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的思考

2016-03-28 21:53解雪梅巢湖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大学生

解雪梅(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对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的思考

解雪梅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指导理念滞后、内容缺失、师资力量不足等,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故逐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很有必要.故文章就课程教学现状加以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

如今,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俨然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而促进大学生就业不仅社会责任,同时也是学校责任,不仅关系到毕业生个人发展问题,也影响着社会发展的稳定性.早在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与教育部就已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当前,面临着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式,展开高质量就业指导课程,更是显得很有必要了,是当前各大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1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课程指导理念模糊

目前,众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理念仍多侧重于就业率提升与安置性就业方面,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职业生涯发展等的重视,使之就业指导理念既未满足学生个人价值实现,也未迎合社会发展需求,从而致使“先就业,再择业”成为了众多院校指导学生就业的一个主要途径,也成为了大多数毕业生的选择,使得多数毕业生频繁出现第一份工作不久后跳槽现象,不利于毕业生的职业规划[2].

1.2 教学计划安排脱节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多针对大三、大四学生开设,较少对大一新生、大二生展开就业方面的指导;而且在内容上,也多集中在就业政策、当前就业形势分析与择业方法介绍、择业程序讲解等方面,虽然部分院校在讲解就业政策和择业基础的同时,也适当加入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等方面内容的讲解,但普遍缺乏连续性与针对性,从而造成内容教学成效较差.同时,因缺乏市场调研、师生互动等有效教学实践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职业的定位与自身择业能力的提升.

1.3 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多数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还未完全实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在教学中,课堂时间安排仍被教师掌握,也多用来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较少师生课程互动,从而致使学生即使存在疑问,也得不到对应的指导,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由于学生的问题未得到解决,也使之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并没有什么用,从而渐渐忽视课程,甚至逃课,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1.4 师资力量不足

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来看,大多数是由高校从事学生教育管理或就业工作的人员兼任的,这些人虽有一定就业指导经验,但同专业教师相比,在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而且平时工作本身事务就繁多,又缺乏专门业务培训与理论学习,故投入到教学中的时间就很有限,加之其同用人单位交流的缺乏,未及时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造成教学内容之后,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同时,在课程师资队伍中,辅导员也是占了较大比例的,而这些辅导员大多为年轻人,岗位流动性较大,也直接影响到课程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此外,因该课程教师在职称评聘方面也无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2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对策分析

2.1 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要想确保就业指导课程获得高效教学效果,强化课程本身建设,将课程发展的社会目的与个体目标的有机融合作为其出发点与归宿,将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学中,实现全程化就业指导,并面向所有学生展开就业指导教学,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3].为此,在高校需逐步强化该课程的体系建设.首先,该课程需满足一门正式课程标准,既具有常规性与稳定性,又具有针对性与全程性,使之作为一门正式课程落实到大学教学中;其次,作为一门正式课程,该课程也需同其它课程一样,制定对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规划与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方法以课程建设价值理念,用以指导课程的全面展开.基于此,在高校教育中,就业指导课程需通过理知识讲解与实践体验两种形式来展开,院校需全面实现全程化与全员化的指导模式,既要有第一课堂,又要有第二课堂,既要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又要重视能力培养,以此来确保高校就业职业课程的有序展开.

2.2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首先,内容设置需迎合学生需求.新时期,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设置过程中,为激发大学生积极性,必须对大学生对课程需求加以把握,进而针对性设置各项目标,实现教学目标同学生合理需求的有机结合事,让社会、企业与教学需求逐渐发展为学生个人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出每个学生的潜力,故在课程教学中,既要重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又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胜任力的培养,使之更好迎合社会需求;其次,课程内容设置需有全程性[4].即积极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模式,以学生为本,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以此来引导学生借助就业指导课程来逐步调整自身发展,以迎合未来就业形式;最后,课程内容设置要有针对性.即就业指导课程需面向全体学习,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展开不同内容指导.如对大学新生,则需结合入学教育,引导学生对自身今后从业方向加以明确,使之正确认识自我,结合个人兴趣、能力与专业等逐步生成个人性质,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二学生,则应重视对其职业素质的拓展与基础技能的强化,引导学生在此思考自身从业意向,明确自身能力的培养与能力培养途径;对大三学生,则需帮助其科学分析当前就业形式,引导其确定就业方向.这时期的学生本身压力就较大,心理负担也比较中,徘徊于考研和就业的双向选择中,迫切希望掌握更多的市场动态,也更加关注毕业去向与薪资等问题,故这时教师可针对考研和就业选择给予学生对应的指导;对大四毕业生,则重视提升其就业胜任力,帮助学生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

2.3 改进课程教学手段

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高校可具体结合自身特色与情况,逐步深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并实际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选用不同教学方法,用以激发学生主动性,引导其主动思考、积极实践,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方法有:(1)网络教学法,即切实发挥出新媒体优势,展开网络教学.如高校可为学生创设就业指导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其中,课程主管部门就可利用平台发布一些课程信息,而教师则可利用平台上传对应教学课程,或布置作业,积极展开同学生的互动;另外,也可基于学校就业创业服务网站,积极开发出手机APP客户端,更加便捷地为学生推送课程内容与市场动态,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2)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教师可把求职应聘场景搬上讲台,创设模拟场景,如营造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常见的招聘面试场景,或是具体设计某一职业、岗位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体验不同的求职经验与不同用人单位对岗位人才的需求,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就业能力;(3)案例教学法.教师可通过分析一些成功就业案例,来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4)社会体验法.院校可充分借助社会资源来展开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强化同相关企业的合作交流,建设就业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深入实践,提升就业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为学生设置一些实践操作课题,如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企业专访与某行业职业信心调查等,引导学生带着任务,深入社会与企业感知就业形式,把握市场动态;(5)个性指导法.对不同专业、不同职业规划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对此,针对课程部分内容可按照专业进行分班教学,并结合专业特点,展开针对性个性指导.这时,教师需在课前全面把握学生专业情况,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备好课,然后于课上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并结合学生反馈信息,“对症下药”;而学校方面,也可专门开设个性化就业指导咨询室,结合学生需求为其制定“一对一个性化就业指导方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做好职业规划,引导其把握更多职业技巧,解除就业困惑.

2.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重要指导者、组织者与引导者,故一个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提升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高校应结合情况专门聘请有一定教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思政教育等学科背景与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就不同专业学生展开不同教学.同时,定期选派、安排教师参加国家级或省级的就业培训班,鼓励支持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如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证书、职业指导师证书等;并基于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积极具备院校内部的就业指导培训班、教学观摩与教学技能比赛等教师活动,以此来不断强化教师综合业务素质.此外,院校还需不断强化同校外专业的沟通交流,构建专家库,并成立院校就业指导顾问团,积极聘请相应行业成功人士与人力资源主管等来院讲课,基于用人单位角度对学生展开就业指导.对应的,在职称评聘方面,院校也需考虑到教师实际情况,指定相应制度,为这些教师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使之能够更加用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最终建设为一支既高素质、专业化,又相对稳定且结合合理的师资队伍,用以推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发展[5].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属一项系统性复杂工程,贯穿于大学生整体大学教育中.故各高校应具体结合当前市场态势,重新审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明确其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师资队伍,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针对性、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周素琴.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12(06):144-147.

〔2〕熊维娟.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的思考——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J].赤子(上中旬),2014(20):78.

〔3〕石旭,李宁.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33-35.

〔4〕雷树俊.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11):136-137.

〔5〕徐生林.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新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134-13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257-02

收稿日期:2016-02-20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大学生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大学生之歌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医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改革思考
高校就业指导课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关于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几点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