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2016-03-27 23:41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张传龙
河南农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赤霉病纹枯病危害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张传龙

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张传龙

一、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河南省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适合多种病虫害的发生。根据调查,河南省小麦上发生的病虫草害有100多种,对小麦生长危害严重的有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地下害虫、蚜虫、吸浆虫、红蜘蛛及杂草。

目前,河南省小麦长势较好,丰收在望,做好后期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小麦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

河南省小麦4月初从南到北陆续进入抽穗-扬花-灌浆时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多发、重发时期。根据河南省往年小麦生产情况和病虫发生规律综合分析,预计河南省小麦中、后期病虫害会时有发生,以小麦穗蚜、吸浆虫、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局部大发生;小麦条锈病在豫南中度发生;全蚀病在新乡、焦作、开封、郑州市中度偏重发生;根腐病在焦作、新乡、郑州、商丘、周口、南阳、驻马店等地局部发生危害较重。1代黏虫极有可能在河南省南部和西部局部地区集中发生。

(一)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包括多种蚜虫,从出苗到成株期均可危害,以若虫、成虫群集在叶片、茎秆、穗部吸取汁液,被害处初呈黄色小斑,后为条状,枯萎,整株变枯至死亡,以穗蚜危害最重。穗蚜进行孤雌生殖、繁殖快、种群数量大,除直接为害外,还传播病毒病,造成污染,影响光合作用,诱发其他病虫害。

(二)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在小麦抽穗而未扬花的麦穗上产卵,初孵幼虫侵入麦粒,以幼虫吸取麦粒汁液或为害花器,使麦粒不能长饱或长不出麦粒,局部地块减产严重。

(三)黏虫

黏虫可为害小麦、玉米等100多种植物,以幼虫咬食叶片,3龄以后进入暴食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形成光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能使几十亩、几百亩甚至成千上万亩作物毁于一旦,2012年秋季东北、华北北部玉米田黏虫危害严重。因其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成为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

(四)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病害,随着秸秆还田面积的扩大和收割机跨区作业,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小麦苗期就能感病,返青期进入发病高峰期。初期在叶鞘上产生褐色病斑,重病株茎基部变黑甚至腐烂,后期易造成小麦倒伏,形成枯白穗。

(五)小麦白粉病

白粉病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叶片受侵染时开始产生黄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或长圆形病斑,斑上生白色粉状霉层,病斑可连片,导致叶片变黄或枯死。

(六)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发病,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后期引起小穗或整个麦穗枯死,田间潮湿时,病部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病麦籽粒中产生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严重影响品质。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阴雨日数多、凝露雾霾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尤其是连遇2~3d或以上阴雨天气,赤霉病将会偏重至大流行。

(七)小麦叶锈病

小麦叶锈病在小麦生长后期发生普遍,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夏孢子堆在叶片散生,橘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夏孢子堆破裂后引起叶片水分大量散失。

(八)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病,属于气流传播、流行速度快、暴发性强、危害损失严重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排列成条状的鲜黄色夏孢子堆。小麦苗期就能发病,4月下旬后进入发生危害盛期,发生严重的田块,小麦叶片枯黄,后期枯死,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九)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是检疫性病害,病菌能随种子和病残体远距离传播,苗期病株矮小,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枯死,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颜色加深后呈黑膏药状。

(十)其他病虫

1.小麦孢囊线虫病。孢囊线虫能够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不断繁殖积累,危害逐年加重,严重地块小麦苗期就出现叶片发黄、长势弱,根系出现结节如乱麻状;后期陆续出现死亡,减产严重。

2.小麦黑穗病。随着种子的频繁调运,种子处理药剂不彻底,小麦黑穗病(包括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秆黑粉病)的发生危害呈回升趋势,部分地块严重发生。

3.小麦黑胚(点)病。小麦黑胚(点)病:由多种腐生病原菌引起,小麦从拔节至成熟均可侵染,以灌浆期侵染为主,小麦籽粒成熟后,病菌开始侵染引起黑胚,随着籽粒成熟表现出黑胚率增长。尤其是小麦扬花期喷洒氮肥会较大幅度提高黑胚率。小麦灌浆期多雨或收获期经雨、潮湿,加重黑胚(点)病的发生。

4. 叶枯病。小麦叶枯病是指在小麦叶片上产生枯斑症状的一类病害,有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幼苗到成熟期均可发病,田间湿度大发病严重,4月下旬以后进入发病高峰期。

5.麦叶蜂。以幼虫为害叶片,从叶边缘向内咬食成缺刻,重者可将麦叶全部吃光,水肥条件好的地块易于发生,4月份幼虫开始为害,比黏虫发生早。

6.小麦根腐病。从幼苗到抽穗结实期均有发生。幼苗期引致芽腐和苗枯,成株期引起叶片早枯和穗腐、根腐、茎基腐、叶斑、黑胚粒、籽粒秕瘦等。根腐病导致根和地下茎基近分蘖节处出现褐色病斑,引起腐烂坏死,严重影响生长,后期引起整株枯死。

二、综合防治技术

随着气温的回升和雨水增多,小麦后期病虫草害相继进入发生危害盛期,因此做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是实现小麦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由于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的种类多,发生危害期重叠,应当实行综合防治,达到一次施药,防治多种病虫害,促进小麦生长的目的。

(一)防治病害

每667m2用12.5%烯唑醇40~50g、20%三唑酮乳油60~80mL、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g防治病害。

(二)防治虫害

每667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mL、2.5%溴氰菊酯 乳油20mL防治害虫。

(三)防止干热风和早衰

每667m2用腐植酸水溶肥料20~30mL 、氨基酸水溶肥料30mL、磷酸二氢钾150g 等防止干热风和早衰。

(四)其他方面的防治

1.各地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将每667m2需要的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各计各量,分别稀释后混合在一起喷洒,每667m2喷水40~50kg,达到一次施药的目的,可防治多种病虫害、防早衰、预防后期干热风。如果病虫害发生严重,隔7~10d再喷1次农药。

2.根据国家小麦“一喷三防”补贴政策要求,做好农药、叶面肥品种的选择,做好政府招标采购工作,及时将药物发放到农民手中。有条件的地方,以乡、村、组为单位,组织植保专业合作社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

3.为了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应当加强监测,如果小麦抽穗扬花期间多阴雨或出现雾霾天气,在小麦齐穗期,每667m2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g或12.5%烯唑醇40~50g、50%多菌灵微粉剂100g,加水40~50kg喷雾;如果灌浆期遇连阴雨天气,必须在第1次用药后7~10d第2次用药,将杀菌剂与杀虫剂、微肥混合使用,达到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害的目的。

4.机动弥雾机雾化性能好、穿透力强,能够使小麦叶片正反面及下部叶片着药,不仅防治上部病虫,也能防治小麦下部的病虫,提高防治效果。

有条件的地方,组织专业合作社开展统防统治,使用大型施药机械喷药,既提高施药质量和工作效率,又解决了人背机器的繁重劳动。

猜你喜欢
赤霉病纹枯病危害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药+酒 危害大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酗酒的危害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