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

2016-03-28 08:12张誉赢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职教师心理健康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教师的家庭和工作,更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将针对中职教师当下心理健康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对策,解决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中职教师;心理健康;对策

一、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定义

关于心理健康概念的阐述,1929年,美国第三次健康及保健白宫会议的解释是:“在个体的心理功能活动尚未显露出明显心理障碍中所常见的症状表现。”心理学家英格里希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况,不只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笔者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智力发展完整、情绪情感和意志品质发展良好,并且人格统一,对外界有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

2.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断变化着。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心理健康有其不同的定义。那么,对于中职教师这一特殊的群体而言,我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做了多方面的诠释,使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既有一般心理健康的共性,又有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特性。笔者认为,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应具备以下几点:

(1)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导者,不仅要处理与学生间的师生关系,也要处理好与领导和同事间的人际关系。能够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与人相处时,要有尊重、真诚、赞美等积极的态度。只有处身于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生活平和的氛围中,才能拥有抵御压力和战胜困难的能力。

(2)具有保持稳定情绪、控制自我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常常会遇到来自学习和家庭以及外界的压力和困扰。尤其面对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要想时刻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更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首先,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平和地面对每天所发生的事情;其次,在课堂中产生的不愉快,不要在课后迁怒与学生;最后,不将工作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中。

(3)具有教育创造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能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对教材做出创新性的整合,在分析学生的同时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4)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自信心。爱能产生连锁反应,能传递,能扩大,能增值,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仅能感化学生,也会感动家庭和社会。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爱与责任”这份沉甸甸的义务,教师不应该、也没有理由自卑。

二、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相关调查显示,中职教师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被调查教师中,有34.60%的反映工作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反映工作压力比较大,有30%的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有64.40%的工作满意度比较低。

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下列现象:一是学生素质低,管理压力大。近几年,随着大量的本科毕业生加入到待业、就业的队伍当中,大专、高职、成人院校等的毕业生更是难以计数。在这种形式下,中职学校的门槛逐步降低,无论你是否努力,你的成绩或高或低,只要你愿意,就有机会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取得中职文凭,这也是导致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学生的基础文化上投入精力,更要付出大量时间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二是教师工作负荷量大,身心疲惫。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每个专业都涉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致使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教师只能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调查显示, 50%以上的教师每周讲课在15节以上,除了理论教学,还有重要的技能课教学。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教师,经常需要早出晚归,教师许多的隐形劳动付出无法计量。越是责任心强的教师,心理问题越突出,压力越大。

三、维护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

1.正确认识并接纳自己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正确认识自己,并且接纳自己。只有直面自己的优缺点,才能在心理上获得自己对自己的尊重与肯定。认识自己,首先是对自己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特点进行正确地评估,其次是对自己角色的认同。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职业角色的肯定,可以完善自己的工作态度,面对困难与挑战毫不退缩,尤其是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更是带着积极的态度和崇高的使命感去完成。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乐观便是抵抗不如意之事的一剂良药,它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积极的情绪和乐观的态度亦是衡量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之一。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产生心理冲突或矛盾,严重之时还会陷入这些烦恼和忧愁之中,如不能及时调节和疏通教师的心里矛盾,就可能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进一步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教师只有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难,才能有机会重新恢复心理平衡,保持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2]周燕.关于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1).

作者简介:张誉赢(1989- ),女,硕士,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教师,研究方向:心理学。

猜你喜欢
中职教师心理健康对策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试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