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战争时期日本文学家的抵抗姿态
——以中野重治和谷崎润一郎为例

2016-03-28 14:26詹丽洁潮洛蒙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詹丽洁,潮洛蒙

(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



十五年战争时期日本文学家的抵抗姿态
——以中野重治和谷崎润一郎为例

詹丽洁,潮洛蒙

(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

[摘要]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时期被称为十五年战争时期。在这期间,由于受到战时政策的影响,日本的文学大环境一度恶化,日本文坛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残。为了坚守那片文学“净土”,有些身处战争时期的日本文学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抵抗。本文通过分析中野重治的诗《雨中的品川车站》和谷崎润一郎的小说《细雪》中所蕴含的反战意识,对当时日本文学家的抵抗姿态进行评析。

[关键词]十五年战争;中野重治;谷崎润一郎;抵抗姿态

由于受到战时政策的影响,十五年战争时期可以称为日本文学史上的黑暗时代。绝大部分作家选择“转向”①来迎合时代发展大方向;少数作家仍旧坚守文学阵地,选择与时代洪流作抵抗。但是,与时代趋势相悖的文学在战争的时代背景中仍旧能够散发光彩吗?怀着这样的疑问,笔者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

一、十五年战争时期的日本文坛

20世纪30年代初,以1931年3月15日和4月16日的逮捕事件为开端,日本军部以恐怖镇压、军国主义化洗脑和对外文化隔绝等方式,对持不同政见者进行残暴整肃。与军部持不同政见的政党和文化人,尤其是无产阶级文化同盟遭受重创,宫本百合子、中野重治等作家被捕入狱。不仅如此,日本军部又颁发禁令,禁止日本学者与外国书籍文献接触,企图阻挡来自本国之外的正义之音,日本文学界由此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1937年8月,日本军部为了达到鼓舞前线士兵斗志、稳定国内国民情绪的目的,组织作家进行战地跟踪报道或后方舆论支持等工作。另外,日本军部又提出“国策文学”(注:为战时政策服务的文学)的口号,号召日本文学家为军部发声、为军部所用。日本文坛自此沦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声筒,“国策文学”成为当时文坛的主流。但是,也有少数对战争持抵抗态度的日本文学家为了坚守那片文学“净土”而作出了努力。

二、十五年战争时期坚守文学阵地的日本文学家

在十五年战争期间,日本文学界的一些作家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战争作出了努力。1933年7月,德田秋声、新居格和三木清等作家建立了“文艺自由同盟”。为保护艺术自由,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残酷镇压,他们组织了一系列演讲宣传活动。更值得一提的是由当时普罗作家创建成立的杂志《文学评论》,其主要撰搞人是德永直、宫本百合子、中野重治和山田清三郎等人。此杂志曾在帝国主义的镇压下坚持发行上述作家的作品,甚至举办过关于社会主义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专题讨论。在那样一个战争年代,这种纯粹的“赤化”倾向是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的。不过,明确的反战倾向和执着的现实主义态度为文学黑暗的前路带来了一丝光亮。中野重治作为《文学评论》的撰稿人之一,不仅积极为此杂志撰写反战文章,而且创作了一系列带有反战色彩的诗歌,比如《雨中的品川车站》《黎明前的再见》以及《歌》等。除了这些无产阶级文学阵营的作家之外,其它文学流派的一些作家也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和否定,比如唯美派泰斗谷崎润一郎的《细雪》、日本剧作家久保荣的戏剧《火山灰地》以及现实主义作家石川达三的小说《活着的士兵》等。本文选取中野重治的诗《雨中的品川车站》和谷崎润一郎的小说《细雪》进行考察,以此评析他们对侵略战争的抵抗姿态。中野重治的诗《雨中的品川车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的无产阶级革命情怀。谷崎润一郎的连载小说《细雪》发表后因不符当局的要求,受到了禁止连载的处分,但作者坚持完成创作并于战后公之于众。

三、关于中野重治的《雨中的品川车站》

《雨中的品川车站》一诗描写的是在品川车站送别被日本政府迫害的朝鲜友人时的情景:

你们祖国的河水在寒冷的冬季结冰,

……

你们洁白的裙襟消逝在黑暗的长廊。[1]

全诗洋溢着国际主义激情,表达了对即将回国从事革命斗争的朝鲜友人的深厚情谊,传达出对异国受难者的同情与鼓舞。作者不惧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的重压,以充满想象的、尖锐的笔触戏谑日本天皇。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朝鲜半岛完全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朝鲜国内及在日朝鲜人都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与剥削。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野重治创作了这首诗来反映朝鲜民族悲惨的社会现状,并刻画了朝鲜无产阶级革命友人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此诗不仅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行径,也表达出了作者具有国际主义的革命志向和情怀。

1932年4月,中野重治以违反治安法的罪名被捕入狱。一年半的狱中生活使他的身体极度衰弱,精神有些错乱。1934年3月法庭一审判决其四年徒刑,他立即上诉,但最终还是被迫“转向”。中野重治出狱后很快回到了无产阶级文学阵营。与悄然返回的其他“转向”作家不同,他没有掩盖自己的“转向”问题:“我背叛党,背叛对它信赖的人民,这一事实将来也是抹不掉的”[2]。

中野重治对自身“转向”行为的剖析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战后小说《广重》即以自我剖析为主题。大概正因为能够如此勇于自我批判,中野重治才能够理直气壮地与当时的各种反动思潮作斗争,并通过自我批判来反思反战文学运动中的种种问题。中野重治“转向”后,先后发表了《第一章》《乡村之家》等作品。从上述作品中可以看出,中野重治并不屑于信守对日本军部的“转向”承诺,而是在政府高压之下继续进行反战文学创作。1945年日本战败后,中野重治仍然坚持创作,希望借文学创作表达对战争的批判,比如《斋藤茂吉札记》等。

中野重治作为杰出的诗人和作家,在十余年的反战斗争中,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生动的笔触揭露了当局黑暗腐朽的现实。他的诗歌被公认为日本无产阶级诗歌运动的最高成就,受到日本民众的喜爱。

四、关于谷崎润一郎的《细雪》

中国文学界对《细雪》较为全面的评论和研究,大致始于周逸之为自己的译本《细雪》所写的《译序》。在此《译序》中,译者详细地介绍了《细雪》充满波折的创作和出版过程,以及谷崎润一郎写作该书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并认为谷崎润一郎之所以写下这部以“关西风土人情为背景、反映没落商家莳冈家四姐妹婚姻家庭生活的长篇小说”[3]3,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回避对法西斯的支持”[3]3。

谷崎润一郎作为唯美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细雪》通过对莳冈家四姐妹以及关西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事件的描写,充分展现出唯美主义文学所特有的享乐主义之美。在当时全民助战的社会大环境之下,谷崎润一郎为何会远离战争喧嚣,进而选择描写风花雪月的享乐生活呢?究其原因,他是把文学创作当作了回避现实的一种避难所。谷崎没有顺从日本军部发出的“国策文学”的号召,而是选择了一条不同的文学创作之路。他虽没有高声喊出反对战争的口号,其行为却也不失为对战争的不屑与反抗。周逸之在其译本中指出:“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对战争表示了不满”,作品“曲折地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及人民的反战、厌战情绪”[3]3。从《细雪》主人公贞之助的一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谷崎润一郎对战争的不满情绪:“无论如何,中国和日本关系的恶化是令人痛心的。”[3]3作者借贞之助之口表达了对中日友好的期盼。身处严酷的军国主义统治之下,作者还能够通过文章抒发己见,可见其是一位为数不多的拥有反战意识的作家之一。通读《细雪》全篇也不难看出,谷崎润一郎是一位真正具有反战倾向的作家,《细雪》是一部带有反战色彩的作品。

五、结语

本文以中野重治的诗《雨中的品川车站》和谷崎润一郎的小说《细雪》为例,分析了反战题材文学作品表现出的日本作家对战争的抵抗姿态。这类作品是在极其艰难的处境下创作的,展现出了作家始终不与日本法西斯合作的节操和信念,这一点值得充分肯定。其文学理念虽然与当时日本的时代大潮相悖,但作为反战文学的中流砥柱,它们的作用不容小觑。当时反战题材文学作品并不多,而且在社会中的宣传范围极其有限,大多作品受到日本当局的打击和压迫,其中一些作品直至战争结束之后才得以重见天日。但值得庆幸的是,尽管日语和日本文学带有暧昧和晦涩感,国外学者并没有因此放弃研究。时至今日,反战文学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经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反战文学不仅要分析战争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危害,更要惊醒现在的每一个人,为日后企图侵略他国领土或用武力解决一切的想法敲响警钟。剖析反战文学中所体现出的对战争的憎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对现今世界和平共处和共同繁荣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注释]

①“转向”通常指的是改变政治立场。由于当时日本政府权力的介入,作家们放弃了原本的创作理念,在文学创作方向上发生了转变。广义上来说,拥有转向体验的作家写出的作品也被视为转向文学。

[参考文献]

[1]李芒.中野重治诗四首[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4).

[2]中野重治.中野重治全集:第十卷[M].东京:筑摩书房,1979:56.

[3]谷崎润一郎.细雪[M].周逸之,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The Japanese Litterateurs’ Against Behaviors in the Fifteen Years War——Takeing Nakano Shigeharu and Junichiro Tanizaki for Example

ZHAN Li-jie, CHAO Luo-m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Fifteen Years War, which is the period of time between the Mukden Incident in 1931 and the unconditional capitulation of Japan after the Potsdam Proclamation in 1945, the literary world of Japan has undergone an overwhelming suffering due to the wartime policies in this country. To defend the Pure Land of the literature, many of the Japanese literators has fought against the sufferings in many ways during the war. In this thesis, the writer intends to make analyses of the opposition against war in two articles, the poem Shinagawa Station in Rain by Nakano Shigeharu and the fiction Sasame Yuki by Junichiro Tanizaki, so that the resistance on the Japanese literators’ behaviors at that time can be shown to the world.

Key words:The Fifteen Years War; Nakano Shigeharu; Junichiro Tanizaki; against behaviors

[收稿日期]2015-12-17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日本无产阶级诗人及作品研究——以中野重治、谷川雁为例”(TJW11-019)。

[作者简介]詹丽洁(1992-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潮洛蒙(1970- ),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日本现代诗研究。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5-0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