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2016-03-28 15:20庄丹娅王晓丹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学分制网络化

庄丹娅,王晓丹

学分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庄丹娅,王晓丹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部分高校逐渐采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学生管理和服务必须与该模式相一致以协调发展。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Internet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高校都建立了高速、安全的校园网络平台。高校职能部门应该广泛利用这个开放的信息平台来进行信息化管理,发挥信息服务系统在效率以及人力和物力上的优势,为学生管理部门、学生、用人单位提供一个快捷方便的平台,同时使学生管理和服务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完整化、高效化。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学生管理;网络化;数据库

一、学分制的发展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因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个人整体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层次差异,按照统一的固定模式进行培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素质的拓展与开发,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他们主张学校应细化和开放学习课程,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主选择,个性化地定制自己的学习课程,选课制也由此产生。选课制必须解决毕业时计算学习总量的问题,于是用学分来衡量学习量的方式应运而生。学分总量代表着学习总量,毕业时学生如达到规定获得的最低学分总量,则可以获取相应的学位。学分制于1894年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随后在全国逐步推行使用并不断完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教育专家指导下,前期完全借鉴美国全面、开放的学分制模式,后因日本传统的高度集权思想影响,最终采用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我国在1978年吸收国外成熟的教育管理经验,部分高校试行学分制。到目前为止,全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实行了学年学分制,延续了学年制模式下的强调计划、专业分类清晰等特点,同时也吸取了学分制模式下的优势和长处,如开设选修课、设置公选课程、跨专业学习等。

学分制以波浪式的方式前进,各个国家都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其内涵与形式,使之更好地适应于本国的国情。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个国家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会呈现出相同的趋向和共同的特点,不久的将来在学分制的模式选择和采用形式上也应有一致倾向[1]。

二、学分制的特点

学分制这种学习与考核的机制对学习时间的要求弹性较大,比较符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因此首先在高校里进行试行,学分制存在以下主要特点[2]:

(一)学习年限弹性较大

在参考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修,学生修满学分后即可申请毕业。因此学习年限没有具体严格的限制,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延长学习年限。允许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按要求修满学分,提前毕业,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相关学生的时间利用率。

(二)课程选择自主性较强

给予学生自由选课的权利,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下,鼓励学生根据本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课程学习。如果学校有相应的条件,也可以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方式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三)课程学习的自我控制性较强

实行学分制管理的情况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课程考试没有通过,可以选择重修该门课程,直到通过考试为止,也可以放弃当前的没有通过的课程而改选其它课程。这样就可以做到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身情况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与调整,进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与符合社会需求。

(四)班级管理比较淡化

在学分制的环境下,必修课逐渐减少,这样就会导致班级的概念不断被淡化,同时,跨专业、学科学生之间的交流反而增多了。这样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交往能力,提高其学术能力,并且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由以上学分制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建立双方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相互沟通和理解方式得到加强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三、学分制环境下的学生管理现状

学分制在各高校广泛施行,为了适应学分制,各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的模式也是处在不断地调整当中,目前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首先,在学分制的环境下,决定学生能否毕业的不再是年限,而是是否修满规定学分。学生只要按照专业课程设计的要求,学习并通过课程考核,获得该专业规定的总学分,就可以毕业并获得毕业证书,对于学习的年限,则没有了相应的硬性要求。比如学分制环境下的大学本科学生,参考学制为4年,大部分同学用4年的时间来完成大学的学习,但也有小部分同学因为学习能力较强,可以选择3年内修满规定学分,另一小部分同学因为各种原因可能会在5至6年内才能完成学业。这些情况的变化,都给我们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3]。

其次,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选课,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通过挖掘学生个人潜力,来实现拓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关注社会需求的最终目的。为了保证以上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校就需要搭建相应的学生管理平台,从学生开始大学生活时起就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的学习方向更明确,目的更清楚,有目的地参加社会锻炼,进一步提高本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更好更快地就业打好基础。

最后,在学分制环境下,学习的量通过学分的多少来衡量,学习的质通过绩点的高低来判断,这就要求对于优秀学生的评选也需要根据以上的评价标准做出调整。高校要改变学年制环境下的奖项评定标准,更多采用学生个人自主申报的形式,提高单项奖的比例,扩大单项奖的范围,对于综合评价学生在校表现的奖项比如校优秀毕业生、品学兼优毕业生的评价标准也需要依据学分制的评价标准来重新制定。以上这些改变都对学生管理与学生在校表现信息的收集整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手工统计数据与信息的方式,很难满足学分制环境下对学生管理数据处理与学生信息跟踪的高要求,无法实时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无法保证评选的公平与公正,有碍于校园的和谐。

四、学分制环境下学生管理系统的主要模块设计

一个好的学生综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的情况,同时还要实现数据的方便采集以及信息的实时共享,以使得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方便开展。因此,本学生管理系统在顶层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以上几点,设计完成后的主要模块如下:

(一)学生素质教育模块

素质教育一般指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学生志愿者服务情况、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情况、学生参与科研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在本系统中该模块详细记录了学生从入校以来各方面综合素质发展的详细情况,力求承担起形成一个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进步电子记录本的任务。学生进入本系统可查询其在校期间所参加的所有活动、比赛及获奖的情况。以上这些数据由活动的负责部门在活动完成后统一录入,这样就保证了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同时,本模块还承担发布信息的任务,比如有关部门需要举办“三字一画”比赛,就可以在本模块提前发布活动通知、详解比赛规则,学生可以在本模块申请网上报名等,学生只要通过自己的帐号登录就可以便捷地了解相关信息,参与相关活动,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促进更多的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活动结束后,通过相关部门的录入,参与的同学和获奖的同学在系统里都能获得相应的综合素质学分,保证了结果的相对公平公正。

(二)学生奖助勤补减模块

此模块包括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详情、学生资助、勤工助学、评奖评优等各个方面,由学生本人、专兼职辅导员、各学院及学生处等相关部门共同管理。对于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每学期初由学生本人登录系统填写详情,辅导员负责审核,并保存。要求申请贫困生的及已经是贫困生的同学按学期更新家庭经济情况,以便辅导员能及时了解相关情况的变化。同时,此模块也负责为勤工助学岗位评选、其他临时资助提供学生的基本家庭经济信息。评奖评优模块可以自动地获取已经完成的班级综合测评信息,并对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间,班级学生有疑问的可以在线提问,如果对结果有异议,也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同时,学生也可以网络查询自己的获奖评优情况。勤工助学管理包括勤工助学岗位申请与设置、贫困学生申请、岗位安排等信息,各需求岗位部门人员可以进行岗位申请,学生处审核、统计后公布,各院系贫困学生可以在这个系统中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后续的岗位安排、工作考核以及劳务费的发放等都可以在这个系统里实现。学生资助管理包括贫困生申请、学院审核、学工处审核等,管理人员可以在该模块查询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学生的个人资料,也可以选择打印输出备案等,申请者则可以查询审核的结果。

(三)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块

此模块包括民主评议、量化测评、实践与创新、学业成绩等相关项目的管理,同时还包含测评参数设置、测评结果查询与投诉等方面的内容。民主评议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与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主要考察政治态度、组织纪律、集体观念、生活态度、品德修养等方面水平的高低,身心素质主要考察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健康状况、体育锻炼等方面水平的高低。这些方面的测评,由学生个人自评、学生相互间的互评、班级测评小组评价、辅导员评价等几个方面共同组成,并通过网上评价的途径来实现,以上人员在网上完成评价后,该模块会自动生成测评结果。在量化测评部分,首先需要录入学生平时表现的加减分项,加分项方面比如受到学校的通报表扬、参加了无偿献血等,减分项方面比如受纪律处分等,然后按照规定自动给该生加减分,从而得出该生这部分的分数。实践与创新素质管理会自动地调用学生素质教育子系统中的相关数据,比如获取学生干部信息并按要求给予相关学生加分,获取学生参加活动信息并按要求给予相关加分等。同时该模块还可以调用素质教育模块中学生的其他加分项,比如计算机考级、英语考级、其它技能证书等信息,并按要求给该生加分。学业成绩模块可以从教务管理系统中自动获取每个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并生成学业评价。测评参数设置与执行通过相关系数对综合测评各模块进行设置并生成相应的各班的综合测评结果。综合测评完成后,学生通过测评查询来查询自己的测评成绩、名次以及各模块详细分值,这样的查询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以便其以后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学分制的推进,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个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学生管理系统设计时应该注意做到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公平公正,努力做到综合、全面、高效。要实现以上目标,就要善于使用新技术,用网络的方式来采集、存储、共享学生素质与能力发展的相关数据,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信息化,从而使得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够从容应对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与学分制环境下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同时,我们知道,学生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工程,要充分实现学分制环境下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各部门的密切合作与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海关.论学分制条件下的高校课程设置[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90-92.

[2]王馨翊.基于学分制的网上选课系统研究与开发[D].长春:吉林大学,2008.

[3]李善文.学生制条件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4):107-110.

[4]叶晓燕,叶爱民.完全学分制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5(11).

[5]向阳.高校职业指导CDGSUS模式探索[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6]李兆锐.山东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D].济南:山东大学,2008.

责任编辑:李应青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16)03-0101-03

作者简介:庄丹娅,黄山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王晓丹,黄山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教师(安徽 黄山 245041)。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SK2014A147);黄山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3xkj001)

收稿日期:2016-04-26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学分制网络化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进的促进作用分析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