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桓仁冰葡萄酒产业发展探析

2016-03-27 19:20郑继成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年2期
关键词:桓仁产业发展

蔡 明,郑继成

(桓仁满族自治县葡萄酒产业发展局,辽宁桓仁 117200)



辽宁桓仁冰葡萄酒产业发展探析

蔡明,郑继成

(桓仁满族自治县葡萄酒产业发展局,辽宁桓仁117200)

摘要:辽宁桓仁冰葡萄酒产区通过十几年的发展,产业已初具规模。文章紧紧围绕“自然环境资源、品种与栽培模式、产业基础、科研能力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市场知名度”六个方面,分析了产区具有的优势和产业现状,为产区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桓仁;冰葡萄酒;产业;发展

冰葡萄酒(Icewine)是葡萄酒中的极品之一。世界上只有加拿大、德国和奥地利等几个国家的部分地区能够在自然条件下生产出适合酿酒的冰葡萄,但由于冰葡萄酒生产及制作工艺条件苛刻,葡萄必须在气温达到-7 ℃以下在树枝上保持一定时间才能采收、压榨,每年产量非常有限,价格十分昂贵,在国际市场上,冰葡萄酒供不应求。

中国是世界上新兴的冰葡萄酒生产国,近年来,冰葡萄酒产品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最负盛名的冰葡萄酒产区当属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地区尤其是桓龙湖周边地区与世界其他著名冰葡萄酒产区一样,具备冰葡萄生长所需的“冰雪、湖泊、阳光”三大理想要素,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黄金冰谷”。桓仁依托独特资源优势,紧紧围绕“自然环境资源、品种与栽培模式、产业基础、科研能力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市场知名度”六大要素做文章,发展冰葡萄酒为主的酿酒葡萄产业,十余年来,以冰葡萄为主的酿酒原料种植基地面积已近5000 hm2,冰酒年产量已超过1000 t,开工建设了辽宁张裕冰酒酒庄、辽宁五女山米兰酒业有限公司等30余家葡萄酒庄和生产企业,已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冰葡萄种植和生产基地。

1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

1.1自然环境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造就了桓仁冰葡萄酒产业。桓仁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地理纬度为北纬40°54'~41°32',与世界冰酒之国加拿大基本处于相同纬度。该县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多雪,寒冷但不干燥;夏季较短,降雨集中,温热湿润,体现出四季分明、温度适宜的气候特点。桓仁每年都能保证达到-7 ℃的持续低温条件,具备发展冰葡萄酒产业的气候条件优势,确保了高品质冰葡萄原料的连年生产。桓仁生产的冰酒,都达到甚至高于加拿大酒商质量联盟(VQA)和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的标准。

此外,桓仁全县大小河流无污染、水质佳,桓仁地表水质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森林覆盖率达76.6%,为全省最高,被誉为“辽宁绿色屏障”,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为高品质冰葡萄的生产提供了自然环境资源保障。

1.2区位条件

桓仁位于两省、四市、五县结合处,邻近东北东部经济带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已被划入沈阳经济区。境内贯穿鹤大铁路、丹通高速、桓永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已成为东北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为产品和原料的物流运输提供了基础保障。

2 适宜的葡萄品种与栽培模式

2.1葡萄品种

目前,世界上用于生产冰葡萄酒的品种主要有威代尔(Vidal)、雷司令(Riesling)、霞多丽(Chardonnay)、长相思(Sauvignon Blanc)、品丽珠(Cabernet Franc)、美乐(Merlot)等。

2001年,桓仁地区从加拿大引进了威代尔(Vidal)并试栽成功,是目前该地区生产冰葡萄酒的主要品种。2010年,桓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成立了酿酒葡萄研究所,并从欧洲引进了雷司令、长相思、霞多丽、品丽珠、黑比诺、美乐、马尔贝克(Malbec)、多菲尔德(Dornfelder)、葡萄牙美人(Portugieser)等10个新品种进行试栽,筛选出了雷司令等7个适栽品种,丰富了桓仁产区适于酿造冰酒的葡萄品种。

2.2栽培模式

桓仁地区冰葡萄酒产业发展初期,冰葡萄种植主要采用小棚架栽培。由于冰葡萄需要埋土防寒才能安全越冬,当地种植户一般都是在秋季(10月末)先将冰葡萄果实剪下悬挂在拉线上冷冻,再将修剪后的冰葡萄植株埋土防寒。由于这种客观条件限制,虽然桓仁产区的冰葡萄也达到了果实自然冷冻的要求,但与加拿大安大略等国际著名冰葡萄产区的连体自然冷冻方式存在一定差别。面对种种质疑,桓仁产区组织技术人员研发了“冰葡萄‘连体’自然冷冻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采用篱架式、双株更新的方法,首次在我国北方埋土防寒区实现了连体自然冷冻生产冰葡萄,使桓仁产区冰葡萄冷冻方式达到了与国际著名冰葡萄产区完全一致的目标。同时,研发出多种适于连体自然冷冻的叶幕形式和整枝方式在产区冰葡萄种植基地推广应用,提高了桓仁冰葡萄果实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对全国冰葡萄酒产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坚实的产业基础

桓仁冰葡萄酒产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以冰酒为主的葡萄酒产业初具规模,建成了目前中国最大的冰葡萄种植和生产基地,并逐渐形成了包装印刷、制瓶、物流、旅游等完整的产业链条。烟台张裕、天津王朝、澳大利亚维格那、加拿大米兰、思帕蒂娜、威兰德、美国福克纳等30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已经落户桓仁。“桓仁冰酒”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五女山”等冰葡萄酒商标被评定为全国、省、市驰名商标,质量上乘的桓仁冰酒产品也屡次在国内外葡萄酒大奖赛评选中斩获殊荣。

2011年,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桓仁成立了葡萄酒产业发展局,选聘葡萄种植、酿造、文化推广、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专家服务产业发展,从组织机构上保障了产业健康发展。在产区人才培养方面,桓仁与大连工业大学葡萄酒学院合作,在桓仁成立了葡萄酒分院,以生物工程(葡萄酒方向)、印刷工程和包装工程三个本科专业为支撑,为葡萄酒企业输送人才,实现了高校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2015年,桓仁举办了辽宁省首届国家葡萄酒三级品酒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国家三级葡萄酒酿酒师培训班也在计划筹备,将为桓仁产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储备人才。

此外,技术力量雄厚的桓仁冰葡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通过了省级认证,标志着桓仁可以代表辽宁省检验冰葡萄酒产品,提升了桓仁产区的质量检验资质水平。目前,中心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届时,桓仁可以代表国家检测全国的冰葡萄酒产品。

4 持续发展的科研能力和知识产权

桓仁冰葡萄酒产区始终坚持以科技研发推动产业发展,2005年,桓仁“威代尔冰葡萄酒生产技术及其酚类物质研究”通过国家成果鉴定,结论为冰葡萄生产技术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酚类物质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6年,国家质监总局公布对桓仁冰酒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以桓仁冰酒为基础的《冰葡萄酒国家标准》(GB/T 25504-2010)发布实施。2012年,桓仁创办了中国冰酒唯一官方网站——中国冰酒网(www.icewine.gov.cn)。2013年,“冰葡萄‘连体’自然冷冻栽培技术体系研发与推广”项目通过辽宁省科技成果登记,并获本溪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桓仁主导制定了辽宁省地方标准《冰酒用葡萄栽培技术规程》(DB21/T 2366-2014)。同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桓仁创建《国家冰酒葡萄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冰葡萄酒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5年,桓仁产区成立了桓仁冰葡萄酒产业标准联盟,目前已发布实施了《冰葡萄农药使用规程》、《冰葡萄压榨工艺技术规程》2个标准。

同时,桓仁产区还积极为企业搭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平台,鼓励企业开展科技研发。2015年,促成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桓仁冰酒企业合作开展了“桓仁冰葡萄酒本地酵母筛选”、“白藜芦醇提取及添加技术”课题研究,着力提升桓仁冰葡萄酒产业综合科技实力。

5 健全的法律法规

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桓仁冰葡萄酒产业发展保驾护航。2012年和2013年,省、自治县两级人大分别通过了《桓仁满族自治县冰葡萄酒管理条例》和《桓仁满族自治县冰葡萄酒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14年,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发布了《桓仁满族自治县冰葡萄酒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和《桓仁满族自治县冰葡萄酒分级管理规定》。2015年,桓仁冰葡萄酒产区试行质量分级管理制度,建立了桓仁冰酒的产品质量档案、产品质量追溯和产品防伪等三大管理系统,扫描二维码,可以进行桓仁冰酒真伪查询,实现了桓仁冰酒产品一瓶一码的专用标志管理体系。

6 一定的市场知名度

桓仁产区为扩大冰葡萄酒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开展了国内外宣传推介工作,先后多次组织产区企业赴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德国等著名葡萄酒产区交流学习经验,寻求品牌和技术合作。国内与广东、上海、福建、四川等酒类行业协会展开合作,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宣传推介桓仁冰葡萄酒产业发展情况,邀请各地酒类经销商来桓考察冰葡萄种植基地和生产企业,积极为产区企业搭建技术、品牌合作及销售平台。

除此之外,自产区成立以来,桓仁先后共举办了四届国际冰酒节,具备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2015年,桓仁举办了“首届世界冰酒巅峰挑战赛”和“中国·桓仁2015首届冰酒国际技术论坛”,来自加拿大布鲁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冰酒专家与国内外冰酒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开展了广泛的技术交流,标志着桓仁成为中国冰酒产业的发祥地和冰酒文化传播中心。

7 小结

200多年前,世界第一瓶冰酒诞生于莱茵黑森,可以说,冰酒的历史文化的根源在德国;40多年前,冰酒兴盛于枫叶之国,可以说,冰酒的发展看加拿大;10年多前,桓龙湖畔的冰酒诞生了,可以说,中国冰酒持续发展的动力要靠桓仁。

互相模仿,复制式竞争可能会让一个刚刚兴起的产业走向末路,桓仁冰葡萄酒产区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桓仁产区立足当地实际,从“自然环境资源、品种与栽培模式、产业基础、科研能力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市场知名度”六大要素入手,夯实产业基础,以提高发展质量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设世界冰酒之都”为核心,正稳步踏入国内成熟葡萄酒产区之列。

葡萄园覆草及土壤改良施肥对葡萄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近年来,持续上涨的化肥成本及其过量施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和葡萄产量不稳定等情况促使越来越多的加拿大葡萄种植者开始考虑利用当地的一些废弃垃圾物作为肥料并配合进行葡萄园覆草处理。为了评估不同覆草处理配合不同施肥方式对葡萄产量及质量的影响,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在东部新斯科舍的葡萄园中进行了连续2个生长季的试验研究。

本研究采用嵌套实验设计。主试验地设4组覆草处理:Ⅰ.燕麦+豌豆+毛苕子(OPV);Ⅱ.燕麦+红三叶草(ORCl);Ⅲ.梯牧草+紫苜蓿+红三叶草(TM);Ⅳ.对照(CONT,无覆草处理);次试验地再设5种施肥方式:无N化肥[NDEF];全肥[FERT];木灰[WA];城市食品垃圾[MSFW];贻贝沉积物[MS]。第二个生长季,只有一半的次试验地进行了施肥处理。

结果显示,葡萄产量较高的组合处理为:ORCl×MS(9.52 mg/hm2)>OPV×MSFW(9.49 mg/hm2)>TM×WA(8.81 mg/hm2)>ORCl×MSFW(8.28 mg/hm2);产量较低的组合为:CONT×NDEF(3.86 mg/hm2)和CONT×WA(3.61 mg/hm2)。果实糖度较高的组合处理为:TM×NDEF(16.43 Brix)>TM×MS(16.03 Brix)>TM×MSFW(15.98 Brix)。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加拿大东部凉爽潮湿的气候下,对葡萄园进行行间覆草处理并配合利用有机废弃物作为肥料将有利于改良土壤,提高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仅在第二个生长季节对葡萄产量有影响,而浆果糖度没有明显提升。

来源: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2016,Volume 67,Issue 1(丁燕编译)

作者简介:蔡明(1982-),男,辽宁丹东人,农学硕士,农艺师,国家三级品酒师,主要从事酿酒葡萄栽培技术、葡萄酒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E-mail:hrptj999@163.com

收稿日期:2015-12-25

DOI:10.13414/j.cnki.zwpp.2016.02.014

猜你喜欢
桓仁产业发展
孙喻奇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好山好水出好米
桓仁县水稻栽培农耕文化简述
桓仁蛤蟆油膨胀度与浸泡时间的试验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