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图书出版研究》评介

2016-03-28 14:26杨卫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图书出版历史文化金代

杨卫东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金代图书出版研究》评介

杨卫东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摘要]《金代图书出版研究》一书的出版,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古代出版史和金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从图书出版的角度来探讨历史文化认同问题,其突出的思想与理论价值跃然纸上。该书融汇出版理论与史学理论,结合传播学与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对大量史料进行深入挖掘,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尽显作者深厚的考证功底和开拓精神。

[关键词]金代;图书出版;历史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了由青年学者李西亚独撰的《金代图书出版研究》一书。该书在概述金代图书出版全貌的基础上,对金代图书出版的管理、图书的编纂、刻印、装帧设计以及流通与收藏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全面总结与分析了金代图书出版的特点、作用及其深远影响,是学习和研究金代历史、尤其是图书出版问题的得力之作。通过仔细研读该著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赘述于此以求抛砖引玉。

一、推进了中国古代出版史和金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金是由我国东北民族女真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虽然只延续了一百二十年、辖治仅及全国的半壁江山,但“在改变中国历史的面貌、丰富中国历史的内容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朝代。”[1]正因如此,一段时期以来关于金史研究的冷落局面目前业已有所改变,不但研究者、关注者日益增加,新成果亦不断涌现,涉关金代图书出版方面的研究自然也不例外。

在《金代图书出版研究》一书中,作者对当下金代图书出版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后指出:目前学界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金代图书出版发展的历史条件、图书出版的管理、图书的编纂与翻译、刻书、图书的装帧设计以及图书流通等六个方面。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条分缕析,作者认为:学界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图书印刷的单项研究,忽略了图书的编纂与流通环节。一些印刷与出版的通史性著作对金代的论述也都较为简略”。而且“还存在盲点,如金对图书出版的管理,金代家宅刻书状况,金政权内部的图书流通方式,金的图书向西夏、蒙古的流通,金代图书出版与金代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等”[2]3-16都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况且,随着学界对图书出版问题日益关注,关于中国古代出版史研究热潮也蔚然兴起。而至今仍没有一部论述金代出版史的专著问世,不但影响我们对中国古代出版史的完整认识,也使中国古代出版史无法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亟需“一部针对金代图书出版进行专门研究的专著面世”。因此,该书的出版恰恰“弥补了中国古代出版史没有金代图书出版专著的缺憾,对推进中国出版史和金代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序对于金代历史与文化的研究而言,也无异于是添砖加瓦之作。

二、从图书出版的维度来探讨历史文化认同问题,其突出的思想与理论价值跃然纸上

各民族历史文化认同问题,无论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亦或在文人墨客的研究视野中,都深受重视。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北朝说南朝是‘岛夷’,南朝说北朝是‘索虏’。他们都自居为中国,要灭掉对方,统一全国。辽、宋、金的相峙时期,这三个朝廷也都自命为中国的主人,都设想由自己统治全中国。”[3]即各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一个显著表现是,“在分裂时期,割据势力往往把自己说成是中原皇朝‘正统’的继承者”[4]。正因为如此,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研究愈发引起学界的重视。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各族间的历史文化认同是这一历史发展的思想基础之一”。而且这一领域“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现实意义”,“可以加深我们的后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对祖国历史的热爱,对祖国美好前途的自信。”[5]

纵观学界研究历史上各民族间历史文化认同的主要成果,不外乎心理、制度及道统等三个方面。如向燕南等人所著的《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第三卷)一书指出:“所谓文化认同的传统,由表及里大致存在着物质、制度和思想三个层次,而最能表现文化情感认同意识的,则主要是在心理、制度和道统方面的认同。”[6]然无论从哪个层面展开,对于主体思想与历史文化的认同均离不开其载体,即图书的出版与流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一书恰恰以此为抓手,从图书出版的角度阐释了金人的民族历史文化认同问题,即“抛开问题的表象,金统治者对图书出版的认识与态度,体现的是其对中原汉文化的一种认同。其实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接受,更深的层面是作为统治民族的女真族对汉文化的认同”。[2]190这一研究结论的得出,不仅增添了文化认同问题研究的又一重视角,也使该书的思想和理论价值大大凸显。

三、出版理论与史学理论的融会贯通,传播学与历史学的有机结合,使该书的研究视角独具匠新

金代原本没有“出版”这一概念。现代意义的“出版”一词在中国使用时间较晚,一般认为是在19世纪下半叶才从日语引介过来。但必须清楚的是,中国的“出版活动、出版工作和出版事业的逐步形成过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7]因而,作者将金代图书出版作为研究主题并非没有理论依据。通过引入现代出版学的相关理论来研究金代的图书出版,还有助于加深对这一历史问题的深入考察与理解。“根据过去研究现在也意味着根据现在理解过去。历史的功能就在于,通过过去与现在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促进对这两者的进一步理解。”[8]

金虽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其文化发展与完善程度,尤其在出版方面的成就却令人瞩目。郑振铎在提及金代所刻版画《四美图》时曾慨叹:“因为太精美了,有人怀疑其不是金代之作,而将其时代排后到元、明之际(14世纪后半期)。”[9]然而,由于部分研究者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化事业发展存有片面认识,加之缺少必要理论的引领,对金代出版史的研究仍停留在刻书、图书编撰概况描述等几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上面,缺少深入、系统的探讨。作者通过运用出版理论,从历史的视角,将有金一代涉及图书出版的方方面面问题予以整合,勾勒出了金代图书出版的全貌。借助传播学的相关原理,作者对金代图书流通及其与社会文化变迁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所有这些,均使这部著作有别于以往的出版史,具有了一个全新研究视角”。[2]序

四、对大量史料的深入挖掘和对某些问题的探索性研究,使作者深厚的考证功力和开拓精神尽显

辽金史研究专家宋德金先生曾言:“辽金史的基本框架还是依据现存汉文文献构建起来的,因此下功夫钩沉索隐,不断扩大相关资料来源,仍是辽金史研究者的基本训练和长期任务。”[10]诚如宋先生所言,历史上留存下来的记载辽金等政权的汉文史料并不是十分丰富,涉及金代出版史方面的则更为匮乏。面对如此困难,作者钩稽贯串,爬梳分析,加大了对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着眼于《金史》和金人文集、笔记的同时,注意利用宋、辽、西夏等同时期政权的文献记载,将有关金代图书出版的分散史料以剥茧抽丝的方式整理出来。通过对石刻资料中墓刻碑文的解读,对《道藏》等文献的查阅,将但凡能够运用的资料大体搜览殆尽。所有这些,均极大地丰富了该书的写作内容和史料支撑,也使作者的勤奋刻苦与对史料的考评功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作者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如对金代图书出版管理问题,以往研究者少有问津。作者从金代统治者的主观认识、金代经济发展和文教事业的勃兴等三个方面,对于金代图书出版的历史条件展开了充分论证,从而让读者认识到:“金代图书出版取得了丰硕的出版成果,出版技术也达到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水平”,[2]21本是当时的历史环境使然。

此外,作者又遍览《金文最》《全辽金文》《辽金元石刻文献全编》等文献,辑得《五音集韵》《韵学》等图书34部,对《金史·艺文志》进行了增补,弥补了历代名家所补艺文志未能俱全的遗憾。在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对金代刻书地点又做了补充研究,“新增刻书地点8处,将金代刻书地点的研究从原来的9路扩大到11路,具体刻书地点增加到42处,并注意加强对乡和村一级刻书地点的考察。”[2]77-78将金代刻书地点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入。而且“发前人之所未发,显示出作者的考证功力与见识”。[2]序

通过对金代图书出版管理、图书编纂、刻印、装帧设计以及流通与收藏等问题的条分缕析,《金代图书出版研究》一书将有金一朝图书出版的全貌展现在读者面前。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对金代出版史事的梳理与分析,得出了金代图书出版发展的实质是金代统治者对中原文化认同的结果这一重要认识,从而使本书的学术与理论价值彰显。正如西方著名史学家柯林武德所讲,对历史学来说,所要发现的对象并不是单纯的事件,而是其中所表现的思想。因此,希望作者能在《金代图书出版研究》一书的基础上再作探讨,为我们深入了解金朝社会文化提供便利,为世人提供一把借助图书出版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与融合的钥匙。

[参考文献]

[1]张博泉等.金史论稿[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15.

[2]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3]白寿彝等.中国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导论.

[4]陈其泰.历史编纂与民族精神[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185.

[5]瞿林东.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第一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代序.

[6]瞿林东.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第三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42.

[7]肖东发.中国编辑出版史[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5.

[8]E H 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63.

[9]郑尔康.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356.

[10]刘宁.辽金史论集:第十三辑[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收稿日期]2016-01-12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金代图书流通与东北文化变迁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131号)。

[作者简介]杨卫东(1974- ),男,副教授,博士,从事东北地方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5-0198-03

猜你喜欢
图书出版历史文化金代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体育图书出版与营销策略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