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蒙医基本理论及“赫依”“协日”“巴达干”

2016-03-28 08:20乌兰扣
保健文汇 2016年11期
关键词:巴达赫依蒙医

●乌兰扣

简述蒙医基本理论及“赫依”“协日”“巴达干”

●乌兰扣

蒙医学我国传统医学和世界传统医学领域内的一门具有特色的医学体系,其基本特点是这门传统医学赖以经久不衰,并在千年历史进程中为广大北疆各族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蒙古人民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一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医学科学。下面我将以蒙医基本理论和“赫依”、“协日”、“巴达干”方面简单论述一下我的观点。

1 蒙医基本理论

蒙医学的基础理论是在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蒙古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习俗和蒙古地区地理、气候特点以及传统蒙医学临床经验,是蒙医理论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基础。到了13世纪初随着蒙古帝国的建立,传统蒙医也进一步发展。蒙古医学中,有一些独特及很有特色的理论区别于中医,比较典型的是“赫依”、“协日”、“巴达干”及“三根”、“七素”理论。蒙医以“赫依”、“协日”、“巴达干”三根要素的关系来皆是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1)“赫依”病:由于精神紧张,忧虑过多,房劳不节,饮食劳倦,言多伤气,吐泻,失血过多等原因,人体失去正常“赫依”的功能,使机体出现神经衰弱、神志异常、健忘、疲倦无力、无规律性疼痛、头昏、耳鸣、麻木、抽搐、瘫痪等症状。其中“赫依血”病是“赫依”失去正常功能或“血”失去正常功能,“赫依”与“血”相互不和而形成的疾病。可出现疲倦无力、头昏、眼花、目赤、血压不稳、口渴等症状;“心赫依”病是“赫依”病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所致的病症。可出现心悸、心慌、胸胀、烦躁不安、唉声叹气、神昏谵语、头昏、目赤等症状;“肾赫依”病是“赫依”失去正常功能而影响肾脏或使肾脏失去正常功能所致的病症。可出现耳鸣、耳聋、眼花、眩晕、阴囊潮湿、疲倦无力、腰腿冷痛等症状。

(2)“协日”病:正常人体各器官的热都归于“协日”,类似于阳性。“协日”与肝胆有着密切关系。它的正常功能是滋阴生养,振奋精神,强智,生志,消化食物。过于疲劳,气候炎热干燥,烈日暴晒,跌打损伤,过用咸、酸、辛辣、烟、酒、脂肪、肉食等原因使“协日”失常,出现黄疸、口苦、胃酸、呕吐、烦渴、热泻、精神狂躁等症状。其中,“胃协日”病是出现胃部的热证,出现胃酸过多、食欲不振、消食作痛等症状;“协日痞”病是肝胆或肠道所分泌物未能正常分泌而形成痞块,可出现黄疸、口苦烦渴、局部剧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症状。

(3)“巴达干”病。“巴达干”是正常人体的一种粘液状营养物质。 它和体内的 热性和寒性相互有紧密的关系。“巴达干”在人体内起着滋润皮肤、润滑关节、使人刚正耐心的作用。如果休息过度,过分饮用甘、苦、涩味食品和冷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品以及坐卧湿地,过度受寒等因素引起“巴达干”失常,可出现痰多、恶心、呕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胀胃痛、腰腿酸痛、瞌睡、白带多、肥胖等症。蒙医学中的“赫依”含有气、风、神经、经络之意,属中性,助阳则阳盛,助阴则阴盛;“协日”含有火、热、胆之意,属热性;“巴达干”含有津液、寒、痰之意,属寒性。视为人体之本,概括为阴、阳、气。蒙医以“七素”(塔朱日)作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是水谷精微、血、内、脂、骨、髓、精液统称为七要素。“赫依”、“协日”、“巴达干”与“七素”之间有着相互相存的密切关系。

2 “赫依”、“协日”、“巴达干”

成吉思汗统一了辽阔的大漠南北各部落,13世纪初建立了蒙古帝国,蒙古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岁蒙古帝国的兴起和强大,同国内各兄弟民族,特别是同汉、藏族之间的来往更加密切,与印度、阿拉伯和欧洲等国家的通商及文化交流也随之开始,蒙古族经济、文化得到全面发展蒙医激进疗法及临证用药、理论、实践等各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18世纪,蒙医学家伊喜巴拉珠尔在《甘露汇集》中首次提出了“六种基本病症”理论 —— 赫依、协日、巴达干、血液、协日乌苏、粘虫等蒙医独特的“六基证”理论。

在中国,我们的医疗体系很复杂,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五十六个民族都积累了自己的临床经验,蒙医也不例外,那么它的保健方法有哪些呢?蒙医药是蒙古族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以“三根”学说为主要理论基础(三根——赫依、协日、巴达干),同时还包括阴阳五行、五元学说、七素及六基证学说。蒙医在治病防病上,主要是从饮食、起居、药物和外治四方面入手。蒙药学的理论有五行及六味、八性、十七效之说。认为万物之生机源于五行:地(土)、水、火、风(气)、空(天)五行为药物生长提供土壤、水份、光照等条件,药物的味、性、效亦源于五行。

针对“赫依”、“协日”、“巴达干”三大类疾病的不同特点,其治疗原则及疗法、用药大致如下:

“赫依”病:由赫依偏盛而引起的诸病症的共同症状为哈欠,伸腰,恶寒战栗,腰髓关节酸痛,游走性刺痛,空呕,五官功能减弱,消瘦,皮肤发黑,活动时周身疼痛,多在空腹,受风寒侵袭,以及黎明或下午2~6时发作。治疗原则:补益正精镇赫依,活气血,并根据疾病的不同类型随证施治。药物一般用阿魏三味汤、沉香四味汤等药;进食骨汤、陈红糖、大蒜等。 “协日”病:本质上属热症。诸病总的症状为口苦,烧心,头痛,发烧,局部固定性刺痛或作痛,颜面及全身皮肤微黄,腹部膨大,吐泻胆汁,脊椎第二节等处希拉主穴有压痛,在中午、午夜时出现病痛加剧现象。治疗原则:一般在饮食、起居和药物等方面,施以凉性疗法,宜先调胃火扶正精,清协日和血热之邪,并用攻泻剂及放血疗法等随症施治。药物可投六雄汤、苦参六味汤、柿子六味散、查干榜十三味散、槟榔四味散、胡连十六味散等攻泻剂。“巴达干”病:一切寒症之根源为巴达干。巴达干增盛所致诸病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或呕吐,胃胀闷,嗳气频作,味觉不敏,身感沉重,情志懈怠,神志迷糊常有寒冷之感,食后或阴天潮湿时易发作,尤以昼夜两者之初(早晨及晚间6~10时左右)发作较多。脊椎第三节及胃穴等巴达干主穴有压痛。治疗原则:以温热为宜,消除巴达干为原则,并随症施治。药物一般用光明盐三味汤和光明盐四味汤、紫硇砂五味汤等剂酌情服用。散剂:甘草十四味散,青龙二十六味散等。外治方面,为了扶振胃火、清除巴达干,据病情,可在脊椎第三节、第十二节穴、胃前三穴等巴达干总穴施以针刺或艾灸或热敷。内服胡椒、蜂蜜为宜。蒙医饮食分为食物和饮料两大类。 食物类包括粮食类、肉食类、油脂类、乳食类、蛋类、水果类、蔬菜类、熟食类和调味品等共9大类;饮料包括水类、奶类制饮料、茶类、酒类等4类,总计包括近200种饮食。开发利用蒙医饮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如:在蒙医饮食疗法理论基础上,对“酸马奶疗法”的研究已由传统制作工艺、实验研究提高到临床应用的研究上。 酸马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都证明了酸马奶对高血压、冠心病、瘫痪、肺结核、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病有神奇的疗效。

蒙医治病方法除药物治疗以外,还有传统的灸疗、针刺、正骨、冷热敷、马奶酒疗法、饮食疗法、正脑术、药浴、天然温泉疗法等。据史料记载,从13世纪到17世纪初,广大蒙古地区出现了不少民间医疗方法及方药,比如酸马奶疗法、瑟必素疗法(即牛羊等动物胃内反刍物做热敷的一种热置疗法)、矿泉疗法、灸疗法、拔火罐疗法、正骨疗法、饮食疗法以及民间用药方法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蒙古族民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民间谚语:“病之始,始于食不消;药之源,源于白煎水。”诸如奶食、肉食、骨汤之类,只要食用适当,都可以起到滋补、强身、防病、治病的作用。这是古代蒙古人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饮食疗法的前身,在“蒙古秘史”也有这方面的记载。

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蒙医药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经验和确切的疗效为民族同胞的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蒙医疗法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并正在利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研究和逐步加以提高。

(作者单位: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诺尔公苏木豪斯布尔都卫生院)

猜你喜欢
巴达赫依蒙医
赫依证的证期标准化研究
蒙医赫依病变时间与抑郁症发病时间关系探讨
尘封千年的古城纳巴达
蒙医赫依病变时间与抑郁症发病时间关系探讨
蒙医“萨病”治疗概述
浅谈室性早搏的蒙医诊治
蒙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赫依型心刺痛患者蒙医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