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融合 打造六安茶谷

2016-03-27 06:55杨精明
茶业通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六安产业融合创新

杨精明

(安徽省六安市农业委员会,安徽六安 230001)



创新产业融合 打造六安茶谷

杨精明

(安徽省六安市农业委员会,安徽六安 230001)

摘要:安徽省六安市为生态秀美,名茶荟萃的大别山区规划了面积约6144km2,人口约160万人的“六安茶谷”。通过强化领导、推进、保障以及考评机制;按照“完善路网、打造支点、丰富内涵”的要求,打造以“生态谷、产业谷、旅游谷、养生谷、富民谷”为内涵的六安茶谷。2015年4月以来,茶谷建设取得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全市上下主动融入茶谷建设,

关键词:六安;茶谷;创新;产业融合

“谷”在汉字中是一个单字,具有一词多义,大致可理解为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也可延伸为高端主导产业或产业集群,如美国硅谷、深圳茶溪谷、浙江杭州 “天堂硅谷”。

六安茶谷建设提出于2014年5月,是六安市委、市政府加快实施绿色发展重大战略的主要平台和具体抓手,是六安“弘扬红色精神、致力绿色发展、放飞金色梦想”的具体实践,是全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全面推进创新改革的重大举措。

六安茶谷建设充分整合利用当地茶叶、毛竹、石斛等物产及山水、文化资源,将特色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意、景区旅游融为一体,实现经济、科技、旅游、文化、民生等发展要素全方位融合。

1 建设六安茶谷的基础和优势

1.1生态环境秀美

六安南部为大别山区,北部为淮河平原,全市地形半居深山半临河,可谓依山襟淮,承东启西,是东西交汇和南北过渡地带。六安是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拥有二类以上优质水源70多亿m3,是合肥、淮南等市的重要水源地,年平均气温14.6~15.6℃,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600mm。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高,每立方米达7万个,堪称“天然氧吧” 。

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六安地形过渡分明、气候过渡分明,生物过渡分明:六安,既有山区,也有丘陵,更有平原,六大人工水库如六颗璀璨的珍珠散落人间,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很多生物由南到此不跨淮河,由北到此不过长江。

1.2物产资源特色

六安作为全国重要农业基地,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特色足,质量优,素有“白鹅王国”、“茶药宝库”、“丝绸之府”、“中国麻都”的称谓。

1.3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

六安是皋陶文化的源头、三国名将周瑜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古城与平遥齐名,金寨、裕安被称为将军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上百位将军。茶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乡土文化交相辉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安瓜片传统制作工艺,自然遗产——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红色文化遗产——全国罕见、安徽唯一完整保存着苏维埃时期独山革命旧址群。拥有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十八盘竹海、六万寨、龙井沟、蝙蝠洞等天然景点和自然保护区等等。

大别山对于六安,既是地理意义上的,也是文化意义上的,更是生态意义上的。因为大别山的庇护,造就了山灵水秀的六安,因为大别山的积淀,造就了人文厚重的六安,因为大别山的滋润,孕育了资源丰饶的六安。

好山好水出好茶。千百年来,人们赞美大别山,不仅因为寄情于这里的山水风光,人文生态,更因为钟情于这里的一片片树叶——六安茶。

七碗清风自六安。六安自古以茶闻名,六安茶多,可谓有山即有茶;六安的茶好,有“五朵金花”之称的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金寨翠眉、华山银毫,品质优越,各具特色,其中,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四个题字,是清代名士郑板桥手书。当年胡锦涛书记出访俄罗斯即把六安瓜片作为国礼赠予普京,周总理临终前想喝的就是当年叶挺送他的六安瓜片。

因为生态秀美,因为资源特色,因为文化厚重,因为名茶荟萃,使建设和打造六安茶谷成为可能。

2六安茶谷建设的规划范围

六安茶谷规划面积约6144km2,人口约160万人,主干线长约260km,建设范围涉及5个县区、48个乡镇、5个水库,具体包括:裕安区分路口镇、狮子岗乡、独山镇、石婆店镇、石板冲乡、苏埠镇、青山乡、西河口乡、城南镇;金寨县麻埠镇、油坊店乡、青山镇、张冲乡、天堂寨、燕子河;霍山县诸佛庵镇、落儿岭镇、黑石渡镇、佛子岭镇、大化坪镇、磨子潭镇、单龙寺镇、东西溪乡、下符桥镇、但家庙镇、与儿街镇、衡山镇、漫水河镇、上土市镇、太平畈乡、太阳乡;舒城县晓天镇、山七镇、高峰乡、河棚镇、汤池镇、南港镇、阙店乡、春秋乡、舒茶镇、万佛湖镇、五显镇、庐镇乡;金安区毛坦厂镇、东河口镇、张店镇、横塘岗乡、中店乡。

五座水库:佛子岭水库、响洪甸水库、白莲崖水库、磨子潭水库,龙河口水库。

六安茶谷主要线路规划为“三横三纵、一个主循环、四个中循环”。

三纵三横包括,横一:合六南通道; 横二:接环巢湖大道,经京台高速公路(G3)杭埠道口、舒城县城万佛湖镇、五显镇,金安区毛坦厂镇、霍山县城关镇、黑石渡镇、诸佛庵镇、金寨县张冲乡、青山镇,接合武高速公路(G42)古碑入口;横三:起于G206舒茶镇,向西经汤池镇、河棚镇、高峰乡、晓天镇、霍山县东西溪乡、济广高速公路(G35)大别山东(单龙寺)道口、磨子潭镇、沿大别山旅游通道,终点位于太平畈乡。纵一:沿六舒路口,向南经六毛路张店镇、东河口镇、毛坦厂镇、五显镇、舒城县山七镇;纵二:济广高速公路;纵三:在国道312分路口,向南经裕安区独山镇、霍山黑厂渡镇、佛子岭镇、大化坪镇,终点大青枫岭接大别山旅游快速通道。

一个主循环线路:六安-分路口-独山-响洪甸-诸佛庵-黑石渡-佛子岭-单龙寺镇-东西溪-晓天-山七-五显-毛坦厂-张店-六安。设立汤池、单龙寺(大别山东)、分路口、中店等4个茶谷通道入口,预留戚家桥入口。

四个中循环:环响洪甸水库循环,环佛子岭水库循环,舒城县汤池镇至舒茶镇至春秋乡至南港镇至汤池镇循环,金安区中店乡至横塘岗乡至嵩寮岩至东河口镇至张店镇循环。

3六安茶谷建设的目标任务

按照“完善路网、打造支点、丰富内涵”的要求,通过“两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八年上台阶”,把六安茶谷打造成世界最好绿茶产区、大别山国家风景道、大别山湖群国家旅游休闲区、国家知名品牌示范区、绿色发展试验区。六安茶谷,内涵在“五谷”:

3.1生态谷

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 ,增强大别山区生态环境承载力。优化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确保六大水库等重要水源地水质均在Ⅱ类水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大别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物种种群及其栖息地恢复示范工程。

3.2产业谷

实施六安茶产业振兴计划,着力打响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金寨翠眉、华山银毫六安茶叶“五朵金花”品牌。

统筹发展毛竹、石斛、油茶、赤灵芝、板栗、中药材、高山蔬菜、经济林果、生态养殖、生态水产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茶谷沿线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重点打造霍山毛竹、石斛、舒城油茶,裕安、金安、金寨经济林果,库区生态渔业等产业集中区。

以茶会友,兴办绿色资源和绿色产业等各类高端会议和国际论坛。重点依托独山茶公园打造中蒙俄万里茶道论坛,依托佛子岭水库打造跨国绿色发展论坛,依托华润低碳循环水养殖及土门店渔村打造现代渔业论坛,依托霍山石斛打造卧龙滩中国石斛论坛,依托诸佛庵大别山第一竹海打造国际竹藤论坛,依托金安城郊区位优势打造乡村旅游发展论坛,依托万佛湖等大别山湖群打造生态库钓论坛。

3.3旅游谷

规划建设以响洪甸、佛子岭、万佛湖等大别山湖群为核心的休闲旅游区,重点培育大别山北坡自驾车旅游国家风景道等特色旅游线路,重点支持大别山徒步、六大水库垂钓等运动休闲品牌建设,加快发展休闲旅游、自驾旅游、智慧旅游、摄影旅游、探险旅游、登山旅游、水上旅游、科考旅游等新业态。

3.4养生谷

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实施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多级别疗养休闲服务中心,引进远程医疗、高端休闲服务,做好基础和配套建设。打响金寨长寿之乡品牌,重点打造环响洪甸水库、佛子岭水库、毛坦厂-东河口、晓天-万佛山健康养生功能区。

3.5富民谷

根据茶谷区域实际和特点,量身谋划和打造一批基础设施、景点开发、生态利用、产业扶持项目用于支持重点贫困村发展,引导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生态和旅游产业参与茶谷建设。稳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着力推进精准扶贫,力争六安茶谷区域较全市提前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4六安茶谷建设的工作保障

4.1强化领导机制

市委市政府把六安茶谷建设作为加快实施绿色发展战略集中区、主战场和增长极,是全市推进绿色发展的“一号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六安茶谷暨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规划指导、协调、联络、督办以及产业培育等日常工作。正在筹建“一谷一带”管理委员会,各县(区)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强化对乡镇“一谷一带”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4.2强化推进机制

“一谷一带”范围重大基础设施列入市和相关县(区)重点工程建设计划,市和相关县(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项目谋划、编制、申报、实施力度,把“一谷一带”建设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制定项目清单,明确“一谷一带”建设时间表、路线图。推行项目精细化管理,按照“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笔经费、一抓到底”的要求,挂图作战,盘点销号,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4.3强化保障机制

出台了关于“一谷一带”建设投入和项目资金整合管理配套政策,一是市振兴茶产业发展和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专项用于“一谷一带”建设;二是集中利用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大别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美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民生工程、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点政策项目资金的百分之五十,专项用于“一谷一带”建设;三是相关县(区)市直有关单位和相关县(区)新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优先支持“一谷一带”建设。

加大预算投入力度,搭建融资平台。市本级、相关县(区)财政每年安排 “一谷一带”建设专项资金,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不低于同级财政收入的增幅。每年市级安排5000万财政专项资金,县(区)每年2000万元财政资金,合计1.9亿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项目以奖代补、宣传推介,1.8亿元用于设立“一谷一带”建设专项基金,搭建融资平台。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放宽对“一谷一带”建设的信贷政策和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一谷一带”建设。

全市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亩建设用地指标,定向用于“一谷一带”建设。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实行单独申报。

4.4强化考评机制

“一谷一带”建设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重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5六安茶谷建设的社会影响

2014年以来,皖西日报、六安广电台、市县区茶谷办分别通过报纸特刊、大型系列电视报道,跟踪宣传报道茶谷建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部分央企、党政领导、高端智库纷纷来茶谷开展调研;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佛子岭成功举办了绿色发展跨洲论坛。

2015年4月,第一届六安茶谷开茶节成功举办,中蒙俄三方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万里茶道六安论坛。7月,省政府参事刘奇在专题调研六安茶谷后,用“5个方面的新探索”,充分肯定了六安茶谷建设的创新做法:“‘5个方面的新探索’即六安茶谷是贯彻党中央‘绿色化发展’理念的新探索;是落实国务院《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新探索;是提纲挈领,抓一带百谋划区域发展的新探索;是发挥特色资源优势脱贫致富的新探索,也是发掘传统文化发展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新探索。”为此,刘奇联合9位省政府参事,共同建议将六安茶谷纳入全省十三五发展规划。茶谷建设取得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全市上下主动融入茶谷建设,致力加快绿色发展的信心倍增,热情高涨。

(责任编辑:蒋文倩)

〔收稿日期〕2015- 12- 08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6- 5768(2016)01- 020- 004

猜你喜欢
六安产业融合创新
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
安徽六安:致力打好产业扶贫“特色牌”
六安茶香也袭人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