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因素及对策*

2016-03-24 00:24王瑞兰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职学生提升

王瑞兰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安徽 安庆 246003)



·高教研究·

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因素及对策*

王瑞兰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安徽 安庆246003)

摘要: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高职学生就业难与就业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职业精神缺失和职业能力不强两个方面。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各种因素。提升就业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高职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学校的正确引导以及用人单位的配合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多管齐下,发挥合力,才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日趋复杂,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其中学历层次较低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与就业质量不高问题更加凸显。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就业结构失衡、就业机制有待完善、“人才高消费”现象等,但高职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不足则是根本原因。因此,着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引导学生科学择业、创业,是当前缓解高职学生就业难与就业质量不高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是指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1],是高职学生顺利获得工作的一种本领。具体而言,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括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两个层次[2]。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多种要素[3]。良好的职业精神是高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备素质,同时也是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首要标准。笔者通过对安庆职业技术学院400名在校高职生的问卷调查(回收问卷390份)和对安徽精科集团公司、安徽申洲针织有限公司等15家用人单位相关人员的访谈发现,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总体面貌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消极现象,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对个人职业精神的培养缺乏足够重视,导致职业精神缺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22.1%的高职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职业理想比较模糊;38.5%的高职生认为如果有更好的就业出路,可以不遵守已签订的就业协议,遵守契约与诚信意识比较淡薄;有32.1%的高职生择业时不愿意选择基层单位,吃苦耐劳与敬业精神不足。接受访谈的15家用人单位对录用的高职生职业精神现状的总体评价尚可,但也有1/3的用人单位认为已录用的部分高职生职业精神现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不善于与他人协作共事,做事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与责任意识等。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职业能力是指高职学生获得的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求职应聘能力等[4]。职业能力是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看重的核心素质。一般说来,现在的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与实践动手能力,所以学生大多动手能力较强,专业技能也较为扎实。接受笔者访谈的15家用人单位对录用的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总体评价较好,认为他们大多数专业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熟练,有些人也很快发展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和重点培养对象。当然,也有少数学生职业能力不强,不仅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缺乏实践经验和最基本的行业常识,再加上在应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求职能力薄弱,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遭遇困难与挫折。

二、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制的滞后

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并没有完全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在发展高职教育时,未能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未能做到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就业政策与就业市场环境不够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不够明显、办学定位不够明确等等,这些都使得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最终导致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不足。

(二)高职院校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高职院校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片面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校在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重要职责,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职业精神匮乏。在专业课教学方面,由于专业教师大多缺乏企业从业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指导多为照本宣科,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专业功底不扎实,职业技能不精通。在就业指导方面,高职院校就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就业指导的方式和手段还很简单,主要采取单向课堂教学方式,很少开展模拟演练、参观、实践等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也多集中于理论讲解,缺乏对学生面试、口头表达等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服务人员职责主要集中在发布就业信息方面,忽视了就业和创业指导、就业市场的开拓与评价等服务内容,因此,很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和自身,也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三)家庭职业观念和择业倾向的制约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较高,他们往往忽视子女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单纯以自己的想法为子女设定职业生涯;还有许多家长忽视“人职匹配”的原则,以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作为子女的择业标准。这些都有可能造成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职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准备不足,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学生自我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四)高职学生就业观念误区的影响

受传统就业思想、就业方式及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不少高职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许多误区,如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忽视综合能力的展现;就业的功利化趋向比较明显,不能正确定位自己,都想去条件好、待遇高的单位工作,不愿到中小城市或贫困地区就业,不愿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工作,有的毕业生甚至宁愿闲在家里也不愿工作,形成“有岗不就”的现象;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不强,毕业后只想找现成的单位,追求工作的稳定,打算创业的学生比较少。高职学生存在的这些观念误区,使得他们错过许多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机遇,也影响着自身就业能力的发展。

三、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提升就业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职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学校的正确引导以及用人单位的配合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多管齐下,发挥合力,才能取得实效。

(一)构建完善的就业市场环境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承担着保障教育公平、促进就业等职能,为构建完善的就业市场环境,各地政府应切实履行发展高职教育的职责,把高职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高职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5]。有关部门要开展产业升级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并适时向社会发布行业人才需求信息,引导高职院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紧密对接社会需求。

目前在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上都遇到了诸多困难。虽然经数十年的艰苦探索,已克服不少难关,但要真正实现核聚变能的利用,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因此开展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各地政府还应采取有力措施和出台相关政策,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如建立、健全鼓励高职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创业的服务保障机制,出台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为用人单位招聘和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为高职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挂职锻炼提供平台等,以保障就业市场的公正与规范,为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创造必要前提。

(二)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高职院校应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建立灵敏的市场反应与调整机制,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作出科学判断,紧跟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6],以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其次,高职院校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职业精神、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这是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基础。高职院校一方面要以课程为依托增强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为职业精神的培育提供方向引领,就业指导等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也要渗透职业精神教育;另一方面要与实践活动相融合,深化职业精神体悟,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对职业精神的个性体悟,打牢职业精神的基础。高职院校通过建立职业精神教育的课程体系、校园活动体系、社会实践体系,引导学生不仅把提高职业能力还要把培育职业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职业目标中,以实现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生命线。高职院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并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做到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这是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保障。

首先,要保证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并坚持“部门联动”原则。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同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职业化就业服务队伍,为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配备高素质师资,为就业指导机构配备足够的专门工作人员和专门场地,为就业指导机构和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在开展就业服务工作时,要明确职能部门与各院(系)之间的责权关系,激活各部门就业工作活力,逐步形成“导教结合,部门联动”的就业工作机制与格局。

再次,要完善就业信息系统和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为高职学生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高职院校应定期开展毕业生市场调查活动,多方收集用工信息,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并及时向学生发布就业信息,同时主动为用人单位提供详细的毕业生信息,保证“双向选择”活动的正常开展;定期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吸引用人单位来学校召开岗位对接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组织好见习、实习和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培养就业能力的积极性。

(四)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许多高职学生在求职时遇到的“最大的门槛”就是缺乏工作经验,一些用人单位在挑选和录用高职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或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因此,高职院校应着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这是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心之所在。

为切实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学生社团和学生自我管理工作,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改革高职学生实习、实训制度,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建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设计大赛与职业技能竞赛;加强校企、校地深度合作,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在校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通过这些措施来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和培育学生职业精神。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拓展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创业观念

就业思想和观念有误,是高职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和成功就业、创业的障碍。针对高职学生存在的不良就业思想和观念,高职院校应采取积极对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这是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键。

首先,要尽快构建科学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又进一步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必须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8]。这些都表明创新、创业是目前破解我国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尽快构建科学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举办创业培训班与创业设计大赛、举办创业成功人士讲座、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构建创业信息服务网络等,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欲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争取就业的主动权。

其次,要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201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65万人[9],较2015年增加16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压力非常巨大。从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要较好地解决目前的就业问题,固然需要政府和社会为高职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更需要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高职院校应从新生入学就开始进行就业、创业观念教育,引导高职学生理性面对现实和自我,树立普通劳动者观念,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成才就业观,扎根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建功立业;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和就业期望值,正确衡量自己的专业价值和市场需求的关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并积极投身实践,在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就业能力[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540089.htm,2016-01-10.

[2]梁嘉.大学生可持续性就业能力的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4,(18):183-184.

[3]职业精神[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item/%E8%81%8C%E4%B8%9A%E7%B2%BE%E7%A5%9E/4704961,2016-01-10.

[4]胡明.地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与毕业生就业能力相关性分析[J].职教论坛,2014(5):38-40.

[5]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30.

[6]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05-02.

[7]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12号)[Z].2015-11-27.

[8]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Z].2015-04-27.

[9]焦新.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召开[N].中国教育报,2015-12-05,(1).

(实习编辑:郑舒)

中图分类号:G717.38;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42(2016)02-112-05

作者简介:王瑞兰(1972-),女,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常务副主任,副教授,法学硕士。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精神锻造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577);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大学生就业导航工作室”项目(项目编号:Szzgjh1-2-2016-30);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4jyxm534);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项目编号:2014gxk114)。

收稿日期:2016-02-18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高职学生提升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