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七字标准

2016-03-28 12:48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歌唱声乐音乐

李 飞

浅谈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七字标准

李 飞

金铁霖先生作为中国民族声乐学院派的领军人物,在长期的演唱和教学实践中,在声乐教学中提炼出了“声、情、字、味、表、养、象” 的七字标准。这个标准浅显易懂地涵盖了声乐演唱及教学的方方面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为广大高校声乐师生提供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借鉴意义。

金铁霖;声乐教学;七字标准

“声、情、字、味、表、养、象”七字标准是金铁霖先生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首先提出来的,它不仅是金先生在长期的声乐教学中理性思考的成果,涵盖了声乐演唱及教学的所有内容,也是在校声乐学生通向民族声乐演唱之路的成功秘诀。“声”是声乐艺术的本质属性;“情”是声乐演唱的灵魂;“字”是声乐演唱的语言载体;“味”是声乐演唱的风格韵味;“表”是声乐演唱的外部展现;“养”是声乐演唱的素质修养;“象”是声乐演唱的舞台形象。纵观七字标准,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思路清晰,环环相扣,以深度和广度体现了民族声乐艺术理论的完善程度。结合声乐演唱及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坚持声乐教学“七字”标准,应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

金铁霖先生指出:“声,是指科学的演唱方法和技巧。学生应在科学方法训练的前提下,掌握并运用民族声乐的声音个性与特点,使其与中国本民族语言、感情、风格表演等相统一、协调,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在声音上应采用‘混合声的声音色彩’。”[1](P41)这里说的科学的声音技巧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是教师和学生需要掌握的发声技巧、遵循演唱规律的关键。金铁霖先生在教学实践中,把“通道”与“支点”的运用作为决定声音质量的关键技巧。它不仅能够根据作品需要自然地收放音量,而且有助于扩展整个发声音域,有助于声音音色的统一,获得纯净、剔透的音质,并且能够通过“支点”的调整,获得混声比例不同的音色。

当然,科学的发声方法还包括开贴唱法的运用、真假声运用、共鸣的运用、呼吸的运用等等其他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在声音的训练上,金铁霖先生有效地把握人类思想调控与心理调控的特点,把歌唱中需要遵循的要求编成口诀,那就是:“先放松、后叹气、叹到哪儿,从哪儿吸,吸到哪儿,从哪儿叹,所有字都一样,保持吸气状态来歌唱(赖在支点上全身唱)、喉咙开、嘴巴张,字头夸张嘴巴松,U通道坚决不动,三分离,四分粘……。”[1](P44)

二、运用准确的情感表达

“情,是指演唱声乐作品的感情。在音乐艺术中,歌唱的表现力最强、最感人,最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因为歌声能够直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用心去歌唱,也可以理解为用情去歌唱,这就是我们经常在教学中讲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1](P51)在七字标准中,最关键的“情”字,其核心是“真与美”的统一。也就是说,歌者的情感表达完全决定作品的表演效果,这就需要演唱者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对音乐作品进行透彻的感悟与理解,包括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这是音乐表现的依据;第二,歌者在有了深切感悟以后必须调动最佳的表演方法、最佳的精神状态,给予精彩的呈现。

如何唱得情到深处,金铁霖先生给演唱者支了招:其一、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声歌各有宜”,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应该根据自身的音色、个性特点和演唱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其二、认识作品,形成预期表达的效果。众所周知,所有的演唱情感要为作品内容而服务,没有思想内涵的歌唱必然成为游离作品思想之外的无病呻吟,让观众听之味同嚼蜡,甚至在演唱形式和内容表现上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尴尬局面。所以演唱作品之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主题思想;2.分析音乐构思;3.熟悉作品、体验作品,立足作品内容和风格,做到划分层次、突出重点,让作品成为歌者内心的音乐;4.运用丰富的表现手段。金铁霖先生指出:“音乐要避免单调,要学会变化,情感要合乎作品的情理,表现效果可以出乎观众意料之外,……该强时大胆地强,该弱时就必须弱下来,该延长时必须延长到位,超出观众想象,给观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才能有效地打动观众的心。”[1](P77)快慢、强弱、连断、抑扬、顿挫都是两个矛盾的对立体,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对立统一规律,使演唱具有感染力,表达抒情、欢快、赞美、悲伤、哀怨、压抑、惊恐等等情感和情绪。如果一成不变地演唱,没有对比,没有夸张引起音乐的波澜起伏,音乐就变得呆板、平淡,缺乏生命力和表现力。其三、良好的表演习惯。艺术不是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生活的艺术夸张和表现,所以歌者要学会利用夸张的艺术语言达到表演的目的,培养用声音塑造形象、营造气氛、感染观众的能力。必须做到:1.“真”,指的是出自主体心灵的真情实感;2.“采”,指的是歌者的神采,即歌者的精气神;3.“洁”,是干净利落的意思;4.“细”,托尔斯泰认为,作为真正艺术作品的基础,细节描写必须绝对正确。他在《艺术论》中说:“只有当艺术家找到了构成艺术作品的无限小的因素时,他才能感染别人,而且感染的程度也要看在何种程度上找到了这些因素而定。”[2]细节的最根本任务,在于显示被描写对象的真实性,因此,在歌唱教学中特别要强调的是重视细节的处理,同时要不断提高演唱者处理细节的能力。

三、遵循规范的吐字咬字

歌曲演唱中,讲究字正腔圆。“字,是指歌唱中的语言,声乐不仅用人声‘乐器’唱出美妙的旋律,还要用语言来表达声乐作品的内容和感情。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因此歌唱中的吐字对每一位从事民族声乐的演员尤为重要。”[1](P91)歌唱艺术是音乐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歌唱活动其实是人们诉诸语言在旋律上的延伸而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即人类语言表达最充分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本身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然而,一旦配上歌词,就有了清晰、明确的指向性和表达含义的限定性,也就能让受众容易理解、听懂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所以歌唱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准确地用歌唱语言表达艺术作品,这就要求演唱者通晓歌唱语言的特点和要求,做到:1.发音准确,声母、韵母发声必须精准。声调要讲究“平分阴阳,入派三声”。明代魏良辅在《曲律》中说:“五音(唇、齿、牙、喉、舌)以四声(阴、阳、上、去)为主,四声不得其宜,则五音废矣。”优秀的歌曲作品总是旋律与歌词的声、韵、调结合得自然而又巧妙,已经为演唱者提供了语言处理的依据;2.吐字清晰,口型正确,字腹饱满,才能字正腔圆;3.歌唱语言要与声音统一,声音连贯性对语言的要求是轻巧归韵,要做到增加口形的纵向空间,使归韵后,口腔、喉咙仍保持有一定空间。总之,语言与声音要高度完美地结合,做到既能满足声音的审美要求,又能达到歌唱语言的清晰标准。

四、把握歌曲的民族韵味

当然,演唱中韵味的表达还与演唱者的个性风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譬如王昆、郭兰英、彭丽媛三代演员主演的歌剧《白毛女》,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风格,王昆塑造的白毛女粗犷、朴实;郭兰英塑造的白毛女乡土气息浓郁、韵味十足;彭丽媛塑造的白毛女质朴、柔美、亲切、激昂、传神,她因主演该剧获得了戏剧界最高奖——梅花奖。再如彭丽媛、张也、宋祖英同属金铁霖门下弟子,但是个性、气质、音色各不相同,所以她们所选择的演唱曲目也不同。彭丽媛的演唱荡气迴肠,地域风格浓郁,适合唱雄壮、宏伟、庄严、肃穆的歌曲,具有热情、雄浑、劲拔的风格。张也的演唱俏丽、甜美,擅长唱柔婉、细腻、甜美的歌曲。宋祖英的演唱柔美、诗意、典雅,擅长唱欢快、亲切、抒情性更强的歌曲,尤其唱少数民族歌曲更胜一筹。

总之,“味”的传达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如声音、情感、语言、润腔等等。有些演唱者嗓音条件不差,演唱的素质也不低,然而一唱民歌就没有“味”,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是以下几点:1.不了解歌曲发源地的自然文化、民风民俗、传统文化;2.对歌曲表现的民族韵味了解不够,体验不深;3.对演唱民歌的“故乡”音乐语汇、语言特点学习得不够。所以,要把民族歌曲唱出“味”来,一定要多深入生活,感受生活,一定要多向民间音乐和民间艺人学习;其次是向全国的各剧种学习戏曲、曲艺;再其次是提高艺术素养,准确吃透所要演唱作品的风格、韵味,并且加以精彩呈现。

五、注重丰富的形体语言

“表,是指歌曲中的表演,即形体语言,因为中国广大观众的欣赏习惯是不仅要听,而且要看。因此,对于一位民族声乐演员来说,除了具备良好的歌唱能力和乐感之外,形体表演也是非常重要的。”[1](P109)“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形”是指形态的外在表现,“神”是抽象的内在精神,“形神兼备”要求“形”之美体现“无形”的“神”之美,达到生动、逼真,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声乐艺术而言,形体语言是歌唱语言的直观化、具象化,是歌唱者内心世界“外化”的重要手段。哪怕是一招一式、一个眼神、一个面部表情都在传递歌者的情感、情绪,这叫无声的语言。在演唱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形体语言的运用。

1.面部表情的运用

人的面部表情十分丰富,一般说来可以归纳为欢、笑、喜、怒、哀、乐、愁、思、悲、惨、哭、气、羞等,因此,歌者要根据歌唱作品规定的表情术语,运用眼睛传神、面部塑形等办法形象生动地做出面部呈现。

2.肢体语言的运用

一般说来民歌歌唱者应注意头要正、颈要立、眉要松、胸要微挺、腿要直、脚跟要实,松垮、紧张发僵、随意性的站立都是不可取的;其次是步法,即行走的步态,一般要上身平稳,步态均匀,宜小步或碎步,这方面应向戏曲演员学习;其三还有手势,有掌、拳、指,掌有兰花掌、柳叶掌,佛手掌;拳有提拳、端拳、抱拳;指有兰花指、点指、戳指、反指,歌唱中较多的用兰花指。

教师需要将职业素养分类整合,不同的职业素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要以单纯的文字讲授为表达形式,譬如,针对职业礼仪,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职场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学生的实际做法,大家愉快的判别学生所展现的合适不合适,从而引出较为合适的展现形式。又譬如,针对专业技能,教师串联相关专业的知识点后,引出实际职场中,对这项课本的专业知识技能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当然,演唱过程中的表演要讲究恰如其分,“过”就是“做”,要尊重形体表演的几个原则:1.表演形式与作品相统一。表演时步态、身段手势、表情、眼神和气势要为作品的内容、情感服务。2.形体表演与歌唱统一。形体表演是为歌唱表演服务的,因此,形体表演要与歌唱的声音、呼吸、音乐、韵律、节奏相统一,不要喧宾夺主,也不要画蛇添足,更不能搞笑失态。3.兼顾真实感与艺术性。戏曲演员有句口头禅:“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笑要笑得好看,哭要哭得美丽动人”,因此,形体表演既要专业、规范,又要恰到好处,矫狂必须过正。另外,舞台的形体表演,戏曲上讲程式、章法,也讲对立统一,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交替”、“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右先左”。还有手、眼、身、法、步的动作要协调、统一,体态要平衡、稳重;动作衔接要自然、大方、符合逻辑等等,要具有动态之美。民族声乐艺术和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是连根连脉,民族声乐的舞台表演离不开戏曲艺术的言传身教,离不开戏曲艺术的程式章法,否则难有形体语言的动态美。

六、加强综合的艺术素养

“养,是指歌唱家所具有的道德修养、音乐修养、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作为一名歌唱演员,只有好的嗓音和乐感是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音乐方面的基础训练和基础理论知识。”[1](P128)修养是声乐学习必修的课程,不仅要通熟音乐理论知识,还要有精湛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有敏锐的音乐感知力,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等。要从各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及情感意志等品质的修养,要树立高尚的艺德,修身立德,淡泊名利,襟怀坦白,坚守人格高地,做到德艺双馨;其次,要加强文化修养,做到博览群书,侧类旁通,不仅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诸如戏剧、曲艺、语言和音乐文化等艺术门类的学习,尤其要多读文学作品,知晓人物塑造、故事构架、人物描写、文学语言等等。文化素养的高低,决定歌者对歌词内涵的认识理解与阐释,这对于准确把握歌曲作品内涵是至关重要的。

七、塑造高雅的舞台气质

金铁霖先生指出:“象,是指歌唱演员的形象、仪表、台风,也包括舞台形象和电视屏幕形象。演员的形象、仪表、台风等综合气质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1](P128)歌唱演员在舞台上的歌唱姿势、形态表演、言行举止、眼神、面部表情、一招一式等方方面面构成,是歌唱者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形象和气质,它必须透着一种美感。所以,歌唱演员不仅要体现歌唱的声音美、情感美、形体美,也要体现歌唱演员在舞台上的气质美、仪表美、形象美。

(一)相貌

歌唱演员并不要求绝对的天生丽质,但必须要求其具有静态美和动态美,包括一个微笑、一点恼怒都要透着美感,其中也包括形体美,太胖、太矮或有其他五官方面的缺陷那是另当别论。

(二)仪表

歌唱演员首先要给观众一种视觉的美感,那就是神态自然、举止大方,透着一种雅致的美,矫揉造作不是美,粗野放荡更不是美。演员的仪表美不美,给观众留下的印象至关重要,仪表、服饰、装扮,这要根据作品的需要而定,但是无论怎样,服饰和装扮也要为演员仪表美服务,其中包括化妆。服饰、装扮、化妆只能增加演员仪表的美感,而不是削弱这种美感。

(三)气质和风度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和生理素质,风度是指举止、姿态、气度,包括言谈、手势、眼神以及歌唱演员在舞台上的举手投足、一瞥一笑、一顾一扮都决定观众对演唱者的印象。

1.上场。一种是带戏出场(即有角色的出场),另一种是以歌唱者的身份出场,这种出场要确定自己准确的歌唱位置,行走步伐均匀,落地要沉稳。快走要小步,慢走要大步,行走时身体要挺拔。

2.与观众交流。落落大方向观众鞠躬,与观众交流时眼光看前方或微微环视观众,目光一定要诚恳、大方、自信,切不可一上场就喋喋不休地说东道西。

3.歌唱姿势。通常歌唱姿势要求身体要正,腰要直,肩要平,胸部要微挺,脚下要稳定。

4.谢幕。通常要向观众鞠躬以示感谢,比较正确的谢幕,鞠躬时,右手贴腹而躬,待观众的掌声结束再缓慢、平稳地转身或后退几步退场。

总之,金铁霖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声、情、字、味、表、养、象”七字标准,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这是他长期声乐教学的实践总结和理性思考,对声乐教学和歌唱演员的演艺实践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七字标准的提出,从理论本身,是民族声乐美学原则“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的具体体现,反过来,民族声乐四大美学原则的要求又贯穿在七字标准之中,并通过每一项标准体现出来。遵循声乐演唱及教学七字标准,无论是对高校教师自身声乐演唱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研究及优秀人才的培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金铁霖,邹爱舒.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M].石春让,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刘祖鑫)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On the 7-word Standards of Jin Tielin Regarding Teaching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LI Fei

(ChuxiongNormalUniversity,Chuxiong, 675000,YunnanProvince)

Jin Tielin, a leading academic professor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teaching, has suggested the 7-word standards: voice, feeling, word, style, expression, quality and portrayal. These standards, simple but easily understandable, cover all the aspects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They reflect profound philosophy of music an music teaching and are of great value to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is profession.

Jin Tielin; teaching of vocal music; 7-word standard

2016 - 10 - 13

李 飞(1973―),男,楚雄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合唱指挥、管乐指挥。

J616.2

A

1671 - 7406(2016)12 - 0120 - 05

猜你喜欢
歌唱声乐音乐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
音乐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