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2016-03-27 16:33施露青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局215104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苏州地区匍匐茎芽眼

施露青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局 215104)

马铃薯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施露青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局 215104)

马铃薯是一种块茎植物,不仅可作主食、副食、蔬菜,还是工业原料和重要饲料。为发展苏州地区的马铃薯产业,现将马铃薯的特征特性及主要高产等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应用。

马铃薯;特征特性;主要栽培技术

马铃薯为茄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洋山芋、洋芋、土豆、地蛋、山药蛋,是一种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的块茎作物。马铃薯不仅可作主食、副食、蔬菜,还可作家畜饲料,更是制造淀粉、洒精、糖浆和合成橡胶等的工业原料。马铃薯在我国分布的地区较广,从南到北几乎每个省都有栽培。目前,马铃薯在苏州地区旱地、山坡地、家前屋后自留地等都有广泛种植,深受广大农户青睐。为发展苏州地区的马铃薯产业,笔者阐述了马铃薯的特征特性及主要高产等栽培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应用。

1 特征特性

1.1 特 征

1.1.1 根

马铃薯的根系因繁殖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用种子繁殖的马铃薯的根系为圆锥根系,具有明显的主根,在主根上又生有许多支根;用块茎繁殖的马铃薯的根系没有主根,是纤维根。马铃薯根系分布范围也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但主要分布在耕作层内,四面伸展约33 cm。

1.1.2 茎

马铃薯的茎分为地上茎、匍匐茎和块茎3种。(1)地上茎。地上茎由种薯的芽眼生出,幼小时为圆柱形,然后变为三角形。地上茎多汁,被有茸毛,且幼茎上特别多。茎一般为绿色,也有红色或淡紫色的。茎上有分枝。(2)匍匐茎。匍匐茎是主茎地下部分茎节的腋芽发生的侧枝,入土不深大部分呈水平方向分布在耕作层中。匍匐茎长短差异较大,长的达33 cm以上,短的仅在2~3 cm,在生产上宜选择匍匐茎长短适中的品种种植,以便于收获。(3)块茎。块茎就是人们食用的部分,是膨大了的变态茎。匍匐茎的末端也能膨大形成块茎。块茎为椭圆形、圆或长圆形,一般单个块茎重50~200 g,大的重250 g以上,皮色有黄、白、红、粉红等,薯肉多为黄色或白色。块茎上有芽眼,每个芽眼通常有3个芽,仅中间1个萌发,其余2个为休眠芽。

1.1.3 叶

马铃薯块茎或种子发芽最先长出的几张叶子称为初生叶,初生叶为单叶,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羽状复叶。复叶是由大、小两种叶片依次相间组成,互生于茎上。马铃薯叶色黄绿或灰绿,叶面平滑或微皱有茸毛,叶基部有托叶。

1.1.4 花

马铃薯的花序为聚伞花序,从叶腋处抽出,由许多带柄的花集生于细长的花柄上。花萼基部联合花冠呈漏斗状,有白色、浅红色、紫红色及蓝紫色等。每株植株有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2室。

1.1.5 果实与种子

马铃薯的果实为浆果,呈圆形或椭圆形,褐色或紫色,内有种子。种子扁平圆形,暗灰色,表面粗糙,种子很小,每果可达300~400粒。普通品种的马铃薯结实较少或不结实,因此,在生产上常用块茎来繁殖,只有在选育新品种时,才采用种子繁殖。

1.2 特 性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高山地区,适宜生长在冷凉地区。马铃薯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适宜栽植于壤土或沙质壤土,水利条件要求能灌、能排。对温度的要求,利用块茎繁殖的,种薯在土温5~8 ℃即可萌芽生长,生长适温为15~20 ℃,茎叶生长和开花适温为16~22 ℃,块茎形成时期的夜间适温在10~13 ℃(土温为16~18 ℃),注意严防出土和幼苗期的气温降至-2 ℃而导致冻害。马铃薯生长需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每生产500 kg马铃薯需从土壤中吸收氮2.5 kg、磷1 kg、钾5.3 kg。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若此时遇到干旱天气,每667 m2每次需灌水15~20 t,以确保马铃薯高产。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要选用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休眠期短、抗逆、抗病、高产、优质的早熟马铃薯品种种植。苏州地区采用块茎繁殖的马铃薯一般选用“新荷兰7号”、“中丰8号”。

2.2 种薯处理

2.2.1 切块消毒

播种前30 d,先将种薯放到温度12~15 ℃的室内或阳畦中进行暖种处理5~7 d,促使种薯迅速解除休眠。暖种后进行切块,切块大小要求均匀一致,每块最少保持1个芽眼。切块用5%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消毒。切块后晾切口,促使伤口愈合。

2.2.2 催芽处理

(1)室内催芽。将晾好的种块放入篓内,用潮湿的麻袋覆盖并置于15~18 ℃的室温下催芽。(2)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建阳畦催芽,畦内铺5 cm厚的湿沙,摆好1层种块后,再撒1层湿沙,如此可放种块2层,切勿堆放过厚,以防烂种。白天确保有充足的光照,夜间在薄膜上覆盖草苫,确保畦面温度保持在15~18 ℃,以促使种块发芽。

2.3 地块选择与整地施肥

马铃薯要求种植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壤土或沙质壤土中,避免与茄科类作物连作。播种前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2 5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尿素20~25 kg、硫酸钾25~30 kg、硫酸锌1 kg、硼砂0.5 kg,有机肥整地时耕翻入土中,化肥于播种时条施。如采用地膜栽培,应将所有肥料一次性施入。基肥施后随即耕翻深25~30 cm,并整平地面按要求做畦。

2.4 适时播种

苏州地区马铃薯播种适期一般在3月上旬(即土壤深10 cm处地温达10~15 ℃时开始播种),覆盖塑料地膜的可提前到2月中旬播种。开沟点播后覆土,稍镇压后覆盖地膜。每667 m2播种薯150 kg,每667 m2播5 500株左右。单行种植,垄高15~20 cm、行株距60 cm×20~25 cm;双行种植,垄距1 m,垄宽60 cm、高15~20 cm,大行距60~70 cm、小行距30~40 cm、株距27~30 cm。

2.5 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应遵循“前促后控”的原则,主要抓好中耕除草松土、追肥、浇水及病虫害防治,以确保种薯健壮生长、高产丰收。

2.5.1 幼苗期

出苗后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苗肥每667 m2施碳铵50 kg,在距种植行8 cm处条施,并中耕培土。追肥后及时浇水,如足墒播种的,苗期尽量少浇水,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发棵,并做好蚜虫防治。封垄前结合长势每667 m2追施硫酸钾复合肥10~15 kg,同时进行最后1次中耕除草培土。

2.5.2 结薯期

出苗后25 d即开始现蕾,薯块开始膨大,此时需进行培土浇水,并喷洒乐果乳剂防治蚜虫、喷药预防晚疫病。当马铃薯长至16张叶片时(即5月上旬开花初期)进入薯块膨大期,此时要及时喷洒70%代森链锰锌防治晚疫病。生长后期如土壤干旱,必须及时浇水以确保结薯。

2.6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主要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疮痂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地老虎、蛴螬、茶黄螨、潜叶蝇等。病毒病可用1.5%植病灵号乳剂1 000倍液防治;晚疫病可用70%代森锰锌或25%瑞毒霉或58%瑞毒锰锌防治3次,各种药剂交替使用;疮痂病可每667 m2用硫磺粉1.5~2 kg撒施后犁地,或在播种开沟时每667 m2用硫磺粉1.5% kg进行土壤消毒;蚜虫和菜青虫可用5%抗蚜威或10%吡虫啉或20%氰戊菊酯或10%氰氯菊酯交替喷雾防治;地老虎、蛴螬可在犁地前每667 m2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5~6 kg或施毒饵2~3 kg诱杀;茶蟥螨可用73%炔螨特乳油200~3 000倍液或0.9%阿维菌素乳油4 000~6 000倍液防治。

2016-06-12

猜你喜欢
苏州地区匍匐茎芽眼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马铃薯芽眼检测识别研究*
基于色饱和度三维几何特征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草莓匍匐茎繁殖技术要点
朱顶红在苏州地区的引种栽培
马铃薯匍匐茎糖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苏州地区风景园林中彩叶树种的应用调查
苏州地区五年制高职办学典型特征分析
发芽土豆带着毒
苏州地区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对策研究
草地早熟禾匍匐茎数字化生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