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类文童阅读

2016-03-28 16:33陈丽洁/设题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祢衡特洛伊毒素

陈丽洁/设题

书到读时方恨多

①民间有句谚语,叫作“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这个说法虽不见得多么高明,但就读书而言颇为适用——如何进行选择性阅读,非常重要。

②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则名言提醒我们,对任何事情,最好都采取存疑的态度。这里,当然也包括读书。不过,我感觉,这仅仅是孟子的第一层意思。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提示我们:白纸黑字,有时候也是靠不住的。

③读书犹如交友。有的朋友,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有的朋友,可以对其敞开胸怀一吐闷气;有的朋友,可以相对抒发豪情壮志,引为知己。也有一些所谓的朋友,可能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在背后戳你一刀;还有的,则可能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引诱你,拉你一起做些荒唐无聊的事情。读书也是如此,不是每本书都会对你的人生有益,也绝非所有的书籍都适合你。这样说来,选择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④选择读什么书看似简单,其实需要眼光和相关的积累。善于读书的人,走到书店里,往往都会直奔某排书架或某个区域。自己需要什么,渴求什么,在进书店之前,往往都考虑好了。

⑤通过长期的阅读,我越来越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书应该越读越薄,而不是越读越厚,否则,自己所做的就是无用功。一本书读罢,对书中的精髓应该心里有数。事情往往是这样的:一本数十万字的书,其中有两万字能够打动我,就值得收藏了。一本二十万字的书,其中有八千字能够引起我的共鸣,就值得打开羞涩的钱包,买回家去放在枕边品读。如果有两千字可以打动我,我会站在书店的书架前徘徊良久。不过,有一种尴尬的情况是,有时读完一本数十万字的书,我都不知作者要说什么。在今天,这样的书并不少见。

⑥书到读时方恨多。在我看来,这实在是读书人的一种困境。前人留下的书太多了,我国每年新出的书更是超过四十万种,如果不是眼光非常独到的话,大家有时就难免困在书堆中,不知如何选择。我把这个情况讲给学生们听,并建议他们:这个时候,学会选择,或者干脆说,学会放弃,就是一种智慧。电视广告里说;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学会选择,其实书就已经读完了一半。

(冯磊/文 选自《今晚报》2015年5月29日,有删改)

【阅读笔记】

1.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我把这个情况讲给学生们听”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观点和“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古训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给心灵排毒

①我们有过这样的感受,一遇到辽阔的海、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第一感觉就是心旷神怡,所有的烦恼、忧伤,瞬间杳无踪影。当初,梭罗来到瓦尔登湖,我想他就是去给心灵排毒的。在那里,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一本巨著。他如果一直在闹市生活,我想,他可能就不会写出如此宁静、隽永的书。

②心灵的毒素必须清除掉,否则,严重时它们会夺去我们的性命,腐蚀我们的思想,吞噬我们的心灵。

③我们知道,孔融很看重祢衡的才气,多次在曹操面前夸他。于是曹操想见祢衡,但是祢衡很狂傲,不但不去跟曹操见面,而且说了曹操不少坏话,后又轻慢刘表、羞辱黄祖,最后为黄祖所杀。可见,祢衡是被狂傲“毒死”的。

④我们也听说过木马屠城的故事——特洛伊人与入侵的希腊联军作战。希腊联军假装败退,特洛伊人将敌人留下的一只巨大的木马当作战利品拖入城内,狂欢作乐。就在他们酣睡时,藏在木马中的勇士纷纷跳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瞬间将特洛伊人打败。可见,特洛伊人是被掉以轻心、得意忘形“毒死”的。

⑤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毒素存在我们心里。某某因为嫉妒、欺骗,本该得到的玫瑰花却开在别人的手上;某某因为贪得无厌,最终踏上了不归路;某某因为懒惰、敷衍,该认真对待的事却应付了事,最终难逃被辞退的命运……。不把心灵里的毒素清除掉,你就休想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⑥有人问纽约劝业银行创始人佛勒:“您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道:“用努力来发泄胸中的怒气。”人活于世,难免会碰壁、受伤,因此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与其把这些不良情绪压抑在心里,倒不如用健康的方式痛痛快快地发泄出来。要知道,乌云散去是晴空。给心灵排毒不失为明智之举。

⑦佛家云:“莫向外求。”诚如斯言,在这个世界上,最终能够帮助、挽救我们的.只有自己。因此,我们心里的各种毒素还得靠我们自己去把它们“赶尽杀绝”。每个人都是一个容器,这方面的东西盛得多了,那方面的东西就没有地方盛了。让我们把心灵里的毒素清理干净,腾出更多空间去容纳更多真、善、美,来滋养我们的身体、思想和心灵。

(韩青/文 选自《心理与健康》2015年第9期,有删改)

【阅读笔记】

1.文章标题中的“排毒”是什么意思?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第④段中的论据(不超过20个字),并分析其论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中说,“我们心里的各种毒素还得靠我们自己去把它们‘赶尽杀绝”。对此,谈谈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之计在于简

①我曾养过两只狗。

②一只是朋友送的德国牧羊犬,名门血统,姿态高贵,仪表堂堂。我不敢慢待,每天都用上好的骨、肉款待,有时还喂羊汤、牛奶。渐渐地,它除了精肉细骨,其他食物一概不食,包括龙骨和猪皮。到后来甚至连从超市买来的高价狗粮,它也懒得瞄一眼,像娇生惯养的小姐,或是满腹怨气的贵妇,而我分明从它慵懒、冷漠的眼神里,看到了它深深的不满和厚重的怨气。

③另外一只是我在部队时养的狼狗。那时,我任务繁重,对狗只能粗养,想起了给它丢点剩饭菜,想不起就任它自生自灭。日子长了,我发现,我慢待的不是皱纹、芦苇,或其他东西,我慢待的是真诚,真诚的“朋友”。这位朋友只需一碗糙米饭,加上一点点荤腥,就能开心,感到忘怀的快乐,为我们的友情雀跃,神采奕奕,奔跑如风。

④我讲它们的事不是为了纪念,为了纪念不是这种写法;当然也不是为了板起脸做批判,那很无趣,甚至是傻。我只是想陈述一个道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道理司马光早讲过。

⑤在外人看来,我名利双收,风光无限。其实,我时时感到沮丧。因为这时代与我的愿望是有距离的,物质的过分泛滥、强势和情感的过于复杂、虚假,歪曲、掩盖、抽离了太多东西,包括公理和常识。我时常想,我们至深的需要不过如冬日的阳光一般和煦、简单但总有人,太多人,喜欢顶着烈日,化身飞蛾,投向华丽的火焰。我的沮丧不是因为灭亡,相反,人们学会了极端地展览生存,却同样极端地遗忘了幸福之根本——何止是人,我的德国牧羊犬就是这样,在高标准的物质生活中学会了痛苦,狼狗却给了我莫大的温暖和幽远的感悟。幽远的名字是幸福。

⑥幸福必须是单纯的,单纯一点,欲望就可以少一点。有个成语,叫作欲壑难填,道出了无上智慧。欲望就是个永远无法满足的东西,如同多米诺骨牌,打开一扇门,紧接着其他的门跟着就打开了。而绝大部分欲望是无用的,只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复杂,一复杂你就会茫然。太多现代人少了思考,很多问题他们是不问的,生活节奏太快,没有时间去问。人们总是在不停地往前冲,以为前面有很多东西在等待我们,其实,很多东西是在我们身后。我们应该停下来等一等被我们落在身后的灵魂。

⑦我一直认为,满足欲望的最好方式就是关闭欲望之门,正如古人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麦家/文 选自《今日文摘》2015年第15期,有改动)

【阅读笔记】

1.第①、②、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不过”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A、B两则材料,哪一则更适合做本文的道理论据?请简述理由。

A.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日本]荻原朔太郎

B.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应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祢衡特洛伊毒素
美国“露西”任务将首探木星特洛伊小行星
What Makes You Tired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才华只在舌尖上
特洛伊的沦陷:传说与真相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
成语大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