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

2016-03-25 07:58靳晓恩丁邦友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图书馆

靳晓恩,丁邦友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

靳晓恩,丁邦友

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如何构建这一时代特色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从学科服务的特色推广、特色学科馆员团队、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学科服务、嵌入科研的学科服务等四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

随着“全媒体”(Omni Media)时代的到来,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集成和融合,用户信息获取的离散化、泛在化现象日益加剧。高校图书馆如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全媒体”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借势借力”,巧妙借助“全媒体”时代的技术优势,满足高校师生教学与科研的信息需求,提高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创新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项目,提升学科服务深度和广度,成为高校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研究的课题。

一、“全媒体”的内涵及特征解读

“全媒体”是人类现在掌握信息流手段的最大化集成者。可理解为:在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媒体机构及运营商采用文字、动画、音频等多种媒介表现手段,通过“三网融合”实现“三屏融合”,即通过互联网、光电及电信网络,实现手机、电脑、电视等多种终端融合接收,最终实现受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都能实现接收信息[1]。按传播载体工具可分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从传播内容所倚重的各类技术支持平台来看,除了传统的纸质、声像外,还包括基于互联网络和电讯的WAP、GSM、CDMA、GPRS、3G、4G及流媒体技术等[2]。

从上述的“全媒体”内涵来看,其时代特征的突出表现就在于它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传统与现代技术的集成者。其所涵盖技术的立体化、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彰显时代特色。特别是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新媒体、新技术,如3G、4G网络、微博、微信平台、博客、以及各种网络社区平台等等,更是“全媒体”时代的新生力量,这些新生力量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创新发展来说,有着更好的助推作用,能够为学科服务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实现途径。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种技术带动服务发展的项目实践到极致。

二、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内涵释义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又称学科馆员制度,是一项开拓性的主动参与式、嵌入式的创新服务。它要求学科馆员或信息联络员深入到对口院系的科研或教学活动中,帮助读者发现和提供更多专业资源和信息导航,为读者的研究和工作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信息服务[3]。是以学科为基础,以学科馆员为核心,并针对用户专业及学科,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展开的介于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之间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4]。总体来说,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是一种以高校学科类别为对象,以学科馆员为纽带的主动式延伸服务。它的发展标志着高校图书馆的一般参考咨询向更加深入的参与型咨询服务转变,拓宽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深度和广度,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图书馆信息资源库、用户、学科馆员、学科服务智能平台等。其中,图书馆信息资源库主要包括图书馆所配置的纸质、国内外电子资源以及网络公开资源等;用户主要指高校的师生群体;学科馆员则主要由高校图书馆任命的具有较广泛学科背景知识的图书馆馆员及各院系的学科联络员组成;学科服务智能平台则是学科馆员与师生用户交流的门户平台,技术支撑整个学科服务过程。可以帮助学科馆员顺利深入到科研一线,及时跟踪用户需求,并将与需求对应的个性化服务嵌入到用户信息环境中,全面落实学科化、知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目标[5]。目前较广运用的智能平台如:美国的LibGuides平台、CALIS学科平台、维普公司的LSDP系统等。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发展是自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制度开始,紧接着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50多所高校都开展了学科服务,并在学科服务团队建设、平台构建、学科馆员绩效评估等方面形成了很好的实践经验。那么,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科化服务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利用更多新技术的信息开发与传播优势,将会使学科化服务内容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三、高校图书馆如何打造“全媒体”时代特色的学科化服务模式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更新、用户在变化、需求在延伸。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要求学科服务在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深度上必须改进和拓展,构建具有“全媒体”时代特色的高校学科服务模式。

(一)利用“全媒体”技术优势,加大学科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学科化服务的开展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宣传和推广工作,学科服务宣传和推广的力度直接影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施效果,因此,整合运用图书馆资源,充实学科服务内容,充分利用“全媒体”技术,如3G、4G,移动终端、微博、微信技术等宣传、发布学科服务动态信息及知识,打造品牌学科服务项目。比如,高校图书馆开设“学科化服务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向全校师生发布学科服务的最新信息、科研前沿,也可以通过QQ群、BBS社区、电子邮件、二维码、学科博客等方式宣传学科服务信息,同时接收师生用户的意见反馈和建议。再比如,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以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为平台建立的“学科社交网络平台”,学科馆员通过网站发布、传播、分享及创造知识信息,用户可以即时分享、关注、互动了解本馆的信息动态。这些案例说明,通过“全媒体”传播方式,学科服务可以超越时空界限,时时刻刻围绕用户,与用户产生联动效应,使图书馆切实了解师生的信息需求情况,师生更可以获取有用的教学和科研信息,从而达到一种较佳的“双赢”状态,使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影响力和作用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打造“全媒体”时代特色的学科馆员团队

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力军,在学科化服务中,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实施主体,负责学科资源的搜集整理、组织加工、学科服务系统的管理维护、用户服务等工作,在学科服务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6]。是学科服务的“灵魂”,是学科服务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全媒体”时代环境下,学科服务的开展,要求学科馆员不仅具有相应学科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全媒体”传播载体所具有的各种信息资源检索途径和技巧,具有了解并熟悉新媒体技术资源不断出现的觉察力,才能够紧随时代脚步,拥有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具研究性知识服务的能力。而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科馆员团队组建模式,我们必须从满足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不同层次师生的信息需求出发,建立学科化“三级”馆员队伍,分别由辅助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即学科化知识服务的主体)以及专家级学科馆员(即学科专家)组成[7],力求使学科馆员团队成员配备合理,能够在“全媒体”更好地为全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准确有效的学科服务。

(三)嵌入信息素养课程,提高学科服务知名度及影响力

“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不仅加速信息量的增长,更促使用户信息需求个性化发展。那么,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专注用户需求个性化,嵌入课程,是“全媒体”时代到来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所需。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一个基础项目,因为它的服务对象是全校的大学生,所以做好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是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知名度的一个有效途径。如北大图书馆利用学科博客、公众微信平台发布、学科门户网站、学科导航、二维码定制等开展的“常规讲座”、“读者定制讲座”及一些“微讲座组合”宣传,具有模块化、套餐式的特点,且课程设计灵活多样,涉及各学科专业师生所需及感兴趣的信息素养课程主题,且课程效果明显,并常受到多个院系的讲座邀约,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科服务”的知名度。

在全媒体环境下,构建信息素养教育平台,集网络授课、媒体播放、自助学习、在线测试、在线交流、教学信息和教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全面提供网上教学与自助学习服务[8]。高校图书馆可以把这一平台嵌入到各院系相应学科专业网站,以利于师生在线获取教学与科研学习所需知识。让师生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价值和效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服务的作用力和影响力。

(四)嵌入高校科研,开展信息推送,提升学科服务深度

“全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带动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必然向以学术性、研究性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发展。

高校科研是大学发展的生命力,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应在充分整合学科网络导航、学科最新成果、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动态及相关学术会议信息、专题讨论或专题网、学科专家博客等学科资源,建立内容丰富的学科信息资源库[9]。通过使用学科信息资源库以及各种专业数据库、网络公开信息资源等,向教学科研人员推送知识,提供经过分类、分析、评估后参考价值较高的学术分析型知识,支持教学科研人员发现和创新学科知识。

注重个性化学科信息推送,主动了解师生的科研过程需求,针对师生个性化的研究主题,学科馆员对搜集到科研主题相关信息资源进行专业化组织、分析,提炼出具有个性化需求特色的知识,主动推送给科研课题需求用户,帮助用户获得科研所需知识。比如,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开设的“基于新浪微博特色功能的学科服务平台”、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建立的“利用QQ平台的学科服务”等,都是大学图书馆利用“全媒体”新技术向师生用户开展个性化学科服务的可行性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四、结语

革新的优势,把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提升和扩展,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虽然学科服务的发展探索之路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是在“全媒体”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水平必将不断地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晓岩.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创新服务途经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5).

[2]戴娟,张薇.全媒体打造“南京高校读书节”[J].艺术百家,2011(7).

[3]陈光柞,阮建海,臧国全.论个人数字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3).

[4]宋惠兰.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11).

[5]徐恺英,刘佳,班孝林.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3).

[6]万文娟.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9).

[7]张群,张逸新,吴信岚.面向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学科化知识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0(11).

[8]李琛.高校图书馆合作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8).

[9]吴文花.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9(4).

(编辑:张齐)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技术的革新势不可挡,学科化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提升信息服务质量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进步的趋势,抓住技术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媒体时代图书馆联盟的定位与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14YD003)。

收稿日期:2015-09-03

作者简介:靳晓恩(1980-),女,硕士,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99)图书馆馆员;丁邦友(1982-),男,学士,南昌工程学院图书馆馆员。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6)01-0125-03

猜你喜欢
全媒体高校图书馆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