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作文衔接的探索

2016-03-29 18:21季健
关键词:文学作品阶段文章

季健

【摘 要】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的衔接教学一直是广大教育者致力于研究的问题。从小学的作文教学过渡到初中的作文教学,无论是从其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实施的难度上,都上升了一个很大的层次。两者的主要分歧是小学的作文教学内容相比初中的,在内容的衔接和联系上有很大的脱节。这种分裂直接导致了小学生的作文思维和写作的方式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初中的教学方案和目标中来。本文从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的角度,来具体论述如何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作文教学的衔接,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的各种不适应,以便让他们的初中学习生活更加的顺利。

【关键词】

中学和小学 作文衔接探索 方法策略 创新措施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一种逐步掌握、渐进的过程。学习者想要进入到一个更深层次的学习,学习者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基底作为继续学习下去的前提条件。因为,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体系下,学习者才能去更好的理解后面的知识点,慢慢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作文也是如此,教师在正式进入教学以前,都会有一个课前的课程内容导入,这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学习内容的链接阶段。这个阶段就像我们平时在作文教学中所讲的的过渡段一样,学习内容的衔接过程就是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新内容的过渡段。通过这个过渡段,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会在事先有一个心理准备阶段。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小学与中学的教学内容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规范。在学生升入初中后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衔接教学,那么他们的学习状态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转换大幅度下降。

一、引导学生转换作文思维,改善学习方式

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侧重的教学点一般是文章的基本语言结构,评价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也不会很高,常以文章大意是否通顺极其语句运用是否得到来进行评判。因此小学生的作文水准还停留在最初级的阶段。升入初中以后,作文教材的难度都会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准和层次,评判一篇作文的好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章的大意和语句的运用了,而是在于学生的写作是否能够具备一定的神与韵。也就是,一篇作文要有一定的内涵和鉴赏价值,这也是初中作文的主要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从改变学生常用的学习方式入手,尤其是在作文学习的初始阶段,这是转换学生思维的一个最佳时机。而且从学习方式进行改变,能很好的给学生注入新的的学习理念,帮助他们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

例如,我在讲解一些作文的范文时,会着重和学生讲解该文章的主体思想的表现方法,优秀的文章不会将要刻画的主题直接用文字进行表述,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故事或者人物来传达自身的观点和想法,这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具体学习的点。

二、详细分析文学作品,适当提倡“模仿”文学

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深化学生的思维认知,帮助他们更深刻的认识一些身边的事物和人。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接触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深度会比较浅,如果要想让写作能自然的过渡到一个较高的层次,那么在作品分析的过程中,“模仿”不失为一个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方法。模仿指的是教师通过分析一些文学价值比较高的作品,从各种写作手法上来进行讲解,并且,让学生能及时的利用这些手法进行一定的训练。模仿当然不是纯粹的照搬或者在写作过程中更换相同词义的文字和语句那么简单。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原有的写作手法上,进行一个语言表达和思维的创新。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马克·吐温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这个文学作品的讲解中,我给学生们着重讲解了他叙述事例的方法。他叙述的事件总共有四件,其中三件详写,一件略写。这样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作者的特点和才华,为了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而服务的。详略搭配的写作手法也是衔接教学中重点之一。

三、实行启发式的思维教学,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学生在小学时期的写作积累,在面对一些初中的作文题目时,往往很难运用的上,这个时候需要教师进行一些合理的引导和督促,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寻找素材。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在中小学的作文衔接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来。在课堂上确定一个作文主题以后,利用一些和主题相关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提问。让学生能在问答中找到写作的方向和灵感。另外,在对作文中的人物描写手法也是中小学衔接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这需要教师通过对不同人物描写案例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去总结和概括。

【结 语】

在进行中小学的衔接教学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注意转换学生的作文思维,让他们认识到初中作文学习与小学作文学习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从而改善学生当前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探索和发现;在解析一些具有深度的文学作品时,教师利用让学生试着去模仿一些大师的写作方式,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形成独立、自我的写作方式。教师要注意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激发他们写作的灵感,这个需要依靠教师自身良好的教学语言组织能力和教学临场反应能力。总之,一个好的学习的开端,对于学生的整个初中学习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学生按照教学的要求来,一定能在作文学习上取得一定的突破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祖元.目标具体化作文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01(25)

【2】郑慧英.从学生作文心里的探究初中作文教学【J】.文学教育(下),2008(01)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阶段文章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文学作品与数学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文学作品与数学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