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视、仰视与平视

2016-03-25 02:33崔世英
江西教育B 2016年2期
关键词:平视心态教育

崔世英

人看人的视角,归结起来大致有三种:俯视、仰视与平视。

按理说,以“平视”角度视人者,应该是社会的绝大多数,然环顾周围,始终怀着“平视”心态的人又寥寥无几。更多的呢,是集三种视角为一身:对境况高出自己者仰视之,对低于自己者俯视之,对与自己情况相近者才做平视状。有人群的地方,目之所至,大抵如此。

视角影响人的心态是一个社会现象。刚刚还是路上步行的弱势,一坐在私家车里把上了方向盘,顿觉自己强势了许多,人行道上的人走得稍微从容了点,便觉得怒不可遏;刚刚还在焦急地等公交车,等挤上车,就对后面还在挤的人不耐烦——难怪劳动模范、北京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称车门的那块踏板是“变心板”。

斯坦福大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做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让24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情绪稳定的大学生参加监狱生活实验。这些学生被随机分成“犯人”和“看守”。结果,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个实验便让9名曾经是平常人的“看守”,变得冷酷无情,言语粗鄙,崇尚暴力。“一旦你穿上制服,就好像开始扮演一个角色,你不再是你自己,你的所作所为要与这身制服所代表的职责相匹配。”其中一个看守如此说。

回到学校教育的话题上。教师群体是社会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完全摆脱世俗的影响,特殊的位置和角色对我们心态和行为的影响不容小觑。一定程度上,学生的俊丑、成绩的优劣、家庭的贫富、习惯的好坏、本地学生和随迁子女等,都会成为影响我们视角的因素。

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其无需“仰视”学生,就算以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的成功也只会增加我们的自豪感。但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俯视”的误区。总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总有不容置辩的“话语权”,面对一群羽翼未丰的“弱者”,让我们很容易摆不正心态,迷失自我。内心膨胀,放纵情绪,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间接的伤害。有的人工作时间越长,这种扭曲的心态就会越突出,甚至俯视学生还不够,膨胀得都不知自己是谁了,连学生家长都俯视,动辄就把家长从工作岗位上唤到学校训一顿……

教师最基本的和最高的教育姿态应该是“平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爱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里。有人说:“德不近佛者不能从教。” 这话固然对教师的要求高了些,但要成为合格的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心存大爱,“平视”每一个学生,激励、唤醒、鼓舞每一个学生。每一片树叶都有相同的需要——阳光和雨露。爱学生的个性,爱学生间的差异,是教育的真爱;爱聪明、爱分数、爱长相,是教育的错爱;爱家长的地位、爱财物,是教育的假爱。只有具备了对学生的真爱,才能真正平视每个学生。

“教学相长”,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如果教师将自己视为和学生一样,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平视”便更多了一层内涵,在这样的眼光下的教师,也多了一份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庸碌之辈。”“平视”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学生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你的“俯视”中,也可能有“这厮都丑成这样了”的著名企业家马云,有“真是个没出息的大笨蛋”的著名作家“二月河”,有……我们未必能预见学生的发展和未来。既然预见不了将来,那就珍惜现在吧,平视每个学生,放飞每个学生。

猜你喜欢
平视心态教育
今天,我们因何而『平视世界』?
国外教育奇趣
今天,我们因何而『平视世界』?
题解教育『三问』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还是“看掐架”心态
平视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