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业资讯

2016-03-26 20:52
蔬菜 2016年4期
关键词:蔬菜农业

农业土壤有机碳侵蚀动态研究取得进展

农业土壤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但自农业文明以来遭受了严重的有机碳侵蚀。土壤有机碳作为全球碳循环的核心要素,其含量的轻微变化便会引起土壤圈与大气圈间碳平衡的明显波动,从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农业土壤有机碳侵蚀动态研究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科学界对于土壤侵蚀究竟扮演碳源还是碳汇的作用争议不断。导致该争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土壤中易变的活性有机碳组分在复合侵蚀作用下的动态变化缺乏清楚的认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建辉与河南理工大学聂小军博士通过同位素侵蚀示踪技术,研究了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再分配对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碳库的侵蚀、沉积格局与颗粒有机碳(POC)与轻组有机碳(LFOC)的侵蚀传输有关,同时也证实了水蚀对LFOC的优先传输。耕作侵蚀导致的POC与水溶性有机碳(DOC)损失低于水蚀。研究还发现,相较于水蚀,耕作侵蚀能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同化利用,从而导致较高含量的微生物碳(MBC),该发现有助于理解侵蚀碳的动态替换。

植保所创制型蛋白质生物农药“阿泰灵”开启国际市场

2月22日,在美国爱利思达公司(Arysta LifeScience)总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文学与爱利思达公司全球市场经理保拉(Paula)女士、首席技术官乔治斯(Georges)先生共同签订了我国首个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阿泰灵”的海外独家代理合作协议。

“阿泰灵”是植保所邱德文研究员领衔的蛋白质生物农药研究团队针对植物病害发生特点及植物抗性机制,经过数10年潜心研究而成的植物免疫诱抗剂类创制型蛋白质生物农药,获得国家专利和农药登记,可综合提高植物免疫力,调节植物生长,防治病毒病、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生理病害等,增产效果明显。2014年6月首次在国内市场上市,年销量超过7 000万元。该项科研成果以独创性和优异的市场表现,代表了中国作物病害防治中的创新,获得广泛好评并通过了有机投入品认证。

作为中美第1个在农业领域进行作物病害防治和生物农药代理经销的合作开端,双方表示充满信心与期待。此次协议的签订,美国爱利思达公司获得了植保所的植物免疫蛋白技术及相关终端制剂的使用和开发权,进一步补充了ALS在生物防治产品方面的投资增长需求,有助于为海外种植者提供更丰富的单剂和混剂产品。植保所希望通过与大型国际农药公司的合作,推动“阿泰灵”在全世界快速推广应用,成为科研成果走向世界的成功典范,开创跨国合作的新局面。

3 月1日起13类食用农产品禁止销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于2016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列出13类食用农产品禁止销售。

这13类食用农产品分别是:使用国家禁止的兽药和剧毒、高毒农药,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未按规定进行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食品相关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的;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销售的;标注虚假的食用农产品产地、生产者名称地址,或者标注伪造、冒用的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

该《办法》的实施,为加强剧毒、高毒、高风险农药的管理提供了依据,对进一步规范农药产品管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偏远山区农产品电商存三大难题

3月,在北京召开的“‘互联网+农业’的碰撞与变革”主题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偏远山区发展农产品电商还存在三大难题,即专业人才缺乏、产品标准化受到制约和营销价格难满意。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村庄分散,特别是落后地区网上交易后,购销产品量少而分散,给物流配送增加了难度。”全国政协委员吴鸿说。

专家建议,偏远山区农产品电商要扬长避短,借势而上。在产业发展起步阶段,政府必须承担起责任,推进光纤进村工程。同时,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规划建设好物流园区,便于农产品冷储、集散、流通。还要打造好线下平台,开设相应的体验馆、实体店等,以功能完善的服务做好宣传、促进消费。

“互联网+”催生两岸农业合作新机遇

由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与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的首届两岸“互联网+现代农业”高峰论坛在京举办。来自海峡两岸政界、学界、商界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及种植养殖、食品加工、农村电商等领域的涉农企业代表300余人聚集一堂,探讨“互联网+现代农业”背景下的农业改革与创新,为促进两岸农业合作贡献智慧。

“农业是两岸交流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大陆农业在规模、资源、劳动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台湾农业在科技、产业化和管理水平上有优势,两岸农业互补性强、交流空间广、合作潜力大。”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提出,“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入融合,将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创造更多的机遇。”

农业部提出:2020年北方城市冬菜自给率50%

农业部在辽宁省朝阳市召开了北方设施蔬菜生产现场会。当前,我国温室设施总面积208万hm2,居世界第一。然而生产技术水平低、缺乏标准、环境控制能力低等问题,制约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的提高。有数据显示,我国设施蔬菜每667 m2产量4 553 kg,日光温室蔬菜产量7 047 kg,是荷兰产量的1/6。

会议提出在统筹协调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与南菜北运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北方城市冬季蔬菜自给率达到50%以上。为此各地要抓好5方面工作:继续开展设施蔬菜开发试点,力争建设一批标准化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带动北方设施蔬菜提档升级;大力推进设施类型标准化、种植模式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标准化;优化蔬菜生产结构布局,构建合理运输半径,提高淡季蔬菜的供应能力;推进蔬菜产销衔接,重点衔接产地市场与销区市场;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扶持一批机制健全、作用发挥突出、规模相对较大的专业合作组织。

第四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开幕

3月12日,第四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在昌平兴寿草莓博览园正式开幕。本届活动新增“延寿生态观光谷”板块,重点突出“一带一路”特色,注重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应用“互联网+”等先进的农业科技,展示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活动继续以京津冀联合办会的形式开展,强化区域合作。58 d会期中,20项特色主题活动、200项互动体验贯穿始终,力求为市民呈现一场全新的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都市现代农业盛会。

本届农业嘉年华以“智慧农业,引领生活”为口号,以“自然、融合、参与、共享”为主题,以“惠民、兴业、创品牌”为办会目的,并坚持一二三产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将北京都市现代农业信息化成果、农业生产、生态、休闲、教育、示范等多功能呈现在市民面前。本届活动设置了“三馆两园一带一谷”七大板块,“三馆”即精品农业馆、创意农业馆、智慧农业馆;“两园”即主题狂欢乐园、农事体验乐园;“一带”即草莓休闲体验带;“一谷”即延寿生态观光谷。

猜你喜欢
蔬菜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蔬菜“涨疯”,咋了?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