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6-03-26 03:20肖杰王业鹏蒋双林黄翠娥陶齐成
长江蔬菜 2016年18期
关键词:天门市天门基地

肖杰,王业鹏,蒋双林,黄翠娥,陶齐成

(湖北天门市蔬菜管理办公室,431700)

天门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肖杰,王业鹏,蒋双林,黄翠娥,陶齐成

(湖北天门市蔬菜管理办公室,431700)

分析了天门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优化蔬菜品种结构、促进集约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宣传监管、构建蔬菜市场流通体系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天门蔬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蔬菜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天门市

天门市地处湖北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汉江下游北岸,是武汉城市圈西翼主要城市,也是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之一。沪蓉高速(武荆段)、随(州)岳(阳)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速铁路交叉过境并设站,区位优势明显。土地面积2 622 hm2,辖27个乡镇办场,全市耕地面积16.833万hm2,总人口164.24万,其中农业人口65.57万。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河道总长1 014.15 km,湖泊星罗棋布,面积达37.38 hm2,占水域总面积的1.4%。天门市位于东经112°35′~113°28′、北纬30°23′~30°54′,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湿润、严寒期短、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日照时数1 966.2 h,日照率45%,年平均气温17.5~18.2℃,历年平均无霜期261.8 d,年平均降雨量1 131 mm左右,适宜的气候特点为蔬菜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之一,可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质元素、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等营养[1]。近年来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农作物,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依托“1+8”武汉城市圈的地域优势,在天门市提出建立“蔬菜大市”的战略部署下,天门蔬菜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据2015年统计,天门市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62万hm2,总产量102.68万t,总产值13.7亿元,蔬菜产值超过种植业总产值的25%,菜农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已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同时也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如何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进一步做大

1 产业现状

1.1 产业化布局不断优化,区域特色雏形初现

天门市蔬菜产业形成了十大特色板块基地:以竟陵街道办事处、杨林街道办事处和小板镇为核心的城郊设施蔬菜基地1 333.33 hm2;以多宝镇为核心的甘蓝、白萝卜生产基地5 666.67 hm2;以张港镇为核心的花椰菜生产基地5 333.33 hm2;以蒋湖农场、拖市镇和黄潭镇为主的冬瓜生产基地666.67 hm2;以岳口镇、杨林街道办事处和张港镇为主的白皮黄瓜和辣椒生产基地1 333.33 hm2;以蒋湖农场、黄潭镇和皂市镇为主的西甜瓜生产基地1 666.67 hm2;以蒋场农场和拖市镇为主的地瓜生产基地666.67hm2;以竟陵街道办事处、九真镇和石河镇为主的水生蔬菜生产基地1 666.67 hm2;以岳口镇为主的菜心生产基地1 000 hm2;以沉湖林业科技示范区为核心的西兰花生产基地666.67 hm2。全市涌现出万亩以上的蔬菜产区8个 (乡镇),66.67 hm2以上的村49个;33.33 hm2以上的蔬菜种植大户(农业公司)100余家,66.67 hm2以上的蔬菜种植大户20多户。

1.2 科学技术不断推广,种植水平显著提高

天门市蔬菜生产已逐步由粗放型向科技效益型转变,科技在蔬菜增产增收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3],应用科技谋发展已成为广大菜农的普遍共识。近年来,天门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较快,2015年全市设施蔬菜面积2 133.33 hm2,比2000年增加逾1倍,设施水平逐步提高,钢架连栋大棚的面积迅速扩大,2015年底,钢架大棚面积达1 266.67 hm2,超过设施蔬菜总面积的一半,配套设施防虫网、遮阳网的应用面积也迅速增长。近几年天门市加快了蔬菜新品种的引进,2015年天门市引进蔬菜新品种30余个,试验示范面积66.67 hm2,引进的品种包括申花系列的花椰菜、松花菜、西兰花;以色列和金罗汉系列的樱桃番茄;韩国和日本的白萝卜、紫甘蓝;中国台湾的毛豆、彩色太空辣椒、迷你黄瓜等。同时也加强了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推广力度,主要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多宝镇的萝卜种植中实行了机耕、机整、机械起垄及铺膜、机械防病治虫、机械清洗等轻简化操作工序,在重点蔬菜基地天门市嘉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广了水培育苗、无土栽培和微喷灌等新型技术,为提高天门市蔬菜的产量、品质和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3 龙头企业初具规模,加工能力大幅提升

天门市蔬菜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蔬菜企业的带动效果明显。全市现有蔬菜加工企业10余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以天门市鑫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天门市天丰惠农食品有限公司和天门市舒彬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省市级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拥有蔬菜生产加工厂房10 hm2,冷库112座,库容量2.9万t,产品以花椰菜、萝卜和冬瓜为主,2015年,共加工蔬菜5万t,生产销售蔬菜30余万t,产销率为75%,销售额达3.6亿元。天门市三新花椰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有自属基地316.67 hm2,合同制基地3 333.33 hm2,合作制基地10 000 hm2,产量30万余t。天门市天丰惠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自属基地133.33 hm2,合同制基地133.33 hm2,合作制基地1 066.67 hm2,产量3万余t。天门市嘉祺农业合作社有自属基地73.33 hm2,合作制基地333.33 hm2,年生产加工蔬菜5 000 t。蔬菜重点龙头企业与全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广大菜农紧密联系在一起,已成为本地蔬菜提档升级的重要支柱,促进了天门蔬菜产业增值,增加了菜农收入,激发了菜农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利于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4 品牌化建设取得突破,产品知名度稳步提升

天门蔬菜产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其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张港花椰菜、黄金村牌西红柿、天门黄花菜、岳口玉环、嘉琪菜心、多宝白萝卜、黄潭甜瓜、蒋湖西瓜、拖市地瓜[4]、马湾藜蒿、九真荸荠及慈姑等天门优势蔬菜在湖北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张港花椰菜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先后被认定为 “湖北省十大名牌农产品”、“湖北著名商标”、“湖北名牌农产品”、“湖北省十大名菜”、“湖北名优蔬菜”、“全国知名农产品”等。2012年,张港镇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花椰菜)示范村镇[5]。地处天门城郊的黄金村种植番茄历史悠久,因其色香味美,声名远播,并与中百仓储等大型超市成功对接,畅销武汉、广州等大城市[6]。2014年黄潭镇万场村被认定为 “全国一村一品”(万场西甜瓜)示范村。通过树立品牌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天门蔬菜产业发展迅速,产品知名度稳步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

1.5 标准化生产有序推进,质量安全明显提高

天门蔬菜生产已由传统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营养型和安全型转变。迄今为止,天门市已制定花椰菜、番茄和西兰花等优势蔬菜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共创建省部级蔬菜标准园10多个,2008年,在张港镇实施的“花椰菜标准化栽培”项目被批准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010年和2012年,张港花椰菜基地分别荣获“种植类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和 “国家级蔬菜栽培标准化示范园”;2014年,张港花椰菜种植区被农业部列为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基地,基地内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用药、统一用肥、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六统一”产业化生产模式;2015年,农业部露地蔬菜标准园(创建)选址岳口镇,以种植广东菜心、日本芥蓝、西兰花等蔬菜为主,在创建园内开展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通过标准园的创建有效提高了全市蔬菜的标准化生产水平。截至2015年底,全市认证的蔬菜绿色食品9个,有机食品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共计面积7 333.33 hm2。在蔬菜上市前严把采摘第一关,坚持农药残留检测,初步建立了以市级的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局为示范,乡镇的农产品监管所为骨干,企业的农残自检室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在近3 a的样品检测中,天门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9%以上,有效地保证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1.6 销售渠道逐步拓宽,市场体系日臻完善

天门蔬菜销售网覆盖面广,占地面积近20 hm2,总建筑面积约1.73万hm2,拥有总投资10亿元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华西(天门)农商城和鑫天农副产品交易批发市场、舒彬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蒋湖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等50多家农贸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关注并涉足天门蔬菜产业,涌现出鑫天、嘉琪、舒彬和三鑫等一大批优秀的蔬菜公司和合作社,并出现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销售新模式。

2003年成立的天门市鑫天农业发展公司,现已发展为集花椰菜冷藏、包装、运输、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企业,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产品集散交易、仓储运输、信息搜集、产品标准化和市场配套服务等功能,提高了蔬菜净产值。天门嘉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实行订单种植,以种植广东菜心、日本芥蓝和西兰花等高档蔬菜为主,蔬菜销售以配送和直销为主,主要销往中国香港、广州和武汉等地,并在这些城市建有门店和配送中心,同时为了畅通销路,2015年,嘉祺投资200多万元,入股“家乡味道网”,开通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宽了销路。天门舒彬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保鲜蔬菜20 000 t的综合性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被认定为国家2A级物流企业,流转土地133.33 hm2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2 800 m2标准化农贸市场,极大地促进了蔬菜的流通。天门市三新花椰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在全国38个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点,在北京新发地等13个国家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80个省级农产品配送中心设立蔬菜产品销售部,并在检验检疫局、商务局和外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实行蔬菜出口,产品远销欧洲、北美地区。

2 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菜农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国家对粮、棉、油等农作物都制定了奖励补贴制度,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力度逐年加大,但并没有涉及到蔬菜产业,新规划建设的蔬菜基地缺乏资金扶持,发展相对困难,同时由于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程度不高[7],劳动强度和市场风险过大,加之蔬菜生产投入高,有的菜农因缺乏生产资金,常常陷入困境,这些都极大地抑制了菜农种菜的积极性,不利于蔬菜产业的发展。

2.2 基础设施薄弱,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经过多年的建设,天门蔬菜产区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受资金、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仍有部分乡镇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水、电、路、沟、渠等落后,功能老化,先进设施设备的配套率低,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在部分蔬菜种植大镇,如张港镇和多宝镇,农田道路破损严重,货物流通困难,蔬菜运输不便,同时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郊菜地不断被占用,新建菜地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天门蔬菜产业的发展。

2.3 现代化程度不高,品种结构相对单一

天门市蔬菜生产以传统的露地生产为主,设施蔬菜面积较小,虽然近几年在市政府相继出台有关蔬菜优惠政策的带动下,全市的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2 133.33 hm2,但规模只有露地蔬菜的15.8%,且简易的竹架小棚仍有一定的比例,约占整个设施蔬菜面积的40%。天门菜农以留守老人为主,文化程度较低,科技意识不强,技术掌握程度差,接受速度慢,蔬菜生产的先进实用技术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地传授。天门市以生产大宗蔬菜为主,上市期集中,而名特优和高档蔬菜的种植面积小,市场竞争力不强,极大地影响了天门蔬菜的提档升级。

2.4 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目前,天门市的蔬菜生产以单个农户种植为主,流通极为零星、分散,以农民为单位的蔬菜小生产一时难以融进“大市场、大流通、大生产”的市场经济体系,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经纪公司数量少,蔬菜营销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营销手段和管理办法相对落后,同时对蔬菜营销组织建设也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扶持,导致生产、营销信息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应用于市场运作,这些都不利天门蔬菜产业化发展。

2.5 蔬菜产业链不健全,产品知名度不高

目前,天门市缺乏大型规范化蔬菜批发市场,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冷藏保鲜和冷链运输等技术滞后,蔬菜包装尚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不包装或简易包装,不利于长途运输。天门蔬菜产业链延伸不够,主要是保鲜销售,少量进行深加工,缺少生产、加工和销售蔬菜的龙头企业,精深加工环节薄弱,产品附加值低,严重制约了蔬菜的消化和增值。天门市现有的冷库、市场及加工企业难以满足当前蔬菜产业化发展需求,直接影响着市场覆盖面的扩大和整体效益的提高。天门蔬菜整体知名度不高,市场影响十分有限,品牌效应不明显。

3 对策

3.1 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整合农田水利建设、国土整理、农业开发和精准扶贫等财政惠农补贴,补助资金,加大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基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状况,通过蔬菜标准园建设,改善菜园基础设施条件,硬化菜田沟路渠,并配套建设农残检测室和初加工预冷场所,有效提高天门蔬菜产业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3.2 科学谋划产业布局,优化蔬菜品种结构

加快推进蔬菜板块基地核心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全市蔬菜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一是加快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钢架连栋大棚,改造老旧小棚,按照统一规划和集中连片的原则,逐步扩大设施蔬菜的面积。二是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结合天门市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适度引进名特优蔬菜新品种,丰富种植结构,促进菜品多样化。三是调整种植品种结构,合理发展早、中、晚熟品种,错开集中上市期,延长市场供应期。

3.3 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集约规模化生产

立足天门市蔬菜产业区域布局和特色,积极引导,从资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着力培育和扶持蔬菜产业龙头企业,构建起点高、规模大、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蔬菜基地的扩张,发展蔬菜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促进蔬菜产业的集约规模化生产。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蔬菜生产经营形式,促进企业与农户结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增强彼此间的凝聚力,不断提升天门蔬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8]。

3.4 加强科技支撑,推广高效模式化栽培

蔬菜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的种植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强蔬菜产业的科技支撑,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促进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依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定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指导菜农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模式化生产。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工厂化集约育苗;全面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有效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选择优良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加快推广防虫网、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等绿色植保设备,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推广喷灌、滴管等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设备,提高用水效率;扩大机耕机播和小型植保机的使用区域,提高蔬菜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3.5 培植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品牌效应能形成市场优势,实施蔬菜产品名牌战略,加快蔬菜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步伐[9]。目前,天门蔬菜在区域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影响力仍十分有限,在进一步扩大张港花椰菜、黄金村牌番茄等产品在国内外知名度的同时,也应加大天门黄花菜、多宝白萝卜、拖市地瓜等优势产品的品牌效应,形成特色鲜明的地方蔬菜品牌。另外也应扩大蔬菜加工产品的知名度,鼓励武汉红日子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杨场酱制品有限公司等实力强大的加工企业充分挖掘自身品牌优势,做强做大蔬菜酱制品产业,并将产品打造为全国同类产品的知名品牌。

3.6 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开展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资市场巡查,加大对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和化肥的查处打击力度,净化农资市场,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生产安全。建立蔬菜安全生产记录档案,对生产过程的各项农事操作进行记录,形成蔬菜安全生产的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对蔬菜产品的监测监管执法力度,全面实行蔬菜产品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在蔬菜生产基地实行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3.7 强化宣传监管,扩大“三品一标”的生产规模

随着消费理念的发展,人们对“三品一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天门“三品一标”的生产规模占整个蔬菜面积的30%左右。稳步推进“三品一标”产品的认证工作,扩大“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做好“三品一标”产品的品牌宣传,狠抓产品认证后监管,大力推进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全市蔬菜“三品一标”的快速发展。

3.8 加强信息建设,构建蔬菜市场流通体系

建设准确及时的蔬菜销售信息网络,可将蔬菜及时运送出去,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菜农种植的积极性,促进蔬菜产业的良性循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加强对蔬菜生产和销售市场的信息监控,掌握蔬菜基地生产现状,科学分析市场形势,准确预测市场变化,及时做好产销对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工商、教育、农业等部门积极搭建“菜篮子”平台,切实加强大型超市、连锁酒店和学校与蔬菜生产基地的对接,实行订单式生产,打通蔬菜直销渠道,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现产品直供[10]。

[1]鲁博,谈平.蔬菜的营养功能与保健价值[J].上海蔬菜,2010(1):76-77.

[2]李崇光,包玉泽.我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010(15):1-5.

[3]王安乐,邓稳桥.科技助推现代蔬菜产业战略发展[J].长江蔬菜,2012(22):95-98.

[4]肖杰,王业鹏,蒋双林,等.凉薯田间贮藏试验探讨[J].长江蔬菜,2013(10):40-41.

[5]肖杰,王业鹏,蒋双林.天门市张港花椰菜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104-106.

[6]肖杰,王业鹏,蒋双林,等.秋延迟樱桃番茄减肥减药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16(4):98-100.

[7]黄洁,徐建方,陈昱,等.关于大力推进苏州市蔬菜生产机械化的建议[J].上海蔬菜,2015(2):3,58.

[8]王玮,李丽.南京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蔬菜,2015(10):12-15.

[9]包玉泽,王璐.湖北省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长江蔬菜,2012(17):1-4.

[10]汪新胜,陆玲,王记安,等.孝感市蔬菜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蔬菜,2014(24):55-59.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ianmen vegetable industry,and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Tianmen vegetable industry,some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including intensifying base facilities construction,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vegetable cultivars,promoting intensive large-scale production,improving the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veness,improving the quality security system,strengthening propaganda oversight and building a vegetable market circulation system.

Key words:Vegetable industry;Status;Problems;Strategies;Tianmen city

Bottleneck Problem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Xiamen Carrot Industry

LI Zongbao
(Xiamen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Fujian 361009)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Xiamen carrot industry based on the main industrial bottlenecks problems such as sky-high price of carrot seed.After many years of production practice research,eight sound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was put forward referring to variou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Carrot;Development situation;Bottlenecks problem;Sustainable development;Strategy做强蔬菜产业,是天门市在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笔者对天门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综合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天门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rategies of Tianmen Vegetable Industry

XIAO Jie,WANG Yepeng,JIANG Shuanglin,HUANG Cui'e,TAO Qicheng
(Tianmen Vegetable Management Office,Hubei 431700)

F326.12

A

1001-3547(2016)18-0079-05

10.3865/j.issn.1001-3547.2016.18.027

肖杰(1985-),男,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蔬菜栽培与管理、“三品一标”管理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电话:13367221316,E-mail:tmscgl@126.com

2016-06-22

猜你喜欢
天门市天门基地
洞开天门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天门
湖北天门市6667公顷(10万亩)“多宝萝卜”助农增收
天门石
天门石
我的基地我的连
天门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对策研究
争创文明乡镇 建设魅力岳口——天门市岳口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掠影
天门市种草养牛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