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小学包班教学现象的思考

2016-03-28 14:26蒋桂蓉李春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

蒋桂蓉,李春超

(长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对农村小学包班教学现象的思考

蒋桂蓉,李春超

(长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摘要]目前全国已有很多省市进行包班教学的实践。“一师多专”的教师具有促进课程融合、增加师生交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农村包班教学凸显的问题及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包班教学;全科型教师

一、农村“包班教学”凸显的问题

(一)教师对包班教学有心无力

包班教学即一名教师带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在农村,语数外是重头戏,音体美等其他学科的授课次数极少。低年级学段的教师主要教授语文、数学;中高年级学段的教师教授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由于没有针对每门学科的内容及教法接受专门培训,教师对不熟悉的学科往往仅凭感觉讲授。况且,由于授课任务量太大,教师往往缺乏休息放松的时间。

(二)教师对包班教学持失望态度

农村学校的班级学生人数多,多数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多数家长不会辅导孩子的学习。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就需要在课下找集中的时间为他们补课,这样势必耗费教师的大量时间与精力,而学生成绩往往没有得到大的提升。绝大多数包班教师希望自己在课下能够有时间多学习专业知识,而不是门门都会却门门不精通。包班教学严重背离了教师提升与发展专业能力的愿望。另外,学生每天只接触一个老师,也会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学习效果及积极性。因此,包班教师对包班教学普遍持反对态度。

(三)教师对学生产生评价定势

所谓评价定势,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易改变。某位学生在某一门课的表现很差,教师就很容易认为其在其他课程的表现也是如此,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给学生的心灵造成负面影响。

(四)家长怀疑“包班教学”的效果

家长认为,教师的知识水平、管理能力及精力是有限的,能否把所有的科目教好、能否做好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均是未知数。把孩子所有科目的学习都交给一个老师,他们着实担心教师会照顾不周。

二、包班教学产生的影响

(一)影响教学质量

农村包班教师认为包班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弊大于利。从实行包班教学的背景及目的分析:第一,农村班级人数较多,一般超过30人,包班对于教师来说任务过重,对新教师来说尤其如此;第二,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简陋,若包班教师在课前准备不足,学生在内容理解上可能会遇到困难。

农村生活条件、教学条件都不如城市,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在农村发展,造成师资不足的局面,因而采取了一师多专的模式。包班教师认为这是教育不公平的体现,这种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

(二)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指的是人们长时间处在繁重、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身心不堪重负,进而对工作产生的一种厌烦、疲惫心理。包班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体现为对工作产生不满情绪、教学积极性降低,甚至产生不负责任的情绪及行为。包班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然而包班需要把上班时间全部投入到班级里,讲课、批改作业、辅导作业、与学生交流等各项工作都交给一个教师,致使其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长此以往,教师就会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

职业倦怠情绪对教师与学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首先,职业倦怠会使教师产生生理及心理疾病,对他们的工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给他们的生活带来麻烦。其次,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脾气暴躁,对学生没有耐心,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上敷衍了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影响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肯定和认可。包班教学任务重,使教师没有时间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无暇进行教学反思。虽然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很多,可农村没有适合教师发展的环境,培训机会极少。

三、改善农村小学包班教学现象的策略

(一)高等教育要培养真正具备包班教学能力的“全科型”教师

目前高校培养的师范生只是具备某一学科教学能力的准教师,他们一般只对感兴趣的科目进行研究,不涉猎其他学科,这样的师范毕业生是无法胜任包班教学重任的。包班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广泛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由于农村环境不理想,很多教师从教意愿不强。因此,师范院校要培养学生为教育奉献的理念,使其不仅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与教法,还要增加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教学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教育科研、教学反思、学术交流、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管理等。

(二)适当增加农村音体美等科目教师的人数

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人数少,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农村包班教师只能教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因此,需要增加教师的人数,尤其是专业性强的音体美等科目的教师。只有这样,农村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包班教师与城镇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农村地区要对包班教师进行定时培训,包括教学内容及方法的选择、教学反思的总结、教学评价的进行等,让不同学校的教师能够相互了解。还要加强农村包班教师与城镇教师的交流,使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农村教育经费要落到实处

近些年国家投入巨资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改善农村教学条件,但偏远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仍然得不到明显改善。因此,首先需要将资金投入到校,切实帮助学校建校舍、购买设备。另外,切实考虑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把不断增加农村教师收入作为一项重要工程。

[参考文献]

[1]肖其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特质与发展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4(3).

[2]关方方.农村小学“包班”教学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4(2).

[3]贺奎光.包班到组——学校引入竞争机制的一个有效突破口[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0(6).

[4]马先孝.浅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对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2).

[5]王小芳.高师院校小学全科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3).

包班教学对农村教育有诸多益处:解决了偏远地区师资缺乏的问题,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相处。然而,这一教学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及不利影响。

[收稿日期]2015-12-19

[作者简介]蒋桂蓉(1990-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学研究;李春超(1960- ),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教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5-0191-02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