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综述

2016-03-28 06:09朱伊然李尚伦罗鉴益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师德师青年教师机制

朱伊然,李尚伦,罗鉴益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综述

朱伊然,李尚伦,罗鉴益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54)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学界大多是通过分析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通过文献的分析发现,学界主要是从体制的建设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是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的研究比较欠缺;在提高师德师风的研究中对于新环境下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引导机制的研究较弱;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促进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的研究缺乏可操作性等。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朱伊然,李尚伦,罗鉴益.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综述[J].重庆与世界,2016(7):48-5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青年教师人数迅速增加,高校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青年教师更是迅速发展成为了高校的主力军。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现代教育的进步,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及专业素养,都是经过严格的考核与筛选的。从总体上看,大部分青年教师都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及荣誉感。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多元文化的传播、快节奏的生活、竞争压力增大等,部分青年教师出现了责任感不强、积极性不高、职业素养不高、创新能力薄弱、育人意识不强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的体制机制。

一、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学界普遍认为,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出现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青年教师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职称晋升、住房问题、能力提升、社会竞争等重重压力,加上社会上金钱至上、功利主义、极大追求物质享受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于是部分青年教师出现了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取向倾斜、师德师风下滑、积极性不高、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刘忆认为,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重业务、轻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现象,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1]。张小秋认为,少数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坚定,容易受到西方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甚至个别教师骨子里反对马克思主义,出现理想信念的缺失[2]。徐成芳等认为,目前高校教育者忽视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高校青年教师自身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导致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滑坡。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的教育形式上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重物质奖励、轻精神激励[3]。洪文建认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最主要的问题是认识存在问题,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形势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任务和要求缺乏认识。体制机制不健全也是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问题,没有健全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将会流于形式。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过于陈旧,“说教式”仍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内容和方法上都缺乏创新[4]。

二、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途径

(一)创新领导体制,加强组织建设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管理,要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领导层是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政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是大局的把控者,关乎一切工作的开展。

1.加强高校领导管理机制建设。丁文阁认为,完善高校领导管理机制,要避免高校长期存在的“两条线”格局,即党委抓思想政治工作,行政抓业务。构建一个党委领导下实行校长领导及行政领导体制的管理机制,负责落实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职责[5]。冯刚认为,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在工作中作出协调一致的努力。领导要转变作风,努力工作,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导向”,认真研究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提高科学管理水平[6]。沈红认为,建立健全高校各部门之间的联合协调机制,把高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落实到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上,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的工作责任制体系,形成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形成协调配合的良好势头[7]。在领导体制层面,学者们基本上都认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格局,这也是解决当前党委和行政难以渗透局面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2.加强青年教师党建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校党委处于领导地位,在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作用。周先进认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党建工作,吸引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创新党组织的活动形式,增强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党支部的建立应深入青年教师之中,任用优秀的青年教师[8]。王丽芹认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实施党建和思想政治相融合,达到互利共赢;用党建最新成果来指导党建工作,做到与时俱进[9]。

(二)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是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青年教师刚走出校门,要完成从受教育者向教育者的角色转变并非易事。成为高校教育者,并不意味着具备了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全部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青年教师和学生接触较多,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指引者,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丁文阁认为,当前高校都有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及在职培养计划,但是这些培训是以教学作为中心,注重教师的业务培训,忽略了思想上的引领,教师只注重教书,不注重育人[5]。陈东琼等认为,高校可以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从国外相关经验来看,导师制对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效果甚佳。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老教师的引导,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在专业上、人际交流上以及行为规范上得到极大的提高[10]。刘紫春等认为,青年教师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很渴望获得学习提高的机会,但是一些高校教师很难获得这样的机会,即使获得也得不到学校政策的支持;高校应该拓展渠道,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学习培训,邀请有名的专家学者开办有深度、有价值的学术讲座,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专业能力[11]。

(三)构建青年教师激励机制

王红瑞认为,自我实现的激发,效果更加持久。高校青年教师都有很强的自我提升欲望,都希望得到自我实现,高校应该抓住青年教师这一心里特征,对青年教师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快速地提升自己。在激励过程中,除了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还应该包含情感上的激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手抓,激发青年教师的集体荣誉意识[12]。江玉芬认为,构建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应该满足青年教师的归属感、青年教师的物质需求、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青年教师的创新需求、完善人才选拔制度[13]。谢文新等认为,我国高校激励机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外部竞争力不足,对内激励性不足,易诱发教师学术功利化行为,要坚持 “保障优先”原则,在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激励[14]。朱光好等认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要为青年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激发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鼓励高校从一些具体的、与青年教师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地方着手,物质方面的奖励与精神方面的鼓励相结合,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15]。

(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机制建设

育人关键看校风,校风首先看师德,师德建设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刘建华等认为,“不愿抓”“不善抓”和“抓不好”是当前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3个困境,只有突破这3个关键问题,才能改善师德师风[16]。魏斌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受3个因素的影响:教师自身、社会环境与相应机制。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建立配套的评价机制以及监督机制[16]。姚昌等认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需要构建师德领导机制、入职师德把关机制、师德宣传机制、师德奖惩机制[18]。周航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着职业信仰的动摇,敬业精神的弱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示范作用弱化、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弱化等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双管齐下,建立长效机制[19]。张旭丰等认为,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关键,育人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通过人格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师表”,以榜样模范作用感染学生,将“有形的教”与“无形的教”结合起来[20]。

(五)建立健全沟通机制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要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需要建立健全沟通机制,领导层应广开言路,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让青年教师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要得到更好倾听和满足。铁铮认为,要以青年教师易于接受的方式,如接待日、交流谈心等方式,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21]。丁文阁认为,拓宽渠道,建立畅通沟通机制,在学校的重大决策中要充分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给青年教师们提供充分表达意见的平台,为青年教师的工作提供一个大胆尝试的机会[5]。汤亚玲认为,青年教师的需要主要体现为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两方面,所以需要随时掌握青年教师的真实想法,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22]。段颖惠认为,利用重在互动的微博、微信、QQ等微媒体,可以改变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由单向传输向多元互动转化,在工作中可以发挥良好的沟通作用,青年教师还可以“微”机制获得最新消息,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3]。

(六)健全高校青年教师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青年教师保障机制,能够消除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青年教师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之中,这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王丽芹认为,大部分青年教师经济欲求较高但物质条件薄弱,他们学历层次高,工作时间不长,很难理性对待眼前所出现的困难,和其他高收入者相比,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波动,经济上的因素会影响他们在工作中的热情。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开始,只有切实解决好青年教师的切身利益,才能使他们安居乐业,热爱自己的工作,从而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作为[9]。赵凤桐认为,要从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入手,加大投入,为青年教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高校可以通过谈心制度和工会,以及其他形式的教师代表大会,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倾听老师的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24]。雷洪峰认为,在“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并重”的原则下,继续完善保障激励机制,利用基层党组织自身资源,为青年教师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也要解决青年教师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成长成才[25]。刘萍等认为,我国青年教师发展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项目单一,社会支持体系不够完善,入职培训效果不佳,我国应当加强政府、社会和高校的联合保障体系的构建[26]。

三、今后的研究进路

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学界大多是通过分析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通过文献的分析发现,学者们主要是从体制的建设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对策,如完善高校领导体制、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激励机制、完善沟通交流机制、师德提升机制以及保障机制等。但是结合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的研究比较欠缺;在提高师德师风的研究中对于新环境下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引导机制的研究较弱;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促进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的研究缺乏可操作性等。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应基于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数据分析,从而找出青年教师在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应做到与时俱进,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内容及方法上的创新。高校青年教师普遍面临较大的压力,师德师风的下滑与青年教师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引导有直接关系。每所高校都建有心理实验室,也有着一批专业素质较强的心理咨询师,但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进行心理咨询的青年教师寥寥无几。青年教师心理问题长时间若得不到及时疏导,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师德师风问题。部分学者提出加强社会实践,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但就这一方法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献相当缺乏,大部分学者对这一方法仅仅是简单提及,对其实际的操作性缺乏深入研究,社会实践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的研究仍然处于初始阶段。今后的研究可以围绕这些方面进行探究。

[1]金海.理论自信与科学发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210-214.

[2]张小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7):100-104.

[3]徐成芳,张艳宏.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2):49-52.

[4]洪文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2):43-45.

[5]丁文阁.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建设研究[J].北京教育,2013(10):13-15.

[6]冯刚.推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J].北京教育,2013(7):8-9.

[7]沈红.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创新[J].企业家天地,2009(5):58-59.

[8]周先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71-75.

[9]王丽芹.以党建工作推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70-71.

[10]陈东琼,张海涛,史长丽.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探析——基于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模式[J].思想教育研究,2014(5):68-71.

[11]刘紫春,张明,郑金胜.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探索[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7):4-8.

[12]王红瑞.自我实现导向下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J].高教探索,2015(11):120-123.

[13]江玉芬.关于对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思路与对策[J].亚太教育,2015(6):212-213.

[14]谢文新,张婧.中、美、德三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比较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3(4):75-80.

[15]朱光好,闫东.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研究——以北京市高校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5(6):74-77.

[16]刘建华,陈芳.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着力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5,(9):11-13.

[17]魏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内外因分析研究[J].教育探索,2011(5):125-126.

[18]姚昌,张晓波.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透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87-88.

[19]周航.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104-106.

[20]张旭丰,孙瑜淼.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管理机制研究[J].前沿,2014(2):162-163.

[21]铁铮.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北京教育,2014(9):21-24.

[22]汤亚玲.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机制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9):50-54.

[23]段颖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沟通“微”机制建构[J].教育评论,2014(11):84-86.

[24]赵凤桐.强化保障,形成合力,推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J].北京教育,2012(6):5-8.

[25]雷洪峰.论基层党组织平台上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1):98-99.

[26]刘萍,胡月英.中美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机制比较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1):112-118.

(责任编辑张佑法)

Literature Review of Research on Promo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Young Faculty at College

ZHU Yi-ran, LI Shang-lun, LUO Jian-yi

(Colle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young faculty is a vital compon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evious studies mostly investigate the strategies to enh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young faculty by analyzing the issues at present.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existing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wo perspectives: the development of systems and the innovation in mechanisms.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given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to consider this under the era of big data and Internet. Second, little is known on the effects of leading mechanism of mental health to improve teachers’ ethics under the new environment. Further, there is more nee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faculty in line with practical stud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oung facul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novations in system and mechanism

2015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升策略研究”(15SKG141)

朱伊然(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7.011

format:ZHU Yi-ran, LI Shang-lun, LUO Jian-yi.Literature Review of Research on Promo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Young Faculty at College[J].The World and Chongqing, 2016(7):48-52.

G641

A

1007-7111(2016)07-0048-05

猜你喜欢
师德师青年教师机制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