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胡萝卜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6-03-26 03:20李宗宝
长江蔬菜 2016年18期
关键词:厦门市胡萝卜厦门

李宗宝

(福建厦门市植保植检站,361009)

厦门胡萝卜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李宗宝

(福建厦门市植保植检站,361009)

针对厦门市胡萝卜产业遭遇“天价胡萝卜种子”等主要瓶颈问题,介绍了厦门市胡萝卜产业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生产实践调研,参考各地发展经验,提出厦门市胡萝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8条良策。

胡萝卜;发展现状;瓶颈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

胡萝卜(Daucus carotaL.var.sativaDC.)属伞形科二年生草本植物,以肥嫩的肉质直根供食,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蔗糖、葡萄糖、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以及钾、钙、磷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提高机体免疫力、降压、抗癌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有“平民人参”的美称。

1 厦门市胡萝卜产业的现状及瓶颈

1.1 厦门市胡萝卜产业的现状

目前,厦门市胡萝卜种植面积近2 667 hm2,年产量20多万t,每年1~4月填补了国内出口新鲜胡萝卜的空白,是我国最大的冬春季保鲜胡萝卜出口基地。近年来厦门市拥有约20家以出口胡萝卜为主的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年出口量保持在8万t以上,占厦门市蔬菜总出口量的50%以上,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泰国、阿联酋以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 厦门市胡萝卜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①品种比较单一、种子成本不断飙升 目前厦门市胡萝卜生产中,受群众普遍认可的主栽品种只有日本的坂田七寸(即SK4-316或十万粒),种子依赖进口,由于种源受日本控制,加上受经济利益驱动,种子成本越来越高。据了解,近年来坂田七寸种子价格连年上涨,从刚开始的1罐几百元,飞涨到3 800元左右,而2014年涨到了8 000元甚至更高;有一年日本生产胡萝卜种子的地区遇到台风,当年种子产量减少,1罐市场价涨到上万元仍供不应求。1罐(十万粒)胡萝卜种子可播种1 666.7 m2,667 m2种子的成本就要3 000元左右,种子成本已占种植成本的60%以上,大大加剧了产业风险,成为厦门种植户及政府的一块心病。

②农药残留 厦门市蔬菜生产上低毒生物农药使用比例低、中高毒农药的使用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蔬菜等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仍有一定比例、蔬菜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时单虫单病每亩次农药使用量偏高等情况不可避免地造成农药残留问题。

由于世界各国对农残和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受绿色壁垒等的限制,农产品国际贸易对食品的生产方式、质量标准、认证管理及延伸、扩展性附加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因食用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引发的人畜中毒事件,以及近几年我国出口胡萝卜屡遭国外通报、拒收的现象,严重影响胡萝卜的出口和产业健康发展。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厦门胡萝卜产业的主要因素。另外目前厦门新兴的一些水果胡萝卜品种及榨汁用途的品种对食品安全、农药残留的技术门槛较高。

③产地环境恶化,产量降低,病虫害严重 随着厦门农业的集约化发展,农业投入品管理技术落后,相关环境法规体系不完善、衔接性差,导致胡萝卜产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调查,近年来地下害虫、粉虱、根结线虫病、黑斑病、黑腐病等发生频繁,检疫性病虫害的发生、连作障碍问题严重。与其他胡萝卜生产基地(漳州市漳浦县、莆田市辖区及仙游县、泉州市晋江市和南安市、南平市浦城县等)相比,厦门产地环境已处于劣势。

④加工业发展相对落后 厦门胡萝卜的加工仍停留在冷冻和保鲜处理的层面,附加值更高、增值空间更大的胡萝卜汁、胡萝卜泥、添加剂等的精、深加工相对落后,直接造成胡萝卜产业整体效益难以显著提升。

⑤市场开拓广度、深度不够 厦门胡萝卜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特别是日本、韩国等,使得胡萝卜出口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⑥缺乏品牌效应 厦门胡萝卜及其加工品多为无品牌、无产地、无生产者名称的传统模式产销,缺乏对农药残留量不超标的农产品或无公害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引导;农业企业生产规模偏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对品牌意识重视不够,宣传力度不够,企业营销策略落后。

⑦科技创新基础薄弱 厦门胡萝卜种子长期依靠国外进口,本土种子几乎绝迹,虽然市政府和市科技局进行了专题论证会,成立了相关的科技攻关项目,但目前厦门本土研发的种子无法在短时间内问世;另外针对胡萝卜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科技创新攻关项目几近空白。

2 对策与建议

2.1 坚持加快推进胡萝卜生产和加工环节标准化

积极推进标准园建设,规范生产行为;同时加强农资监管和农产品全程监管,严格农业执法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厦门胡萝卜产业发展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

①全程实行“防污控毒”,从源头上解决胡萝卜产品农残超标问题 a.产前。应着力抓大环境的整治、疏导,规范产区的农药销售,从销售渠道控制禁用、限用农药品种的“入侵”,给胡萝卜生产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

b.产中。应着力抓好对生产者的技术传递、技术服务,防止生产性污染。大力推广健身栽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优化集成生物、生态、物理等技术并限量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目的的行为过程,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在生产中把杀虫灯、性诱剂、色板、防虫网和药剂使用有机结合,既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又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还能提升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c.产后。严格进行产品进入市场前的农药残留量检测。充分利用厦门市6辆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监测车的有力条件,加大农药残留量监测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动态监控,完善日常巡查与监督抽检相结合等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不给违法违规行为留有生存的空间。制定科学有效的监测计划,切实加大监测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②净化产地环境,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确保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a.加强污染治理,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组织开展耕地土壤与农用水源重金属污染和农药背景残留监测调查,对已受污染或农药背景残留严重的农地,要划定相应的农作物生产禁止区域,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使用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等适用技术。采取正确选择播种期、与水稻合理轮作等农业措施,尽可能降低集约生产对产地环境的影响。

b.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对生产者所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实行统一准入门槛、统一经营登记,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品经营诚信档案、购销台账制度;推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利用放心农业投入品监管平台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协作社建设,逐步实现全市农业投入品流通与使用的安全监管,建立产地准出、黑名单及质量信息通报制度,监督胡萝卜按标准生产、实行挂牌标示;加强农药使用技术指导,引导生产者科学用药,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鼓励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新型环保药剂,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农药使用记录、安全间隔期等规定,积极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禁用农药的行为,有效降低农药残留,提高胡萝卜产品质量。

③衔接国际轨道,实施标准监控,培育标准化农产品产地品牌 a.种植技术标准化。推广《无公害胡萝卜栽培技术规范》(DB3502/T 002-2009)和指导农户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基地胡萝卜产品质量。

b.加工质量标准化。生产加工企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实施卫生备案制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推广ISO9000和GAP等认证工作,建立从种植到加工出口的溯源体系,使产品能够经得起WTO组织的TBT(贸易技术壁垒)和SPS(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检测,做到产品“三不超标”(农残、重金属、病原微生物不超标)“从田头到餐桌”安全有保证。

c.加大推广胡萝卜“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原料布局合理化+种植耕作规模化+农残防控专业化+生产加工标准化”的出口农产品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强出口农产品源头管理,对出口基地实行备案管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确保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9%以上,继续保持国外零通报、农户增收的良好态势。

④积极推进胡萝卜标准园建设 充分发挥示范园区对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扶植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农业“五新”推广,加快创建农业“五新”成果应用示范基地,开展示范区建设、农药残留控制、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标准化栽培技术等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强化主体责任和诚信意识,实现行业协作和自律,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民参与、共同治理、层层落实的责任制,提高胡萝卜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扩大胡萝卜出口。

2.2 合理布局,引导广大种植户合理搭配品种

①选购适当品种 根据经济能力、土壤类型、栽培水平选择适宜的品种,缺乏水源的旱坡地应选购美国因卡品种,肥水条件好且栽培水平高可选购助农大根、金笋、胜利红、金美、富强等品种。

②合理搭配品种 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早熟品种如日本红星、坂田春厦秋,中晚熟品种如助农大根、冠军金笋、中厦5585等,防止品种单一,集中收获,出现“菜金菜土”现象。

③良种良法配套 采用适时精量播种,及时间苗、定苗、中耕,施足基肥,合理追肥,科学管水,防治病虫,适时收获等,发挥增产增效作用。

2.3 解决适宜厦门种植的胡萝卜高优品种的种子多元化问题

加强科研育种和专业种子培育企业与科研院所、专业种子公司接洽,引进培育本土种子,占据产业制高点。争取在胡萝卜基地内选取适当地块开展胡萝卜种子种植试验、培育和研发,设立胡萝卜种子培育基地,同时加大推广胡萝卜种植新品种,从中筛选出产量高、品质优适、宜出口加工的新品种。

2.4 大力发展胡萝卜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

加强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鼓励其自建销售网络,扩大对外出口;鼓励其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其加强对外联系合作,逐步把业务向胡萝卜深加工拓展。开展产业定向招商,变胡萝卜原料基地为产品基地。以深加工企业招商为重点,引进开展胡萝卜榨汁、烤片、脱水等深加工的企业,利用胡萝卜原料资源优势,打造胡萝卜汁、干、浆、粉、软糖、果胶等产品生产基地。

2.5 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培育食品质量安全品牌

①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优质优价,增加产品附加值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品牌建设,加快引导各类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积极争创著名商标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厦门名牌产品等市级、省级、国家级名牌,用品牌加强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保护和传承食品行业“老字号”,发挥其质量安全管理的示范带动作用。

②制定扶持农业创品牌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管理体系,加大培育食品质量安全品牌,提高品牌营销推介力度和市场影响力。形成以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认证为基础、以产销促进和品牌推介为手段的农业品牌工作机制,加快开展 “三品一标”、无公害基地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步伐,着力培育地方名牌产品,以名牌战略实施带动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扩大名牌影响力,提高产品知名度。依托会展平台,培育推介农业品牌,努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加强对名牌产品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定期对名牌农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增强名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申报注册商标,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作为本地胡萝卜产品的统一对外标识,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统一价格,共同开拓市场。

③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加快厦门城乡一体化 实施品牌农业,挖掘 “三农”的人文价值,推动乡村复兴,让农业成为城市的有机构成部分,形成城市与乡村新型的友好互补关系,可解决厦门乡村空心化、城市居民“解不了乡愁”等问题,提升城乡人民的生活品质。

2.6 多元化开拓国际与国内销售市场,加快推行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进一步拓展全球多元化市场,除重视与日本、韩国等传统市场的贸易外,还应该积极拓展欧美各国市场,以防范市场风险,在保证胡萝卜出口稳定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出口。

多渠道疏通产品销路,开拓国内销售市场,深耕厦门本地市场,增加本地家庭的消费。充分引导本地市民的消费观念,在大型宾馆超市、高档餐饮酒店设立专柜窗口推介绿色、有机胡萝卜产品品牌,塑造高端形象。多渠道宣传胡萝卜营养、保健价值,使厦门市民在自家口就能享受到与国际市场“同线同标同质”的本地产高端胡萝卜产品。

2.7 打造“地方特色”的胡萝卜旅游产品,开展农家乐乡村文化旅游

2014年度厦门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5 000万人次。充分发挥厦门作为国内外著名旅游城市的优势,举办以胡萝卜为主题的旅游节,打造胡萝卜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推进胡萝卜庄园建设,借鉴国外葡萄酒庄园经营模式,发展集生产、加工、销售、观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胡萝卜产业经营单位,把庄园作为拓展现代胡萝卜产业文化、生态、产品和观光休闲功能的重要载体,依托胡萝卜庄园建设农家乐乡村文化旅游体验营销示范点。

2.8 依靠科技创新技术,提高产品品质

加大科研投入,从人才、资金上给予扶持,对技术创新者应给予表彰奖励,不断深入探索胡萝卜高产优质新技术,促进胡萝卜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2.9 重视信息搜索,建立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机制

①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发挥区域优势,培育行业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通过成立行业组织等方式增强企业和农民的信息收集能力,使农民和企业能及时获得国内外产销信息,以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开发畅销品种。

②建立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机制等 a.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组建风险评估小组,收集国内外风险信息、标准、技术法规,及时通报相关出口生产企业和种植户,最大限度减少质量安全风险。

b.构建监控网络。种植期间对基地用药情况、植保员工作情况、农药残留等实施监督检查,建立农残黑名单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预警。

c.建立应急机制。制定并发布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明确启动应急机制的要求和程序等。

[1]沈海燕,梁诗,陈清智,等.胡萝卜新品种SK4-316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3(10):17.

[2]刘李峰.我国胡萝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上海蔬菜,2006(2):4-6.

[3]庄飞云,欧承刚,赵志伟.胡萝卜育种回顾及展望[J].中国蔬菜,2008(3):41-44.

[4]纵瑞敬.萧县胡萝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109-110.

[5]李宗宝.厦门出口胡萝卜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对策[J].长江蔬菜,2008(6):29-30.

[6]厦门市农业局.福建厦门市农业局采取措施解决胡萝卜种子问题[EB/OL].http://www.fjagri.gov.cn/html/2008/10/30/ 19543.html,2008-08-27.

[7]刘日安,刘君.厦门翔安建成全国首个胡萝卜出口质量示范区[J].蔬菜,2009(4):40-41.

[8]DB3502/T 002-2009,无公害胡萝卜栽培技术规范[S].

[9]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胡萝卜产业发展新概念和新市场[EB/OL].http://news.biz72.com/1767493.html,2010-12-06.

[10]张振清.围场胡萝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种业,2010(6):42-43.

[11]肖显超.加快翔安区胡萝卜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1(3):96-97.

[12]林锦辉.漳州市出口型胡萝卜高效栽培与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177-178.

[13]陈艺婷.翔安区胡萝卜标准化示范效益及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1(11):16-17.

[14]薛文香.寿光市胡萝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2(20):38-42.

[15]纪生疆.福建省胡萝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12(20):103-106.

[16]王东城.厦门胡萝卜被洋种子“绑架”假种子泛滥本土种子 绝 迹[EB/OL].http://www.xinnong.net/news/20120224/ 1019996.html,2012-02-23.

[17]海峡导报.播种季节到来,农民却深陷“种子劫”胡萝卜种子价格几乎翻倍[EB/OL].http://epaper.taihainet.com/ html/20130930/hxdb468941.html,2013-09-30.

[18]龚海红.西吉县胡萝卜产业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319-322.

[19]王东城.花盆里培育出胡萝卜种子 厦大教授“叫板”日本种子[EB/OL].http://news.xmnn.cn/a/xmxw/201406/t20140610_ 3886133.htm,2014-06-10.

[20]昔小丽.甘肃省胡萝卜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5(8):77-79.

[21]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厦门市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两年行动方案 (2015-2016)[EB/OL].http://www.xm.gov.cn/ zwgk/flfg/sfbwj/,2015-07-16.

[22]林雯.农产品监测车开进乡村 快速“揪”出农药残留[EB/ OL].http://www.31nh.com/news/detail-20160204-70058. html,2016-02-04.

[23]丁莹.国家认监委“同线同标同质”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三同”食品正式投放国内市场[EB/OL].http:// www.cnca.gov.cn/rdzt/2016/txtbtz/mtjj/201605/t20160512_ 51163.shtml,2016-05-10.

[24]李宗宝,陈加福,蔡金镭,等.厦门市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及对策初探[J].长江蔬菜,2016(10):84-87.

S631.2

A

1001-3547(2016)18-0075-05

10.3865/j.issn.1001-3547.2016.18.026

李宗宝,男,高级农艺师,从事植保植检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电话:0592-8636058,18965146058,E-mail:leezongbao@126.com

2016-06-27

猜你喜欢
厦门市胡萝卜厦门
厦门正新
我校入选2021年度厦门市“金砖示范单位”
七招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保证秋季胡萝卜早出苗、出齐苗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偶”遇厦门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2015年厦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