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
——兼论常州工学院环境设计系“十三五”发展构想

2016-03-28 08:27吴文治秦佳汪瑞霞张新荣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常州十三五环境

吴文治,秦佳,汪瑞霞,张新荣

(1.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22;2.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210444)



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
——兼论常州工学院环境设计系“十三五”发展构想

吴文治1,2,秦佳1,汪瑞霞1,张新荣1

(1.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22;2.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210444)

文章梳理了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环境设计专业的显著特征与发展前景。通过对常州工学院环境设计系发展历程的回顾,提出“十三五”期间环境设计系的发展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找准专业发展定位,注重专业实践训练,凝练核心课程体系,突出工科背景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应发挥“理工艺”交叉结合的专业特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环境设计专业;环境设计教育;“十三五”;人才培养

一、环境设计专业概述

(一)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简史

从我国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于1957年成立了室内装饰系(包括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两个专业)。此后,该系先后更名为建筑装饰系、工业美术系、室内设计系[1]。1984年,现深圳大学吴家骅教授在当时任教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设置了环境艺术课程,并组建了浙江美术学院的环境设计系。吴家骅教授的出发点是尝试将建筑、景观设计与美术联系起来,发展一种跨学科的教育体系,以便适应对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社会生活需求[2]。

环境设计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教育部2005年公布的数据,艺术设计专业已成为我国艺术类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而环境设计又是艺术设计专业中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专业方向。据《2013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显示,从2002年至2013年,全国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从597所增加到1 679所,艺术类考生人数从3.2万增加到近100万。2012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在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立设计学一级学科,从艺术设计专业中分出环境设计专业。

(二)环境设计专业的特征

环境设计,是一个在多个学科交叉的综合视野下注重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整体、系统、全方位观照的学科。环境设计专业最显著的特征是艺术学科、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三大学科的交叉融合,主要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生态学、历史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区域地域学、环境心理学、植物学、生物学等。如果说“环境”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人工环境,那么环境设计就是对这囊括一切的人类生存环境进行设计的专业。如此庞大、宽泛的专业,它的着力点在哪里?如何区别于其他专业并体现出自己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环境设计是一个无所不包而又精专于环境空间研究的工程艺术。不热爱艺术,无以设计;不学习科学,无以设计。没有艺术的情感与体验,没有科学的严谨与精确,就没有环境设计的灵魂与意义。吴家骅教授在1988年撰文指出,环境艺术是以建筑空间为母体,不断向其“外延”和“内延”扩展其设计艺术领域的综合性艺术学科。他认为,“外延”是指那些与建筑外部空间密切相关的风景区建设、历史与文化名胜保护,都市设计,乡镇规划等宏观环境的空间艺术领域以及大型艺术品的规划与设计研究领域。“内延”即那些与建筑内部空间密切相关的建筑物理,庭院美化,家具、器皿设计与陈设以及架上艺术品的设计与陈设等综合性空间艺术研究领域[3]。美国环境设计丛书编辑理查德·道伯尔(Richard Dober)曾经作过这样的定义:“环境设计是比建筑范围更大、比规划的意义更综合、比工程技术更敏感的艺术。这是一种实用艺术,胜过一切传统的考虑,这种艺术实践与人的机能紧密结合,使人们周围的事物有了视觉秩序,而且加强和表现了所拥有的领域。”

(三)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

环境设计关系到人居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最直接、最基本也是最宏观、最综合的方面,无论何时它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当今世界变化万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很多问题和危机也出现了。环境设计专业所要学习和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人最基本的居住生活问题。当前,环境设计与人居环境学科群(以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地景学为核心的三大学科)已经深度融合在以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为指导思想的交叉学科体系中。环境设计应该对人居环境巨系统某些分支的具体研究有更多的贡献,这也是环境设计发展的潜力与前景之所在。

环境设计在新时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走向:生态绿色高效可持续设计、优美人居环境的整体规划设计与再造、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循环利用与再利用、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传承等。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低效率转向高效率,从低技术转向高技术,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从轻人文转向重人文。环境设计必然要随着社会发展目标的转型而转型,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环境设计专业的广阔前景,需要兼具环境设计教育者与设计师双重身份的教师从新的时代要求出发,在思想观念的前瞻性、技术艺术的综合性、规划设计的科学性、设计实践的合理性、人居环境的融贯性等方面逐渐厘清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改革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新的教学方法,直面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找到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定位。

二、常州工学院环境设计系“十三五”发展构想

(一)环境设计系发展历程

2015年6月,常州工学院院系调整后,环境设计系正式成立。新组建的环境设计系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博士1人(另有2人博士在读)、高级工艺美术师1人、讲师8人,所有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常州工学院环境设计系的前身是成立于1992年的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建筑装潢教研室和成立于2002年的常州师范学校艺术系装潢设计教研室。土木建筑工程系建筑装饰技术专业曾在199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第四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05年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本科专业开始招生。随着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从弱到强、从挂靠招生到单独招生的转变。近年来,环境设计系不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同类专业的交流,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建立了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努力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在国内设计竞赛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社会问题,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边缘性学科,探讨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与构想,也是对这一复杂社会问题进行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反思。

(二)环境设计系“十三五”发展构想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着力于应用能力的培养

环境设计系在“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与“十三五”规划开始之际,着重思考如何在原有办学传统的基础之上,依托学校整体发展部署和新的历史机遇实现发展与突破,不断缩小与国内著名院系的差距,在坚持自身办学特色的同时不断做出新的成绩,取得新的进步。

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国内和国外高校对于这个学科是如何理解和定义的?目前我国的环境设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否符合?新的时代条件下环境设计师充当了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未来环境设计教育的发展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趋势?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既是设计师,也应该是设计教育家。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清晰、有深度的认识,那么我们的身份价值就会贬值,甚至丧失,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也就无从谈起。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极快,知识更新频繁,高校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计划应努力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具有前瞻性、灵活性和较强的适应性。针对环境设计系目前的师资力量以及学校与二级学院提供的办学资源和条件,我们将学科方向的凝练与教研小组的组建作为第一个重要的事项予以落实。

培养目标是课程结构设计的根本依据;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通识教育是课程结构的重要基础[4]。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专业核心课程群,对整个培养方案作系统性思考,才能在专业的各项课程设置上显示出先进性、前瞻性与整体性。

环境设计教育的人才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技术层面、创造层面、管理层面。所谓技术层面,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某种目的的技术操作能力,比如电脑建模CAD、GIS数据分析、空间形态营造、施工图绘制、设计项目概预算等。创造层面,即设计层面,要求能够对环境进行相关的项目设计(如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展示设计),在设计思想和理论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构想,依托技术团队的支持实现最佳的环境设计方案并使之变为现实。管理层面培养将来能从事环境设计相关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他们对相关的环境设计项目进行有效评估和把关。由于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具有开放性、综合性、交叉性,环境设计教育从根本上来讲应该培养具有宽广的专业视野和扎实的多学科基础的人才。

2.凝练核心课程体系,突出工科背景特色

在环境设计专业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按照专业本身的发展规律,着力解决课程之间碎片化与拼凑、堆砌的弊病,对课程设置的先后逻辑顺序、横纵向结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序列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提炼、组建核心课程群。

在凝练核心课程并组建课程群之前,必须充分考量课程设置的时段合理性、知识专业性、技能全面性。建筑学、园林景观学、城市规划学是与环境设计联系最为密切的三个核心学科,环境设计专业的很多课程必须或多或少地以这三个学科为基础和依托才能深入。一般认为,环境设计有三个基本的研究方向,即室内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形态)设计。大多数艺术类院系以前仅注重前两个方向。随着学科交叉融合与专业发展,建筑(形态)设计已经成为很多艺术类院系环境设计专业又一个着眼点。因此,结合常州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与土木建筑相关专业的深厚渊源以及当前专业发展的趋势,将核心课程群分为室内设计核心课程群、园林景观核心课程群和建筑(形态)设计课程群,并邀请土木建筑学院的相关教师承担相关建筑课程的教学任务。每一个课程群都必须以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先导,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提供技术能力的支撑,三个方向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人体工程学”“空间测绘(地情勘测)”“计算机辅助设计(I、II、III)”“建筑模型制作”等。室内设计核心课程群主要包括“室内设计原理”“室内设计I”“室内设计II”“室内设计III”等课程;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课程群主要包括“园林景观设计原理”“园林景观设计I”“园林景观设计II”“园林景观设计III”等课程;建筑(形态)设计核心课程群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基础”“建筑物理与设备”“建筑结构基础”“建筑装饰材料”“小型建筑设计”等课程。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设计专业的考生(艺术类考生)进校之前已经受过相对系统的造型训练,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应该对绘画类课程予以弱化,在学分分配上突出工科课程的重要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近年来,学校在师资的培养和引进方面加大了力度,这一政策走向让各个专业系的师资力量在近十年间得到了实质性的充实、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梯队断层、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敬业精神不强、精力投入不够,人才引进的专业匹配性不够、层次不高,教学科研成果数量少等。这一系列问题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学校应充分激发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快地实现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客观而言,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足够的压力,才能激发出十足的动力。在综合考虑平衡各方之后,不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需要以壮士断腕之决心下猛药治沉疴。

如果说,环境设计系环境设计专业前期主要解决的是师资力量的问题,那么,接下来要稳步提升“质”。“质”的提升,顶层设计很重要,有效的考评体系是最直接的方法。随着学校建设“常州理工大学”目标的确立,以及人才引进力度的不断加强,我们尤其要注意引进人才的专业对口性,引进教研能力强、具有敬业精神、专业思维活跃的相关人才。2015年12月3日《人民日报》第17版刊登了《别让一流人才培养成‘老大难’——人才培养应杜绝‘排排队,分果果’》的文章,指出:一流的人才培养,需要一流的顶层设计;一流的人才培养,需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流的人才培养,需要有一流的评价机制与人才培养向导。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样需要这“三个需要”。

三、结语

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环境设计教育同样面临着新的转型机遇,传统的思路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现实状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来看,“大学”应该文理艺兼修共长。理工重技,人文重思,艺术重情,三者只有相得益彰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环境设计专业正是“理工、人文、艺术”三者交叉结合最典型的专业之一。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化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正是为解决完整的“人”的培养问题,之后才能谈“才”。

[1]林广思.环境设计教育回顾与展望[J].高等建筑教育,2014(5):1-4.

[2]吴家骅.景观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前言.

[3]吴家骅.环境艺术[J].新美术,1988(1):42-43.

[4]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6.

责任编辑:赵 青

10.3969/j.issn.1673-0887.2016.05.023

2015-10-25

吴文治(1983— ),男,常州工学院讲师,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

2015年度常州工学院校级教学建设项目(A3-4403-16-023)

B

1673-0887(2016)05-0110-04

G642.0

猜你喜欢
常州十三五环境
常州的早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环境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