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冠”梨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2016-03-27 16:33龚山明上海市崇明区堡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2157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若虫梨树喷药

龚山明 (上海市崇明区堡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157)

“翠冠”梨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龚山明 (上海市崇明区堡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157)

近年来,“翠冠”梨病虫害发生种类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翠冠”梨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技术指导梨农病虫害防治实践,针对不同的病害和虫害,总结了不同种类病害和虫害的发病(生)规律,并依此提出了相关防治方法,以供参考梨农参考应用。

“翠冠”梨;病虫害;发生;防治

“翠冠”梨抗性极强,极耐瘠薄,在山地、平原和滩涂地均可种植,为优质丰产品种。目前,崇明区堡镇“翠冠”梨种植面积已近千亩,但在生产中其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部分病虫害已成为常发性病虫害,且在个别年份造成了严重危害,影响了“翠冠”梨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笔者通过技术指导梨农开展病虫害防治实践,对“翠冠”梨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生)规律与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和总结,现简介如下。

1 “翠冠”梨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1.1 梨锈病

梨锈病俗称“羊胡子”,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梨树叶片、新梢及幼果。

1.1.1 发病规律

梨锈病1年只发生1次,病菌需要在2种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病菌在桧柏、龙柏等植物的发病组织中越冬。3月间长出冬孢子角,春雨时节吸水膨胀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梨树等第一寄主的嫩叶、新梢和幼果。梨树展叶后20 d内最易感染,展叶25 d以上的叶片一般不再感染。4月为其发病盛期。担孢子侵入叶片后经6~10 d出现橙黄色病斑,此后在病组织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不再侵染梨树,随风传播到桧柏等第二寄主的叶片、新梢上侵害,并越夏和越冬,以完成生活史。

1.1.2 防治方法

(1)梨树种植区四周5 km范围内不宜用桧柏等造林绿化,使病菌无法完成生活史,避免发生锈病。(2)喷药保护。在梨树花前、花后各喷1次药进行预防保护,药剂可选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4 000倍液或40%信生可湿性粉剂4 000~6 000倍液。

1.2 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又名霉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梨树叶片和果实,亦可侵害嫩芽、新梢和花。

1.2.1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梨腋芽的鳞片或落叶中越冬。一般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5~6月梅雨季节为其发病盛期。病菌(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散落到幼叶、幼果和新梢上,当环境条件和气温适宜时,即可侵染,并会反复多次传播侵染,给防治带来困难。

1.2.2 防治方法

(1)搞好冬季清园,清除落叶、落果集中烧毁。花芽萌动前喷好4~5波美度石硫合剂,降低病菌越冬基数。(2)4月中下旬在新梢或叶片上发现病斑后,及时剪除病梢烧毁,并认真喷药防治。(3)4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当年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2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4 000倍液,交替喷施防治。

1.3 梨轮纹病

梨轮纹病又名瘤状粗皮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梨树枝干和果实,也可侵害叶片。

1.3.1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梨树枝干的病瘤组织中越冬。4月中下旬开始普遍散发分生孢子,5~6月梅雨季节是孢子散发与侵染的高峰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飞溅或流淌而传播,从皮孔及虫伤口侵入枝干和果实,风雨越大则孢子飞散量越多、越远,故多雨年份梨轮纹病往往发生严重。果实感染病菌后并不立即表现症状,直到临近成熟期才发病。

1.3.2 防治方法

(1)加强梨树栽培管理,增强树势,适当控制结果量,提高树体抗病能力。(2)搞好冬季清园。清除病枝、落叶集中烧毁。同时刮除枝干上的病斑,后用45%施纳宁水剂30~50倍液涂抹病部。花芽萌动前喷好4~5波美度石硫合剂。(3)适时喷药。5~6月田间孢子散发盛期喷药保护果实,可结合防治梨黑星病,交替使用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可杀得、世高等药剂进行防治,每10~15 d喷1次药。(4)果实套袋。于梅雨期前完成梨果实套袋,注意“先喷药,后套袋”,以减轻果实受害。

1.4 梨黑斑病

梨黑斑病俗称“裂果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梨树果实、叶片和新梢。

1.4.1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梨树病枝、病果和病芽、病叶上越冬。4月上旬幼嫩的叶片开始出现黑色斑点,4月底开始侵害幼果。5~6月为孢子散发的高峰期,也是全年的发病高峰。气温达30 ℃以上,且连续晴天,病害停止扩展。9~10月如气候温暖多雨,在秋梢上也有1次发病高峰。衰弱树或偏施氮肥的旺长树或地势底洼、通风不良的梨园,该病害发生严重。

1.4.2 防治方法

(1)加强梨树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合理修剪,做好“三疏”,增强树势;开沟排水,降低果园湿度。(2)搞好冬季清园。清除病梢、落叶、落果集中烧毁。(3)4月中旬至7月上旬结合防治梨黑星病、轮纹病,交替使用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可杀得、世高、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1 200倍液等进行防治,每10~15 d喷1次药。(4)果实套袋。梅雨期前完成果实套袋,以保护果实免受病菌侵害。

1.5 梨腐烂病

梨腐烂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梨树主干、主枝和侧枝。

1.5.1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及子囊壳在发病组织中越冬。春季树体萌动后病斑快速扩展,病部稍肿起呈水渍状,红褐色至暗褐色,并有褐色汁液流出,有酒糟味。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多从主干、主枝、侧枝的伤口侵入。5月发病盛期结束,病斑扩展缓慢,秋季亦可发病,但发生较轻。树势衰弱、愈伤力低是引起腐烂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凡能引起树势衰弱的因素,如树体负载过量、冻害、日灼、营养不良等,都可引起该病害发生。

1.5.2 防治方法

(1)加强梨树栽培管理,科学施肥浇水,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适量留果,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2)树干涂白防止受日灼或冻伤。(3)秋末冬初落叶后或早春萌芽前,全树用45%施纳宁水剂300倍液淋洗式喷施各1次。(4)春季3~4月发病高峰期,出现病疤及时刮除,除要彻底刮净变色组织外,还要刮去病疤外围0.5 cm左右的健康组织,再用45%施纳宁水剂30~50倍液涂刷病疤。

2 “翠冠”梨常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2.1 中国梨木虱

主要刺吸为害梨树叶片、枝梢和果实。

2.1.1 发生规律

一年中发生4~5代。以冬型成虫在树皮裂缝、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梨树花芽萌动时,越冬成虫出蛰活动,集中于新梢上取食,而后交尾产卵,卵产在短果枝叶痕处。第1代卵孵化盛期在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出蜇盛期和第1代若虫发生期是药剂防治的二个关键时期,以后往往世代重叠,防治困难。

2.1.2 防治方法

(1)搞好冬季清园,刮除树上粗皮和裂皮,清除残枝、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成虫。(2)保护和利用天敌。在天敌发生盛期,避免使用广谱性杀虫剂,以发挥瓢虫、草蛉和寄生蜂等天敌对中国梨木虱的抑制作用。(3)在越冬代成虫出蜇盛期至产卵前,选择晴暖天气用2.5%功夫乳油2 000倍液或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1 500~2 000倍液进行防治。在第1代若虫发生期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或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500倍液喷洒1~2次进行防治。

2.2 梨二叉蚜

主要刺吸为害梨树叶片。2.2.1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约10多代。以受精卵在梨树的芽腋、果台、枝杈等的皱皮或裂缝内越冬。越冬卵于翌年早春梨树花芽膨大开绽时孵化,幼蚜成长后不断胎生新的幼蚜,5月常有翅蚜大量产生,并迁移到狗尾草等寄主上繁殖为害。10月翅蚜又迁回梨树上繁殖为害,11月有翅雌蚜和雄蚜产生,交尾后产卵越冬。

2.2.2 防治方法

(1)萌芽前全园喷好4~5波美度石硫合剂,扑杀虫卵。(2)谢花后、梨叶刚出现被害状但未卷曲时,立即进行喷药防治,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喷洒1~2次。(3)保护利用天敌。后期瓢虫、食蚜蝇、草蛉等天敌数量会不断增多,可抑制梨蚜为害。

2.3 山楂叶螨

主要刺吸为害梨树叶片、新梢。

2.3.1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8~10代,且世代重叠。以受精雌成螨在主干、主枝的翘皮、裂缝及树干周围的土壤缝隙内越冬。翌年早春梨花芽膨大期出蜇活动,梨落花期为其出蛰盛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落花后10 d左右是第1代幼螨发生盛期,此后各世代重叠发生。5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其为害的主要时期,干旱年份为害尤其严重。山楂叶螨一般喜在叶背面为害,并有拉丝结网习性,卵多产于叶背面的丝网上。

2.3.2 防治方法

(1)搞好冬季清园,刮除枝干粗裂老皮、翘皮,消灭越冬雌成螨。(2)早春萌芽前全园喷洒4~5波美度石硫合剂1次,压低虫源基数。(3)保护利用天敌。药剂防治时选择对天敌杀伤小的杀螨剂,以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4)抓住越冬成螨出蛰盛期或第1代幼螨发生盛期喷药防治,可选用24%螨危悬浮剂4 000~6 000倍液或99%矿物油乳油150~200倍液或11%乙螨唑悬浮剂5 000~7 000倍液进行防治。

2.4 梨网蝽

主要刺吸为害梨树叶片。

2.4.1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梨树叶片、枝干的翘皮和裂缝、树下的杂草和泥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中旬开始活动产卵,第1代若虫在5月上旬陆续发生,5月中旬盛发。由于成虫出蛰期不整齐,5月中旬以后世代重叠。一年中以7~8月为害最重,9~10月仍能为害,严重时发生早期落叶。10月中下旬起成虫迁移并越冬。天气长期干旱有利于该虫的繁殖为害。

2.4.2 防治方法

(1)搞好冬季清园,彻底清除梨园内枯枝、落叶及杂草。刮除树干粗裂老皮、翘皮,集中烧毁,消灭越冬成虫。(2)9月下旬在树干上束草,诱集越冬成虫,在冬季清园时一起烧毁。(3)抓住越冬成虫出蜇盛期(梨树落花后)和第1代若虫盛期(5月中旬)喷药防治,可用2.5%功夫乳油2 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 500倍液等进行防治。采收后至落叶前(9~10月),若虫量仍较多,可在若虫期再选用以上农药连续防治1~2次。

2.5 梨小食心虫

幼虫前期主要蛀食桃梢,中后期主要蛀害梨果。

2.5.1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5~6代,田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的翘皮、裂缝及近干的草根、土缝内结灰白色长形茧越冬。越冬幼虫于4月上中旬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并产卵,4月下旬或5月初第1代幼虫孵化并蛀害桃梢。第2代仍以蛀害桃梢为主,部分蛀害桃幼果。第3~5代均主要蛀害梨果,特别是第3代幼虫,早在6月底就开始蛀果,且虫量多、为害重。第6代9月中下旬出现,以蛀害桃梢为主,并进入越冬。

2.5.2 防治方法

(1)建园时,应避免梨、桃混栽,或近距离种植,减少梨小食心虫的转移为害。(2)冬季清园时刮除梨树上粗裂老皮、翘皮,清除落叶、杂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虫源。(3)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成虫。4月上旬开始梨园每667 m2挂诱捕器2~3个,诱捕器之间间距15~20 m,诱杀雄成虫效果好。该方法亦可用于监测预报,以指导药剂防治工作。(4)利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的配置比例为糖5份、醋20份、酒5份、水50份。(5)在第2代成虫羽化期和产卵盛期及时喷药防治,可用 2.5%功夫乳油2 000倍液或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1 500~2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2.6 茶翅蝽

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梨树叶片、嫩梢和果实。

2.6.1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梨园附近屋檐、墙缝、树洞、草堆等向阳背风处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下旬出蛰,5月下旬迁入梨园为害,并交尾产卵,第1代若虫于5月底至6月初发生,7月中旬开始成虫羽化。第2代若虫于7月下旬至9月中旬发生,9月上旬至10月中旬羽化,落叶前成虫陆续飞向越冬场所。全年以6~8月为害最重。幼果被害后,受害处果肉硬化成僵块而畸形。7月近成熟梨果被刺吸汁液后,受害处果肉木栓化。叶和梢被害后表现不突出。

2.6.2 防治方法

(1)捕杀成虫。在5月越冬成虫迁入梨园后,在上午10时前利用其假死习性,进行人工震落捕杀。(2)果实套袋。于幼果期及时套袋,防止果实受害。(3)若虫发生期喷药防治,可用2.5%功夫乳油2 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2016-06-18

猜你喜欢
若虫梨树喷药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果树喷药巧时期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高温天气果园喷药有“四大禁忌”
小气的梨树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