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1957*

2016-03-24 00:24
关键词:矛盾同志道路

岳 鹏

(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6)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1957*

岳鹏

(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610106)

摘要:1956年完成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中国由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1957年夏,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56-1957

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

社会主义制度扎根中国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全新课题,即如何在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在来看,全党对于比革命不知道要复杂多少倍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缺乏理论和思想准备的,对于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是过于急躁和盲目乐观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大都采取“一边倒”政策,党号召人们“学习苏联”。那么,能否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不完全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呢?不可以。因为,这在当时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十分显著。苏联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远高于美国、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苏联所拥有的尖端科学技术不仅可以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抗衡,而且有些已处于领先地位。”[2]况且,苏联热情而慷慨的援助、无私而大度的支持,对于帝国主义封锁下的新中国迅速医疗战争创伤和恢复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远比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艰难和复杂得多。……学习苏联终究不能代替对自己道路的寻求。”[3]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变化,毛泽东同志对于全党毫不保留地、不加选择地照抄照搬苏联的做法“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4]。尤其是苏共二十大充分暴露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严重问题,以及中国实行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呈现出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等弊端,逐渐引起了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对此,毛泽东同志强调:“对苏共二十大,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从中得到什么教益,最重要的是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应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不要再像过去那样迷信了。……现在更要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5]薄一波同志也指出,苏共二十大后,“我们可以有几条路前进,几条路比较一下,要选一条比较合理、正确的路线。”[6]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同志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这篇被誉为中国探索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

《论十大关系》“这篇讲话,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总结了中国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7]。我们认为,《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光辉篇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比较系统、深入、全面地思考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充分体现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思路。其主要思想是:

一是要充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解决建设问题。毛泽东同志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上升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在《论十大关系》开篇,毛泽东同志指出:“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8],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工作中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9]。可以说,这三十四个部委大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部门,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重点实施的关键领域。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往往是建设社会主义原则性和根本性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10]。那么,这“十大关系”是怎么来的?一方面,是在苏联经验和我国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另一方面,是在实事求是的调研基础上得出的。毛泽东同志指出:“那个十大关系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渐形成了那个十条。如果没有那些人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会形成呢?不可能形成。”[11]那么,毛泽东同志着重探讨这十方面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呢?毛泽东同志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2]“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13]这就明确了探索中国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要根据本国情况的指导思想。那么,哪些是积极因素?哪些是消极因素?毛泽东同志指出:“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14]“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15]

二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暴露出的问题必须引以为戒。《论十大关系》发表前,苏联共产党召开了苏共二十大。苏共二十大向全世界公开暴露了苏联在以往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长期掩盖的矛盾和缺点,这在苏联国内和国际上,尤其是在社会主义阵营引起了强烈的思想大地震。毛泽东同志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16]这就点明了要坚持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尽量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不仅如此,更具有深远影响的在于它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一定要避免和克服教条主义错误倾向。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内一些人有一个时期搞过教条主义,那时我们批评这个东西。但是现在也还是有。”[17]“社会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大林讲得对的那些方面,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18]“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19],“已经清楚的那一部分,就不要事事照搬了”[20],“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前面所说的对外国东西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对我们的事业不利”[21]。这些论述深刻反映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是十大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符合中国特点的路径。《论十大关系》所提到的十大问题是:(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其中前五对是经济关系,后五对是政治关系。在五对经济关系中,“第一个讲的是中国的产业结构问题;第二个讲的是工业布局问题;第三个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产业结构问题,即重工业内部的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关系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实际上提出了要开辟一条与苏联模式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关于第四和第五个关系的论述,实际上是分析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开始触及到经济体制问题,因而也是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22]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指出,“他在这篇讲话中指出,传统的苏联体制的弊病,主要在于‘权力过分集中’,从而损害了地方政府和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是中国经济在社会主义改造后出现各种弊病的根源,必须加以改革。”[23]在五对政治关系中,毛泽东同志论述了民族问题、统一战线问题、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以及对外关系问题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看法、新要求和新指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在十大关系中,工业和农业,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这五条是主要的。”[24]这就反映出党对我国社会矛盾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把探索中国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摆了出来。

《论十大关系》这篇“讲话系统地分析、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和回答了一系列对我国建设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25]。可以说,《论十大关系》明确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各项任务,系统阐释了社会主义建设要处理好的十大重要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以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26]

二、党的八大的胜利召开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八大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而且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召开的一次历史性盛会,标志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对探索中国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了崭新认识。

“从七大到八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两次有巨大意义的历史转变。一是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到八大召开前夕,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27]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28]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八大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针”[29]。

这次大会的议题是,“要对当前国内形势作一个基本的分析,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明确的判断,据以规定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30]

那么,党的八大对于探索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哪些思路和方针呢?

一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八大“是显示了党的团结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一次代表大会”[31]。为什么这样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大开幕词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32]在这里,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要充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解决建设问题是一以贯之的。而且,党的八大把它上升到大会主题的高度。我们认为,这就点明了探索中国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不能仅凭一己之力一意孤行的,而是要在互帮互助、群策群力中共同克服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存在的困难和挫折。

二是明确中国共产党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只能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党现在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团结,更加巩固了。我们的党已经成了团结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33]这种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现实的选择。如果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那么,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样就不会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实践证明,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建国头七年,我们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这就以铁的事实回应了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能力的低估和嘲讽,使社会上形形色色持观望态度的各主要社会阶层、社会团体能够同心同德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戮力同心地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是在正视国内主要社会矛盾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八大科学分析了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34]那么,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存在矛盾呢?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认识也并不是很清楚,甚至还存在严重的错误。党的八大严厉批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矛盾的错误主张。会议认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5]我们认为,这段表述虽然在理论上存在不完全准确的地方,但这必竟是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它的基本精神是说明今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阶级斗争,要把工作着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来。”[36]“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矛盾”的分析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作出了巨大理论贡献,对于全党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形成了初步的价值共识。

四是主张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周恩来同志在党的八大会议上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周恩来的报告就近年来党领导经济工作中所感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强调指出:应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37]周总理这样的概括反映了中国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和要求,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较为正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会议指出,“如果对凭借有利条件较快地发展我国生产力的可能性估计不足,那就是保守主义错误;如果不估计到各种客观限制而规定一种过高的速度,那就是冒险主义的错误。党必须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这两种错误倾向。”[38]我们认为,周恩来同志的上述观点在探索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认识方面给全党注入了一支镇静剂,提出了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发展思路,这被后来的实践证明是完全符合经济建设客观实际的。

五是突破以往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自主建设社会主义。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束缚来自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建设理论的认识不深,最大障碍来自于实践上对苏联和东欧等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模式的顶礼膜拜。那么,全党能否甩开这些思想包袱,解放思想,独立自主地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建设道路呢?陈云同志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在生产的计划性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因此,我国的市场,绝不会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而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这种自由市场,是在国家领导之下,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因此它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39]国内有学者评论道,这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过去的社会主义模式,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道路的重要尝试。”[40]“提出了前人没有提出过的主张,打开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新思路。”[41]

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科学的判断,并据此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重大决策,制定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指导方针,对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作了新的部署”[42]。我们认为,党的八大突出了建设(尤其是经济建设)这个主旋律,比较出色地完成了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总结经验教训的任务:“需要把我们工作中的主要经验,包括成功的经验和错误的经验,加以总结,使那些有益的经验得到推广,而从那些错误的经验中取得教训。”[43]

三、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成果

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是指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有1800多人参加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这篇讲话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明确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提了出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确方针的继续和发展。”[44]那么,如何理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中国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成果呢?有学者指出,“如果说《论十大关系》集中反映的是这段时期我们党对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方面的理论探索成果的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则集中反映了这段时期我们党对政治建设方面探索的理论成果。”[45]我们认为,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党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之后,尤其是在总结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基础上形成的,它所折射出的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对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探寻。其主要观点是:

一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矛盾了。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4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那么,当时存在哪些具体矛盾呢?毛泽东同志分析指出,“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47]可以说,如何看待和怎样对待这两对矛盾是党探索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所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48]人民内部矛盾贯穿于中国各革命时期,即使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存在,只不过有着不同形式的内容而已。“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49]正是因为“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50]因此,“我们历来主张,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51]我们知道,“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是党的八大的理论贡献。但是,“许多人不敢公开承认我国人民内部还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因而使得他们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不懂得在不断地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将会使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统一和团结日益巩固。”[52]毛泽东同志的上述主张,消除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的幻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培育并引导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来正确处理和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问题。

二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性质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具有普遍性,更具有鲜明的特殊性。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53]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怎样去正确分析其特殊性而有效化解这些矛盾呢?毛泽东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54]“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较旧时代生产关系更能够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就是指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因而生产不断扩大,因而使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的这样一种情况。”[55]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点,甚至连国外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了。”[56]那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呢?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57]我们今后探索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按照具体情况来有效破解上述各种矛盾。须知,“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58]“一切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任务在于尽可能正确地反映它和解决它。”[59]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根本任务的问题。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们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矛盾。正是在社会基本矛盾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60]全党和全国人民都要统一到在新的生产关系下继续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统一到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上来。这是因为,“由于我国被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代理人压迫、剥削了一百年,变成一个很穷的国家,不但农民的生活水平低,工人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水平也都还低。要有几十年时间,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将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起来。”[61]同时,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时候,我们还必须明确“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62]在这里,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相关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并没有多讲。这是因为在这里更多的是从政治角度阐述的。

四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毛泽东同志指出,“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63]以农业合作化为例,毛泽东同志指出,“依我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建成合作社,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合作社能得到巩固,那就好了。”[64]正是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也带来了人们主观世界改造的必然性问题。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尽快适应新情况,有效解决新问题,毛泽东同志分析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谁说工人阶级不要改造?……工人阶级要在阶级斗争中和向自然界的斗争中改造整个社会,同时也就改造自己。”[65]这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要有善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善于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善于逐步克服自身缺点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通过主观世界的改造使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有些青年人以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应当什么都好了,就可以不费气力享受现成的幸福生活了,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66]因此,“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67]

五是关于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建设社会主义要有一个通盘规划和整体考虑,这就需要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那么,统筹什么?兼顾什么?又适当安排什么?毛泽东同志指出,“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指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68]正是奠定在六亿多人口的现实国情基础之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的事业服务。”[69]同时,在探索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但是,我们要心中有数,那就是“任何矛盾不但应当解决,也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70]。换句话说,“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71]

总之,在当时复杂、多变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坚持以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和敢为人先的理论创新勇气正确处理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展现了我们党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可以说,这个时期我们党所进行的探索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很多正确的思想认识并没有在实践中很好地坚持下去,而且,向相反方向发展得越来越严重,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得到系统纠正。

参考文献:

[1][28]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EB/OL].http://www.sh.xinhuanet.com/2013-12/27/c-133000976-2.htm.

[2][2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3][31][37][40]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4]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6]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上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7][8][9][10][12][13][14][15][16][17][18][19][20][21][24][32][33][43][44][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记录(1958年2月18日).

[22][29]宋士昌.科学社会主义通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3]吴敬琏.吴敬琏自选集[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25][42][45]周治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实现形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30][36][41]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4][35][3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年9月27日).

[39]陈云文选(一九五六-一九八五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实习编辑:郑舒)

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在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许多被历史证明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的思想观点,为中国探索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思想导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42(2016)02-01-08

作者简介:岳鹏(1982-),男,成都大学学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成都大学政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法学博士。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研究”(项目编号:13YJC710061)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6-01-15

猜你喜欢
矛盾同志道路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同志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大元帅』与『小同志』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OVER THE RAINBOW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