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明“志”,后涵泳

2016-03-29 17:57许情军
关键词:白居易思念山水

许情军

涵泳,其实是一个积淀的过程,即摄取—消化—积累的过程。摄取,就是让学生接受有价值的诗文作品。消化,就是让学生沉浸其中,反复吟咏,细细体味诗中的意境,从而参透作品

很多人并非读懂古诗才说古诗好的,而是因所提及的古诗耳熟能详,于是便人云亦云了。读懂古诗的标志是较准确地把握古诗的情感。比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情感?连抒发的思想情感都不知道,那还谈什么读懂此诗呢?还凭什么说这是一首好诗呢?看来,把握古诗的情感是读古诗最难也必须首先解决的最为重要的问题,这里介绍一些把握古诗情感的诀窍。

一、补足翻译法

古诗必用古文写,古文必有省略成分——这要求我们要补足;诗歌是一种用形象性、凝练性、跳跃性、韵律性语言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形象性、凝练性、跳跃性的语言——这更要求我们要补足。而我们读古诗习惯于见字译字,前后断开,这种习惯是读懂古诗的最大敌人。比如前面提到的这首诗,我们很容易知道第一句写黄河,第二句写孤城,第三句写羌笛,第四句写春风,啥意思?啥情感?浑然不知了。如果关注前后语意补足呢?情况就不一样了:我(妾)看到黄河(沙)从家前(后)向西北一直绵延开去,与天边的白云相融(我们间的无尽的思念也如连绵的黄河一样),就在那云水相融的地方,重重山峦中,有一座凉州孤城(我的郎君就在此荒凉之地戍边),此刻,他或许又听到了那首《折扬柳》的羌笛声,笛声充满了无尽思乡幽怨,郎君和他们其他将士一样,此刻内心也充满幽怨:在这荒凉的地方,时至春天,连折一枝寄情的发芽杨柳也找不到。郎君呀,你就不要无端发一些令小奴家心酸地埋怨了,你们哪儿荒凉之地,春风一时半会吹不到呀!这样补足,情感不就很好把握了吗:极写凉州之荒凉,抒发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之情和诗人对艰苦守边生活的将士的极大同情。另外,因极写荒凉,故而还是原版本“黄沙远上白云间”好。由此可见,关注诗歌整体,补足翻译是何等重要。怎么补足翻译呢?如同上例,根据已有的“藕断丝连”的词语,前后关照,合情合理地补上因凝练而要展开的内容,因跳跃而省略的内容。

二、知人论世法

词的上片不仅交代了自己的行程,同时,采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抒写自己的浓烈的相思愁情。诗人和心上人远隔千山万水,但彼此间有情丝相连,这就如同泗地和吴地有一水相连一样。在这里,诗人将无形的思念之情化为可视的连绵流水和吴山,突出诗人低徊缠绵的相思之情。“吴山点点愁”中的一个“愁”字,采用拟人手法,将汴水、泗水、古渡、吴山之景都打上诗人主观愁情的烙印。另外,在上片诗人还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吴地的山水,或者说,由吴地的山水,联想到或反溯到瓜洲、泗地的之水,既表明愁因(思念泗地的心上人),也表现愁绪的悠远深广。

词的下片直抒胸臆,“思悠悠,恨悠悠”,因爱得深沉,才有思念的悠长;因思念的悠长、浓烈,而又思之不见,情人分离,才有悠悠之恨。这种惆怅之恨也只有“归时”与情人相见才能化解了。但什么时候才能团聚呢?眼下只有白居易一人孤单单的“月明人倚楼”了。好一个“月明人倚楼”!在一派流泻的月光下,诗人倚楼思人。诗人用了烘托手法,渲染了一个凄清、宁静、孤苦的艺术氛围,我们可以感知到静悄悄的环境中诗人内心的翻江倒海、波涛汹涌,外部的“静”极好地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动”,“月明人倚楼”如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具有美妙感人的意境,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意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一个女子在此意境中会让人觉得楚楚可怜,一个男子在此意境中会让人觉得“惊天动地”——真情的力量是巨大的。

总之,该词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等表现手法,通过“点点”“悠悠”“流”“愁”这些叠词、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不仅使词句音韵和谐,更把白居易浓烈的思远怀人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所以,这首写情人相思的千古名词真实情况是写白居易对其恋人湘灵的浓烈的思念。

上面的分析我们都是从诗人白居易角度做文章的,我们为什么敢于这样理解,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词后的注解,也是知人论世。可见,知人论世相当重要,诗歌后如果有让你知人论世的注解,你千万不能忽略掉。

三、题材推情法

古诗从内容(题材)上可分为:赠友送别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闲适隐逸诗、谈禅说理诗、思妇闺情诗、羁旅行役诗、悼亡诗、干谒诗,而每一类诗所抒发的情感大致就那么几种,羁旅行役诗主要是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所作。他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山水田园诗:山水往往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边塞征战诗往往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或希望能够起用良将,保家卫国,击退敌人,让边境安宁等等。如果这几大类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提前有些储备,看到具体的一首诗,知道它属于哪一类,调出储备的内容,结合诗歌内容一推导,便能很快把其情感。例如: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它是边塞诗,结合我们先前的知识储备,我们知道该诗抒发了诗人希望能够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的美好愿望。

总之,以上几种方法综合使用基本上可以把握住古诗的思想情感的。

猜你喜欢
白居易思念山水
空蒙山水间
《山水间》
山水朋友
秋天的思念
对你不再思念
无尽的思念
夜雪
写在岁月嚣张的夏末秋初
山水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