轨等项目。

第三,完善新城区功能。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新区布局;建成西湖现代农业生态休闲示范园,年中向市民开放;加快东部城区、高铁新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南部城区生态环境和城区功能;支持枞阳新区建设。

第四,提升老城区品质。开工建设大铜官山公园;结合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长江东路、长江中路;建成一批城市微循环道路;大力推进停车场和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实施公交智能化工程,继续投放一批清洁能源公交车;建设市档案馆、史志馆和城建档案馆,建成市烈士纪念馆;继续改造一批老旧小区。

第五,加强城市管理。精心精细管理城市,推动扁平化、网格化管理向全市域覆盖,向基层延伸,完善区直接管理社区体制;深入推进国家智慧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市建设,加快光纤入户进程;推动城市综合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打造“数字城管”;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

猜你喜欢
铜陵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亲亲的鸟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其实冬天不可怕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