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大棚草莓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研究

2016-03-27 16:33顾建芹方群英秦淑平王建军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4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奉贤区喷药草莓

王 华 张 敏 顾建芹 李 栋 卫 勤 何 吉 方群英 秦淑平 王建军 曹 云(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400)

奉贤区大棚草莓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研究

王 华 张 敏 顾建芹 李 栋 卫 勤 何 吉 方群英 秦淑平 王建军 曹 云(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400)

为提高奉贤区大棚草莓的安全生产水平,结合研究的新技术成果,提出了适合奉贤地区大棚草莓生产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定植时间、栽培形式、栽培制度、栽培地选择、土壤翻耕与消毒、施用基肥与整地、定植、水肥管理、覆膜扣棚与温湿度管理、植株管理、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采收、运输与贮存等。

大棚草莓;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要点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草莓每667 m2单茬产量为1~2.5 t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肥料农药使用原则和要求、生产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本技术适用于上海市奉贤区保护地栽培。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DB13/310-1997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DB13/311-1997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DB13/T453-2001 无公害蔬菜生产 农药使用准则DB13/T454-2001 无公害蔬菜生产 肥料施用准则

3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无公害草莓生产的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 DB13/310-1997的规定。

4 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

无公害草莓生产中使用肥料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肥料的种类等,按DB13/T454-2001执行;控制病虫危害安全使用农药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等,按DB13/453-2001执行。

5 栽培管理措施

5.1 品种选择

保护地栽培草莓,宜选用对光温反应迟钝、休眠浅、成熟较早、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好、外观品质优良、较耐储运、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品种种植[1],可供选用的草莓品种有“红颜”、“97”、“申阳”、“章姬”、“甜查理”。

5.2 定 植

5.2.1 定植时间

一般为每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

5.2.2 栽培形式

大棚栽培。

5.2.3 栽培制度

一年一栽制。

5.2.4 栽培地选择

草莓属于须根作物,根系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为使栽培的草莓获得较高产值,应选在通风透光良好、排灌方便、地势较高的田块栽培。土质要求为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势较低、容易积水、土质粘重或属砂质、土壤偏碱等的田块,都不适宜种植草莓。同时,草莓忌重茬,如前茬作物为马铃薯、番茄、烟草等的田块,也不适宜种植草莓[2]。

5.2.5 土壤翻耕

7月田块休闲时期进行土地翻耕,让较深的土壤暴露在表层,同时增加土壤的空隙度。

5.2.6 土壤消毒

(1)物理、化学法消毒。在草莓移栽前,利用7、8月高温天气进行土壤消毒,减少或杀死土壤内多种土传病原菌,如根腐病菌等;防治虫害,如线虫等。具体做法为:将土壤灌水并覆盖地膜闷棚20多d;每667 m2施生石灰75~100 kg,再灌水、覆盖地膜,闷棚30 d左右,利用高温(棚温达60~80 ℃)及石灰的杀菌作用进行有效消毒[3]。(2)微生物菌剂法消毒。草莓移栽后3 d,每667 m2用哈茨木霉微生物菌剂1.5 kg或金科瑞重茬微生物菌剂2 kg对水浇灌草莓根部土壤,不仅可有效灭杀多种土传病害,还具有土壤消毒的作用。

5.2.7 施用基肥及整地

定植前14~21 d施基肥,以施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忌用含氯肥料。每667 m2施普通商品有机肥1.5 t或“科尔必旺”微生物肥1 t加45%复合肥(如狮马牌)50 kg作基肥,均匀洒施。施入基肥后,要求全面整地,耙碎耙平耙匀,按规格筑成龟背形垄,垄高25~30 cm,垄宽45~60 cm,垄与垄之间的沟宽25~30 cm,一个大棚中间筑5行垄,两边各筑1行窄垄作保护行。整地时,适当进行除草。一般在定植前5 d整好地、筑好垄、开好沟、装好滴灌水管,并灌水1次,让土壤沉实。

5.2.8 定 植

定植前3~5 d,在棚架上拉盖好遮阳网。将购买的草莓苗先置于室内阴凉处,地上铺一层薄膜,做1个凹槽,将消好毒的土壤和幼苗放入其中,并浇一点水,以保持根部湿润。同时,可根部浇施生根粉溶液,促进发根,提高成活率。

要选阴天或下雨天定植,晴天定植要选早晨或傍晚,避开中午高温时期。1行垄栽2行苗,按行距20 cm、株距15 cm挖穴栽苗,每667 m2栽6 000~8 000株。移栽草莓苗时,注意“上不埋心,下部露根”,新茎弓背朝向沟外,并及时浇定根水。栽后,早晚连续浇小水,直到草莓活棵。遮阳网在草莓苗移栽后30 d左右移去,让草莓在露天生长一段时间。

5.3 大棚栽培管理技术

5.3.1 水肥管理

(1)灌水。草莓苗活棵后,采用干湿相间的方法进行灌溉,以潮为主,促进草莓根系生长和发棵,土壤不发白不浇水,土壤发白立即浇水。盖地膜扣棚后,温度较高,植株蒸腾作用加强,要注意灌水保湿。生产上,早晨查看棚内草莓叶尖是否吐水,有水珠则不缺水;无水珠则立即灌水。花芽分化期,应适当控水,防止徒长;现蕾至开花期,保持土壤含水量达最大持水量的70%。花期7 d左右,停止浇水,以防落花。结果期,保持土壤含水量达最大持水量的70%~80%,以满足果实膨大对水分的需求[4]。(2)追肥。依据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在草莓生长前期每20 d左右追1次肥,后期每月追1次肥,共追肥4~5次,且要结合灌水进行追施。追肥以施复合肥为好,为提高肥效,可将复合肥溶解于水,配成液肥,结合滴灌追施,一般每667 m2每次追肥量以8~10 kg为宜。追肥时间以覆盖黑地膜前、果实膨大期、采收盛期、植株恢复期、侧花序结果期为佳,果实采收前一般不追肥。5.3.2 覆膜扣棚与温湿度管理

(1)覆盖黑地膜。在霜降节气前、10月中旬左右,垄上覆盖黑色地膜,覆膜后立即破孔掏苗,破膜孔不宜过大。(2)扣棚。当日平均温度低于15 ℃、11月上旬左右,及时扣棚。如温度有所回升,可适当推迟一段时间扣棚。可在一个棚内放置1~3个温(湿)度计,以随时观察棚内温(湿)度,并适时进行调控。(3)温度调节。温度要求前期高、后期低,超过最高温度时要放风降温,降到低点时关风口保温。扣棚初期,温度要求相对较高,要求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5~30 ℃、夜间保持10℃~12 ℃;现蕾期,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5~28℃、夜间保持8~10 ℃;开花期,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4~26 ℃、夜间保持8~10 ℃;果实膨大期,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3~25 ℃、夜间保持6~8 ℃;采收期,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0~24 ℃、夜间保持5~6 ℃。(4)湿度调节。根据草莓生长各阶段对湿度的要求,通过放风来调节。通风散湿的最佳时间一般在中午前后,其他时间如要散湿,须遵循先保温的原则。保温初期,空气相对湿度宜相对高些,控制在70%~80%。开花期,湿度过高,对授粉不利,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高于50%进行通风换气。果实采收期,湿度过高,易发生灰霉病和白粉病,影响果实品质,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50%~60%。注意阴雨天不适宜通风散湿。

5.3.3 植株管理

(1)摘除老叶、病叶。经常摘除衰老叶片及病叶,每株保留10~15张绿叶,以利于通风透光,使植株受光均匀、减少菌源。(2)摘除侧芽、匍匐茎。顶花序抽生后,摘除生长势弱的侧芽,保留主茎两侧1~2个健壮侧芽。发生的匍匐茎,应及早摘除。(3)疏花疏果。一般保留2个花序,即1个顶花序、1个侧花序。在第1朵小花开放前疏掉部分花蕾,掐去高级序的花(如第3、4级的枝梗的花常不孕)。疏花时可适当多留一些花,每个花序可保留10~12朵花。疏果时应注意将发育不正常的、畸形的、过早变白的小果及病果疏除,以保证营养供给及果实大而整齐。(4)摘除花茎。当一个花序的果实采收完毕后,及时去除花茎,以免其萎缩后滋生病菌。

5.3.4 辅助授粉

冬季及早春温度低,大棚密闭、通风少,空气流通不良,昆虫少,容易影响草莓授粉受精,产生无效花或畸形果,因此,要采取放养蜜蜂、花期通风等措施进行辅助授粉,通过放养蜜蜂传粉,可提高结果率、减少畸形果。一般在草莓开花前7 d左右或草莓有零星开花时放养蜜蜂,每个大棚(面积333.33 m2)放置1个蜂箱[5]。放蜂期间,要调节好棚内温湿度,棚室内温度控制在18~28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以利于植物生长和蜜蜂授粉。

5.3.5 病虫害防治

草莓病虫害的防治,以预防为主、立足早治。具体为:(1)重视茬口轮换和土壤消毒。草莓忌重茬,连续种植2年后,需进行合理的茬口轮换。有条件的,可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也可与蔬菜、瓜类进行轮作。不可轮作的,可休闲土地,并进行土壤消毒,以减少土传病虫害等。(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综合抗性。如采用合理种植密度,采用滴灌设施,减少纯氮肥使用,合理调控棚内温湿度,适时摘除老叶、病叶、病果减少菌源,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等,以有效提高草莓的综合抗性。(3)注重病虫害测报,适时进行化学防治。加强病虫情报调查,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并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且各农药品种要严格掌握和遵守安全间隔期。开花期不打药,挂果期小心用药,采果期先采果后喷药。注意,在喷杀虫剂前,要将蜂箱移至棚外。

草莓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蚜虫、红蜘蛛等[6]。炭疽病,在定植初期采用25%嘧菌酯悬浮剂(阿米西达)1 000~1 500倍液或8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炭疽福美)1 000~1 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1~2次,喷药间隔7~10 d。白粉病,在开花前采用300 g/L醚菌·啶酰菌悬浮剂(翠泽)2 000倍液或12.5%四氟醚唑水乳剂2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2次,喷药间隔7~10 d,开花后停止喷药,开花后有发病的,在发病初期再防治1次。灰霉病,采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凯泽)1 5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施佳乐)1 2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分别在现蕾期防治1次、幼果期防治2次,喷药间隔7~10 d。蚜虫,在发生初期采用0.3%苦参碱可溶性液剂500~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1~2次,喷药间隔7~10 d。红蜘蛛,在发生初期采用20%丁氟螨酯悬浮剂(金满枝)2 000倍液或1%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甲满锉)2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1~2次,喷药间隔7~10 d。注意,若各病虫害如发生轻,可减少防治次数;若发生重,则增加1次防治次数。

5.4 采收、运输与贮存

奉贤区草莓大棚栽培采收期一般在12月上旬至翌年5月上旬。大棚草莓以鲜食为主,一般在草莓开花后30 d左右成熟,冬季和早春温度低,可在草莓80%~90%成熟时采收;当气温达18 ℃以上时,可在草莓70%~80%成熟时采收。注意,由于草莓成熟度不一致,一般每隔1~2 d采摘1次,盛果期每天采摘1次。宜在清晨露水干后至午间高温之前或在傍晚天气转凉前进行采摘[7]。采摘时,要轻拿、轻摘、轻放,采下的果实应留有果柄,不要损伤花萼,否则容易腐烂。采收后的植株,要及时追肥、补充营养,并及时清除黄叶、老叶和畸形果,以防止早衰,提高产量及质量。

采收后,要剔除畸形果、腐烂果,按大小和成熟度分级,并用有透气孔的硬盒进行包装。采收后的草莓,在室温下一般只能存放1~2 d,因此要及时销售。运输宜在清晨或晚间气温低时进行,途中做好防晒,尽量避免震动或减少震动,最好用冷藏车运送,车内温度保持在1~2 ℃、湿度保持在90%~95%。应放在整洁的仓库中贮藏,在2~4 ℃温度下,保鲜期为2~4 d;在0~2 ℃低温下,保鲜期为7~10 d。

[1] 徐永辉,周文娟,唐逸娟,等.设施草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2):70-71.

[2] 李文,陈福生.草莓主要栽培技术及管理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09(3):77.

[3] 穆廷云,王华菌,李加奎,等.草莓促成栽培技术的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1(3):61-62.

[4] 孙桂平.大棚草莓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8, 24(7):18-19.

[5] 倪妮,朱秀红,徐钟欢.“红颊”草莓大棚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2(3):76.

[6] 成玉波,冷学友,成玉富.大棚草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5(1):72-74.

[7] 贺建强,邵鹏,芮金富,等.大棚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6(5):107-108.

2016-07-01

猜你喜欢
奉贤区喷药草莓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奉贤区金汇镇:“联”字特色谱写人大工作新篇章
果树喷药巧时期
“悦读”引领少先队员新成长——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提升少先队员阅读素养的实践探索
从“阅读”走向“悦读”——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以阅读引领少先队员新成长
我喜欢的一句话
高温天气果园喷药有“四大禁忌”
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