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山药产业的思考

2016-03-26 20:52李文辉程智慧李西来王丽华
蔬菜 2016年4期
关键词:山药全县蔬菜

李文辉,程智慧,李西来,王丽华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2.南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南郑 723100)

南郑县地处汉江南岸,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海拔521~1 253 m,年均气温14.3 ℃,≥10 ℃年积温4 451.7 ℃,年降水量998.5 mm,年日照时数1 605.1 h,无霜期253 d,土壤以黄棕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宜山药的生长。在南郑的湘水、法镇、红庙等乡镇的山上生长着野生山药,据县蔬菜站2014年调查,野生山药品种有5个,这说明本地山药具有源远流长的栽培历史。南郑本地品种红庙山药,更是以淀粉含量高、口感好而成为地方名优品种,市场供不应求。随着市场需求旺盛、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山药产业发展迅猛,种植山药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1 山药生产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全县山药种植面积年平均667 hm2,其中淮山药453.3 hm2,本地红庙山药213.3 hm2。全县山药年产量2.5万t,产值达8 500万元,是产量最大的特色蔬菜种类。主要分布在湘水、法镇、红庙、牟家坝、青树、黄官等乡镇。种植面积分别为;湘水173.3 hm2,法镇86.7 hm2,红庙66.7 hm2,牟家坝100 hm2,青树53.3 hm2,黄官33.3 hm2。全县种植户达8 000户。山药栽培品种除本地品种外,近年来,陆续从外地引进九斤红、铁棍山药等4个山药品种。产品除供应本地市场外,主要外销上海、南京、武汉、成都、兰州、南宁等大中城市。全县山药生产推广体系基本健全,县农技中心设有蔬菜站,还有各片区站及乡镇农技站,对山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山药面积最大的湘水、法镇成立有山药协会及山药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培养了一批种植能手,扶持了一批种植大户。仅湘水镇0.3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就有30多户,山药已成为丘陵山区农民致富的主要来源,其中湘水镇农民收入70%来源于山药。不少农户靠种植山药改变了居住环境,增加了积蓄,过上了富裕生活。

2 存在问题

2.1 种植分散,规模小,受市场影响大

全县山药虽然总面积不小,但过于分散。调查表明:全县22个镇有近半数种植山药,但上规模的镇仅有五六个,而集中连片、33.3 hm2以上的山药基地更为稀少;种植分散,基地规模小,受市场波动影响大。这种状况造成一些年份(2006-2007年)许多农户盲目种植,全县面积产量急剧增加,在山药集中上市期间却销售不了的局面。即使山药畅销的年份(如2008年),零星种植的一些乡镇农户依然存在销售难的问题,近几年就出现了黄官、法镇、牟家坝等部分偏远山区农户将山药运往湘水销售的情况。

2.2 产业链不健全,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加工储运对提升蔬菜附加值、保障蔬菜产销平衡、抗击市场风险有重要作用,一般说来蔬菜加工量占总产量的10%~15%,市场风险较小。全县目前仅有1家荣福山野菜加工厂,对山药进行简单的切片加工,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没有形成规模,难以对市场产生影响。同时,县内缺乏大型储运冷藏库和专业的商贸公司,无法实现规模调配和周年供给,降低了山药的商品附加值。县内也无专门的山药交易市场,仅红庙、湘水等生产大镇在秋冬山药集中上市期间有交易点。县内山药交易大多依靠个体贩运户收购,在县内蔬菜零售市场及汉中市内几个蔬菜市场零星销售,或通过贩运至城固县二里镇的山药交易点进行销售。

2.3 栽培技术不规范

县农技中心蔬菜站通过对湘水镇的潘家坝、经堂湾、观音桥、长沟等村,红庙镇的五根树、浸林沟村及法镇等山药产区进行生产状况调查,发现山药生产技术存在普遍问题。一是栽培种植不规范,栽植密度普遍偏高,增加了生产成本,加重了病虫害发生,降低了生产效益;二是偏施氮肥,磷、钾配合使用的比例不高,农户氮、磷、钾配合使用户数只占到生产总户数的30%左右,同时农家肥施用量普遍偏低,用量不足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三是对病虫害(尤其炭疽病和枯萎病)的防治不力,用药不对路,花了钱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部分农户还在喷施膨大剂,对本地山药产业的长远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2.4 品种退化严重

品种是农作物增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好的品种应具备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强等特点。退化表现在种植一段时间后,产量逐年下降,抗病性、抗逆性差,因此需要对品种进行更新或改良,对于山药这种以无性繁殖为主的作物,更新改良更显必要。特别是本地品种红庙山药,农户基本上是自留种,连年种植,品种严重退化,单产和收益降低,红庙、青树等乡镇农户甚至将本地山药品种与外地其他引进品种混杂,加剧了本地山药品种的种性杂化,对本地特色品种发展极为不利。近几年,外地品种由于耐贮藏、便于运输、产量高、收益好等优点,在本县得到大面积种植,但基本上是农民自发引种,品种较杂,品质参差不齐。由于资金、人力、管理等多种原因,目前本县无专门的引种、繁种机构和技术人员,这对今后本县山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2.5 山药认证面积小

全县山药认证工作起步于2007年,目前只有湘水镇于2008年从技术层面完成了全镇200 hm2无公害山药基地与产品申请认证工作。其他乡镇由于组织、经费来源等原因,此项工作滞后,这与当前全县山药产业发展规模极不协调,也使本地山药产品走向大中城市市场受到影响。

2.6 品牌创建难

山药品牌、注册商标在本县还是空白。通过品牌创建、注册商标,可以有效提升本地山药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尤其是红庙山药,历史悠久,其品种认定及原产地认证,对全县山药品牌创建、市场开拓已迫在眉睫,唯有认定、认证得以落实,才能更好地开发与保护这一珍贵的山药品种资源和创建地方品牌。

3 建议

为做大做强本县的山药产业,应进一步深化认识,调动全县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好现有的技术、人才、资金、种质等资源,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并明确相关部门各自责任,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3.1 进一步调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山药产业发展重点

本县有种植山药的传统习惯,同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市场前景好、农户积极性高等特点,比发展设施蔬菜在投入、收益以及组织等方面更具优势。应从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高度,把山药产业摆在蔬菜生产的首位,优先大力发展,并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扶持。南郑县2006年出台了蔬菜产业规划,在重新定位和认识的基础上对一些内容可进行调整和充实,要突出山药产业发展重点,对政府、主管部门、技术推广部门、合作社的职责进行细化,采取切实措施推进山药产业做大做强。

3.2 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认真抓好山药产业发展大环境建设

强化商贸流通领域建设,在山药主产区(湘水、红庙、法镇)建立2~3个大型批发市场,建立冷藏保鲜库,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加工、商贸企业。抓好全县山药无公害及有机(含绿色)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等事关产业全局性的工作。县里每年优先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山药基地的建设,奖励山药产业发展好的乡镇和合作社,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将山药产业发展工作纳入主产区乡镇年度考核内容。镇政府要抓好山药基地建设和发展等工作,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推进本镇山药产业发展。

3.3 认真解决山药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抓好技术推广工作

技术部门加强山药引种、品种扩繁、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的研究;充分利用本县丰富的野生山药资源,攻克山药育种、品种改良的难题;解决病虫害(当前主要是炭疽病和枯萎病)防治、科学用肥用水、贮藏保鲜等技术问题;形成适应全县山药栽培的一整套规范化种植模式,推广山药无公害栽培技术。规范种植,严格执行无公害栽培标准,生产中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生长调节剂,严禁滥用化肥,确保产品安全,提升山药品质。同时,县财政拿出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农技部门用于山药优良品种的繁育、引进、扩繁,建立山药良种园,以满足全县山药产业对良种的需求,解决山药品种的老化、退化和改良问题。

3.4 加强蔬菜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蔬菜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整合现有人才资源,抓好全县蔬菜专业骨干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其中重点乡镇培养专业骨干5人以上,蔬菜重点村不少于2人;同时引进一部分蔬菜专业人才(本科以上)充实到蔬菜站和各片区站。

3.5 加强技术推广与蔬菜产销体系建设

积极鼓励并扶持销售商与种植农户及技术部门建立山药协会、山药合作组织,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山药种植新技术的推广和技术培训,以及产供销等各项服务工作。大力培养山药经纪人,积极鼓励支持组建山药经贸公司,强化各种服务组织建设,同时积极加强与外地大型商贸公司、超市联盟,全力做好本县山药的推介和销售工作。

3.6 加强蔬菜品牌建设

认真做好山药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抓好红庙山药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保护好这一地方品牌,同时政府出面协调由农业部门主抓全县山药统一品牌商标注册,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南郑山药的知名度,推进南郑山药走向全国。

猜你喜欢
山药全县蔬菜
奇怪的蔬菜
治病山药 美味山药
山药记
蔬菜
山药提早上市栽培技术
我的“魔法山药”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蔬菜也“疯狂”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