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6-03-25 13:54张建刘志雄周存宇黄芬肖蔡小东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植物学长江植物

张建,刘志雄,周存宇,黄芬肖,蔡小东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张建,刘志雄,周存宇,黄芬肖,蔡小东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针对《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教学改革措施,即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进行教学、利用教学模型加强学生对植物微观形态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植物学》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高等学校;《植物学》;教学改革

《植物学》是高校园艺学、农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生物学》、《林学》以及《生态学》等课程的基础。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植物学》课程教学面临着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适应新时代下新的要求[1]。植物学课程实践性很强,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来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人潜能,使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得到提高[2]。为此,笔者以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为例,针对目前《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植物学》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以期达到“学时少、内容精、强化动手、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改革要求。

1 《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习内容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

由于《植物学》课程内容繁多,要求教师在有限的学时条件下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把所有知识点讲授完,这就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系统性[3],尤其在讲授抽象概念时,给学生理解的时间很少,比如教师在讲授纹孔、质膜、导管、管胞等知识点时,单凭教师进行语言描述,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此外,在《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讲授的相近概念较多,比如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伞房花序与伞形花序、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内始式发育与外始式发育等,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畏难情绪,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1.2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浓

《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虽然目前已经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较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造成学生学得快、忘得快,因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目前,《植物学》课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感,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

2 《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进行教学

利用实物教学进行是直观性较强、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一种教学手段[4]。虽然植物图片一般拍摄得非常精美,但与实物相比,还是存在一定感官误差,使学生在实际认知该植物时会出现疑惑。因此,在讲授植物根、茎、叶和花的相关内容时,建议把校园内的一些代表性植物(长江大学各个校区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据统计有117科513种)带进课堂,让学生全方位认知各种植物的主要特征[5]。例如,讲授直根和不定根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把蒲公英(具直根)和黄鹌菜(具须根)进行比较,也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车前和平车前这2种植物,让学生在深入理解相关概念的同时,逐步建立植物分类的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2 利用教学模型,加强学生对植物微观形态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植物组织方面的内容(例如根的初生结构和茎的次生结构等)时,虽然有很多细致的图片说明,但由于缺乏立体感的认知,普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应尽可能运用植物模型工具进行教学,加强学生对植物组织的立体感认识,为后续的《植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2.3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讲解被子植物传粉受精这方面内容时,让学生观看台湾国立大学的《植物学》课程教学视频,其中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三色堇的受精过程,可以使学生对神秘的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产生深刻印象。再比如,通过观看英国BBC公司拍摄的《the plant private life》(植物私生活)系列节目,使学生了解植物的求生、开花、扩散以及共生等过程,这对于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生活史具有良好的作用。此外,《植物王国》、《种子植物》等科教视频对于学生学习《植物学》课程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提供一定帮助。

2.4 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

在《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植物分类学方面的知识点以前,可以结合校园植物,把同科植物分为一类,让每个学生任选其一,如木兰科植物广玉兰、含笑、白玉兰、紫玉兰、马褂木等,对于缺乏某一时期的内容,由教师进行补充,让学生对该植物的种子、根、茎、叶、花进行全面观察并拍照,再用专业术语进行描述。在讲述植物系统分类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讲解,教师观摩指正,使学生对植物生活史产生全面认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此外,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可以提供一些专业的植物学网站供学生选择,如中国科普博览网中的植物学部分(http://www.kepu.com.cn/gb/lives/plant/)、中国基础教育网生物频道(http://www.cbe21.com/subject/biology/)、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植物色彩图库(http://www.cvh.org.cn)以及中国植物物种系统(http://www.plantphoto.cn/)等,通过了解植物学网站内容,可以丰富学习内容,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6]。

2.5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是每位教师的终极目标,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植物学课程专业术语和概念比较多,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学习,可以采用案例法。比如在讲解花结构内容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蓝莓不能自花授粉、为什么果树不结实等问题,把实际问题带入课堂,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此外,可以将比较教学、PBL(任务驱动法)教学、探究式教学[7]以及激励式教学、启发式教学[8]等方法适当引入课程教学,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很大帮助。再者,诙谐幽默的授课也是学生喜欢的类型,严肃又不失活泼,通过拉近师生的距离,可以明显改善课堂效果[9]。

2.6 加强《植物学》课程教学平台建设

长江大学各校区的植物种类丰富,黄分肖等[10]和张建等[11]分别对东、西2个校区的植物进行分类整理,发现植物种类为117科513种,在此基础上,编写《长江大学彩色植物图鉴》,让学生可以进行对照学习。目前,对长江大学校园内很多木本植物进行了命名挂牌,而草本植物的分类较木本植物复杂,因而还没有命名挂牌,导致草本植物缺乏“身份证”。《植物学》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自然植物标本的数字化、植物园以及虚拟的植物标本馆的建设等[12]。因此,应加大教学平台的建设力度,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将《植物学》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好,让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观察和学习,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王飞娟,朱诚,蔡冲,等.植物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新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1):19~20,26.

[2]张美萍,闯垒,韩文革,等.植物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6):163~164,172.

[3]郝文芳.地方农业院校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8):367~368.

[4]陈鑫,车树理.实物教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2):9507~9509.

[5]马丹丹,叶喜阳,钟泰林.三位一体——立体化植物学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107~108.

[6]张秀玲.高校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206~207.

[7]王海燕,杨瑞红,芦云.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植物学教学有效性的尝试[J].生物学教学,2012,37(11):45~46.

[8]贾娜尔·阿汗,杨晓绒.提高植物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8(3):73~75.

[9]谭玲玲.提高植物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0):15079~15082.

[10]黄芬肖,张建,周存宇,等.长江大学东校区园林植物名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29):7~14,18.

[11]张建,黄芬肖,周存宇,等.长江大学西校区植物名录拾遗[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27):4~8.

[12]周建良,严岳鸿,刘炳荣.建设教学研互动平台,促进植物学教学改革[J].生物学通报,2009,44(6):45~47.

2016-07-15

长江大学2011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JY2011035)。

张建(1984-),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植物学教学与研究。通信作者:黄芬肖,huangfenxiao@163.com。

G642

A

1673-1409(2016)27-0075-03

[引著格式]张建,刘志雄,周存宇,等.《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27):75~77.

猜你喜欢
植物学长江植物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长江之头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学
植物也疯狂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