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烂果原因及防治技术

2016-03-26 20:52廖开志杨金明马秀玲冒布厂顾乔红
蔬菜 2016年4期
关键词:灰霉病悬浮剂侵染

廖开志,戴 虹,杨金明,马秀玲,冒布厂,顾乔红

(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东海 222300)

草莓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常绿速生小浆果,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大棚草莓反季节栽培,上市期处于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且随着近年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加上其投入少、效益高、见效快的特点,在东海县及周边地区草莓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成为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草莓植株矮小,茎、叶、果实接近地面,加上大棚内湿度大的小环境,为病害的侵染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特别是草莓烂果现象严重,极大地影响了草莓的产量与品质。

1 烂果原因

棚内湿度大、通风不良是大棚草莓烂果的主要诱因。当草莓果实,特别是近成熟期果实处在高湿的环境中,极易感染灰霉病、革腐病、终极腐霉烂果病。这几种病害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以侵染草莓果实为主,导致烂果。目前生产中以灰霉病最常见,但近年来,随着草莓品种的多样化,跨地区种苗调动,革腐病及终极腐霉病发生程度也日益严重,经常伴随灰霉病发生,不易区分。这几种病害经常交叉感染,发展速度快,危害严重。生产中常仅对灰霉病进行防治,效果不想理,造成大量烂果,严重减产达30%~40%。

1.1 灰霉病

病原为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1-2],主要危害草莓花及果实,也侵害叶片和叶柄。发病多从花期开始,病菌最初从即将开败的花或掉落的花辨侵入,使花呈浅褐色坏死腐烂,产生灰色霉层。果实染病多从残留的花瓣或靠近、接触地面的部位开始,也可从早期与病残组织接触的部位侵入,初呈水渍状灰褐色坏死,随后颜色变深,果实腐烂,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空气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叶柄发病,呈浅褐色坏死、干缩,其上产生稀疏灰霉。不同草莓品种感病初期症状不全一样,红颜草莓感病初期花柄变红,并向下弯曲,逐渐向花萼侵染,果实生长缓慢。甜查理感病初期,花柄一般不表现症状,仅在花萼出现水浸状小点,后扩大并迅速侵染果实,多从果蒂附近发病。

1.2 革腐病

革腐病又叫疫霉果腐病,草莓革腐病的病原菌是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的恶疫霉,亦称苹果疫霉[3]。草莓革腐病主要发生在果实和根部。果实感病时,被害果实呈淡褐色水烫状斑,并且能迅速蔓及全果,病部褪色失去光泽,用手轻捏有皮革状发硬的感觉,湿度大时果面长出白色菌丝。根发病时,切开病根可见从外向里变黑,呈革腐状,植株易拔出,病部有霉味。田间观察: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中期仅表现生长较差,略矮小,至开花结果期则地上部出现失水状,逐渐萎蔫直至整株死亡。

1.3 终极腐霉烂果病

病原为终极腐霉,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真菌[1,4],该病主要危害果实和根。贴地或近地面果实容易发病,病部初呈水渍状,熟果病部略褐色后常呈现微紫色,病果软腐略具弹性,果面长满浓密的白色棉状菌丝。叶柄果梗也可受害变黑干枯。根部染病后变黑腐烂,轻则地上部萎蔫,重则全株枯死。

2 发生特点

连作地,以及土质黏重、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严重,严重的导致大量死苗。栽培密度过大,氮肥施用过多,植株过嫩,田间郁闭、植株通风不良,特别易发病。种苗、土壤带菌,或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的田块易发革腐病,导致死苗和烂果。阴雨天,棚内湿度增加,发病严重,特别是草莓浆果成熟期遇阴天容易被病害侵染,引致腐霉菌感染烂果病。植株、果实之间相互感染严重,发病速度快,当感病果与健康果接触,快速感染,两天内腐烂,经常出现烂就烂一团,今天还是好果子,明天就是烂果子的现象。

3 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3.1.1 清洁田园

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常出现健康果与发病果接触发病,病果在田间成为病源继续侵染的现象,因此一旦发病,应及时小心地将病叶、病花、病果等摘除,放塑料袋内带棚室外妥善处理。加强植株管理,及时摘除老叶及无用果枝,增加通风透光能力。

3.1.2 高垄稀植

起高垄栽培,垄面宽45~50 cm,沟底约35 cm,垄高25 cm以上,每垄定植2行,草莓苗弓背朝外定植,667 m2定植7 000株左右。通过高垄稀植,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起垄时,提高垄坡度,垄中间高,两边低,防止地膜积水。通过提高土垄高度,降低地下水位,增减斜面坡度,减少地膜上积水的产生,防止草莓浸泡。

3.1.3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草莓品种对病害的抗性不一样,选用生长势强,坐果率高,耐寒、耐阴、抗灰霉病、病毒病、白粉病、芽枯病的抗病品种,如久香较抗灰霉病,而甜查理易感灰霉病和疫霉烂果病。母株应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无病种苗。

3.1.4 土壤处理

夏季休闲期,棚内灌水,地面盖上地膜,闭棚15 d左右,利用高温灭菌。或采用石灰氮等土壤处理剂进行土壤消毒,减少土壤病原菌基数,但该处理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杀死有益菌,因此处理后应增施微生物菌肥,补充土壤有益菌数量。

3.1.5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如果偏施氮肥,植株长势旺,抗病性下降,可适当增施磷钾肥,补充钙镁锌等中微量元素,并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施用微生物菌肥,通过增加土壤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或杀死有害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增强草莓植株抵抗力。

3.1.6 科学浇水

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或滴灌节水栽培,开花前期、开花坐果期和浇水前喷药防治,阴雨天严禁浇水,冬季选择晴天上午浇水,浇水后加大放风量。

3.1.7 加强通风降湿

烂果的最大诱因是棚内空气湿度过大,除了雨雪天,每天应坚持放风,降低大棚内空气湿度。只要条件许可,上午9点左右应放风10~20 min排除棚内湿气。

3.2 药剂防治

在加强农业措施的同时,还必须进行适当的药剂防治,特别是发病初期,及时用药。

3.2.1 生物防治

生产中生物防治用得最多的是木霉菌[6-7],其中以哈茨木霉和绿色木霉应用最多。还有酵母、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等。应在发病前及发病初期使用,主要利用有益菌的拮抗作用与竞争作用,抑制灰霉病病菌的生长与繁殖。

3.2.2 化学防治

灰霉病防治可用20%腐霉利悬浮剂5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700倍液,500 g/L异菌脲悬浮剂1 000倍液,凯泽(50%啶酰菌胺水分散剂)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革腐病、终极腐霉烂果病可用80%烯酰吗啉水分散剂2 000倍液,72.2%霜霉威盐酸盐750倍液,百泰(60%吡唑·代森联水分散剂)等防治。由于几种病害经常混合发生,交叉感染,因此用药时可复配用药,可选用20%腐霉利悬浮剂30 g + 80%烯酰吗啉8 g或20%腐霉利悬浮剂30 g + 百泰(60%吡唑·代森联水分散剂)20 g对水15 kg喷雾。当植株发病严重,导致叶柄、花柄腐烂时,应重点喷施发病株。

3.2.3 熏棚防治

在阴雨天,棚内湿度大的时候,选用百菌清、腐霉利烟雾剂进行熏棚,可有效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控制病害发生。关闭风口后,于傍晚6时左右在大棚内按规定剂量点燃烟熏剂,并均匀放置,第2天早晨开棚放风。熏棚需把蜜蜂搬走,2~3 d后才能搬回。

猜你喜欢
灰霉病悬浮剂侵染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花生黄曲霉侵染力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散叶莴苣灰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白桦木材侵染菌侵染材的化学分析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