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有效监管对策

2016-03-27 21:26李晓山深圳市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审查中心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政府部门问责

□ 李晓山 深圳市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审查中心



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有效监管对策

□ 李晓山 深圳市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审查中心

国家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近几年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堪忧,使得当代年轻人盲目推崇国外的食品,特别是国外的奶粉,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贯彻食品的全程监管。

食品安全与监管现状

食品安全缺乏有力的监管,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如2005年的孔雀石绿事件、2006年的苏丹红事件、山东的皮革奶事件以及近几年的瘦肉精、地沟油、过期肉等事件,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有力的监管系统。在农田这一源头也有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大量农药、激素膨大剂等使用,环境土壤的污染,受感染的畜禽等。

现阶段的监管有一套完整监管体系,但是未得到强有力的实施,理论上讲,城市的食品监管应比农村更到位,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农村和城市的监管都不到位。

食品监管中应该监管的关键点

分析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监管。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就监管而言,理论上城市应比农村更好实施,超市内的食品在进入超市之前就应进行抽样检查:蔬菜是否异性膨大、肉类的微生物检测是否超标、水产品的死亡率等。从供给环节把关食品的安全性,超市在销售过程中应实时监控食品的安全情况,及时排除食品腐烂、破损等现象。

对于农村的监管实施难度较大,因为农村的食品一部分是从通过集市采购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检测方。这时就要从农田的方向入手,比如土壤环境问题,治理一些对土壤和植被有严重污染的工厂,严格控制在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量,监管农作物所用的生长素、催熟剂、膨大剂等激素,对其施行限购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农田这一根源的问题。

对于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应基于GMP制定相应的SSOP,保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食品的卫生安全,实时监控半成品或熟食的微生物含量,保证不能超出规定的上限。

完善食品全程监管的对策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在食品安全监管的立法方面,应整合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质量标准、食品卫生标准以及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并公布统一的国家标准,以便于管理、监控等。就食品安全监管的惩戒方面,要加大惩罚力度,让责任人意识到违法犯罪的后果。所以这就需要再建立一个完善的责任制,分时段分品种来进行全程监控。

政府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监控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控,督促有能力的企业建立GMP洁净车间,并制定详细规范来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因为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食品微生物、细菌超标等问题。在生产中还需要设立记录系统,方便对原材料生产者、供应者、生产者和运输者等因素的追溯,以便识别和减少微生物危害。还能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迅速追溯到出现事件的环节,分析出事件发生原因并立即开启纠错程序,已出厂食品还需开启召回程序,通过出厂和运输记录快速召回,避免因消费者使用而引起生命危险。

对于没能力改进厂房或建立GMP的小型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整改,将小企业整合成一个大型企业来修建GMP厂房,未来GMP厂房肯定是食品加工企业的方向,所以要加快整顿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小作坊应严厉打击,但是层出不穷的小作坊给政府监管造成困难,就需要靠当地卫生部门和质量监控部门的努力。

政府部门对批发市场的监管

一般来讲,城乡结合部是假冒伪劣食品的聚集地,政府部门应经常进行突击检查,特别是对于熟食制品、儿童食品、冷冻产品和乳制品等,以确保有安全问题的食品不会流出,缩小扩散范围,集体打击是减少假冒伪劣食品最有效的手段。

加强对种植养殖户和群众的宣传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种植养殖户多以农户为单位,较为分散,所以在整个食品安全监管中难度较大。政府部门应不断向广大种植养殖户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引导他们规范养殖和种植,避免畜禽受到污染。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饭店卫生条件较差,特别是在遇到红白喜事时大部分都是选择露天的就餐环境,不卫生的就餐环境易引起范围性食品安全事故,所以政府部门必须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让群众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严厉批判地方保护政策

有的地区本地产业受到保护,外来企业即使在食品安全方面做得更好也无法很好进入市场。为了保证食品安全的地方监管,必须要严厉打击地方保护政策。只有严格杜绝地方保政策,才能吸引外来优秀食品加工生产企业,才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完善食品监管机构责任制

为了在根源上杜绝地方保护政策,还需要完善的食品监管责任制的配合。问责制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制度工具。只有在完善的食品监管责任制下,监管责任人才能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并加强责任内的监管,这减少了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我国现阶段的问责制主要是同体问责,这种问责主要有以下缺点:主体设置单一,缺乏相互制衡;问责范围较小,未被曝光的易逃脱;问责力度较轻,责罚较形式化,根本达不到警示作用。

结论

现阶段想要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有效管理,必须从各方面严厉监管,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要将食品安全监管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政府部门问责
让事故问责生威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食品安全事件的价格冲击效应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2013卡巴斯基三大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